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故事
繁体版

第九章 失意人

    中午觉还没睡醒,天使已经到了,汤策很清楚,霍去病将事情给绣衣使者说了,快马加鞭往皇宫里面报。一来一回一个时辰,差不多是长安通讯速度的极限了。

    “奉帝诏曰,时有良家子讳姓汤名策,献番薯于杜县……”

    汤策、霍去病、曹襄,还有跟着使者来的李敢,跪在地上听旨。

    大概就是说汤策天赋异禀,聪明有才,在皇帝陛下的悉心培养下才能有良好的成就,所以先赏赐他粮食布匹,如果地里粮食真有十担,自己就封他侯爵。

    好家伙,宣旨的太监说话绵长,令人昏昏欲睡,好不容易听到封侯,结果又说还不到时候。汤策自己的文言文不怎么样,半睡半醒的状态好不容易把这旨意熬过去了。

    宣旨完毕以后,还有封赏,皇帝使者带着的一对甲士就围着这垄田守卫起来,连汤策这个番薯所有人都剥夺了看护权。

    大农令郑当时,也就是桑弘羊的上级,派了三名种田好手照顾这些番薯苗。

    汤策是不懂规矩的,曹襄解下自己的一块玉佩,交给太监,示意太监路途辛苦。

    太监本来还是阴阳怪气的样子,一见到钱财不由得喜笑颜开,连忙恭喜汤策:“恭喜汤侍中,汤侍中一看就是聪慧过人,现在眼见就要扶摇直上,咱家做奴婢的,自然是为侍中贺!”

    看来太监也没那么让人恶心,起码夸起人来很不错。

    番薯是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的,传进来以后就迅速得到极为广泛的种植,非常适应中国的土地,汤策自己种的番薯也很不错,长势喜人。

    “他娘的怎么我种个庄稼都被抢了?!”汤策气得直跺脚。

    “阿策,你知道我有多羡慕你吗?这要是被我爹知道了,估计能气死。”李敢羡慕地说。

    “你爹有啥好羡慕的?阿策这又不是军功进爵。”曹襄说到。

    “我爹就要去右北平郡郡守了,看来封侯更是遥遥无期了。”李敢想起自己老爹难以言明的机遇,不由得有些感慨。

    “不是说陛下登基以来,是军功进爵,马上封侯吗?”汤策知道汉朝时军功才能进爵位,有机会封侯的,借此岔开李敢家无法封侯的厄运的话题。

    “并非如此,只是本朝特别注重军功封爵,但除军功爵位以外,仍有事功爵、外交爵一类,我听说太中大夫张骞,如果再出使西域,不论结果如何,陛下都打算给他封侯。”霍去病说到。

    “不管怎么说,阿策都是哥几个最有可能第二个封侯的,咱们喝酒!”曹襄比较会圆场,李敢他爹一辈子渴望封侯而不得,封侯这种事都不要再提的好。

    汤策其实觉得刘彘抢了自己的番薯庄稼没什么意见,这玩意儿没有,汉朝人一样过日子,但凡把番薯苗养死了,这罪名是跑不了的。

    不过既然皇帝接手了,不论结果好坏,也就没自己啥事儿了,哪怕出了什么意外,皇帝也不会把自己拉过去砍头。

    心中最要紧的事情放下来,人就会放纵自己,四个人将杜县酒家的酒搜刮一空,开始花天酒地。

    汉朝的酒很薄,耐不住自己喝得多啊,酒喝多了就会开始说胡话。

    “老曹,你他娘的喝多了去外面吐,别挨老子!”李敢已经开始推搡不省人事的曹襄了。

    李敢是郁闷的,他们李家都盼着能够马上封侯,然而几次作战不力,他老爹实在是运气不够,一直没能封侯,甚至影响了皇帝对他老爹的信任。

    如今汤策都很可能要封侯了,李敢自然是心里焦急。

    曹襄倒是无所谓,自己的爵位是短命老爹留给自己的,如今卫家人对自己客气,自己也就随便糟践自己的爵位过去了,平阳侯的爵位都是自己早死的老爹留给自己的。

    霍去病倒是没有喝醉,他从来不会过量饮酒,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开心,因为匈奴人还敢南下而牧马,这是他作为汉帝国军人的耻辱。

    “去病,阿敢,将来我们一定会和匈奴人决战的,你们要做好准备。”汤策这话是早就想说的,汉与匈奴的战争,历史早已记载,漠北之战会奠定汉王朝千年的威名。

    “阿策,军人能够战死疆场,是幸事。”李敢就是一个傻大胆,他梦里都希望能够马上封侯,完全不理解汉王朝要支撑一场长期的对匈奴作战要付出何等代价。

    “只有胜利,才能生存。”霍去病的认识更为全面一些,他已经很清楚汉匈全面战争的代价,并已经准备承受这些代价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面,农桑之事已经托付陛下了,炼铁之事,我会和大农丞孔仅商议,尽力争取打造试验新式武器。”

    汤策很明白战事紧急,汉军对匈奴有军事科技优势,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扩大这一优势。

    不论自己穿越前是什么身份,如今自己已经和汉民族的关系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可能分割了。

    “过几天你来一趟上林苑,孔仅已经同意了,陛下特许你调用一部分工匠进行武器试制,正举家迁往鸿固原。”

    在鸿固原上建设一条流水线,是汤策委托卫青给刘彘的简章上写的,绣衣使者没传来不许的消息,那就是可行。

    法无禁止即为可行,刘彘本人就是大汉的法律,汤策是这么理解的,既然大汉的法律允许了,汤策就打算钻这个空子钻透算了。

    事实上,汤策不仅仅是想造一条流水线,更想造一所技术学校,最后升级成为科研院所。

    “不过工匠迁徙费用是宗正府出的。”曹襄总算是被李敢捶醒了,过来插了一嘴。

    霍去病和李敢看着曹襄,想知道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们傻啊,宗正府是皇家府库,不是国库,不需要朝堂商议,陛下是不想把这件事情闹到朝堂上去,就当哥几个瞎胡闹算了。”

    曹襄毕竟算得上真正的顶级贵族,连霍去病、李敢这样的豪门也比不上,他自然知道的更多。

    三人一直点头,又看向汤策,这主意毕竟是汤策自己出的。

    “说实话,按我的设想,宗正府的钱肯定是不够的,你把宗正府卖了都不够。”

    汤策一脸无奈,看着霍去病几个一脸震惊,自古以来搞科研都是烧钱的,哪怕在汉朝也是一样的,然而就算是霍去病这样汉朝顶级的世家子弟,也无法想象搞科研有多花钱。

    听说还有不希望迁徙过来的工匠,拱手把名额让给同伴——他们将来怕是会后悔得要死。

    “不过事到如今,陛下愿意让宗正府出面,已经是莫大的让步了。”汤策又说道。

    刘彘能有这样的隐晦的支持,其实已经是对自己抱有极大的期待,能够如此重视科教,这让汤策对自己的先祖感到一阵光荣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