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恶人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 北镇抚司

    见少爷跟牛大哥走着,小卓将绣春刀抱在怀中,也是亦步亦趋。

    周遭的邻居见到了穿着飞鱼服的杨轻,议论纷纷,眼神之中的惧怕之色更多了。

    当年杨少爷就不是什么好人,现在还穿着飞鱼服,往后更不好得罪了。

    周遭邻里窸窸窣窣地议论,已经有几家考虑要搬家了。

    从街巷出来,再走入京城左安门大街,这里的行人许多。

    在很多时候,寻常乡民是不惧锦衣卫的,害怕锦衣卫的是各种官吏。

    锦衣卫是皇帝亲卫,但凡锦衣卫要处理的事,都不是小事。

    所以小门小户的自然也不惧,他们犯不着什么大事。

    北镇抚司的衙门前很是冷清,没有闲人会从这里路过,更不要说大明的官吏了。

    大多数……绝大多数吧,那些做官的都不愿意走一趟锦衣卫的衙门,能进去的再想活着出来,多半就很难。

    也不知道这里是不是真如传言中那般可怕。

    牛三在一旁道:“衙内的许多兄弟都很想与杨公子亲近。”

    “为何?”

    “当初杨公子走了一趟东宫,王岳倒了,刘瑾成了掌印太监是现在的东厂提督,而卑职也从一个小旗升到了总旗,您是福星。”

    杨轻双手背负,惆怅道:“我怎么觉得我像个灾星,牛大哥说话不用和我拐弯抹角的。”

    牛三咳了咳嗓子,放低声音,“在锦衣卫眼中,这世上的事很少有秘密,主要是……您是陛下眼前的红人。”

    “红人?”

    “对。”

    这该死的人情世故与腐朽风气。

    杨轻犹豫了片刻,这才走上北镇抚司的台阶。

    门前两个校尉行礼道:“见过千户大人。”

    牛三领着人一路走到衙内的后院,“牟帅就在里面,平日里喜欢看一些情报,杨公子请吧。”

    事到临头,杨轻的脚步停下了,好奇道:“你们锦衣卫的情报很多吗?”

    牛三感慨道:“都是一些脏活累活。”

    杨轻带着小卓走入后院,牟斌穿着宽松的衣裳,正喝着茶水,在一旁的架子上挂着的正是锦衣卫指挥使的官袍与官帽。

    他看着手中的册子,头也不抬,就开口道:“听说你的拳法了得?”

    “还在练,说不上有多了得。”

    “嗯。”牟斌的目光还是看着册子,喝下一口茶水点头。

    “敢问……”杨轻稍稍作揖行礼,“为何要将在下放在锦衣卫。”

    “老夫爱才,再者说你家牵涉的事这么大,屡屡遭到刺杀,你能有多好运?能够躲过几次?”

    言至此处,他终于放下了册子,深吸一口气,舒展着腰背,站起身,腰背的骨骼发出咔咔声。

    “还有,你和东厂的人少走动。”

    “谢牟帅指点。”

    看到这个小子的面色不是太好,牟斌忽然一笑,“行了,瞒着你也没意思,你爹的事情是内阁的安排,自然不可能再更改了,想要将你安排在锦衣卫的人是杨一清,老夫与这个人有些交情。”

    杨轻皱眉站在原地,久久不语。

    “你以为张鹤龄的案子很简单吗?私盐案就是杨一清递交给内阁的,本想着朝中查案,他杨一清在暗中查问,一明一暗相互合作,杀对手的一个措手不及。”

    “可不料,这京城竟出了你这么一号人物,好歹张鹤龄是拿下了,背后的大鱼却跑了。”

    “你呀你……”牟斌摇着头喝下一口茶水,目光多了几分惋惜,看着杨轻像是在看一个可怜的孩子。

    “再之后,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知晓了你这么个人,私盐案还要继续查,这件事往后有得你劳累和奔波了。”

    杨轻作揖道:“牟帅,塞翁失马不是这么用的。”

    “是吗?”

    牟斌眨了眨眼,有些迟疑。

    好吧,杨轻心中暗暗作了一个结论,东厂和锦衣卫双方的文化程度恐怕都不好。

    他指了指桌上的册子,道:“这是弘治十一年与十二年科举案的卷宗,因考官都是同一批人,锦衣卫将其并作一案,你爹身上不仅仅背负着私盐案,还有科举案,这件事交由了锦衣卫查办。”

    “借着这个弘治十二年的科举案,你去将你爹从刑部的牢中接到锦衣卫的诏狱。”

    见杨轻还站在原地,牟斌放下茶杯,叮嘱道:“狗急跳墙也会咬人,处置杨山海的布告出来了,有些人若着急了,你爹死在了刑部牢中,你该如何自处?”

    “谢牟帅指点。”

    牟斌神色终于轻松了几分,觉得孺子还算可教。

    杨轻脚步匆匆从后院走出来,对牛三道:“带上兄弟,去刑部拿人!”

    牛三连忙抱拳行礼道:“拿谁?”

    “我爹!”

    “啊……”

    牛三慌慌张张地去召集自己的人手。

    此刻,小卓觉得自己很威风,可以跟着少爷去拿人了。

    一队锦衣卫在北镇抚司前站好,这些人也都是牛三的旧部。

    其实才担任锦衣卫千户的第一天,哪里能够指挥得得动其他人?

    杨轻走在前头,身后跟着数十个锦衣卫,一行人黑压压地在人群中很显眼。

    一边走着,还看着牟帅的册子,上面记录了一个个的人名与籍贯。

    杨轻看到其中一个名字,忽然停下脚步。

    身后的锦衣卫众人也整齐划一地停下。

    弘治十二年,京城会试,苏州府唐寅与江阴徐经疑买通考官泄题,后被罢黜功名,其人贬去浙江为吏,后屡不就任,至今。

    街道上的行人好奇看着这一队行为怪异的锦衣卫。

    杨轻终于又迈步,走入皇城,后方的锦衣卫也跟着脚步。

    这是第二次来刑部了,与之前不同,先前是受害人的身份来这里的。

    现在是以锦衣卫的身份。

    “牛大哥!”

    “卑职在。”

    “我这第一次当锦衣卫,不是很清楚这里面的规矩,要怎么拿人?需要什么样的过程?”

    牛三挠了挠头,“平时都是跟随上官办事的,卑职也不清楚。”

    杨轻手拿着册子,双手背负,册子敲着自己的后腰,气馁道:“那就按照以前的方式来。”

    “明白。”

    牛三提了提气,带着弟兄们走入刑部。

    杨轻站在刑部门口,注目看着。

    忽听衙内一声大喝,“锦衣卫查案!速速退开。”

    刑部衙内立刻传来喝骂声,“尔敢!”

    还没说上一两句话,双方便动手打了起来。

    杨轻用册子拍了拍额头,目光看了看四下,“锦衣卫的作风还挺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