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驿望平
繁体版

第三十六章 通病

    面对儿子的坦诚,高金香抚掌微微颔首道:“好啊!总算是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妈,难道我说的不对吗?”冯立细品了一下自己刚才说的话,觉得即便是现在有机会让自己再重说一遍,自己还是会坚持如刚才那样去一抒胸臆的。

    “先不论对不对的事情,先来计较一下,你这是在教训起自己的父母了?”

    听着来自母亲的诘问,冯立很是心平气和地说道:“情况是这样的,我想我说与不说,其实您都是明白的。”

    “看样子如果不是心里觉得坦然,你也不会这样说了?”

    “是的。我觉得自己说的是占理的话,想想这些年的事情,不就是我说的这样吗?”

    想着母亲和父亲多年来所经历的那些自己知情或是不知情的不公之事,冯立的语气中有着对于父母的疼惜,以及为他们鸣不平的不忿。

    高金香将目光从儿子的身上移开,看着凉亭外的景物,轻声道:“这不光是说我,最后连你老爸也带上了,看来有些事情真的是入了你的心,让你心有所感了。”

    冯立站起身来,情绪稍有些激动地说道:“妈,我是以前想说却没有机会讲,当然有些话讲了也不会被听进去,现在却是不得不讲了。”

    “这话怎么说?怎么就到了非讲不可的时候了呢?”高金香狐疑地看着儿子,眼神中充满着不解。

    “妈,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很多事情是无法预料的,谁能保证自己将来就一定是平平安安的呀!”

    “有些事情过去了,总是那么心里想着,不是在跟自己过不去吗?”高金香说完就摇着头,好像是在对自己做着一种暗示。

    这正是让冯立所担心的情况,他稳稳了心神,重新又坐在了连椅上,并有意地将身体坐的离着母亲近了一些。

    “妈,您是否认同‘前车之鉴能为后事之师’这句话所讲的道理?”

    “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我当然是认同的啊!”

    “既然您认同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那也一定会认可曾经的过往被最大程度地记录下来以流传后世,是一件善莫大焉的事情,是不是?”

    高金香点点头,赞同儿子所说的,“我是这样想的。”

    “妈,我们已经就这个问题达成了共识,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听着儿子这句没头没尾的话,高金香不禁有些糊涂了,问道:“什么就好办了?”

    “我想写点关于咱们家的东西。”冯立终于将心中的那个想法是说了出来。

    “你是想写冯家的自传?”高金香有些惊讶地看着儿子。

    冯立摇摇头,“妈,我想写的可不只是我们冯家的历史,还有您高家的,您看可以吗?”

    “这可不是件易事,你行吗?”

    听高金香这话里的意思,应该是不反对儿子这样做的,但对于儿子是否有能力去做好这件事,却是心存质疑的。

    冯立闻言不禁拍了拍自己的胸脯,颇为自信地讲道:“妈,我虽然是个理科生,但文科从小就是不差的。

    您应该不会忘了在小学的时候,我写的作文可是曾被老师当做范例写在黑板上,给全班的同学进行过讲解的哟!”

    冯立这样带着自夸之意的话让高金香听了之后是抿着嘴笑了,“那可是你小时候兴高采烈地给我讲了多少遍的事情,妈怎么会忘了呢?”

    “那要不要我现在再跟您讲一遍呢?”冯立跃跃欲试地看着母亲。

    高金香忙摆了摆手,“我看还是算了吧!”

    见冯立还想着开口,高金香就忙补充道:“你每回都讲的时候都是手舞足蹈吐沫星子乱飞的样子,我真受不了这种颠模样。

    那种绘声绘色描述当时情景的程度,让我听了犹如是身临其境的,耳朵根子都快听出茧子了。您饶了妈吧!可不要再讲了。”

    自己的作文被老师当做范文当众进行点评讲解,在冯立心中可是比当上“三好学生”都要光荣,即使讲上再多的遍数,也不会感到厌烦的荣耀之事。

    他本想借着提起这件事的契机再回顾一下自己当时的荣耀时刻,不料被母亲这么一挡,霎时是觉得有些沮丧的。

    高金香注意到了儿子神情间的细微变化,就温言道:“你的那篇作文写的就是‘中山公园’吧?”

    冯立听到母亲这么问,马上就来了精神,忙点头道:“是啊!事情就是这样的巧,作文就是老师带我们游览‘中山公园’之后,布置给我们写的游园感悟。”

    “是够巧的”,高金香觉得冥冥之中似有天意,让他们母子二人居然在这里又回忆起来给各自留下过深刻记忆的陈年往事。

    在首先附和了儿子的意见后,高金香就继续说道:“关于那篇作文的事情,我一直是有个问题的,现在说起来了,不妨就好好给我讲讲吧。”

    冯立没有想到母亲会这么讲,于是就在头脑中快速寻思了一下有关当年的情况,没察觉到自己讲的有什么地方是不清不楚的,就坦然道:“妈,您只管问,我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学生的作文被当做范文,在全班的同学面前进行点评分析,是不是很少出现的事情?”

    随着高金香问题的提出,冯立笑了,“妈,您关心的就是这件事啊?”

    “啊!对呀!就是这件事。当年我没好意思问你的老师,生怕让人觉得咱这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受到表扬了,为了能再次炫耀就故意在老师的面前故意提起此事。”

    听着母亲的解释,冯立知道这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通病在母亲这一代人身上的体现。

    明明是心里想的事情,想要弄明白某件事的原委,做成某件极重要的事,但碍于所谓的面子问题,就愣是会憋屈着隐藏自己的意图,不会去主动地开口相问或是付诸实际行动,只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行为会给人增添麻烦,惹人心生厌烦或是被人背后“嚼耳根子”。

    这其实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担忧,简直是在做着“杞人忧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