朝堂之上无江湖
繁体版

第6章 死谏

    朝堂上,早晨第一缕阳光穿过百官,直射在殿前,皇帝高坐在龙椅之上,数十年从未缺过一天的早朝无不表明眼前帝王的勤勉,然就是这样的君王仍时常被臣子相逼,但他早已经习惯,只要其不谋反,一切都可以被原谅。也许其他皇帝会亲小人远贤臣,因为小人溜须拍马,贤臣往往使皇帝头疼,但大盛皇帝不是这样的皇帝。大盛皇帝走过太多的荆棘,见过太多阴谋诡计,因而越加觉得正直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一个国家拥有正直的臣子和正直的君主方才能够长久不衰。但小人和贤臣一样重要,二者的平衡不能打破,小人得势则朝政乱,贤臣得势则挟君王。也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想法,大盛皇帝很少开杀戮,但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启奏陛下,上朝时辰已到,请陛下上朝。”林相手持奏折,拱手说道。

    皇帝挥挥手,“不急,再等一人”。

    众臣面面相觑,均不知何人能让皇帝等候,却有人发现谏官之首李芙未到,于是众人开始翘首以盼,准备看这个从不告假,从不缺勤的老臣出丑。

    他们不知道,此时的李芙正在宫门外与宫门值班将军斡旋。

    “李大人,您就别为难小的了,您不能这样进去啊”值班将军挡在李芙身前,李芙将一棵绳子缠于肩膀,绳子另一端系在一辆破马车上,马车上赫然放着一副棺材。

    “闪开,”李芙一把推开值班将军,“老夫的事你别管,陛下不会怪你,因为你不是老夫的九族。”

    “李大人,小的知道你想干什么,但是您于我有恩,小的不愿意看着你去送死啊。”

    此时李芙方才正眼看这个阻拦他的人,李芙实在想不起与眼前的人有何瓜葛,但眼前的这张脸却又如此熟悉。

    许久后,李芙渐渐想起了那个夜晚。

    此时的李芙尚是年轻的小伙子,在进京赶考中偶遇大雨,于是进入了一座破庙躲雨。就在李芙生起火时,却听见破庙深处有动静,李芙急忙拿起火把,向深处走去,就在李芙准备奋力一击时,一个小男孩跪倒在他的面前:“求求你,给口吃的吧,我娘就要饿死了,求求你了”。

    李芙急忙将背囊中的食物拿出,分些给那地上的妇人和孩子,救了他们一命。第二日,雨后天晴,李芙准备走时却被二人打晕。

    又不知过了多少时辰,李芙从疼痛中醒来,急忙翻找自己的行李,见只丢了食物,便感谢苍天不绝于他,但他只能边卖字画边前往京城。在即将进入京城时,李芙再次看见了那个小男孩,却没有看见那个夫人。

    “哪来的臭要饭的,知道我们乞丐的规矩吗?”一个比那个小男孩高出半个头的乞丐趾高气昂地指着小男孩的鼻子说道。

    小男孩摇摇头。

    “那我今天就让你知道知道。”说罢,乞丐挥拳向小男孩打去,却被小男孩灵活躲过,小男孩乘势闪到乞丐身后,将乞丐一脚踢倒在地。乞丐恼羞成怒,恶狠狠地指着小男孩:“给我打!”

    其余小乞丐一拥而上,将小男孩打倒在地,对小男孩拳打脚踢。

    李芙连忙上前制止,小男孩见是李芙,躲在乞丐身后生怕被认出来。李芙将众人围成一个圈,温和地对他们说:“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天下有的人能吃饱饭,有的人却吃不起饭吗?”

    众人摇摇头。

    李芙继续说道:“那是因为买得起饭的人买了更多的饭,这样那些买不起饭的人饿肚子的时间就越来越多了。”

    众人点点头。

    李芙继续说道:“如果我们这些吃不起饭的人再不团结的话就没有人能够帮助我们了,我们要团结在一起,成为一个更强大的能够吃得起饭的人。”

    “明白啦”,众多孩子异口同声说道。

    李芙挨个摸了摸孩子的头,随后又继续问道:“那有人知道我们吃得起饭后要做什么吗?”

    刚刚的乞丐孩子王率先抢答道:“我知道,我知道,要买更多的饭,这样以后才不会没有饭吃。”

    李芙微微笑道:“你这样想也没有错,但是你记住,更伟大的人吃得起饭后会让更多吃不起饭的人能够吃上饭。你们明白了吗?”

    “明白啦”

    李芙将自己的食物分给众多孩子,随后将那个小男孩拉到一旁询问他:“你妈妈呢?”

    小男孩抹了抹眼泪,“妈妈在路上饿死了,她把食物都留给我了”。

    李芙黯然,“我不怪你们,你们也是迫不得已,去找一个生路吧,孩子,要作为人,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活下”。

    李芙的思绪发散到数十年前,原来当时的孩子已经成长为帝国的一位将军了。

    但是什么也改变不了李芙的决心。

    “让开,不然老夫会怀疑当初教导尔等的正确性。”

    值班将军无奈只得让李芙拖着马上走进宫门。李芙越靠近大殿越觉得马车没有那么重了,他感觉自己离传说中的境界很近了,几乎伸手就能够触碰到了。那是一个肉身成圣的境界,唯有为国为民而亡的大儒方才能达到的境界。

    终于,在皇帝惊起的刹那,百官转身的瞬间,李芙走进了大殿。

    “李爱卿,你这是做什么?”起初皇帝并不能看清楚李芙身后拖着的东西,只能看见一个模糊的轮廓,但随着越来越近后,皇帝心底一颤,因为他知道这是被誉为文臣风骨的“死谏”。所谓死谏,抬棺上朝,劝谏君主,君主执迷不悟则撞死于大殿上,血溅当场;君主改之则服下毒药,自尽于棺材中。

    总之,死谏无生路。

    “陛下!”李芙痛哭流涕,跪倒在地,悲凄之情令宫中饲养的奇珍异兽躁动不安,禽类拔下了自己的羽毛,兽类跪倒在地,哀鸣之声充斥着整个皇宫。

    “陛下!”李芙无比悲痛,口水鼻涕泪水混在一起,殿中老臣被这哭声感染,竟也随之哭泣。

    “陛下!”泪水已尽,声音嘶哑。

    声声“陛下”,一声一叩首,李芙已头破血流。

    皇帝连忙跑下皇位,扶起李芙,“李叔,你这是为何?”

    李芙强忍悲痛,无情诉说:“陛下,三王之乱有冤啊。”

    “何冤?”

    “三王受小人陷害,诬陷谋反,实则三王早已死于非命啊,陛下!”李芙痛哭流涕,几近晕厥,“此战我大盛儿郎战死三万人,无辜百姓受牵连者十余万人啊。老夫昨夜静坐于堂,听见三万冤魂苦苦哀嚎,乞求陛下为冤魂做主啊”。

    李芙此言一出,全场哗然,无不色变。

    “李芙,你可有证据?你莫不是老糊涂了?”

    李芙挣扎着站起来,指着质疑他的大臣大骂:“尸位素餐之辈,老夫昨夜已传信给济州都督,济州都督找到了三王尸首啊,经仵作查验,三王早于济州之变前便已死亡啊。”

    “什么?”

    “此话当真?”

    百官震惊,皇帝踉踉跄跄返回龙椅,双手伏在案前,大盛皇帝执掌大盛二十二年,何曾犯过此等大错。皇帝心想:“若是本皇派人调查,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了。本皇......有愧啊!”

    百官见皇帝瘫坐于龙椅上,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威严和活力,但此时无人敢打扰皇帝。许久后皇帝缓缓张嘴,只听见微弱的声音从他的嘴中传出:“此事就到此为止吧!”

    百官寂静如深夜之丛林。

    唯有李芙怒不可遏,“万万不可,请陛下下旨彻查三王之乱,以告慰三万英灵,还天下百姓一个公道;另请陛下下罪己诏,昭告天下,以安民心”。

    皇帝死死盯着李芙,有一刹那他想将眼前的老匹夫拖下去五马分尸。

    见皇帝迟疑,李芙继续说道:“难道陛下忘记了陛下登基之初立下的誓言了吗?陛下也许已经忘记了,那就让微臣为陛下回忆回忆吧。陛下说:我君浩南,必将勤勉于政,不使大盛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中,必将打造一个太平盛世。君浩南,难道你忘记了你自己的誓言了吗?你忘记大盛皇族的列祖列宗是凭借什么治理天下了吗?”

    “李芙,你放肆,胆敢直呼陛下名讳。”

    “陛下,臣请治李芙大不敬罪。”

    “陛下,李芙老迈昏聩,不堪大用,在驾前胡言乱语,请交三司从严查办。”

    众臣纷纷上奏严惩李芙,此皆是因为李芙所说之事太过惊世骇俗,无论查与不查都将有损皇族颜面。既然三万冤魂已经无法挽回,倒不如将其办成铁案。

    大盛皇帝依然一言不发,脸上犹如死人一般灰沉。

    “请陛下准许李大人所请,重审三王叛乱案。”所有谏官齐刷刷跪下,向大盛皇帝施压。

    皇帝依然不动声色,想必此刻他的心中已经将所有最坏的结果演绎千遍万遍。

    “陛下,”李芙极为愤慨,竟将自己耳朵活生生扯下来,“这是敬献陛下的忠臣之耳,望陛下多听臣子的建议啊”。

    皇帝见状依然不能安坐于朝堂之上,慌忙下了龙椅就要亲自上前阻止李芙,太子也急忙上前。

    “请陛下和太子止步!”李芙后退三步,哀求声响彻整个大殿。

    李芙缓缓举起右手,食指和中指迅速插入双眼,将眼睛活生生挖出。

    “此为敬献陛下的忠臣之眼,望陛下能看清小人之心。”李芙流血过多,已经是强弩之末,李芙声音越来越小,“陛下,请陛下下旨彻查三王案,以告慰三万冤魂和无数因此战流离失所甚至失去生命的百姓”。

    “本皇答应你,本皇这就下旨重审三王案”,皇帝如同决堤之水,伏于李芙尸体上痛哭。

    众臣无不被李芙感染,均默默流泪。

    李芙,加太子少傅,封魏国公,赐“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