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红火岁月的过客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市郊小站

    顾文华摇了摇头。

    “原来的菜圃往两边再扩扩,重新翻过地就得,其它几处我是这么想的。”顾文说着话一指藤架子旁边圈出来的那块地:“把藤秧子拔了烧灰,再搭起一块儿四方架子来,好种些丝瓜、猪耳朵扁豆什么的,要是有种子还可以试试刺瓜儿...”

    又一指陈建南暂住的西厢房前面这两溜长条形区域:“这两排不打算起台儿,我寻思着搞点儿花盆、土缸什么的,码开来一溜儿种点应季蔬菜。”

    再一指陈建南原本规划的“水房”位置:“这块两面靠墙,砌台儿垒土正合适,还能省出不少砖块来。”

    陈建南心里按照师叔所说的设想了一番,觉得挺有道理,就是规模比自己原想的要少上许多:“是不是少了点儿?”

    “傻孩子,你当种菜是个简单活儿?”

    顾文华一边擦手一边“指点”陈建南:“真正的精菜、细菜,那也是门儿手艺!除非你是真正的庄稼人、菜把式,否则轻易种不好。别的不说,泡种、发苗、间苗、施肥、补土,每样儿菜的习性也不尽相同。”

    “咱老百姓,挑些应季的豆角、韭菜、大葱、青菜种种就得,这些菜比较好活,只要出了苗,别忘了浇水就行,也不用太费心伺候,咱也没地儿买那么多化肥农药去,大不了夜里出来撒上一泡就得了。”

    “至于够不够?”顾文华停顿了一下,好像在脑海里展望了一下满园菜绿的场面:“一到产季,这些个‘大路菜’就仨字儿——吃不完!等你豆角摘了一遍又一遍、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儿,就知道烦了,说不得还得往街坊四邻那儿送呢!”

    陈建南点点头,从杂货房里扛出一个冬瓜来,顺便把刚刚的想法说给顾文华听,“前世”习惯了商超、外卖的生活,不接地气不懂农桑很正常,提提意见就得。

    “冬瓜得分爬地瓜和挂架瓜,浇水得勤,还得追肥,得问问人...”顾文华沉吟着,猛地一拍大腿:“可以种南瓜!好种好活,我之前在别家见过,也不知是哪来的鸟粪里带着的,没人管就散了一地!”

    “师叔,可不兴想一出是一出啊,种子都哪来啊,难不成上菜市场?”

    “这你放心,到时候跑一趟海淀就得,那儿一年四季的起大棚,瓜果蔬菜样样般般,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买不到的!”

    顾文华大手一挥,好像此时小院里已经砌好了台儿、支起了架、安好了盆:“至于土方嘛,等样样般般都置办得了,煤市街总能蹲到推着独轮车卖黄土的,倒是不急。”

    陈建南比划了一下准备砌台儿的地方,感觉这点量也用不上专门“采购”一回土方,有把铁锹自己空间一趟就搬得了,迟疑着问道:“师叔,干嘛买别人的,京郊哪儿还没个土了?”

    “黄土碎砖砌成房,能躲酷暑能避凉。穷人钱少能办事,多亏卖土送货郎。这是解放后某个好养花儿的诗人写给卖土郎的,朗朗上口,那帮泥力巴儿都把这编成歌了,见天儿的哼哼。”

    顾文华一边小口喝水一边继续说道:“四九城三百六十行,煤市行挨着黄土行,城北的黄土坑交两毛钱就能挖上一天,可你推的动么?挣个力气钱而已。”

    “师叔,两毛?那一车黄土能卖多钱?”

    “一袋子一百斤,一辆独轮车正常也就四五百斤,卖的快的话一天跑两趟,怎么着能有个两块钱吧!”

    陈建南心里的小算盘噼里啪啦的飞速转动起来:“成本两毛,一天卖两块钱,这就挣了一块八,一个月就是...五十四块钱!”算到最后陈建南都惊呼起来,暴利啊!

    顾文华没好气的瞥了他一眼:“你当这钱好挣?”

    陈建南又快速算了一遍,觉着没算错啊...

    “俩人!一个搁城北黄土坑里面朝黄土背朝天,挑挑拣拣的挖好泥出来备着。另一个推着独轮车往返一趟就是四十里地!还得沿街叫卖走街串巷,一天下来少说上百里脚程!总有卖不出去的又不能推回去,贱卖给煤市街的铺子。这都算好的,要是再遇见阴天下雨,泥水干透还得两天,那就是老天爷不赏饭吃...”

    陈建南再一算账,心里的心思也歇了,果然就没有一行是容易的!

    “也就是和煤打煤坯用的多些,真像咱这样式儿的,买来又给回填上种菜的少。现在什么都讲究个公私合营,其它行业都组织起来合作化,可偏偏只有卖黄土的还在单卖,你猜为啥?谁会觉得一卖黄土的搞投机啊!”

    顾文华此时畅想着明年夏天的情形,心里充满了干劲儿,坐在廊檐下点了一根烟,撇给正在削冬瓜的陈建南一根:“呼...得啦,今儿先到这,明天还得辛苦你跑上一趟,那才是大头呢!”

    就连带着一旁安静蹲着看热闹的小囡囡都跟着挥了挥拳:“加油!”

    顾文华紧忙把烟掐了,一把抱起小囡囡来:“傻孩子,明儿跟顾爷爷出去一趟好不好?咱也得给小囡囡备些新书包、新文具什么的,好热热闹闹上学堂啊!”

    “好耶!”小囡囡跟着乐出了声来,陈建南在一旁看的直摇头,念几天你就知道头疼了...

    四九城将将要到十一月份的下午,日头尚足,小院儿里几人各忙各的,生活充满了奔头。

    次日一早,天蒙蒙亮。

    陈建南早早醒来,今天可是个重要的日子,两千斤的鲜白薯还在南口儿等着他起运呢!

    “建南,不再睡会儿?”宋大胆喷了一口牙粉沫子,正蹲在菜圃边上,和正伸懒腰的陈建南撞了个对脸儿。

    “睡的饱饱儿的,师傅,咱今早儿吃什么啊?”

    揉着发瘪的肚子,昨晚上的冬瓜实在是有点腻了,塞进嘴里软塌塌、肉绵绵的,怎么吃怎么没味道。

    一听这话宋大胆就乐了:“一人下半斤面,昨晚上剩下的红烧冬瓜当浇头,再切半根儿腌白菜佐着,你要汤的要干的?”

    早饭在陈建南的阵阵哀嚎中结束了,陈建南推着二八大杠就要从后院门仓皇奔出,心里琢磨着要不要拐到大栅栏儿的某家国营早餐店再对付一口。

    临出门前顾文华塞给他一个小包袱,里面是昨晚上宋大胆在他睡下后才烙的二斤饼。

    和陈建南初到这个年代时,在南锣那次烙的“贴饼子”不同,这饼烙的金黄酥脆,油汪汪的,上边还撒着一层白芝麻,已然是熏的焦黄,闻着就有一股浓浓的芝麻香气。

    “你师父嘴上说不要,其实心里头的担心一点儿不比我少,瞧瞧这大饼,舍的下油水!”

    顾文华说这话的时候是背着宋大胆的,悄悄的点出两卷现钱来塞到陈建南手里:“揣好,最好放里兜儿,大的这卷你再点点,一共是五十元整,少的这卷是零碎毛票给你路上备的花销,加起来拢共六十元整。”

    “师叔,咋这么多?”

    “市面儿上四五斤白薯抵一斤粮食,算下来两分六厘钱,可咱这是私下交易,那边儿又保质保量,议价是三分钱一斤,两千斤下来正正好好是六十元整。”

    顾文华当着陈建南的面边说边点了一遍现钱:“上回给了他一张大黑拾当定钱,这次你只用结给他剩下的,其它毛票是担心你路上要用,毕竟要跟人那边儿一起么,眼神放亮点,该吃亏就吃亏...”

    陈建南接过钱又点了一遍,这才掰开裤腰带,往裤子里兜儿装模作样的塞了一把,实际上当时就把钱扔进空间了。就是动作有点不雅,可也是为了让师叔放心。

    “师叔,我对斤两没概念,一二百斤的还好说,两千斤...万一对面儿缺斤短两呢?”

    顾文华笑着摇摇头:“放心,他们不敢!”

    宋大胆也跟着凑过脑袋来:“得是他们求着咱!老顾,别抠抠搜搜的,给孩子多带点钱,‘穷家富路’、‘穷家富路’懂不懂啊?”

    “就你个宋老黑知道疼孩子是吧!放心吧,不多不少,都是毛票。对了建南,如果说...那边说还有富裕,哪怕姿态摆的再低,价钱还能再让,都先绷住喽,就说...”

    陈建南一挥手:“我就是个跑腿儿的,不拿事!有事儿让他们尽管来寻您!”

    顾文华在陈建南临出发前又把他拽住,神神秘秘的塞给他一封对叠起来的牛皮信封,小声说道:“以防万一,如果有人要查你身份,记住喽,粮食和你没关系,掏出这个来,一口咬死你就是去乡下收头发的,晓得不?”

    陈建南好奇的展开来一看,和昨儿金婶手写的那份“介绍信”大小相同,不过盖的却是小白楼的公章,大概内容就是“兹有我单位陈建南同志下乡收购长发,见信请盼接洽”云云。

    陈建南心下感动,昨天金婶还说过公章在陆万年那里,这份介绍信且先不论真假,至少自己出入四九城,算是有了单位背书,名正言顺的“工作”,紧忙把信封往怀里一塞,脸上带出郑重来。

    “师父、师叔,您二位就瞧好吧!”

    出了门拐了没俩胡同,陈建南就把装着大饼的包袱扔空间里了,骑着二八大杠溜溜达达就直往四九城西北方向行去。道路昨天就探熟了,晚上入睡前又对照着那份《两用四九城新地图》理了一遍城内的路线,铃铛一摇,陈建南就往四九城西北方向走。

    当然了,给师父、师叔说的是要骑车去和人家汇合,回来的时候还可以用自行车先运回来一袋子让他们看看鲜,宋、顾二人倒也没在意。

    “南北大街东西走,十字街头人咬狗,拿起狗来砍砖头,倒让砖头咬了手,有个老头才十九,喝着藕来就着酒,从小没见过这宗事,三轮拉着火车走。”

    一路上哼哼着从小囡囡那学来的童谣,心情舒畅,再加上金丹潜移默化强化过的身体素质,二八大杠俩轮子蹬的飞起,看着不断变换的景色,也就不觉着那么累了。

    过京张铁路线的时候,陈建南瞧着呜呜鸣笛的火车头,思绪万千。

    他倒是想过坐火车,那份《两用四九城新地图》上也有标注出来几条主要运输干道,可等他想起来的时候已经迟了,不提前一周买票,当日车次很难买到富余车票。

    倒是让他在公交运输线路图上找到个法子,西直门市郊小站,每天就发两趟,票价五毛,客满发车,往南口儿就一辆车往返,要是遇上阴天下雨车抛锚,且有的等。

    陈建南想了想,还是决定先骑车到西直门看看,实在不行就骑过去呗,大不了回来好好给人家洗涮干净,原车主一定是个爱车的人,要知道自己打算这么“糟践”这俩自行车,一准儿得骂娘。

    过西直门瓮城的时候,陈建南竟然看到一辆有轨电车!要知道这种“洋玩意儿”,陈建南“前世”只在影视城里玩过一趟,票价二十,速度奇慢无比,玩的就是一份情怀!

    这辆有轨电车的终点就是西直门内,此时下了乘客,正往西直门瓮城里开,陈建南顺着轨道线路往里瞅,瓮城里竟然被改造成了有轨电车停车场。

    这时候的西直门城楼两侧已经拆出进出城的门洞了,陈建南一边出城门心里一边感慨自己还真是个“土豹子”,听老王头说了两回从南口儿腿来腿去,就自觉脑补了这年月的交通不易,现在看来,花样品类还挺多!

    等沿路打听,快到西直门外的市郊小站等车点,陈建南找了个没人的胡同,把自行车往金丹空间里一收,溜溜达达绕了一圈,好奇的排在了等车的人群之中。

    说是“市郊小站”,其实就是一个铁皮牌牌儿,歪歪扭扭的斜竖着,上面的白漆都有些掉渣,陈建南好奇的是身边等车的人大包小包不老少,还有几位推着自行车在等车的...好像,自己有点画蛇添足?

    正这时,一连串“滴滴滴”的喇叭声响起,陈建南随着躁动的人群往前边看去。

    市郊小站巴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