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无江湖
繁体版

第4章 凯旋

    济州军营,征伐大军枕戈以待,士气高涨。

    “将士们,”魏无伤骑在白色战马上,手中的刀指向天空,战马嘶鸣,高高跃起,魏无伤却与战马融为一体,仿佛战马的兴奋是感受到魏无伤的战意而导致。寒风烈烈,旌旗飘飘。

    “此役将是此次征伐的最后一战,此后各位必将回到家乡,加官进爵,与家人团聚。儿郎们,拔出长刀,直插敌营。”

    随着魏无伤的率先冲锋,大军紧跟其战马,如海啸般朝敌军杀去,气势滔天,吓得四周动物四窜,乌云密布,仿佛天神降下天罚。

    济州叛军营内,三王端坐于屏风后,使者站于一旁发号施令,众将军却已心生怯意,都想投降。

    “我知道各位是怎么想的,但是三王的意思想必大家也清楚,此次战役关系到济州的未来,绝不可以败。”

    一个将领站了起来,走到使者面前,怒目而视,右手死死握住刀柄,“使者,敢问你可曾上过战场,见过我大盛儿郎的雄风?为大盛死,我等死而无憾,但是现在我们是在同大盛作战,将士们心寒啊。”

    使者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这时屏风后响起一声苍老的声音:“将军莫不是忘了我们起兵的缘由了?若不是被逼上绝路,我等又怎会铤而走险?我等只是想让朝廷知道我等的诉求罢了,再坚持几天吧,朝廷一定会妥善处理的。”

    众位将领也不知真假,只得将信将疑地退出了帅帐。

    “樊将军,你觉得王上的话可信吗?”一个留着大胡子,身高八尺的彪形大汉将一个文秀书生模样的将军拉到营帐的一侧小声商量着。

    书生将军看了一眼四周,附在其耳边说道:“皇帝陛下密旨,只要我等愿意投降,恕我等无罪。”

    “皇帝陛下真的恕我等无罪?”

    “千真万确,”书生将军说道,“而且还有一事”。

    “何事?”

    “朝廷并未扣下济州军的粮草,也没有杀害济州军的家属”。

    “你是说......”

    “没错,三王欺骗了全军将士,导致无数将士冤死。”

    “畜生。”彪形将军怒不可遏,书生将军急忙制止其喧哗:“此事得知会其他几位将军,我们节制的部队不能参与最后的决战。”

    魏无伤率领大军兵临城下。

    “吾乃镇北大将军、柔然侯魏无伤,尔等罔顾国恩,起兵叛乱,今大军至,投降者宽恕其罪,放其归乡与家人团聚,反抗者杀无赦,诛灭九族。”魏无伤立于济州城下,声音传遍整个济州军营,心生降意的将军们已经开始行动。

    夜晚,大军悄悄往前移动,攻城车已抵达射程,箭矢上的松油即将被点燃,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将令便可攻城。待攻城号令响起,济州城就将化作一片火海,济州的多数百姓均恐将死于非命。

    大军阵前,魏无伤高举火把,但迟迟不愿下令攻城。魏无伤巡视军营,也是将济州城看了一遍,此刻济州城完好无损,济州百姓安居乐业,魏无伤实在不想打破这平衡,但济州三王叛乱已是事实,但从沿途的反抗和此刻济州城上的旗帜便可以看出,那旗帜早已不是大盛的王旗。魏无伤拔出佩刀,终还是准备攻城。

    “攻城!”魏无伤悠长的声音在一片天地中传开,一旁的鼓手听见攻城命令,随即敲响大鼓。鼓声阵阵,向全军传达攻城命令。

    大军有序前进,投石车士兵即将砍断绳索。恰在这时,却见城门缓缓打开,众多将士缓缓走出:一行人手举白旗,另一行人手捧济州城防图和粮册,靠近魏无伤后众人跪倒在大军前。魏无伤见状,立即下令停止攻城,征伐大军均迟疑不敢上前,魏无伤欲要上前也被众将阻拦。魏无伤推开挡在面前的将军,策马向降将跑去。

    “济州三王现在何处?”战马焦躁不安,魏无伤紧紧勒住缰绳,但战马仍在原地走来走去。

    “禀侯爷,我等原想将三王献上,但臣领兵捉拿三王时并未发现三王踪迹,想来是问罪潜逃。”

    魏无伤沉默不语,没有三王人头此次出兵的战功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但他何曾是贪图军功之人,杀戮不过是为了百姓安康,国家安定。

    降将见魏无伤久久未曾开口,心生畏惧,瑟瑟发抖。领头的将军匍匐于地,向魏无伤呈上乞降书:“罪臣万死代济州所有军民乞求皇帝陛下宽恕济州军民罪过,济州军民叛乱乃济州三王蒙蔽三军,哄骗三军谋反,请皇帝陛下明察!”

    众人齐声高喊:“请皇帝陛下明察!”

    魏无伤策马上前,翻身接过城防图和粮册,转身宣告天下:“此后,再无济州王,济州设都督府,由朝廷直接管理。”

    大军共贺大盛皇帝陛下万岁。

    魏无伤下令将一众叛军押回都城受审,并在城中及周边搜查了三天三夜,但并未发现三王和那传说中的使臣痕迹。

    魏无伤无暇顾及济州的各项事宜便急忙回京,在凯旋之日皇帝派太子出城迎接。

    “好小子,又立一大功,这次想好要什么奖赏了吗?”太子拉着魏无伤的手,一路上未曾放开。

    “为陛下和殿下分忧是臣的分内之事。”

    太子上下打量了一遍魏无伤:“经过战场历练的人就是不一样,说起话来都这么老道。”

    魏无伤无奈,只得仔细想要讨的赏赐,只是他对钱财和权力都不感兴趣,实在想不到什么需要的奖赏。太子见他苦思冥想而不得,不由得露出得意的神情:“想不到堂堂镇北大将军、战功赫赫的柔然侯居然会被这小小的问题难住。放心吧,我已经向陛下为你讨了一个赏赐,你绝对喜欢。”

    朝堂上,魏无伤立于百官之首,身穿朝服。皇帝端坐于皇位之上,太子站在皇帝身旁。

    “魏卿此番凯旋,可曾受伤?”皇帝关切地询问魏无伤,不似皇帝关切将军,倒像是父亲打趣儿子一般调皮。

    魏无伤拱手说道:“启奏陛下,臣皮糙肉厚,小伤不足挂齿。”

    皇帝闻言大喜,随后询问魏无伤要何赏赐。魏无伤连忙看向一旁的太子殿下,太子会意:“禀陛下,儿臣知道魏将军想要什么?”

    随后贴于皇帝耳边这般那般说道,待太子说完,皇帝放声大笑:“准奏,魏卿退下吧,下去好好休息休息。”

    待魏无伤退下后,朝堂欢悦的气氛也随之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沉重肃穆的气氛。

    “说说吧,诸卿,对三王神秘失踪怎么看?”

    “陛下,三王失踪想必是遭受天谴,已然粉身碎骨。”林相率先说道,“恭贺陛下,恭贺人皇”。

    大盛皇帝冷眼旁观,待跪倒的大臣不明所以时张嘴说道:“林相,你可知你为何在本皇的朝堂能够屹立二十余载不倒?”

    林相正正衣冠,“想必是老朽还有一些作用能够帮到陛下”。

    皇帝摇摇头,“是没有林相就没有人讲笑话给本皇听了”。

    皇帝此话一出,百官哗然,李芙率先发难:“陛下,虽然林相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但陛下方才所作所为确实不妥。”

    林相更是跪于殿前:“陛下,臣若有罪,臣愿意前往三司领罪,但臣不愿意受此羞辱”。

    百官静若寒蝉,皆看皇帝如何处置。

    只见皇帝缓缓站起身,朝林相拱手:“林相,是本皇错了,本皇不应该打趣你”。

    百官更加卑微地跪于殿前,齐声:“陛下圣明”。

    “李芙,你说说对三王之乱怎么看吧?”

    李芙丝毫未受刚才发生的小插曲的影响,其直抒胸臆:“陛下,臣以为本案三问仍没有得到解决,因此臣认为刑罚是否太早。”

    “李大人此言差矣,谋反大罪是证据确凿,济州城外的累累白骨如今还未入土,城外多缟素,十室九户空。唯有诛灭三王三族方可告慰孤魂。”

    李芙闻言,知晓此在国法之内,也在情理之中,于是未有反驳。

    “着刑部捉拿三王三族,于三日后问斩。另昭告天下:三王叛乱乃上天对封王不遵礼制的警告,着所有封王爵位降一等,此后所有封王不得在其封地,责令所有封王不日前往京都,参与朝政。”

    太子府内,魏无伤站在大殿内,目不转睛地看着墙上挂着的字画。只见字画上写着:君与百姓共治天下。

    太子领着采儿走进大殿时,魏无伤并未发现二人的到来,依然沉迷在字画中,采儿悄悄走到魏无伤身后,突然大声喊道:“无伤哥哥”。魏无伤被这突如其来的叫喊声吓了一跳,却只见二人捧腹大笑。

    “采儿,你怎么也变得这么活泼了?”魏无伤拉着采儿的手,宠溺地说道。

    采儿故作气愤:“无伤哥哥是不喜欢活拨的我吗?”

    魏无伤连连否认,急忙表明不管采儿怎么样都喜欢。

    太子看着二人卿卿我我,只觉浑身不自在。恰好下人前来禀告说皇帝派人传旨便急忙离开此地。

    三人及太子府众人均跪于院子中,传旨内侍高高站在台阶上,趾高气昂地打开黄色丝绸:“大声皇帝陛下旨意,柔然侯魏无伤平叛有功,着加太子侍卫长,领兵部侍郎衔。另,宁采儿、魏无伤情真意切,着即可完婚,赐宁采儿诰命夫人”。

    魏无伤和宁采儿并未想到皇帝陛下会赐婚于二人,于是欣喜若狂,竟忘记接旨谢恩,还是太子提醒方才接旨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