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浮沉
繁体版

第十四章 神秘之客

    第一卷十年之盟

    这晚,夜色深沉,夜空中没有漏出半颗星星的影子,王城的街头巷角,只要没有灯火的地方,皆伸手不见五指。

    当亚丹和亚青一同踏进家门的时候,看到一个陌生人正等在家里。在他们家唯一的一盏落满昆虫尸体的油灯下,来者说明了来意,他是奉温国公之命前来拜访亚丹。“根据国君的指示,我们需要派遣使者出使北方逐鹿原,向他们传达国君的善意,并与他们谈判关于修建官道以连通辟水城以及逐鹿城,同时在黑水河边商讨建立贸易城镇代替现有集市之事,并与辟水城南北夹击,共同推进北部森林。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趟充满危险的旅途,寒冷,风雪这些是不言而喻的,还可能面对森林里的各种猛兽,以及那些可怕的神秘人。”

    “神秘人?是什么人?”

    “面具人,他们戴着面具藏在森林里,不是人不是鬼,手段残忍……这就是你需要面对的情况。现在已经初秋,为了在明年春天得到答复,必须在这个冬天到达逐鹿原,所以时间紧迫。”

    “为什么是我?”

    “相国公一直关注着你,早就知道你是一个有能力的年轻人,在众多贵族弟子中,没有一个有你这般的刚毅与胆识,也没有人有你这般的武功,试问,谁又没有听说过慕容亚丹枪挑石狮子的事情呢?”

    亚丹听后微微笑了笑,说道:“耍耍枪,闹闹笑话罢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相国公考虑的,我也应当如实告知:你不是王室的成员,也不是既有权贵的子弟,没有参与到目前政治之中,也就是,你纯净的出身也是至关重要的。”

    “哦……原来如此”亚丹恍然大悟似的,“那么,我是非去不可吗?”

    “不,这不是命令,是请求。不仅仅是对你的请求,还有对你的父母的请求。”说完他转向正在桌子边默默听着谈话的两位老人,同时恭敬地起身请求两位年迈的老人说道:“我们也需征得两位的同意。”

    说完,又转过头对亚丹说:“这是一个机会,可能是你这一生中唯一的机会,拒绝了或许再也看不到了。回来以后就是立了大功,至少能做个侍卫长,而且你们全家都可以搬离这里,到山上去。这是我们这些地位低下的人立功少得可怜的机会。失败了,不枉一世,成功了,扬名立万。”

    两位老人听罢,转头看向了一言不发的亚丹。亚丹两眼目不转睛地盯着摇曳的灯光下,那些不幸失掉生命的小生物的尸体堆积如小山,他看到刚刚就有一只浑身绿色的长着如轻纱般薄的翼的虫子闯了进来,在灯罩里挣扎着。于是他拆开灯罩,让那只弱小的小生物飞了出去。众人都在听黑衣人说话,甚至没有注意到亚丹的动作。

    “我们倒是没有什么意见,主要还是看看亚丹什么想法才是。”父亲说道。亚丹听到父母这么说,转过眼撇了年迈的父母一眼,心里充满了矛盾。

    “同行的有谁?”亚丹问道。

    “武凤公子。”

    “武凤公子?”

    “是的,虽然他身体有残,但是他武艺高强,这是你知道的,他还曾去过北方,进入过黑森林,对北方没有人比他更熟悉。”

    亚丹在父母的眼中看到了期许,他最终还是没有违抗这种期许,接受了相国公的邀请。

    在送走来者不久,门外又响起了三声“嘚嘚嘚”的敲门声,把正在思考问题的亚丹吓了一激灵。他赶忙把门打开,只见一个披着一件黑色斗篷的人闪了进来,他连头也罩住,脸藏在斗篷里,看不出来人是谁。直到那人拿下头套,亚青才发现,来人竟是国君。亚青正要行礼,“陛下”两个字刚刚出口,国君便连忙扶住他,说道:“少礼!不要惊动邻舍。”

    亚青于是急忙招呼父母安排座位,这两位老人也手忙脚乱地擦拭椅子和桌子,又急急忙忙倒上热茶,并请国君坐好。国君让大家务必对此保密,并让哥哥到门外看着,因为他有些事情想要对弟弟和父母说。“这是一件我很难启齿的事情,但是我又不得不说。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亚青的生命安全以及未来,也关系到王城的未来。这就是我来此的原因。”

    “陛下请说!”

    “亚青,你是一个朴素、真诚的年轻人,这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最根本的最美好的品质,它曾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但是现在大多数人把它丢弃了,现在我有幸在你的身上看到了,这是我来找你的根本原因。”

    “陛下,小臣跟随服侍陛下时间虽然不长,但陛下的一言一行,我都谨记心上。”

    “我想让你到南方去一趟,先到孤山城,再上姑射山,那里有关于整个世界未来的智慧,我希望你能把它带回来。这会是一场漫长的旅途,短则两三年,长则五六年,你要做好准备。”

    亚青听到此处,不禁面露难色,他转头看了看父母。他看到父亲佝偻着背和母亲一起站在他的身边,脸上瘦削无肉,皮肤被太阳晒得枯黄,头发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花白;母亲由于长年在灯下工织,两眼早已昏花,苍老的双手紧紧地握在身前,她毕恭毕敬地站在国君面前,显得惶恐不安。亚青思考了很久,还是跪下表示歉意:“我十分愿意为国君效劳,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父母年迈,我兄弟两人一走,父母却无人照料,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该如何是好!”

    “只你一人去便是,你哥哥可留下来照看父母。”国君疑惑地说道。亚青便将刚刚温国公派人请亚丹去北方的事情说了。

    国君听过之后,面容稍沉了一下,便站了起来,来到两位老人面前,突然双腿一弯,咕咚跪在了地上。面对着突然出现的一幕,两位老人吓得傻傻地呆在了原地,不知道如何是好。亚青忙跑过来,想要把国君扶起来,但是被国君制止了。“两位老人辛苦一辈子,现在还要忍受此等离别之苦,我真是于心不忍呐,只是大势所迫,还望两位谅解。”

    两位老人第一次见到国君,已然感到如在梦中。他们虽然恭恭敬敬地站在国君面前,内心感到既欢喜又悲伤。欢喜的是两个儿子得到了认可,尤其是亚青,甚至国君亲自来请求。悲伤的是,如果这不是做梦,那么意味着两个儿子都要离开自己了,且这都是漫长的旅途,这一别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见面,更担忧的是,这路途是何等的困难啊。南方毕竟是自己的老家,但是那寒冷的北方亚丹是从来没有去过的,一到冬天漫天冰雪,荒无人烟,如何才能经受得住那般寒冷!更有甚者,在那森林之中,一不小心就可能命丧野兽之口或者强盗之手。

    他们听到国君如此说,便伸手把国君扶起来,说道:“陛下快快请起,我两老人如何消受得起!我们都是下层阶级的穷苦人家,目不识丁,操劳一生只为吃饭糊口,现今,我的两个儿子能够得到这样的认可,我们已经不知道说些什么了。只要王城有需要的他们的时候,我们都不会阻拦,由他们去便是。唉,家家国国,国国家家,人的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这些么!”

    “两位深明大义,我身为一国之君自愧弗如,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想方设法保护好这两位孩子,让他们能平平安安回到你们的身边。亚青,至于你父母的照料问题,我会派人专门照料,所有问题,我亲自处理。”

    “谢谢陛下,只不过我还有一个要求,我有一朋友叫做成兰,我想让她来代替照顾便可。”

    “好,薪水由王城负责,另外有什么需求,可直接请求与我。”

    之后,国君便又急匆匆地离去,临走前叮嘱此事情除了他们一家人,不能有任何人知道,这关乎到一家人的安危以及整个王城的未来。

    亚青看着国君消失在黑夜里的身影,心情仍久久未能平静,他对哥哥说了刚刚的事情。亚丹听后也感慨万分。他们随后一起到成兰家告知他们这件事,并请她帮忙照顾父母。成兰也很爽快地答应了,只是在听说亚丹要远走北方的时候,一想到这一去经年,此次分别不知道何日再见,便悲上心头,眼泪禁不住扑扑地落下。

    他们一夜无眠,两兄弟面对面诉说着各自内心的想法,直至鸡鸣屋顶。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一家便陷入了离别的悲伤与对前途的一片期盼与朦胧之中。

    经过这几天的折腾,国君的身体日渐劳累,休养了一个多月才算彻底好起来,但是无论如何也不如从前般硬朗,稍微不注意就受风寒。某天早上,早早地,亚青一走进凌云阁,便看到温国公在国君的书房里议事。

    国君正在翻阅温国公递上的一份文件,国君看完文件之后,看了一眼温国公,只见他双手握与身前,双肩微垂,双眼视地,一副恭敬谨慎的样子。他叹了口气,略显失望地对温国公说道:“国公呀,今天为何如此拘谨呢?”

    “现在国家内忧外患,臣恐不能献微薄之力,为陛下分担,故日感焦虑,紧张不安。”

    国君微微一笑,说道:“相国不必拘谨不安,我看了这份名单,这个程彧是那个程彧吗?”

    温国公微微点了点头说:“是的!”

    国君现出疑惑的神情:“当真?”

    “他愿意走这一趟,自愿的。”温国公确切地说道。

    “那这个拔泊又是什么人?”

    “二等院的一个年轻学生,他父亲是一个往来西部的矿商,此人自幼聪明,精通谋略,胸有经世伟略,为人慷慨,讲仁义。他是我们二等院里最好的学生,多加培养,将来定是个将相之材。”

    “这个武凤是武将军之子?”

    “是啊,这次他又来找了我,想再去北方走一趟。”

    “都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执着于此!”

    “人的固执有时候是超乎寻常的,我想,他这辈子若不去这么一趟,是断不会甘心。还不如趁机了了他的心愿。”

    “好!好!好!前几个都很好,只是这个慕容亚丹,非他不可吗?”

    “陛下不知,这慕容亚丹是您亲侍慕容亚青的哥哥,此人可是不出世之英才,为人豪爽,性格刚烈,且武艺高强,这一趟出使非此人不可,年轻人中无人出其右。”

    国君默默地点了点头,便不再言语。在温国公将要告退时,国君对温国公说:“国公,请拟一份诏书,请所有王亲国戚,文武大臣等人明日升殿,讨论太子之事宜。”

    “诺!”

    第二天,亚青到凌云阁等候国君梳洗穿戴完毕,就直奔七星殿而来。当他们到达七星殿的时候,他看到了大殿里已经有很多人在这里,包括一些重要的大臣和王室亲戚。

    国君座下左边站着公子简及九叔,九叔是唯一一位拿着配着剑之人,往下是国君与沐夫人所生的女儿宁宁公主及女婿侯雨,接下来是相国公温牧仁,大将军翁也,王城卫队长毛毛,青书院长戴江。右侧站的是二夫人郭氏及公子桀,下来是国君之二弟姬常,他也是王城管理局的负责人,及其两个儿子,一个叫姬有光,一个叫姬无涯,接下来是三弟姬落,及其儿子姬凸、女儿姬嫱。后面的一众文武百官分列其下。

    国君说道:“众位,我自先王驾崩之始,担此家国重任,登此位已经七十三年整。在此期间,继承先王遗志,内修政德,建学校,教化子民;外和邻邦,开官道,通贸易。虽然如此,却仍深感辜负了先帝之厚望,未能做到尽物之所用于民,实在愧对祖宗。世间万物是无穷无限的,然人的寿命是有限的。现我年已一百有七,虽然身体尚健好,但是无论如何,终抵不过时间的轮转,所剩年岁恐不多矣,因此,继位之人须尽早作一个定夺。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都纷纷应声称是。

    “先太子姬当早逝,另立太子之事搁置许久,我想,今天是时候为这件事做一个了结了。”国君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用目光扫过所有人的面孔,他看到了有人期待,有人不安,有人惶恐,有人平静如水,有人心潮澎湃……“我已思虑许久,对我们两位有此资格的人选进行考究,观察,遵循历史的规定,并寻求一定的变通之道。我决定,拟定先太子姬当之子姬简继承其父的太子之位。姬简虽年纪尚小,但是个性质朴善良,为人宽容大度,拥有作为君主的基础。除此之外,他好学问,不仅在学习方面勤奋用功,武艺也日益精进,这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假以时日,必成为君主之材。而姬桀聪明机警,有着过人的机灵,多加培养与限制,引导其向好,将来可任辅助之材。对此,众位意见如何?有何想法可一并说出来,供大家议论定夺。”

    但是,国君把话说完之后,整个大堂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说话。那些期待、不安、惶恐、平静、激动均烟消云散或压抑于心底,从他们的脸上看去,似乎这只不过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就像一阵风从他们耳边吹过一般。

    “既然如此,大家都不作声,此事就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