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恶人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 司礼监二三事

    狱吏跟在一旁道:“杨千户,需要卑职用刑具逼供吗?”

    言至此处,被杨轻瞪了一眼,他又悻悻缩回脖子,“卑职知错了。”

    “将这里打扫一番,杨山海的牢房格外要打扫干净。”

    “明白。”

    ……

    这位新上任的千户,对自己的亲爹格外给予方便,提出了种种要求。

    北镇抚司佥事章杰匆忙向内院禀报,“牟帅,这杨轻说要打扫诏狱,想让他爹住得舒服一些。”

    牟斌正看着宫里送来的册子,这正德皇帝才登基两天,就写了农夫与蛇的故事

    或是对张鹤龄的事有感,竟在写完后,让满朝文武品读。

    牟斌也在品读之列,已经将这个故事看了很多遍了。

    锦衣卫也需要揣摩皇帝的心意,做出正确的事情。

    看了一遍又一遍,也不明白这皇帝到底有什么深意,故事确实是好故事,但总觉得有股显摆之意在其中。

    “牟帅?”

    听到问话,牟斌回了回神道:“嗯,知道了,就按他的要求办。”

    章杰欲言又止,点头去安排。

    刚走片刻,他又是脚步匆匆而来,“牟帅,杨轻还说要将杨山海的牢房门开着,让他可以出来走动走动。”

    “嗯,一应照办。”

    章杰又快步离开,再一次回来的时候,问道:“牟帅,他还说要将杨山海牢房的窗户开大一些。”

    牟斌还在看着农夫与蛇的故事,不耐烦地摆手道:“都按照他的意思办。”

    章杰实在不明白,就因为他杨轻是皇帝眼下的红人吗?

    又道:“他还说要给杨山海的牢房中种点花花草草,最好还有一个仆从伺候起居。”

    一次两次也就算了,三番五次提要求。

    牟斌实在是忍无可忍,拍案而起,怒道:“他当锦衣卫诏狱是什么地方!他家后院吗?”

    他咬牙切齿道:“前面都应允了他,什么花花草草,还要仆从?这不可能,让他做梦去。”

    “明白。”

    牟帅让人传来了话,除了花花草草和仆从不答应,至于其他的能应付就应付。

    这里的狱吏也都对杨轻客客气气的,这位千户大人是皇帝眼下的红人,就连牟帅也要礼让三分,不然这种离谱的要求,怎会答应。

    几个狱吏忙碌着,按照这位新千户的安排,改善着杨山海的牢房。

    朱厚照正在乾清宫内,看着一份份弹劾的奏章,弹劾的不是别人,正是新任的锦衣卫千户,杨轻。

    “好个杨轻,第一天上任就有数十人弹劾他,当真了得。”

    朱厚照看了许久,又开怀大笑。

    锦衣卫千户杨轻,罔顾礼法,擅自去刑部拿人,命人殴打朝中大臣,是可忍孰不可忍。

    朱厚照问道:“谷大用,杨轻近来在做什么?”

    “今天是杨公子在锦衣卫赴任的第一天,多半很忙。”

    “那朕过两日再去找他玩。”

    谷大用笑着点头。

    其实,陛下的心情是很不错的,因为一个农夫与蛇的故事,内阁首辅刘健还表扬了陛下。

    说这是一个足以传世的故事。

    当年那个不懂事的太子好似长大了。

    这些表象之下,说出这个故事的人,正是那个他们弹劾的杨轻。

    也不知道刘健他老人家知道了这个故事的来路,他又会作何感想。

    朱厚照对五子棋没了兴致,便在殿内把玩着弓箭。

    这位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憧憬过要带兵去打仗,现在也一样。

    良久,朱厚照放下了手中的长弓,忧心道:“孤当初答应过杨轻,要为他主持公道,可如今事与愿违,朕过意不去。”

    谷大用劝道:“陛下,其实没什么过意不去的,按照大明律杨山海确实不在大赦之列,现在能够将他从刑部接出来,又让杨轻任职锦衣卫,已做得很好了。”

    朱厚照气馁道:“改日,朕再去看看他,这个混账实在可恶,有好玩的还要忍着不说,岂有此理!。”

    谷大用笑着点头。

    与刘瑾一样,谷大用也是看着太子长大的。

    可与刘瑾不同的是,谷大用更希望可以给陛下一些正面影响,而不是像刘瑾那般,只顾让陛下玩乐。

    此刻,司礼监,同样忧心的还有现在的掌印太监刘瑾。

    他看着手中的奏疏,着急地来回踱步,嘴里念叨着,“三十万两!杨总兵还真敢开口。”

    这是陛下登基之后,杨一清上交的第一份奏疏。

    自任职陕甘三镇总兵以来,他屡次向朝中要钱要粮。

    在先帝大行之际,杨一清回到了京城,那时就有传言,杨一清此番回京为的就是修整边防,向朝中要钱。

    要问缘由,多半是杨一清知道朝中查获私盐案,查抄了十万两白银。

    因此朝中还要再拿出二十万两。

    而以兵部尚书刘大夏为首的官员们纷纷为杨一清站队,经过内阁商议,朝中应该拿出这笔银子。

    刘瑾闭着眼将这份奏疏放在了一旁,不耐烦地拿起茶杯灌下一口水,道:“私盐案是杨一清递交的,他从头到尾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说,事情一完就找咱家要银子了?”

    掌班太监张永穿着一身蓝色的太监服,他低声道:“听说前些天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去见过杨一清,多半杨轻入锦衣卫就是他们俩人安排的。”

    “杨一清?牟斌?锦衣卫?”

    刘瑾低语良久,忽然道:“好哇,原来这杨轻背后有高人在谋划,是咱家小看他们了。”

    他目光看向是四周的人,又道:“怎么咱家身边就没个靠得住人?”

    闻言,张永忽然拜倒在地,朗声道:“我等愿为刘公公赴汤蹈火。”

    “咱们都是东宫出来的。”刘瑾的目光又看向站在外面的一众小太监,笑道:“不用这般多礼。”

    张永笑着递上茶水。

    不多时,谷大用回来了,刘瑾刚刚发的牢骚,他在门外就听到了,劝道:“边关防务是军国大事,万不可懈怠。”

    闻言,刘瑾不悦道:“咱家就算再不是,也不会去耽误边关防务,可他杨一清要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