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镝不废我弦歌
繁体版

第6章 泰一

    “郑成功!”王邠如脱口而出,八大世家一家之主,都吃了一惊。

    刘五爷刚还觉得他口气大得惊人,眼下听到这个名字,本来就让李定国这名字搞得热腾腾的全身血液,一下子像是被这三个字点燃了一样,眼睛都烧红了几分。他实在没想到,这么一个儒雅的年轻人,竟是统帅千军万马与清廷分庭抗礼之国姓爷,更没有想到,身系万民瞩望之郑王千岁,已经单人独骑来到这卢沟河畔、京畿村店。刹那间,刘五爷都生出了自己要拼命去保护郑成功的想法。

    人的名,树的影,郑成功这名字一报出来,满屋子都像灶台上烧热的水,沸腾了起来。

    郑成功好整以暇地看了关拜一眼,道:“藏头露尾四字,本王愧不敢当,原样奉回,你难道真叫关拜吗?”

    “贤弟好眼力”李定国淡淡道,“我与此贼曾在沙场上有过一面之缘,知道他的本名。”

    “哦,你既在沙场与他对敌过,怎么他还能大咧咧现身此地,传闻你在战场上可力敌万人,当者披靡,难道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吗?”郑成功的口气话语里略带讽刺,而李定国看起来不以为意,道:“他那次是狼狈鼠窜而去,愚兄实在没追上。后来只知道他叫瓜尔佳﹒鳌拜,镶黄旗著名的逃跑将军。”

    鳌拜之名并不怎么响亮,众人从样貌服饰和谈吐,已经多少猜到他是满族人,只是没想到竟是一个镶黄旗下的将军,军阶地位都要比之前进来的守备和千总高多了,居然会便装来到店中。另外他若已是将军,那与他同来,显然是他“上司”之金堪,又是何人呢?众人带着疑问望向“关拜”,以他适才表现出的火爆脾气,李定国如此挤兑他是逃跑将军,他理应动怒起火才是,可他不但无声默认,神色间甚至还有几分尴尬。

    崔子产心中微动,暗道这鳌拜一直像个炮仗似的一点就着,如今看来,他也有挺复杂多变的性情,不是一味的豪横外露。

    方想到此处,耳边忽然传来侄女玉衿的娇声:“三叔,我爹要让我嫁的,原来是他……”崔子产眼角一瞥,见侄女好整以暇在喝茶,不觉暗伸大拇指,这孩子传音入密的功夫,已经练得不动声色,不碍呼吸,不愧是大哥的孩子。

    他也以传音入密回应:“是啊,你爹眼光多高,对你多疼爱,不是了不起的少年郎,焉能同意啊。”

    “他也不早说”说这话时,崔玉衿不觉脸红了一下,赶紧岔开话题,“三叔,那我们肯定是要帮郑公子了吧?”

    “那是必然。”

    “我盘算了一下,刻下我们人手不占上风,待会儿要全力一搏,然后抢了黄先生就跑。”

    “你且说说。”

    “我方高手有郑李二位英雄、贺掌门、三叔你,对方高手有王邠如、仲殳充、漏渤容、鳌拜和他的同伴、龙二等三个寨主,还有个瘦子回到了内院,显然是个高手。这样对比起来明显实力悬殊。是以只能智取不能力敌。”

    “宋氏昆仲和鼎元丰镖局众人呢?”

    “我看宋家兄弟只是嫉恶如仇,真让他们杀官造反,就未必肯出手了。鼎元丰镖局众人之中,确实有几个高手,只是他们是保镖的达官,要保证将黄先生送到九门提督府,就算不帮王邠如已是不易,更不可能帮我们了。”

    “那丰艮和曲明夷又如何?”

    “看不出他们甚么来路,似乎站在我们这边,但侄女不敢确认。”

    “他二人必是我方助手。”

    “为何?”

    “你想想他们适才所歌,第一段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是甚么?”

    崔子产说到这里,也有暗暗考量侄女的意思,从她适才的表现,无论内功的精纯,还是局面的分析,都已不错,如今要考考她对纷乱信息的把握和记忆了。

    片刻间,崔玉衿眼睛亮了:“二人都是同样的四个字:‘我自泰一’。真没想到他俩竟然唱的是藏头歌。”

    “好闺女,说得没错,适才二人其实都已借歌亮明了身份。你肯定晓得,泰一门是八大世家九大门派六大势力中顶尖的组织,又称武圣门,门主吕贯之年过八旬,乃武林中泰山北斗般人物,连武林四大至尊都要尊一声前辈,在武林传说中,已是大地飞仙一般的人物。泰一门虽素来少问世事,但门下弟子一旦出世,必是经天纬地之才,必做惊天动地之事,如今两大弟子双双现身此处,我方实力倍增,且不必着急,静观其变吧。”

    崔子产说到这里,心中犹自佩服大哥的深谋远虑和老五的苦心经营,他若不是听老五说过泰一门两大弟子五年前已下山至今踪迹未露之事,也不会仅凭适才的举动和两首歌谣,就断定丰艮和曲明夷就是吕贯之的关门二徒。以吕贯之之能,这两人年纪虽轻,但一身技艺必是非凡,四弟所说今年有青年三上太行挑战连观霜,必是此二人之一无疑。大哥武功突飞猛进,自己望尘莫及,甚是敬佩,但只怕不过是四大至尊的级别,这青年可以三战四大至尊之一的连观霜都能全身而退,武功必大可观。

    而泰一门自宋朝至明朝,不时得朝廷诰封为“武圣”,那吕贯之年轻时还曾与大明神宗皇帝和内阁首相张居正内廷相见,其两大门徒五年前即布局于京畿,正是李自成破城朱由检自缢之时,必有深意。如今二人现身于此店中,不用问必是为了保黄宗羲而来,二人虽一个沉默寡言一个跳脱浪荡,但偶尔眼中都露出莹润之光,眼眸乃元神所系,莹润之光乃元神三花聚一之相,说明其内功已从先天迈向浑天的级别,有此二人相助,崔子产自是大大的放心,更何况,大哥让自己打前站,他随后就到,有大哥在背后支持又怕得何来。

    另外,若是一般武人,听到九门提督,见到将军、守备和千总,都会有所顾虑,毕竟民不和官斗,你武林上再大的势力,也抵不住千军万马啊。但崔子产心里明白,大哥是要做大事的,是以不慌不忙。

    再看场中,李定国真是好胆量,居然孤身来到清廷的京师附近,还大模大样地堵着门,丝毫没把八大世家的巴蜀王家家主王邠如放在眼里,眼睛光瞪着鳌拜了。

    金堪缓缓站起身来,负手往前走了两步,正好挡住了鳌拜,他朝李定国冷笑道:“沙场瞬息万变,进退皆有可能,鳌拜将军为清廷立下赫赫战功,从来都是勇猛向前,偶尔一次战略后撤,又算得甚么?”

    “是啊,有个叫努尔哈赤的,也曾狂言自己纵横疆场所向披靡,从不知守与退,结果遇到袁督师,打了一仗,登时败退,跑回去没多久就死了,哈哈。”

    金堪脸色大变,眼光如刀锋般紧盯着对方,缓缓道:“阁下大言不惭兼胆大包天,本王甚是佩服,我现在最希望的是,你此刻掉头就跑,能跑多远跑多远,能跑多快跑多快,一直跑回你云南的老窝去,日后你我沙场见面,好教你晓得太祖爷爷的后代在沙场上是何模样。”

    他自称本王,并亲承自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辈,虽然大家适才看鳌拜在他面前甚是恭敬,已经猜想到他是八旗的护军统领甚至公爵级别的人物,但谁也没想到大清朝的一位王爷,努尔哈赤的孙子居然亲临这拱极城卢沟桥附近的村店之中。

    不过刘五爷倒是一点不惊讶,今天他只是照常来喝茶,哪知会在这店中见到如许多的大人物,既然郑成功、李定国乃至吴三桂、耿仲明这四位汉王都已现身,如今满王有一人露面,算不得甚么。

    “尼堪,你终于不再藏头露尾了。”郑成功抢着说。

    大家这才明白,这看起来不过四十岁的狼脸汉子,竟是大名鼎鼎的大清朝敬谨亲王。

    这爱新觉罗﹒尼堪乃清朝宗室大臣,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广略贝勒褚英的第三子,如今的理政三王之一。他在二十六时已受封为固山贝子,在清军入关之后的大小战役中,尼堪屡立奇功,只是声名多被满洲战神多铎所掩盖,另外在讨灭张献忠一役中,正是他带领鳌拜在前冲锋陷阵,但是毕竟统帅是大阿哥豪格,他自然拿不到首功。但随着去年豪格被多尔衮幽禁而亡,英亲王郑亲王年岁日高,多铎今年更感染天花暴毙,这尼堪终于脱颖而出,已经是顺治帝驾前最器重的几位统帅之一。今年,尼堪先随济尔哈朗平定湖南广西一线,复亲统大军参与作战,将肘腋之危——山西姜瓖部——彻底剿灭,姜瓖也被其部将所杀。奏凯班师回京后,顺治皇帝论功将尼堪封为敬谨亲王,已是满清朝廷前几位的统军人物了。

    此外,据说此人从小习武,身兼辽东多家所长,且有所创造,最近十年又跟随大清国师鄂敦他腊学艺,技业一日千里,早已名列满清十大勇士之列,即使不考虑其家世爵位军功,单以武艺而论,他也绝不在适才现身的另外两大勇士吴三桂和耿仲明之下。

    刘五爷不禁暗想,如此人物,也只带一个随从,就出现在京畿村店中,这到底是所为何事?

    尼堪听郑成功道破他身份,不觉微微吃惊。他这些年带兵东征西讨,所向披靡,满清八旗旗帜所到之处,汉军往往不战而溃,是以他颇看不起这些孱弱胆怯、大袖网巾的汉人。但从今晚到此店中,他多年习武与征战积累的灵觉就先告诉他,这店中气象万千,藏龙卧虎,再经过这段时间的冷眼旁观与侧耳倾听,他发现汉人中竟有这么多豪杰,如今身份更是被人一语道破,不觉得暗自佩服叔叔多尔衮让他不可轻敌之言。

    十几日前,他刚刚晋升亲王不久,正在府中习武,忽然接到叔叔摄政王多尔衮的传召,他急忙换身衣服,多少带着几分惴惴不安,骑马匆匆前往和硕睿亲王府。

    其实他比这位叔叔还大两岁,但且不说现在多尔衮摄政治国、权倾朝野,即使多年前,其雄才伟略、文治武功就早已是八旗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差一点就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只不过他锋芒太露,才华太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本以为自己将稳登帝位,孰知皇族中另有一派拥护皇太极长子豪格之人,最终双方妥协,共同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作了皇帝,也就是如今当朝的顺治帝。

    只是顺治皇帝今年才十一岁,外朝之事多赖多尔衮决断,以多尔衮之天纵英才,悉心运筹,这几年天下渐定,大清皇廷也在BJ坐得越来越稳,多尔衮这声望地位,也在朝野达到巅峰,甚至已有人只知有摄政王不知有顺治帝了。去年,多尔衮更是随便寻个事由,将讨伐大西军凯旋回朝的大阿哥豪格幽禁致死,去了其眼中钉肉中刺。

    尼堪一直尽量避免参与党派之争,终日只是尽忠王事,有空闲就习练武艺,他本来就很少在京,更绝少去多尔衮家拜访,皇族中只是跟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端重亲王博洛走动得稍微多些,也主要是经常同征的缘故。

    这次平定姜瓖回京以后,他和同征的博洛双双从郡王晋升为亲王,虽二人尚是二字的亲王,但一路加官进爵,已至他心中绝高之位,心下甚是感激顺治皇帝和摄政王的恩宠,之前也曾备下一份厚礼送去睿亲王府,并希望当面拜谢,孰料多尔衮只挑了几件小礼物,其它礼品都退回给他,只带回一个口信,让他勤于王事,说天下未定,他在京要好好休养,少串门子,很快还要出征云云。

    是以当日多尔衮突然召他相见,难免不心中嘀咕,好在他问心无愧,倒也不怎么在意,一路轻骑简从,赶到了紫禁城东侧南池子的睿王府前,已有人等待,一路带他穿门过院,只奔后院花厅。

    还未到花厅门口,尼堪已看到多尔衮虽瘦但气魄如同雄狮般的身躯站立在门前,就是此人,虽未真正登临大清帝位,但去年已称“皇父摄政王”,不仅一切卤簿仪仗扈从等形式上皆与皇帝类同,即便实际的政务权衡,也如同帝王,可谓权倾朝野,势盖天子了。尼堪急忙紧走几步,越过下人,远远就要下拜,身子刚一弯伏,只觉一股宏大的气机奔涌而来,托起了自己的身体,尼堪急忙借势挺身,改为深深一礼,口称:“见过摄政王。”心中不觉暗道:睿亲王不愧是满洲十大勇士之首,适才元气淋漓,甚是深厚。他其实最爱武道上的追求,只因那既永无止境又从不欺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虽也有各种风险,但绝不似朝廷上的勾心斗角,是以他这时满脑子想的都是,要是能和摄政王好好讨教一下武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