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艰路
繁体版

第7章 第一个成就

    【往生】

    周二,有点冷,外面下着毛毛雨,标准的早春天气,隆冬已过,早春时节已开始回暖,家里关着门,屋内生了炭火,外婆和董利军、董俪围坐在炭盆边。通常这个时候各家各户已不燃炭火了,多穿点衣服多运动就能抵御春寒了,木炭可不便宜,这个时代,气候变暖基本还没有什么端倪,料峭春寒,家里又是老人又是小孩的,早在老幺降生之前,董世文就找人想办法弄来不少木炭,因此家中炭火直到现在都未熄,不过家里人也很注意,开学后在家烤火尽量不打开房门,这样外面的人就看不到,可是这就让董利军有些担心了,炭火在后世基本上已被电暖器、空调代替了,剔除其他劣势不说,光说一氧化碳这个东西,就有些吓人了,自己可是才这么点大,而且还有一个更小的自己,可不能出什么意外,于是就尽量在一些小地方做点手脚了,例如将窗户弄出点缝隙,不把门关紧,留出点缝隙透气等,而且还不能和外婆说,搞得外婆隔一会就会去关一下门,而董利军等外婆好门后,又跟着去偷偷的开一点门。

    坐在炭盆边烤火的外婆一边说外面风大,一边对一双外孙说“孩子,多烤火,别到其他地方去,围着炭盆暖和”,然后拉着董利军的一只手靠近炭盆,外婆现在年纪也不大,具体年纪董利军不记得了,在记忆中去世时七十多岁,那么算下来,这个时候约莫五十岁左右,说起外婆,也算是一个有点见识的人,自己老妈能读书,多亏了外婆的坚持,外婆一生没有儿子,这在农村可是比较让人诟病的大事情,虽然有这样的经历,却没有老一辈人的那么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可能是一直以来被人诟病的原因,对女孩也没有轻看,当然对男孩还是喜欢一些,但是在董利军看来,一点也不严重,而外婆对自己,应该算是对长孙的一种关心,呃,对的,就是长孙,现在老人应该是有3个孙辈是男孩,外婆旁边摇篮中的那个家伙是老三,老二是二姨家的老大,现在差不多半岁左右,当然也可能是对自己这个先天有些不足的孩子心存怜悯,总之,外婆对董利军是很疼爱的。

    董俪跟着外婆也说了一句“哥哥,冷了就伸手烤火,像我这样”,说着伸直双手探到炭盆上方,这个妹妹,呃,这个称呼,还是有点别扭,从小就比较招人喜欢,也懂事,老爹最喜欢逗她,估计是家里人告诉她哥哥脑子不太好使,这个妹妹特别关心自己这个哥哥,虽然她也才三岁多,俨然是一个姐姐的模样,董利军有些感动,沉声道

    “好的,我知道了,谢谢妹妹!”

    外婆也挺开心的,伸手摸了摸董俪的头“我们家俪俪就是懂事,有个姐姐的样子”

    董俪听了非常高兴,兴奋地用手指点了点自己的胸口,又指了指自己旁边的摇篮

    “我就是姐姐,弟弟长大了,就能叫我姐姐了”,

    这下外婆更高兴了,看了看左右的外孙与外孙女以及对面摇篮中熟睡的小外孙,心里甜滋滋的,心中感叹,人说儿女双全就是幸福,自己大女儿现在是两个儿女双全,真心为她高兴。

    董利军正感受这天伦之乐的氛围,突然心中一动,呃,真是有些伤脑筋,那个臭小子又尿床了,先转头看了一下摇篮方向,装着伸手摸了被褥里面,然后再转头告诉外婆

    “婆婆,弟弟尿床了”

    外婆连忙起身,从董利军身后转到摇篮边,掀开一点点摇篮尾部的小被褥,只见那块放在两个小腿间的灰色尿布已湿了一小块,连忙麻利地抱起董利尔,将尿布小心地抽出来,然后端着董利尔的两条腿,对着身后张开,此时董利尔早已醒了,就在外婆端着自己双腿对准空处的时候,一泻千里,那是相当的畅快,没办法,年纪太小了,身体各项机能还没有发育好,往往有了神经反馈信息,自己有心控制,奈何力不从心,就已经拉在自己身上,自己也不愿意,更何况还要辛苦外婆、老妈收拾,这里还有一个要命的情况,当收到一个神经反馈的时候,自己需要先确认一下是谁的身体收到的,然后才能确定进一步动作,而现阶段,基本上是有2个人在睡觉,这个很要命的,有经验的人应该知道,梦见自己要尿尿,基本上是要注意了,如果梦中真的尿了,那很多时候真的会尿床,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搞得自己有些手忙脚乱,董利尔这几十年通常都是一觉睡到天亮,基本上没有起夜这回事,只有偶尔喝水喝多了才会有起夜,所以要先排除这个,然后就好排除了,董利军一般都是醒着的,容易确认,最后就是董利尔了,通常等确认,基本上就会慢半拍。

    基于上述情况,关于拉这个问题就成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大事了,怎么办呢,身体发育是需要时间的,那就让董利军先扮演好一个疼爱弟弟的哥哥吧,每天守在弟弟身边,能迅速判断屎尿,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减少和其他人的接触,并且能有较长时间的独立空间,反正自己目前还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再一个就是加快董利尔这方面机能的训练,真是不想拉在身上了。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家人就能看到董利军守在摇篮边的场景,有时候还会对摇篮中的董利尔说话,一家人都乐见此场景,都夸董利军懂事了,有兄长的样子,渐渐地,董利军与董利尔这哥俩常常腻歪在一起的情形慢慢让人习以为常,家里人对两人的一些日常互动也不再过多关注,父母及外婆看着越来越像正常孩子的董利军,最初担心他不懂事,伤到董利尔的心思也没了,看着两人在一起挺好的,就更放心了,毕竟董利军可是一个马上满6岁的男孩子了,在农村,这么大的孩子可是能帮父母干不少活了,照顾弟弟妹妹更是基本操作。

    两兄弟天天腻在一起后,严茵茵发现小儿子的饭量增大了,没几天董世文发现妻子有些消瘦了,问清楚情况后,骂了一句“讨账鬼”,就想办法去弄更多的营养丰富的东西来给严茵茵补身体,不久之后,外婆发现小外孙拉在尿布的次数开始变少了,而且这小家伙慢慢大小便很有规律了,说来也是董利军的功劳,通常是董利军对家里大人说,“弟弟要尿尿了”,大人上去兜尿,一定就有,大号也基本如此,这一下能省去外婆和严茵茵不少事,渐渐周围的老师和家属也知道了,又让人热眼了一阵子,然后又发现董利尔每餐的间隔时间也有规律了起来,大概就是严茵茵每堂课的间隔时间,这下董俪基本上不用“出工”了,接着就是董利尔的作息也规律了起来,基本上是随着严茵茵的工作时间来,晚上一到8点多就开始呼呼大睡,严茵茵夜里起来喂他也是先拉后吃,全程不怎么哭闹要到早上7点多家人吃早餐时才醒,然后吃完接着睡,睡饱了就和哥哥、姐姐玩,而董利军也越来越正常,2个女孩子也听话懂事,加上家里有外婆带小孩整理家务,让人觉得严茵茵不像一个有4个孩子并且正在奶孩子的人,工作生活不要太有规律。

    愉悦总是让人在不察觉间飞度光阴,就这样不知不觉董利尔满两个月了,一家人私底下小庆祝了一把,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董利尔已成功解决了拉的问题,自我感觉对身体的掌控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看来身体的机能是能通过自我意识的控制来调节的,这是一个小小的心得,应该算是一个小科研成果吧,只可惜没办法对外发布,这个实验没法重现,不过董利尔觉得自己可以沿着这个路子探索下去,应该会有不少收获的。

    周三,难得的好天气,董利军决定出去溜一圈,老闷在家里也不太正常,在这个时代当宅男可真是非常难受,对着自己发呆什么的太无聊,于是起了个大早,现在自己已经逐步能独自穿衣穿鞋袜了,都快七岁了,再说自己也要准备变为正常孩子了,这只能算是基本操作,要不是怕转变太快引起注意,董利军早就这么干了。

    学校操场上,草坪上的草还有些湿漉漉的,太阳已经升起,春光明媚,董利军来到操场,学着自己记忆中体操的模样,伸伸手,抖抖腿,远远望去,有些搞笑,而刚好有几个老师在操场的一角锻炼,看到了他这个样子,有一个上点年纪的老师问旁边一个老师道:”这是严老师家的大儿子吧,不是说已经好了吗,怎么看着还是有点不对劲啊”,而在最角落里正练太极一类健身术的另一个老师则停下来看向董利军,口中咦了一声,停下手中的动作,仔细看向董利军。”这小家伙在学做操,就是人小,看着有些在乱舞,估计是没有人教他,自己乱学的“,说话的是第四个老师,学校的地理老师兼职后勤采购胡老师,而那个咦了一声的老师则说”这个孩子资质不错,身体素质不错,以前脑子不太正常,可惜了,也多亏董委员和严老师拉扯,现在终于是恢复正常了“胡老师则笑道”吴老师又发现好苗子了,要不你收个徒弟吧,董委员和严老师应该不会反对”吴老师是学校的语文老师,早年间曾拜民间高人学过一点武术,有个习惯,见着资质不错的孩子就会多看几眼,摸摸手脚,观察根骨,听胡老师说笑,就回道:“这孩子估计严老师拉扯大花了不少心血,现在脑子好了,估计宝贝得很,学武要吃苦,严老师会舍不得,不过这孩子现在看起来根骨是挺不错的”语言中满是惋惜之情,胡老师这时又道:“你要是真喜欢,可以找一个董委员,他是军人出身,对学武应该不排斥的”吴老师这回没有接话,就是远远看着董利军,而董利军还不知道自己才出来不久,就被别人盯上了,正胡乱蹬腿出拳呢。

    午饭时间,这个时候天气已经不是太冷了,严茵茵家门口位置避风,照常坐着几位老师在吃饭,学校除了严茵茵住家,基本上没有其他住家的,而严茵茵母亲厨艺很不错,学校老师打了饭菜不合口味,常来严茵茵家来蹭点合口味的菜或者下饭的豆腐乳什么的,而严茵茵也不是小气的人,这一来二去,严茵茵家门口就成了不少老师中午聚餐闲聊的地方。

    今天聚餐的老师就有早上在操场看到董利军胡乱做操的几位,董世文中午回学校吃饭,端着碗坐在门口和老师们边吃饭边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聊着聊着,胡老师就说到了董利军的身上,胡老师对着董世文道“董委员啊,你现在是好命啊,儿女双全啊,今天早上我们在操场锻炼,看到你家大儿子在操场上锻炼,吴老师看到了,就说你家大儿子身体资质很好,是个练武的好材料,动了收徒的心思呢”,这时吴老师连忙接话道“董委员你别听他说,我也是个半吊子,收什么徒啊,别误人子弟,不过你家大儿子的确是身体素质不错,是个学武的好苗子”董世文军人出身,对自己大儿子的身体素质是有了解的,以前大儿子脑子不正常,而且和自己有一定关系,为此还一直自责不已,对大儿子是疼爱有加,自己大儿子身体素质的确不错,很少生病,不过那个时候也以为傻人有傻福,老天爷没给他个好脑子,就给他补偿个好身体,不过现在大儿子脑子慢慢正常了,一家人都很开心,倒是没有再想别的,今天吴老师一提,倒是有些怔住了,严茵茵在屋里听到吴老师的话,就接过话头

    “军儿命苦,好不容易长到现在,我们也不求什么,只要他健健康康长大就行了”,

    董世文知道妻子的心思,其实自己也不强求什么

    “学什么看他自己,现在社会,学习是越来越重要”

    吴老师大概明白了他们夫妻二人的心思,可话头因自己而起,总要站出来说几句“我也是看这个孩子资质不错才顺口说这些,董委员和严老师都是有知识的人,以后孩子肯定是要读大学的,学武还是太辛苦了,我以前是在雁城读书遇到我师傅,他看我中文学得不错,顺手教了我一点强身健体的方法,皮毛都算不上”

    胡老师觉得要帮忙打个圆场,就岔开了话题“你中文学得好就教你功夫,这有些搭不上边啊”

    吴老师知道胡老师在帮自己,就顺着话题往下讲“我算是师傅的记名弟子吧,不过现在也不讲究这些,我师傅说我通达儒家,而儒道相济,儒主道辅,互为补益,就传了我一些道家功法,可惜学得不精,实在是有辱师门啊”

    胡老师被提起了兴趣,追问吴老师“你老师看来也是高人啊,有什么来头吗”

    吴老师:“我也不是太清楚,就知道他祖居南岳,家传医学和武术在当地名气不小,我们学校中文系老师对他很是尊崇,我有七八年没见过他了,算起来差不多九十多了吧,也不知道老人家现在身体怎么样了?”

    这时忽然有人插了句话“你师傅是不是姓陈,南岳县开云公社青峰人”,众人一抬头,原来是教务处蔡主任,吴老师有些讶异“蔡主任你认识我师傅吗?”董世文和蔡主任比较熟,见他拿着洗完的空碗,就递了一根烟给蔡主任,蔡主任忙双手接过烟,但是没马上抽,而是夹在耳朵上,然后才回吴老师话“我去年去你们学校开会,听你们学校中文系的主任提起过一个人,叫陈仲贤,中文造诣深厚,还是中医大拿,很多人在大医院看不好的病找他就能看好,名气很大,据说他还是武林高手,十几个人都近不了他的身,不知道是不是你师傅”,吴老师有些惊喜道“你是听关主任说的吧,关主任之前得过一场病,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没什么效果,就托人找老中医,结果就找到我师傅,结果我师傅只开了3个方子,7天换一个方子,21付药就解决问题,所以时常会提起此事,我也是后来关主任带我们下乡去我师傅他们家公社时,认识我师傅的,可惜我认识师傅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就只能跟师傅学了点强身健体的方法”,蔡主任对吴老师是比较了解的,见他谦虚,就揭破他道“吴老师你就别谦虚了,我可没有见过那个学中文的能一个人按住一头一百多斤的猪让它动弹不得,而且这个猪还是刚被捅穿喉咙在放血的”这时其他老师也纷纷说出吴老师的一些事迹,另外还有一两个老师在一旁问吴老师关于他师傅的事情,一时之间午餐闲聊热闹不已,而在房间内慢慢扒拉着饭粒的董利军则暗暗记下了外面人说话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