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艰路
繁体版

第8章 梦中的老中医

    【今生】

    董利尔回家的路上经过一心堂,这个时候正值下班高峰的前期,大部分的人还在路上或者在准备晚餐,店里没什么人,老刘正悠闲地坐在门口抽烟,董利尔看到他就远远地打了声招呼,老刘也看到董利尔了,只见董利尔此时气色很好,与很多下班后精神萎靡的人大不一样,就笑着道:

    “老陈气色不错啊,怎么样,上次介绍的那个老中医还不错吧!”

    董利尔也笑着回答:“还行吧,不过我找他看病,他可什么也没做,就是要我多休息,药还是我要求开的,总感觉这个老中医有点骗钱的意思啊”

    “这你就不懂了吧,正所谓良医有情解病,神术无声除疾,厉害的医生,汤药才是下乘,你要不是非拉着人家开药方,是不是就三百元诊费就解决问题?”

    董利尔一听老刘这话,这还真有点这个意思,可是口里不能承认

    “你个老刘,要是都不开药,你们哪有生意做,再说了,要是不吃药,好不好得了还两说呢”

    这下有点噎住老刘了,不过好在是老朋友了,也不至于翻脸,只见老刘摆了摆手

    “但愿世上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我们医生的境界你不懂,不过你这么说那位老中医可不太好,人家可是解决你的大问题了“

    董利尔还是有点犟“我花的诊金可也不少啊,三百一次,这可不便宜”

    老刘听这话,有些得意地说“人家可不靠你这区区几百块钱诊金过日子,多少人想找他看病,人家还不乐意呢,现在人家是退休在家颐养天年呢,要不是我和他有那么点关系,人家还不一定给你看呢”

    董利尔觉得老刘在吹牛“这么厉害的人物,怎么住在那种地方,老刘你别把牛吹死了”

    这下老刘有些不乐意了,拉着董利尔坐下要给他掰扯一下

    “你说我老刘没关系,但是你说这位我就要好好给你说道了,这位老先生之前是我大哥的大学老师,我大哥你知道吧”

    董利尔倒是知道老刘的大哥,好象是那个什么××医院的科室主任,医术很高明,是中西医都厉害的那种高明

    “哦,那是有几把刷子,你哥是哪个医学院毕业的?”

    老牛一副就那样的表情“全国就那几个厉害的医学院,能在医学院当老师都很厉害,不过这个老先生的厉害之处是人家独树一帜的厉害啊”

    这下吊起了董利尔的兴趣了“那你说说这老中医怎么个独树一帜的厉害法”

    老刘知道吊起董利尔的胃口了,就更起劲了

    “你知道我老刘,一般我不乱说,这位老先生家学渊源,祖居南岳,释道儒三修,3岁学医,祖传的中医,6岁习武,也是祖传的武术,16岁考上医科大学,中西医都精通,这还不说,人家还是国学大家,经史子集都通,尤其是易,是玄学大家,很多人不知道,医学和易经有时候有交叉的,现在很多大老板对这个玄学可是很推崇的”

    董利尔觉得老刘说的有些玄乎“易经我知道,这个和玄学有点不搭边吧”

    老刘一摆手,对董利尔的无知做出一副不屑的神情

    “一听你这话就知道你只懂点皮毛,易经算是玄学总纲之一了,后面的伏羲八卦等都与这个有很深渊源,而医术也算是易经的一个分支,呃不说这个了,说了你也不明白,就说这位老先生,年轻的时候就很厉害,后来大学留校,同时在学校的附属医院坐诊,这很厉害了吧”

    董利尔也知道一点,医学院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除非特别出类拔萃,老刘接着继续“后来名气越来越大,很多领导也找他看病,其实说看病,也不全是看病,你知道的,当官的和经商的在某些情况下也问天地鬼神的”

    董利尔觉得有些夸张了,反问“那还能让他在外面?”

    老刘这下说的更起劲了“这人聪明就是脑子转的快,这位老先生也明白,可是人家也不笨啊,你找我问天地鬼神,我找你要名利富贵,在老家娶了当地最漂亮的女子当老婆,在大学四十多岁就当上了教授,只上大一的基础中医理论课,然后就只带研究生,我哥当年就想读他的研究生,可是没让人家瞧上,不然就发达了”

    说到这里,老刘脸上露出深深的憾色,董利尔则还是追问自己的问题“那他怎么能够在外面,这种人是特殊资源啊!”

    老刘又点了一根烟道“这你就说到点子上了,老先生也知道自己这样的人太特殊,一直这样下去估计不得善终,就托人找到大领导求情,放自己回老家养老了,大领导欠过老先生的大人情,就发话了,其他人也不敢再找他了,这不就解脱出来了吗”

    董利尔听到这里不免感觉到虎头蛇尾,切了一声“也没觉得哪里厉害,不是你道听途说的吧”

    老刘:“你爱信不信,人家现在是闲庭野鹤的生活,有兴趣了就给人看一下,我前段时间是和我哥说起你的情况,我哥知道老师对这种比较特别的病例感兴趣,就和老先生讲起这事,他才愿意给你看一下,不然你以为人家稀罕你这三百元诊金啊”

    董利尔还是有些将信将疑,以自己对老刘的了解,他应该不是爱吹牛的人,就自己和那个老中医接触的这两次情况来看,也没有觉得怎么样,但也没有再和老刘抬杠了。

    今天儿子开学第一天,回家和他聊一聊,这是初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了,要加油冲刺了。回到家,看到儿子正在沙发上看电视,董利尔有些不爽了,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习状态可不行,一点也不紧张啊,不过董利尔自己在初中、高中的时候也不怎么紧张,没有那些被家长称之为懂事孩子的状态,什么每天都在学习、上厕所都在看书都没有,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学不进了,就想玩一会,玩够了才勉强自学一会,唉,这个情况当时被老妈说了无数次,当时自己还在心里反驳“动不动就说紧迫感,难道每时每刻学习就是有紧迫感吗?我学习一会休息一会就不算有紧迫感吗?我心里是知道要好好学习的,这不就够了?“但是今时今日,自己这个老父亲的心态在作祟了,虽然自己当年也就这个鸟样,于是一屁股坐在儿子旁边

    ”臭小子,看什么呢,是不是追剧不叫我一起看?“

    儿子摊手一副无奈的表情

    “还没有更新呢,都是看过的,无聊就再看一遍”

    董利尔”怎么了,今天去学校,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吗?“

    ”也没什么,今天开学教导主任讲话,然后凯爹讲话,都在说中考的事情,说什么录取率低,会有很多人没有书读什么的,我就有点不开心“

    董利尔听儿子这么一说,有点不明所以

    “你担心自己没有高中读吗?那个不至于吧,怎么说你学习还没有差到那个程度吧,我还想着你能考个560呢!”

    儿子有些不好意思“哎呀,还没考呢,谁知道能考多少分,我是在想,有不少同学可能就不能读高中了,要去读职校,我听说读职校就相当于在玩,学不到什么了,读完职校就要工作了,据说工作还不好找,工资很低的”

    董利尔听了为儿子的懂事而大为欣慰

    “你小子想得倒是长远,怎么了,你羡慕他们读职校能玩三年,还是羡慕他们很快能工作赚钱了?”

    儿子有些愠怒“你抓住重点好吧,我是羡慕他们吗?我是在想,那他们以后怎么办?”

    董利尔觉得机会来了,在心里飞快组织了一下语言

    “首先,中考分流是国家政策,我们普通老百姓无法改变,这也是国家优化整体资源的需要,其次,不要杞人忧天,蛇有蛇道鼠有鼠路,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只是境遇不同,但是这都是种自己的因,得自己的果,最后,你现在应该想的是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我可早就说了,你考上职高我就让你读职高,私立高中我可供不起哦”,

    说到最后,董利尔开始戏谑起来了,儿子则忽略后面这段话直接开问自己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要中考分流,都读高中不好吗?”

    董利尔平常与儿子的谈话有些偏向理科思维,什么事情喜欢问为什么,听见儿子的问题,董利尔进入了日常沟通模式,当然这也是董利尔喜欢的话题,于是整理了一下思维逻辑,进入到讲课模式

    “这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讲了,从正面角度来讲,义务教育是为了保持国民整体文化素质水平,国家提供资源进行的普及性教育,这部分资源是国家花了很多国力才做到的,但是你也知道,有很多人学习就是学不好,那到了高中阶段,国家没有办法再提供那么多资源供这些学习不好的人学习了,就只能把这部分学习不好的人分流到职高,而初中阶段学习好的人则到高中继续学习,国家则可以集中比较好的资源给高中学生继续学习,毕竟国家的资源也不是无限的,更何况还有学生不好好学习,浪费国家资源”

    这里董利尔乘机在最后加了一点料,儿子也听出来了“你不要影射什么,我知道了,你刚才只说了正面角度,那关于中考分流还有另外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吗?”

    董利尔继续“那其他角度就不是太正面了,有的说是为了给私立高中生源,让私立高中能赚更多钱,有的说工厂短缺打螺丝的工人,资本家没有剥削对象了,还有的说是为了加强阶级固化,各种各样的,多了去了”

    儿子这会突然冒出一句“要是在职高好好学习也不行吗,我们班上有些同学的成绩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也不太差,他们去职高要是能好好学习,应该成绩还是会不错的”

    董利尔这会明白了儿子所想了,虽然不想摧毁他的认识,但是转头又想,这么大的孩子,应该知道一些残酷的社会真相了

    “职高是国家给一些在初中学习不怎么好的学生继续学习的地方,这些学生相对于普高的学生而言,就是基础差的残次品,国家提供给这些学生的资源是有限的,甚至是比较稀缺的,而且这些学生进入职高之日起,就决定了他们以后从事的就是较为低端的工作,毕竟一个国家,高低贵贱的工作有得有人做,否则国家运行会出大问题的,我觉得现在比以前好了,以前很多人初中没有考上高中,就都去打工了,现在起码能读职高”,

    儿子听完沉默了一会又问董利尔

    “那从事低端的工作也有很多人后来发达了,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读职高呢?”

    这个话题董利尔觉得偏离今天自己想要实现目的的主题了,就岔开话题:“中考分流是教育领域,你现在说的涉及到另一个学科,算社会学、传媒与新闻学,容易说来话长,今天我们不展开讲,我觉得还是回到中考分流这个话题,那就是你不能被分流到职高去,而且要被分流到比较好的高中,我觉得这才是你要考虑的问题”

    儿子被董利尔强行刹车并转到说教模式有些不满

    “哎呀,你说嘛,我想听是说的那个什么社会学、传媒与新闻类话题,中考你放心,我不会考到职高去的”

    董利尔决定要暂停聊天了“社会学、传媒和新闻类学科要查很多资料的,我今天没准备,你刚才说的,不会考到职高,这个不能是你的目标,起码应该是考一个好高中”

    这时老婆来解围了“我儿子这么厉害,一定能考上好高中的,对不对,儿子”

    一般对这种承诺性的话,儿子能避开就避开,也没有继续纠缠董利尔聊刚才的话题,继续看电视不理两个老家伙了,董利尔见儿子还是没有去学习的意思,也不好再说教了,估计说教的瘾经过刚才那通话后,已经得到满足了,但是也没有走开,而是陪着儿子一起看以前已经看过的电视剧。陪伴就是与孩子一起参与!

    【往生】

    自从知道吴老师是在南岳拜的师傅,而且师傅姓陈,董利军就一直想验证一件事情,吴老师的师傅和自己在现实世界中遇到的那个老中医陈叔是不是有关系,按照年龄来看,肯定不会是同一个人,据董利尔的推算,自己听吴老师说师傅差不多九十岁了,加上四十多年的时间,如果老人家还活着,估计是一百三十岁的人了,而现实世界中看到陈叔也就五十多岁,这就根本不可能是一个人,最大的可能是祖孙,至于是祖父和孙辈还是曾祖和孙辈就不好说了,毕竟在早些年,侄子岁数比亲叔大的事情也不稀罕。

    为什么想验证这件事情呢,董利军是有一定想法的,既然自己在梦中走一遭,而且是两个自己,总还是想有一点作为的,如果真是如同NPC一般,那实在有些无聊,听着几个老师说起吴老师的种种事迹,董利军其实是比较羡慕的,哪个男孩子不希望自己武力值超群,想起当年霍元甲电视剧风靡一时的年代,自己何尝不是如疯魔一般每天哼哼哈嘿地乱打一起,现在虽然还没有到播放霍元甲的那年,可是这并不妨碍自己有学武的冲动,现在自己这副身体还处于幼年,正是学武的好时机,要是能有这个机会,为什么要错过,反正是艺多不压身嘛。

    吴老师是教语文的,一般排课都是在上午,所以下午通常都没有课,董利军特意在下午出来,想着看能不能制造一起偶遇,可是自己在教师宿舍区溜了两遍了,都没有碰到他的人影,这让董利军有些挠头了,难道吴老师宅在房里没出来,现在还不流行宅男啊,更何况这年代可没有什么手机、平板和游戏机,连电视都没有,宅在屋里还不把人给闷坏了,可左等右等都没看到吴老师人影,董利军决定去他屋里看一下。

    学校的最里面一排房子是单身老师的宿舍,找了好半天才找到吴老师的房间,董利军轻轻推开门,屋内的吴老师立马警觉出声

    “谁啊?”

    董利军自问推门的动作很轻,可还是被吴老师发现了,暗道“果然是学武之人,警惕性就是不一般”

    既然被察觉,董利军干脆就大大方方地走进屋内,入眼都是写满毛笔字的纸张,原来吴老师宅在家里是在练习书法啊,果然是语文老师,按照董利军对传统文人的了解,宅在家里练习书法这种对后世很多人来说无法理解的存在,对他们文人来说则是重要的修身养性方法,呃,不知道吴老师是不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吴老师见推门的是董利军,也有些意外,知道董利军情况的人多少对他有些怜悯之心,这孩子平时不怎么出来玩,今天怎么到自己这里来了,就问董利军

    “小军军,你不在家里陪弟弟,怎么有空出来玩了”

    董利军早已打好腹稿“爸爸说待在家里太久了不好,要在外面走一走才好,我在门口闻到一股香气,就推门进来看看是什么味道”

    后面这两句是临时加上去的,至于墨汁的味道,有的人闻起来觉得臭,有的人觉得香,因人而异,在这里董利军闻着没有觉得臭,就捡好听的说,吴老师正写到“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听到董利军的话,顿觉心有所悟,看着门口站立的董利军,吴老师觉得这孩子着实和自己有缘,便放下手中笔,对董利军招手示意他过来

    “喜不喜欢写字,过来我教你”

    董利军小心地避开地上写满字的纸,来到吴老师身边,看了看桌面上的毛笔和砚台,有一点点茫然但更多是笃定

    “我不知道喜不喜欢,我从来没写过,不知道难不难写?”

    吴老师哈哈一笑“你长大了就一定会要写字的,最起码要会写自己的名字”说罢提笔写了一个董利军的军字,董利军看着方正有力的军字,思忖了片刻,忽然开口问了一个问题

    “吴叔叔,我听说你能一个人打死一头猪,是真的吗?”

    吴老师正等着董利军开口要自己教他写字呢,结果被句这没来由的话问得差点一头撞桌子上

    “小军军,你从哪里听说我能一个人打死一头猪的”

    “就是那天中午吃饭的时候,菜包子伯伯说你力气很大,能一个人打死一头猪”董利军回答,这里的菜包子伯伯就是教务处蔡主任,不知道什么原因,被人背后叫菜包子,自己也是在家里听老爹和老娘聊天时这么叫他的,现在自己还是个孩子,用这个称呼貌似比较合乎逻辑,吴老师却是被菜包子伯伯这个称呼给雷到了,愣了一下才知道说的是谁,正想着如何解释自己当时是按着猪,不是自己打死了猪,董利军没有给他解释的机会

    “吴叔叔,你怎么有这么大的力气,是每天吃好多好多饭吗?”

    吴老师不由得哑然失笑了,果然孩童的世界最是简单明了,于是附和着董利军的话

    “是的,吃很多的饭力气就会很大,所以你要多吃饭,才能长得又高又壮”,

    听吴老师这话,董利军知道自己想岔了,自己一个小屁孩这样问大人,哪里能得到真实的答案,于是决定直入主题

    “吴叔叔你骗人,那天我听说你有个师傅,很厉害,他教你功夫了,所以你才这么厉害,能不能给我讲讲你师傅的故事”

    吴老师到这里才明白董利军的真实意图,原来是要听我讲故事啊,这个是自己专长啊,拉过一张凳子,让董利军坐在上面,然后开始讲起自己和师傅的故事,吴老师是本县人,建国后生人,小时候在家里读过几年私塾,因此对国学特别偏爱,后来上了雁城师专中文系,这些都不是董利军关注的重点,也没有过多细问,等到吴老师开始讲到雁城师专中文系的时候,董利军开始全神贯注了

    “我们系主任姓关,是雁城市人,那个时候大学要搞社会实践活动,其实就是要下农村干农活,关主任此前得过一场怪病,到医院住了二十几天的院都没起色,后来找到我师傅才治好的,因此系里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定点到我师傅他们村里,我就是在这里遇到我师傅的,我们下乡搞社会实践,但是返回学校后文化课还是要考试的,我就每天早上都提早起床到村外头的树林里读书,没想到那个地方是我师傅他们练功的地方,师傅见我读书很用功,就收我作记名弟子”

    这时董利军敏锐地抓住了一个细节问吴老师

    “你说是在村外的小树林遇到了你师傅他们,那是不是你师傅还带着其他的徒弟在练功,你师傅有很多徒弟吗?”

    吴老师倒是没想到董利军关注到了这个细节,有些意外“你倒是问得很细啊,怎么你也想当我师傅的徒弟?”

    董利军忙解释“我想着你师傅那么厉害,一定有很多徒弟才是”

    “你说的没错,我师傅是有很多徒弟,但是在师傅老家和师傅一起练功的只有家里的男丁,我师傅有4个儿子,9个孙子,还有几个曾孙,都跟着老人家在练武”

    听到这里,董利军有些傻眼了,这么多人,自己总不能一个个确认名字吧,看来自己的意图要落空了,可是峰回路转,吴老师接下来的话让董利军意外连连

    “我师傅有一个孙子和我差不多大年纪,几位师兄都说他特别厉害,不过我没见过他,当时我跟着师父练武的时候,他在帝都上大学,正儿八经考上的医科大学,真正的中西医兼修,听说他的身手在家里是最好的,有时候家里来人切磋武艺,都是派他出场,从无败绩”

    这话一下子就引起了董利军的注意,帝都,医科大学,对上了,于是追问了一句

    “吴叔叔,他这么厉害啊,那他叫什么名字”

    吴老师也不疑有他,微抬头看向空中,用一种有一丝羡慕的语气说出了让董利军期待已久的答案

    “他名叫陈旺林,已经在帝都上班了,大学毕业直接留校了”

    听到这个名字,董利军心中大喜,终于确认了,原来果真如自己猜想的一样,这就太好了,看来自己还是有一定的第六感,如此甚好!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