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故事
繁体版

第八章 你还会种地?

    刘彘听到绣衣使者说汤策要给马穿上鞋子的时候,一口水就喷了出来,呛了几声,幸亏卫皇后在一旁赶紧给他拍背捋气。

    “这小子,我还以为是个算学名家,如今看来,奇巧之术确实不少,如果能成,朕一定厚赏。”

    卫皇后说到:“陛下,臣妾适才看这些奇巧,虽然未曾使用,但感觉上应该是不差的,我们汉人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一直都未曾改进过骑射,如今这小子的设想,正好补全了胡服骑射的缺陷,臣妾以为此事能成。”

    “这小子确实不是国朝能出的人才,这样看着简单却又奇思妙想的事情,确实是他的学派一脉相承才能想到的。”

    刘彘缓过气来,听着卫皇后的话,思索了一会儿,只批了一道旨意:加紧制作,朕要亲自查验。

    杜县的风景还是没什么变化,唯一的不同是汤策的茅草房子终于快寿终正寝了,因为旁边的砖瓦房开始建起来了。

    据说是汤策官身诰命下来以后,皇帝的命令第一时间通知杜县县令给汤策造房子。

    前后四五个月时间,就能够从白身到官身,这让杜县县令对于汤策的房子极为上心,连孟九伯他们居所也跟着鸡犬升天了。

    “张县令,这房子会不会违制啊?”汤策明显感觉这个房子有点大,单看地基面积快四百平了。

    “哎,汤侍中,这房子是按您的俸禄建制的,不过乡下地方推举您这样的贤人,自愿捐献几十垄田给您造房子,这样孟九叔他们这些乡贤也能有个落脚的地方。”张县令陪着笑说到。

    造房子的命令是皇帝直接下的,张县令不可能不知道这其中的分量,稍微有些逾制,也不是不行,汤策也欣然接受。

    “张县令,还有一件事,我此前跟陛下商量过,陛下认为我可以先搞起来,后续他看看效果再说。兹事体大,还望县令多多支持。”

    “侍中但说无妨。”

    “我想在鸿固原上开设一所学院,先教授一些制盐炼铁的法子,用陛下的名号,就叫皇家鸿固学院,如何?”说罢,汤策又亮出了便宜行事的手谕。

    “在下自然是鼎力襄助!”张县令确认了手谕上的玉玺印以后,整个人都开始冒汗了。

    这可是打着皇家名号干的活,干好了一定是大有回报的,至于朝堂上的儒老争端,张县令根本没打算理会,神仙打架的事情可殃及不了自己这样的池鱼。

    汤策喜欢这样通人情世故的官员,这要是二愣子官员把这事儿往朝堂上捅,可就要了命了。刘彘都不想直面那些推崇黄老之学的官员,更何况自己?

    今天霍去病和曹襄会过来杜县找自己,李敢要上差,自然是没空的。看时间应该是到了,自己就往家里走。

    九璧现在就是自己的丫鬟,本来自己没打算找奴役的,不过侍中的牒报让九伯他们觉得不能少了丫鬟,否则少了官员的气派。

    找别家的野孩子还不如找自家的,九璧就过来了。

    汤策看着十几岁的小丫头都不知道是她照顾自己,还是自己照顾她,只好吩咐她一些简单的活儿,洗衣服还是得自己来。

    门外是马车的声音,知道是霍去病和曹襄一块儿来了,曹襄上来就推门进来了,这个流氓连声招呼都不打,径直往汤策房间走了过去,盯着墙上的几张布画看。

    汤策和霍去病跟着过去了。“阿策,你这画的有点像宫殿?陛下让你当监工头子了?”曹襄说到。

    “你当心被绣衣给陛下告了状了,这是我自己想建的学院,教化天下人。”

    汤策努力装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想把双手背过去,不想霍去病和曹襄两人齐齐鄙视。

    霍去病给出的理由是匈奴还在,教育没啥用;曹襄就不同了,他认为那些平民不值得教。

    “老曹,我就不明白了,我一开始也是民吧?这不是就被陛下相中,当了官?要我说,论盐铁工艺,你和霍去病加起来都不如我呢。”

    汤策很想改变西汉贵族对于社会阶级的观念,扩大阶级跃升的途径,其实汉武帝已经有这个苗头了,察举制度招收了一大批有才能的平民官员。

    “阿策,你不一样……”

    “老曹,等我教化足够多的弟子,你就会发现我也一样,我也是个普通人。”汤策笑道,他知道一时半会儿想要改变曹襄这样贵族的思想是不现实的,兄弟几个自然不会找这种没盐没味的话讲了。

    曹襄和霍去病对着汤策画的三视图大为夸奖,认为这比大农丞办公室里的农具图强太多了。

    说到农具,汤策带着霍去病和曹襄进了自家菜地,农民种地是很常见的,汤策的两垄地,就连绣衣使者都不曾注意。

    “去病,老曹,农桑是国之大计,我不得不谨慎,我希望通过长平侯的关系,向陛下进献这个农作物。”

    汤策指了指自己菜地,上好的麻布将每株番薯苗裹了起来,这一度让九伯崩溃,在他的观念里,布是用来做衣服穿的,不是扔在地里。

    霍去病不识农桑,曹襄却很喜欢养些花花草草。“阿策,这是粮食?”曹襄问道。

    “是的。”

    “你他娘的这是要立地成圣啊?!”曹襄叫起来:“这玩意儿亩产多少?”

    自古农桑无小事,一门新的作物,将极大加强封建王朝的生产力,其中意义任何一位古人都很清楚。

    “在我老家这东西叫红薯,一亩地大概能产10担。”汤策也不太清楚汉朝粮食作物的产量,西汉时期一担大概60公斤,这是汤策早就考察过的,一亩地的红薯1000斤肯定是有的。

    霍去病这就坐不住了,他不懂农桑,但是军事后勤是懂的,亩产10担足比如今的田地任何产出更多。

    “我这粮食能让陛下给我升升官不?”汤策笑道,官员和王侯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现在霍去病和自己一样,只是官员,不是王侯,而曹襄这小子是王侯,要出门摆谱的话,曹襄能在自己马车上挂两节武器以示荣耀。

    “那这红薯为何要盖上麻布?”

    “长安太冷,如果能用麻布保一下温度,红薯更容易生长。”

    “你他娘的看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想到居然还会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