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故事
繁体版

第七章 视察

    杂号营的正卒都是南北军中极为优秀者,他们和戍兵和役兵不同,所有费用都是国家承担,不需要自己准备资金和装备,如果愿意,可以经霍去病批准继续执役。

    杂号营军士见霍去病过来,纷纷单膝跪地,拜见长官。看得出来,他们每个人都对霍去病心服口服。

    “阿策,你对西域诸国军事很熟悉,今天带你来杂号营,就是为了向你讨教一些治军方略。”

    霍去病这样纯粹的军人,是不会有任何门第、学派排外的思想,只要是有利于他治军,哪怕是匈奴人的法子他也不会在意。

    霍去病居然向自己讨教治军?汤策觉得自己吹牛皮可以,真要是带歪了霍去病,那才是要了老命。

    “去病,老实说,你天生就是当将军的材料,将来成就不会比你舅舅低。”汤策看着眼前这个神采奕奕的少年,不由得感慨道。

    “行了,我是天才我知道,我舅舅也这么说。我现在就想知道你有哪些练兵的好法子。”霍去病不屑地摇摇头,表示对汤策这种不值钱的夸赞毫无兴趣。

    论治军肯定是不可能教霍去病的,这不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吗?不过杂号营一身装备却是有各种问题啊。

    汤策瞅瞅这个弩,拍了拍马屁股,又让那个曲长把马蹄子抬起来让自己看看。

    看得出来杂号营的诸位将士对自己随意作为有些不满,在杂号营的个顶个都是好汉,受不了汤策这种官家人的指使。

    不过霍去病带兵很好,他们就算有火气,也不会发作。

    “去病,杂号营都有马?”汤策放眼望去,这几百号人,人人带弩牵马,盔甲也是统一制式,看得出来刘彘想培养一支精锐部队。

    汤策很清楚,眼前这支杂号营,在皇帝新建建章宫以后会改名叫建章宫骑,也就是后来威震天下的羽林卫,“为国羽翼,如林之盛”。

    “不知汤侍中有何高见?”被要求抬马蹄的那个曲长见汤策不言语,直接发问。

    霍去病正要制止他的无礼行为,汤策伸手阻止了,然后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关河,陇西人,现在是杂号营弓骑左曲。”话是直接的,礼是标准的,就是气比较冲。

    看得出来这些人很清楚自己是汉军精锐中的精锐,不可能接受门外汉的指指点点。

    “关左曲,杂号营战马靡费几何?”这是正式的发问,关河明显一愣,他以为汤策会凭借官位压制他,没想到这看着如此年轻的侍中居然会问实在的问题。

    关河看了一眼霍去病,得到霍去病的允许才回答:“禀侍中,杂号营训练勤快,比一般的部队消耗更多,战马不到两年,就会因马蹄损害或人员摔马,需要更换战马。”

    “倘若杂号营遇上匈奴,胜算几何?”

    这话就不是关河能回答的,霍去病接过话茬,说到:“我带兵,百战百胜。”

    “汉军不是所有将军都是你,也不是所有士兵都是杂号营的,更不是所有装备都如杂号营一样精良。”汤策诚恳地对霍去病说到。

    “阿策,你说的很对,也只有杂号营,对上匈奴也许更有优势,杂号营将士弓马娴熟,不在匈奴人之下。然而其他军队,马上功夫确实不如匈奴人。两军对垒,匈奴不如汉,轻骑游击,汉不如匈奴。”霍去病看着汤策的眼睛说到。

    “阿策,匈奴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我们军中如果不是特别有天赋的汉子,轻骑弩马均不如匈奴人。”曹襄也解释了一下。

    “既然如此,我给大家制定一套马镫和马铁,先给杂号营的弟兄们试试,如何?”

    “何谓马镫、马铁?”霍去病和曹襄都没听说过这些东西。

    汤策很清楚匈奴人对汉作战的优势就在于他们弓马优势较大,往往劫掠完了就跑,两军对垒匈奴自然不是汉军的对手,但匈奴人的战术就是依靠强力的弓马优势打游击。

    因此汉军必须要有一支足以对抗匈奴人的游击轻骑,杂号营就是出于这个目的建制的,杂号营个个都是骑术高手。

    找来树枝,汤策在沙地上比划了一下马镫和马铁,说明了一下作用。

    曹襄还在云里雾里,旁边的霍去病眼睛都要冒火了。

    关河更是大叫,激动得跳了起来,顾不得霍去病就在身边,抓住汤策的手,说到:“汤侍中!您要是把这玩意儿做成了,俺关河给你叩头赔不是!”

    马镫能够有效稳固骑兵,从而解放骑士的双手,极大加强骑兵作战能力,事实上,马镫的出现也奠定了骑兵作为封建王朝主力部队的地位,彻底淘汰了战车。

    历史上一般认为马镫的出现确认了骑兵作为独立兵种的出现。西汉末期就出现了马镫,没可能自己造不出来吧?

    马铁就相当于给战马穿上鞋子,这样战马的马蹄就不会磨损,从而延长战马使用寿命,士兵和马的配合也会更好。

    霍去病压制住了内心的激动之情,他已经大喊喊过言官,记录这些作为报告材料上表皇帝。

    ……

    从上林苑出来,一行人遇到了下差的李敢,同为军事将才,霍去病和李敢就马镫和马铁的事情讨论得热火朝天,几乎都要一同喝酒去了。

    作为后世人,汤策很难想象现在勾肩搭背的这二人,在未来会兵戎相见。

    两人商量着第二天就去昭国坊试制,曹襄和汤策两个闲散人只好一脸苦瓜,经不住另外两位职业军人做事雷厉风行的敲打,一大清早就来到了昭国坊。

    盐铁是自己本职工作,昭国坊的坊官见到便宜行事的手谕的时候,腿都在打摆子,就没见过这么高的官员来昭国坊这种下作的地方。

    士农工商,是古代中国的社会等级,工匠从来都不受汉王朝待见。

    霍去病、汤策一行人可以说是到昭国坊的最高级别官员了。

    昭国坊是长安工匠特别是铁匠的聚集地,也是刘彘施行盐铁国营政策的重要示范指标地,这些铁匠如今都是国家管制。

    汤策独自进了工坊里面,黑乎乎暗幽幽的工坊里面只能看到火星四溅和铁水横流,眼前的匠人只能看见眼白和陪笑的牙齿,一股子汗酸味窜进了汤策的鼻孔。

    自古以来劳动人民都是最辛苦的,汤策自己的父亲也是工人,他对工坊、车间天然地熟悉。

    过去,他们默默工作毫无地位,现在,汤策的到来将会使得他们成为汉王朝最宝贵的财富,连皇帝都会承认的,汤策心想着。

    霍去病、曹襄、李敢站在工坊外面,他们不懂工艺,自然无法参与。

    汤策和老工匠交流了很久,详细说明了马镫马铁的用途。

    汤策甚至邀请老匠人退休以后来杜县鸿固原养老,这样一位官员的邀请让老工匠老李头感激得鼻涕眼泪一把流,一口就答应给汤策打造十几套试制的马镫和马铁。

    汤策还想强调一下马镫马铁如何制作,只听老李头送着汤策出门,边走边说:“汤侍中请放心,这些下作的活我们下苦人干就可以了,汤侍中操劳国事,不用在这些旁门左道上面费心思。”

    好吧,汤策还挺怀疑汉朝工匠的实力,不过霍去病他们倒是觉得汤策想太多。

    “放心吧,昭国坊的工艺可以,我家的铁炉子都是他们造的,结实耐用。”曹襄话都说开了,汤策只好接受这一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