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暮晚

    01

    新君王听到之后就不再说些什么了,只是顶着寒风一直往前走了起来。期间下人多次给他送上了斗篷,他都一直没有接过去穿上。在大臣们提醒了多次之后,他就转身指着正在低洼处开挖沟渠的民夫们说道:“你看他们现在穿着斗篷了吗?是不是没有斗篷就不能继续干活了?”

    大家听到他这样说之后,立刻都待在原地不敢吭声了,也不知道身上的斗篷是应该穿着还是应该脱下来,一时之间都默默地呆在了原地。他看到大家这个样子,就缓缓地对着我们说道:“你们的斗篷可以继续穿着的,只是我自己现在不想穿上罢了。”说完他又继续沿着河道巡视了起来,我们也只好跟在他的身后默默地走动着。

    大概过了一刻钟左右,旷野上的天气突然就阴沉了起来,很快淅淅沥沥的秋雨也下了起来。但是新君王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是继续带着我们沿着堤岸巡视着河道。此时下人又赶紧送上了斗篷,这次他倒没有拒绝而是直接穿上了,我们看到河道两旁的民夫们也都没有停下来,仍然在继续奋力地开挖着沟渠。于是一个红色衣服的大臣走上前去,对着河道主事大声道问道:“你都不让这些民夫们休息一下的吗?”

    “大人,不是我不让的,是他们自己都不愿意的,新君王的诏令我们哪里敢违背呢?近期他们一直说这些小雨不算什么,最多下一阵子就会停的。期间他们争取多干一些活,一会儿好去棚屋安稳地喝粥的。”这个主事有些结结巴巴地对着他回答道。

    听到他这样说之后,大家都默不作声了起来,新君王也没有直接表态,只是带着大家继续沿着堤岸走动了起来。大家冒着淅沥且寒冷的小雨又走了一刻钟左右,他才慢慢地停下了脚步,随即转身对着大臣们问道:“你们规划的拓荒土地具体都在什么位置?”

    此时另外一个红色衣服的大臣走了出来,让下人们撑起了一大块斗篷,接着从怀里拿出来了一张示意图,在斗篷下对着新君王竖着展开了,然后一边指着规划的土地一边对着他说道:“君上,这些就是我们之前在奏疏里给您呈报的地方,主要就是沿着城北和城南两条河流附近的旷野进行的。现在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尽快地把之前流离失所的人们召集归来,并把之前荒废的土地给恢复耕作上,其次才是发动流民和贫苦的人们在这些地方之外的旷野上进行拓荒。我们国家以前的田地都是围绕着城池、城镇和村庄展开的,基本上每个人大概拥有十五亩左右的耕地。尽管经历了灾荒、瘟疫和两次征讨,人口确实比之前减少了一些,但是造成的影响并不是很大。除了要积极地鼓励生育之外,就是冬季的时候要重新划分拓荒的经界,这样可以让每个人大概拥有二十亩左右的田地。而且城外营地的士兵们也可以协助拓荒和耕作的,如此一来不仅耕作的土地面积扩大了,谷物的收成也会增加很多的。”

    说完他就指了一下远方的旷野,又给新君王描述了一下大致的范围。新君王听完之后就点了一下头,随即又对着他缓缓地说道:“我的想法是现在人口不可能立刻增长的,但是耕种的积极性倒是可以立即调动的。所以从今年的冬季开始,你们就积极地发动流民和贫苦的人们兴修水利和尽快拓荒吧,告诉他们一次性拓荒三十亩以上的可以减免一半的赋税,而且明年夏秋季节收获的时候,还可以得到朝廷赏赐的牛羊。此外还要规定男子十六岁,女子十五岁的时候必须结婚,生育三胎以上的朝廷照例减免他们的赋税和赏赐牛羊,以此来增加更多的户数和人口的。”

    “君上,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要想办法从北方国家那里获取更多的牛羊了,而且接下来必须要跟他们持续开展谷物贸易的了。”这个大臣低头想了一会儿,又连忙抬起头对着新君王说道。

    “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地兴修水利和恢复耕作了,我们无法确定明年是不是会风调雨顺,不过如果我们兴修好了水利工程,即使有水旱不均的灾情,也是可以收获不少谷物的,至少比前几年的状况要好一些的。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稳住流民和贫苦的人们,然后再想办法跟北方国家开展谷物和牛羊贸易的。”

    这个大臣听到之后,就立即对着他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回去就按照您的意思尽快地办理了。在秋汛过后的冬季,我们就立即组织流民和贫苦的人们兴修水利和开拓荒地吧!”

    新君王看他说完就点头表示了同意,又让下人们收起了示意图,接着转身走在前面继续巡视起了河道,期间除了下令抓紧修建栈桥、加宽河道、开凿沟渠之外,他又跟大臣们讨论了一些其他的事务。此时已经到了下午时分,我们在寒风中不吃不喝地待了两个多时辰,大家都是被冻得瑟瑟发抖。尽管我看到新君王有时也被冻的紧着身子,但是却从没有表现出畏缩的情绪,不过当他看到我们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才对着我们缓缓地说道:“今天就先巡视到这个地方吧,冬季我还会过来巡视拓荒进度的,现在我们都到棚屋跟着民夫们一起喝碗热粥吧!”

    听到他这样说之后,大家立即流露出了兴奋不已的表情,当他转身的时候都紧紧地跟在他的身后,一步步地捱到了棚屋的地方,此时淅沥的小雨也终于停了下来。于是新君王就让下人通知民夫们过来喝粥了,接着我们就看到堤岸上的民夫们突然都涌了过来。等到在场的所有人都打上了一碗粥,新君王就端起碗对着民夫们说道:“今天因为我的到来,让你们吃饭的有些晚了,实在是抱歉和辛苦你们了,而且我对你们的表现非常满意。所以你们要再接再厉,争取按照规划完成既定的目标,这样所有人都能一起过上好日子了!”

    周围的民夫们听到他说的这些话,又看到他下半身湿透的衣服和满是泥浆的靴子,立刻都感动不已了起来,随即都端起自己的碗,对着他大声地呼喊道:“没有新君王就没有我们,也就不会有以后的好日子,我们会倾尽全力完成既定的目标,我们的成功就是您和朝廷的荣耀!”

    新君王听到之后,冷峻的脸上稍微地笑了一下,不过很快就恢复了过来,接着端起碗跟民夫们一块喝起了粥,我们随之也赶紧跟着一起喝了下去。结果发现就在他说话的那一会儿,这碗粥的上半部分都已经凉透了,不过我们喝完还是能够感觉到身子暖和了一些。这个场景立刻让我想到跟使节大人他们一起在牢房喝粥的日子了,顿时就为死去的御医和净白小生悲伤了起来,他们跟我们一起经历了这些事情,但是最终并没有能够活下来。我一边想着一边就哽咽了起来,但是又不敢发出太大的声音,只能把眼泪默默地吞进了肚子里。

    大家跟着新君王一起放下碗的时候,接下来他让民夫们又多喝了几碗,然后才让他们继续返回堤岸上干活。过了一会儿,他带着我们走到了马车的旁边,又指着民夫们对着大家说道:“朝廷就是制定和颁行再好的措施,如果没有他们听从和落实的话,那什么事情也是干不成的。”此时大家都一心想着赶紧返回王宫,听到他这样说之后都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他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新君王看到我们这个样子,只好长叹了一口气,接着走上马车放下了帷帘,于是我们也都赶紧甩了一下泥巴,争先恐后地坐上了马车。随即在车夫大声地吆喝之下,马车就朝着城池的北门慢慢地赶了过去。

    02

    很快旷野上的天气又阴沉了起来,接着又是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我们疲倦地坐在马车里,看着窗外的旷野,听着呼啸的寒风,都不禁为这些民夫们感慨了起来。他们的这些事务交让我们来干,我们是绝对干不了的,但是我们却不用像他们这样,因为他们完全是为了一口热粥而拼命。现在朝廷给他们提供了休息的场所和饮食,至少不让他们像以前那样居无定所和食无温饱,所以他们在此刻都是十分满足的,再加上新君王给了他们美好的承诺,这就让他们更加不觉得辛苦了。

    但是反观我们这些人,无论是下人还是大臣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安排的任务就可以了,并不用顾虑这些是不是正确的或者切实有利的,即使敷衍地完成之后还可以获得比他们更好的休息场所和饮食。不过我又想到这些事务本来就需要有人去完成的,而且有些事务只能是特定的人来完成的,他们不这样的话就获取不到相应的休息场所和饮食,至于为什么不能让其他的人来完成那就不得而知了,于是我的心里又颇为无奈了起来。

    正当我出神地想着这些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大家已经赶到了城内的大街上。尽管此时还没有到傍晚时分,但是因为浓云遮蔽的阴沉天气,街道两旁的商铺已经开始挂起了灯笼,路上的行人也逐渐地少了起来,都是匆忙地回家躲避深秋的寒风了。我们又行驶了好大一会儿,才终于回到了王宫北门外的广场上,不过除了新君王之外,我们其他人都被催促着走下了马车,然后继续跟着新君王的马车走进了王宫。

    又过了两刻钟左右,我们顶着寒风和冒着小雨终于赶到了勤政殿院落的北门,此时新君王的马车也慢慢地停了下来。接着我们就看到他从马车上走了下来——不过并没有穿着斗篷,站在门口对着大臣们说道:“我现在还要处理一些其他的事情,你们立即回去按照我刚才说的草拟诏令并立刻发出。在冬季来临的时候,你们就按照规划尽快地兴修水利和开拓荒地吧!”

    大臣们应诺并离开之后,他又转身对着我们说道:“你们现在直接返回到档案房,把今天的事情都记录整理一下,接着存放起来就可以了,也好跟今天朝廷签发的诏令有个对照。”当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应诺的时候,他就带着下人直接走进了院落里,留下卫士们在檐廊下继续值守了起来。看到这个场景,我跟档案房的文书只好一起绕过院落返回到了档案房。

    03

    此时档案房的院落都已经挂上了灯笼,由于档案房文书的房间里还有其他两个文书,我们只好带上纸笔来到了太史阁的大厅,又赶紧坐下来把新君王今天的言行整理了一下,尤其是把他跟一些大臣们对话的要点详细地罗列了一下。在初步完成了以后,我们又互相校对了一遍,确定没有了任何的问题,才编上日期和写上提要,接着放置到了右侧房间的书架上。

    当我们完成这些事务的时候,看到已经过了傍晚时分,我就准备跟档案房的文书告别返回休息房了。但是此时下人们刚好把饭菜给送了过来,于是他就对着我说道:“你既然在休息房那里休息,不如就留下一起吃些晚饭吧!反正近期我也是在这里休息,没有办法离开档案房的,现在就是等着新的档案房主事过来交接事务了。”

    我听到之后觉得刚好是一个机会,可以向他多了解一下天下之中国家的事情,于是就赶紧应承了下来。我让下人多放了一份饭菜之后,就一边整理着桌子上的文书,一边对着档案房的文书说道:“新君王确定好档案房的主事新的人选了吗?”

    “是的,他已经确定了,就是太学府的一位老师傅,也是新君王上次亲征之前从刑狱释放出来那一批人,据说之前新君王在经义的问题上还受到过他的指教。不过由于他在刑狱待的时间有些久了,身体状况并不是很好,直到目前还在家中修养,再过一阵子估计就可以正式上任了。”档案房的文书一边招呼着我吃饭,一边低着头对我说道。

    “那你在档案房处理事务的时候,天下之中国家历代君王的档案你都详细地看过吗?”我吃了一口饭之后,就抬起头对着他问道。

    “上次你来太史阁的时候我就说过,之前老君王在位的时候,不怎么重视档案的整理和修缮,所以很多远古时期的都散落丢失或者被蛀虫破坏了,能够完整留存下来的并不是很多,而且长期都被堆放在后面的建筑内,即使落满了灰尘也是没有人打扫的。只有这个地方存放的一些君王的档案,才被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老君王在位的时候,我已经是档案房的一个文书了,不过很多人在档案房都是无事可做的,偶尔有一些档案需要整理,大家也都是敷衍着完成的。所以我每次就以清理灰尘和整理档案的名义,去后面的建筑内翻看那些陈旧的档案,所以历代君王在位时候的重要文书我都是浏览过的。”

    “那你翻看了那些档案之后,有没有一些什么想法?”他的话音刚落,我就低着头赶紧问了一句。

    不过我没有听到他的回复,于是就抬头看了他一眼,发现他停下了吃饭,转头默默地望着门外的雨夜。过了一会儿,他才一边叹着气一边对着我说道:“哎,我们国家有记载的历史还是很长的,但是由于档案遗失的问题,很多悠久的历史已经无法辨明了,我所了解的也仅是留存档案记载的和据此推测的一些事情。我们国家历史上的行为既不能说全部都是好的,也不能说全部都是差的,可能这就是人们和国家行为的本性导致的。总之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们国家的祖先占据了旷野上最为肥沃的地方,接着建立起了天下之中国家,随之周围也逐渐地兴起了其他国家。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这些国家之间相互攻伐和交往,最终才形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端起水杯喝了一口,然后又看着我继续说道:“至少从留存档案记载的来看,我们国家长期都是天下最为强大的国家,这也是新君王一直强调恢复往日荣耀的原因了。直到现在我们国家的很多措施,基本上还是延续了祖先们遗留下来的做法,比如在祭祀天地、崇敬圣贤、礼法分明、教化民众、日常伦理、技艺文化等方面。不过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实力和地位,是跟每一代的君王息息相关的,如果在位的君王清明的话,那整个国家的实力确实可以号令四方,一旦在位的君王暗昧的话,那整个国家的地位就是岌岌可危了。”

    当我刚想顺着这些话询问一些的时候,突然之间他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然后望着门外的雨夜继续说道:“所以为什么现在朝野上下都很支持新君王,因为大家在老君王在位时期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罪,现在都急切地盼望着新君王颁行新的政策。我认为好的君王要么是自己通晓怎么治理国家,并积极地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措施;要么就是尽管不知道怎么治理,但是自己却知人善任,选拔那些知道怎么治理的人加以辅佐,也能积极地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措施。如果一个君王既不知道怎么治理国家,也不知道知人善任,那等待这个国家和民众的就只能是天降灾殃了。”

    他说着这些话的过程中,逐渐地有些激动了起来,就离开椅子走到了门口,任凭外面的寒风和雨水吹到自己身上,随即转过头继续对着我说道,一直把这些话全部都给说完了,接着又伫立在门口惆怅地望着雨夜。

    “这样看来的话,治理国家确实是很难的了。但是君王的人选又不是天下的人能够决定的,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你觉得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此时我也转身看了一下门外的雨夜,对着他缓缓地说道。

    “这个问题我确实不知道怎么解决了,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保证每一个继承王位的君王都是清明的,天下的人又不能直接通过叛乱和政变来解决这个问题。尽管我们国家历史上有过不少的叛乱和政变,但是之后的朝局只会更加地混乱,接下来民众也没有享受到什么好处。一个国家有其基本的治理规则,无论谁在位都是要遵循的,这样国家和民众才能被治理地很好。只要能够遵循基本的治理规则,不过分违反民众的常识和期望,无论哪个人来当这个君王,都可以给国家和民众带来明显的好处的。如果不遵循基本的治理规则,无论这个君王多么有能力,或者对外宣称颁行了多好的措施,都无法到达自己期望的目标,也会让国家和民众陷入更大的灾难。”

    听到他这样说完之后,我顿时感觉到醍醐灌顶,之前的很多疑惑也都有了初步的解答,于是就对他更加敬佩了起来。他作为一个档案房的文书,不仅能够按部就班地处理好自己的事务,还能进一步思考国家和民众深层次的东西。尽管有些问题在他看来无法解决,但是至少把基本事实呈现给了我,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从而摆脱了之前疑惑和懵懂的状态。于是我连忙起身走到他的身边,吹着寒风颇为感慨地说道:“天下之中国家有您这样的人,无论对于朝廷还是学术来说,真的都是十分幸运的啊!我之前在经义或者老师傅那里,都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言论,您刚才的话确实让我明白了很多东西。”

    但是我看到他无奈地笑了一下,在长叹了一口气之后,就转过头对着我说道:“我自己认识到这些问题又有什么用呢?你从我这里知道了这些道理又有什么用呢?就算朝廷或者天下的民众知道了这些道理又能怎么样呢?我们能够让所有的人都认同这些道理吗?我们能够改变现在朝廷和天下的局势吗?我们可以期望新君王贯彻这些道理,但是如何保证其他国家的君王也能贯彻这些道理呢?”

    他这样接连地询问之后,一时之间我就语塞了起来,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好,只能跟着他站在门口默默地看着淅沥的雨夜。过了一会儿,我才听到他缓缓地说道:“不知道这个昏暗的雨夜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啊!”但是他说的时候并没有看向我,我只好当做他的自言自语了,接下来就没有进行回应了。又过了一会儿,他才转身对着我说道:“我们还是赶紧把晚饭吃了吧,不然都要彻底地凉透了。”

    我只好跟着他一起返回到了座位上,把剩下的饭菜给继续吃完了,确实如他所说的已经彻底地凉透了。在又聊了一会儿其他的事情之后,我觉得已经到了休息的时间了,于是就起身跟他告了别,并让他晚上好好地休息一下。当我披上斗篷走出太史阁的时候,发现此时整个院落就剩下我们两个人了,我只好转身再次叮嘱他要好好地休息,接着就匆忙地返回到了休息房。我躺下想了一会儿他刚才说的那些话,不知不觉中就听着窗外的夜雨睡了过去。

    04

    接下来的几天,又是阴雨连绵的天气,并且一天天地更加寒冷了起来,很快就到了初冬的时节,存档房也终于摆放上了炭火,不过文书部估计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这就让我反复地想起了去年前来出使的场景,这一年我们遭遇了很多堪称是荒谬的事情——稀里糊涂地前来给老君王治疗,无缘无故地打入刑狱和赦免,如履薄冰地给新君王处理文书,战战兢兢地跟随亲征和史无前例地见证女王即位等等。这就让我白天在抄写文书的时候,不仅会禁不住经常出神,还会时不时地想着叹气,但是又没办法当着存档房的主事他们表现出来,只能在晚上回到休息房的时候,或多或少地感慨和悲伤一下了。

    尽管使节大人他们也离开了刑狱,但是我现在并不知道他们都过的怎么样。由于使节大人和卫士们是待在一起的,不管他们喜不喜欢待在太子府,但是每天都能够看到熟悉的人,整体上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是跛着脚的御医的情况可能就不是很好了,无论新君王有没有跟太医院披露他的身份,但是他作为太医院的一个外来者,每天被太医们使唤来使唤去也是不好受的。如果他愿意抓住这个机会学习医术的话,那就是有再大的痛苦,他也得必须学会承受了。

    从新君王亲征归来到现在三个多月的期间,我还没有听到西方国家按照之前签订的军事同盟协议向天下之中国家供应煤炭和铜铁的消息。就连他在亲征归来的时候发出的很多诏令,其他国家竟然也没有一个回应的,显然他们并没有把他的亲征当做一回事,也不认为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功,甚至还会暗自庆幸天下之中国家的实力因此又损耗了不少,以后可能更加无法控制和影响他们了。至于西方国家的女王即位的事情,也是没有看到他们有任何的反应,估计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只会嗤之以鼻,不觉得她有什么治理国家的才能,也不觉得她能够长久地坐在王位上,只会认为她纯粹是凭借着新君王才获取了这个王位。

    由于我现在跟新君王接触的不是很多,也不再参与他和朝廷的核心事务,所以就不用像以前那样担心什么了,处理事务也开始慢慢地变得敷衍了起来。主要是近期抄写的文书也没有什么新的内容,还是大臣们关于之前事务的奏疏以及新君王勉励他们的诏令,因此大家整天除了抄写文书之外,就是东扯西拉地进行闲聊了。随着仲冬时节的来临,天气也变得越来越冷了,一天傍晚时分,正当我们准备离开存档房的时候,一个下人突然推门走了进来,对着我们说道:“新君王决定明天上午举行大朝,你们所有人都是要参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