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猎
繁体版

第11章 公孙太守

    残阳未尽山河远,落日犹辉水陆长。

    似乎是晚秋的最后一个艳阳天,日暮西山时分,光芒万丈的夕阳迟迟不愿离去,残阳余晖最后狂欢一般释放着无穷的妖娆姿色,斑斓的彩霞绚烂了半边云天。

    视线所及的大地与远山都笼罩着一层浓重的金灿灿红彤彤的绚丽色彩。

    身披余晖快步行进的一支小小马队,正穿行在铺满金光的辽东大地之上。

    一行人骑着已汗湿鬃毛的高头大马,皆如痴如醉欣赏着天地间壮丽的夕阳残照美景。

    高进仰头望着绚烂异常的彩霞喃喃道:“天候如此反常,明日怕不是要变天?”

    什长孙康此时却在马上直起身子,手指着前方大声道:“看,前方便是望平!”

    云烟尽头,半山萧瑟半山红,山脚下一汪金色湖水边,青黑色的城墙,横亘天际,已隐约可见。

    望平,汉置,大辽水出塞外,南至安市入海。望平县治,位于大辽水东岸,县城内有户两千余,全县辖民过万户,时为辽东郡北大县。

    望平县城,青条石层次灌浆垒筑而成,周长二千余步,高四丈余,城池大体呈方形,规整有序,四方各设一门。远观望平县,高厚石墙迤逦环绕如黑龙盘踞,颇为巍峨壮观。

    望平县城与大辽水之间夹有两山一湖,早先湖水源于山内清泉嘀嗒,常年不断滴水穿石,滴出深潭,穿透岩层,地下水涌出向四周蔓延,为珍珠山所拦,形成辽阔湖面,又有二龙山环抱,因此得名二龙湖。湖广水深,风平浪静时犹如幽蓝水镜,山光水色殊为秀美。

    望平县城位于二龙湖东畔,沿湖向西北面二里外靠近山脚处,一处不起眼的角落却矗立着一个废弃的戍堡,据传为古燕国北部边陲军事要塞,自塞外将古燕国的北部疆域向北推进了二百余里。前秦灭燕国后,古堡弃置荒废,荒烟蔓草野藤横生,堡内遍布兔窝鼠穴。

    二龙湖边废弃的古堡平面亦为方形,周长近五百步,城垣为土石堆砌,墙基宽近八丈,高三丈,仅临湖南墙开有瓮门,堡内正中对着南门筑有五丈高台,高出外围城垣,用以瞭望警讯及作战运筹,虽年久失修坍塌三分有一,却仍可窥其原有的大致形制。

    此时残阳夕照下的二龙古堡,自外面看去,金光洒在古堡残缺坑洼的土石墙面上描绘出道道历史的沧桑印记,周围树木萧瑟对应着古堡历经岁月的留痕。

    湖光潋滟倒映着古堡的画影,依山傍水间,好一副斜阳落日美景。

    此时古堡内却是热火朝天,百余名民伕喊着号子肩扛手抬,通过木架斜道将木材石块运至古堡各处,用以加固整修堡墙及紧要结构。数名青衫匠作曹掾史官员领着从属小吏书佐、匠造工头等一干人等,立在已粗粗修缮好的中央高台上,口干舌燥汗流浃背,指点商谈重修戍堡的工程进度和各个关要处。

    一员掾史手扶尚未撤去的高台旁木架栏杆,另一手指着南面瓮门处声音嘶哑着说道:“王老二!与你说了几次,那瓮城内门再以巨石加高一丈,怎的看去全是碎石夯土?”说着用力一拍木栏,急的脸红脖子粗喝道:“公孙太守若是怪罪下来,你可吃罪的起?”

    一旁唤做王老二的工头模样的中年汉子,闻言不禁叫起了撞天屈:“天爷呦!俺可冤死了!许掾史,这按着原本工期,都要脱层皮方可勉强完工。近几日不知怎的,突地要加快进度,俺手里就这么些劳力,采石人手不足,运来此处也要人手,俺四脚朝天都凑不齐所需石料,这才权宜行事。许掾史,你就把俺囫囵个当块石头填进去,俺也没甚法子了……”

    那许姓掾史官吏抹去额上汗珠,无奈道:“若果真如此,莫说是你,就将你我都填进去也不够!连着你我家人,几个脑袋够砍的?”说罢摇头,缓声语重心长道:“王老二,莫怪我心狠,这几日北疆那边高句丽狗犯境闹事,估摸着事急,上官这才要加快进度。这太守府下来的指令,你我没啥可说的,拼了老命也得将差事办妥了……若耽误了军务,那可真是要破家的!”

    许姓掾史此时唇裂口渴,伸手向王老二索要腰间水囊,王老二苦着脸摘下水囊递过去,口中兀自嘟囔着:“不分青红皂白,总不能不讲个道理。法子倒是有一个,外层砌大石,内层碎石夯土总成了吧?……可不管咋说,还是需要加派人手。”

    猛灌一口水,水滴洒落在腮边肩头,许姓掾史下了狠心道:“就依你,倒也不算偷工减料,我给你想法子,再多招些人手来,”说罢却死盯着王老二,一字一顿道:“话已尽矣,切勿耽搁了工期!”随即将水囊塞在有些胆寒的王老二怀中,招手叫来一员小吏靠近道:“去急报户曹商榷,三家店、八里屯的徭役加倍!务必于明日送至少三十……不!五十精壮劳力来此地,便这般说,若贻误工期,公孙太守降罪下来,大伙索性一道黄泉路上牵手做伴!切切!”

    小吏见许掾史面目凶狠,双眼密布血丝,也自心里咯噔一下,忙不迭连连点头,回身便急急赶去县里寻户曹报讯。

    “公孙太守,下官这可是竭尽所能啦……”许掾史抹了把额头密布的汗珠,转身向南望去,口中喃喃低语道。

    许掾史此时眼前浮现出今日晌午的望平西街,街头木桩上捆着被皮鞭抽打到奄奄一息的当地豪门望族的刘氏族长,几十皮鞭打下去,光鲜豪奢的衣衫尽碎,衣衫碎裂处血肉模糊,六十余岁的残躯被家人拖抱回家中,不到一炷香的工夫便咽了气。而对其惩处的罪名是藐视太守、以下犯上、徭役不奉。

    那位初掌辽东大权的公孙太守,凶残暴虐,苛刻不仁,可不是易与之辈啊!倘若果真耽搁了重修二龙堡的军务大事,不消多说,自家洗净了脖颈就等着雷霆之怒吧……

    辽东太守,公孙度,字升济。相貌矜持威严,颌下蓄短须,双目精光四射,颇具鹰视狼顾之相,身高近八尺,身形高瘦板直有气势。

    古堡内许掾史焦急万分的同一时刻,他口中的辽东太守,正迎风伫立于望平县城北门城头,眯着眼睛远望几里外湖畔的二龙堡。

    若是离得近,这青衫官吏许掾史的目光,正于此时,将好与太守公孙度遥遥望过来的视线碰撞在一起。

    二龙堡与望平县城沿湖遥遥相望,互为犄角,二龙堡虽自秦灭古燕国之后荒废已久,却因盘踞在自北向南的要道之旁,依山傍湖,地势险要,可谓一把铁锁牢牢控制着南来北往望平县城的车马人流。这也是公孙度于前不久下令重修古堡的缘由。

    高句丽国在中原混战,国祚将倾之时,禁不住狼子野心蠢蠢欲动,已在玄菟郡、辽东郡点燃战火,犯下累累血案。公孙度此举仅是针锋相对的军事准备之一,东征高句丽,已然在公孙度郡府内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只不过为防止高句丽国布在辽东境内的间谍细作,郡府一应调度外松内紧,相应的军伍物资粮草运作皆在暗中按部就班进行。

    对于一些辽东边陲险要处城塞堡垒的修缮,则没必要遮遮掩掩,如此大兴土木反而会有迷惑之功效,可令高句丽国误以为辽东郡边军正做着筑垒防御,而不是积极进攻的准备。

    想那年初,灵帝中平四年春(公元187年),前辽东太守阳终不幸为张纯、张举叛军斩杀,殒命辽水河畔。亏得自己未雨绸缪早有准备,果断出手掌控兵权,随后广施恩德,四处收纳溃散官兵,辅以优抚招降纳叛,同时不拘一格降人才,扩张武备以充实力,积极应对辽东大地上内有隐忧、外有边患的残酷现实。

    再往前朔近二十年,公孙度阿父公孙延因在家乡襄平县犯事,因此全家迁徙避吏于玄菟郡内。公孙度虽受牵连,却因祸得福,得遇贵人。公孙度成年之后在玄菟郡做了一个小吏,机缘巧合偶然结识当时玄菟郡太守公孙琙。

    公孙琙早年曾有一子名公孙豹,但是十八岁时就因病早逝,公孙度与公孙豹相貌和体型皆十分相似,而且最为巧合的是公孙度幼年曾有乳名叫公孙豹,因此公孙琙十分喜爱他,又因为如此多的巧合,便认为天注定与他有缘,就索性把公孙度认作自己的义子,将他收养于家中,并出资供他进学读书,后来亲自安排宗族望门之女林氏嫁与公孙度。

    公孙度自小聪颖,勤学不辍,且为人豁达恭谨,借助公孙琙太守的人脉,广交朋友,又因妻族的裙带关系和支持,因此于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朝廷下诏四海求才之际,被推举成为朝廷的尚书郎,后来因做事勤勉成绩斐然,升任冀州刺史,相对于养父公孙琙而言,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然而命运叵测,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世间诸事,风云变幻,人心险恶,又有何人能说得清。

    公孙度正值春风得意之时,遭逢晴天一声霹雳。

    公孙度以一塞外边郡小吏被边郡太守喜爱收为养子的出身,而一跃龙门成为御前尚书郎,继而因表现优异升任一州之刺史,如此青云直上官运亨通,冉冉之星夺目耀眼令人羡慕的同时,自然会惹来不少人腹诽和嫉妒。

    公孙度在冀州刺史的位置上尚未施政多久,就被有心之人恶意传播不利于公孙度的谣言,并在朝廷做官府政绩品评时刻意作假给与不公的评价,由此本就重视门第出身的朝廷带着偏见,并未核查事实究竟,最终罢免了公孙度冀州刺史一职。

    公孙度宦途受挫,因此事后性情大变,愤然携家眷老小返回辽东郡襄平故里,一度赋闲在家。然而他倒也没荒度岁月,而是效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直在默默寻找机会,企图重新步入仕途,期冀着有朝一日东山再起。

    在养父公孙琙和妻族的暗中支持下,凭借着公孙姓氏在辽东郡的大姓地位,公孙度想方设法积蓄了不少钱帛财货,私下招纳义勇、门客、谋士为羽翼,逐渐拥有了不为人知的一支强悍武装。并在张纯、张举勾结联合北疆之外乌桓部落于幽州发起叛乱之后,响应前辽东太守阳终的号召,毅然挺身而出,亲率义勇协助辽东边军清剿叛军,后为太守阳终辟举为辽东郡兵曹从事。

    公孙度在阳终出兵辽水以西之时,权且代掌太守治下兵曹掾史,于阳终在辽水河畔兵败身亡之后,果断出手一举掌握兵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清扫府中羁绊,在官府各紧要处安插亲信夺权,稳稳将辽东军政大权控制在自己手中。

    此时的公孙度,再也不是任冀州刺史时那般空有抱负、任人宰割。公孙度亲领辽东军大败张纯叛军并将之驱逐到辽水以西之后,辽东全境暂时安定,境内再无可威胁公孙度的力量。

    于是,史书记载“度初来临郡,承受荒残,开日月之光,建神武之略,聚乌合之民,扫地为业,威震燿于殊俗,德泽被于群生”。

    公孙度充分发挥曾为郡内小吏、尚书郎、冀州刺史的丰富从政经验,加之以自身的聪明才智,辅以麾下文人谋士的协助,手中数万虎狼边军的强悍力量也功不可没,短时间内成功地解决了府库财政营收漏洞,底定了这个远离中原地区的边郡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并随之推行辽东广大地区的农林商市。

    对内施以威,对外施以强。这是公孙度既定的策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俨然假太守之位,权行太守之职的公孙度大刀阔斧,杀伐果决,在朝廷自顾不暇的这一时期,有效震慑了民间诸多的杂音和心怀不轨的蠢蠢欲动。

    公孙度殚精竭虑治理下的辽东社会显然是安定的,当下既不需要参与中原的争夺,也不用担心来自东夷的寇抄,因此随着中原政治动荡日渐鼎沸,辽东便日渐成为了大汉北方尤其是环渤海地区名人贤士、逃卒流犯、黎民百姓避难躲灾的一方乐土。

    时天下大乱,时局动荡,中原名儒管宁听说公孙度在海外开疆拓土推行政令,在他治下“辽东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商贾之人市不二价。”就与好友邴原及平原人王烈等躲避战乱到辽东郡。公孙度闻讯空出馆舍虚席以待。在拜见了公孙度之后,管宁随即隐居住在郡北山谷中,谈经论道广传礼教不问世事。

    公孙度多次亲自拜访王烈,“接以昆弟之礼,访酬政事”,终被感动于怀,遂征辟王烈为府中长史,引得一批文人学士进入了公孙度的郡府之中,成为辽东官吏。惜终未能说服辟举管宁、邴原等著名贤士出仕。公孙度不以为忤,摆足了虚怀若谷之状,依旧以礼相待,以安民心。

    时有青州名士东萊人太史慈同时期也因故避祸于辽东,与王烈、管宁、邴原、刘政等人相熟,终日悠游论道,习武射猎。好友刘政因事恶了公孙度,为公孙度所“畏恶”,太史慈也因此而对公孙度礼避三舍。(注:此刘政非彼刘政,并非已被张纯叛军杀害的右北平太守刘政。东汉时期同名同姓的尚有一位是东海靖王刘政,一位是河间惠王刘政。)

    表面上的政通民和,风调雨顺,并未让公孙度沉醉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时,却极易马失前蹄。公孙度深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在辽东郡目前泰然平和的表象下面,依然是暗流涌动,说不得何时便会演变成为滔天巨浪。

    我败得一次,却不能再败第二次,只因为,这一次将会是湮没整个公孙家族的万劫不复。

    公孙度于心中暗自警醒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其身正,不令而行。

    名不正则言不顺,公孙度此时只是暂行太守之职,尚未得到朝廷正式册封,此为隐患之一。

    辽东郡虽然目前在自己军政高压之下臣服,但是襄平故里的诸多名门望族歧视并排斥公孙度的态度未改,仍将公孙度一族视为卑微的寒门,阳奉阴违之举常有,甚而有公然藐视羞辱作为,辽东“世家豪门、名族大姓”长期利用“乡议”以压制公孙度父子,便如同襄平县令公孙昭,故意征召公孙度的长子去边军担任伍长,以此公然羞辱公孙度。

    此试探之举一旦得逞扩散,将会有引得各心怀不满的豪门世家群起而仿效的风险,此为其二。

    前几日,郡北有军报、驿报传来,玄菟郡、辽东郡皆有若干村落遇袭,匪兵越境寇钞掳民,蕞尔小国高句丽终于忍不住要露出獠牙来,撕咬反噬宗主母国!此为其三。

    这也是公孙度近日离开辽东郡治襄平县,前出三百余里远至望平县的缘由所在。

    便在今日午后,公孙度得到乌泥镇屯将盖明的流星马快报,已于镇北数十里外的苍莽群山之中发现高句丽国前出探路的匪兵踪迹,幸为山中猎户斩杀十余人,仅仅带队头领负伤脱逃。

    高句丽国探路匪兵竟然深入到大辽水河畔,已然接近辽东辽西之间的平原地带,由此可见高句丽国之野心勃勃,所图不小。

    念及此,公孙度不由得紧皱双眉,难掩忧心忡忡。

    此时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传入耳中,打断了公孙度的冗长思绪。“阿父阿父,你快过来,你看那边的湖水倒映着古堡,夕阳下绝美如斯......襄平哪有如许景致?阿父前日还不允我和阿母来此游赏呢,哼!”

    话末一声娇嗲的嗔怪声,尽显爱女菡儿的可爱娇痴。

    公孙度听闻爱女的声音,脸上沉思良久的凝重神色迅即消失不见,取而代之以慈父的和煦微笑,满含着宠溺的关切神情循声望去。

    此刻亭亭玉立在城墙之上一角的少女,只约莫十三四岁,秀丽清纯,明眸善睐,肌肤雪白娇嫩,闪烁着象牙般的光晕,一袭水红罗裙颀长修身,宛如一朵出水芙蓉般娇俏可人,正不耐烦阿父长时间伫立城头沉思,葱白玉指遥遥指着对面湖畔的二龙古堡,轻盈欢快地跳脚笑着称赞不已,不住呼唤着阿父前来一同欣赏湖光山色美景。

    少女身旁一名中年贵妇面容婉约衣着雍容,一身华美黑缎衣妆,纤纤腰间紧束雪白锦带,曲线婀娜起伏处,尽显身姿的成熟丰韵,肩上披着一领雪白貂裘,黑锻裙、雪貂裘皆在血色夕阳余晖中闪耀着华贵柔和的光泽,流光溢彩。

    中年贵妇正小心牵着少女另一只手,满面笑魇温婉可亲,回首望向公孙度时,眼眸中自然流露的爱意与柔情,令同为夫妻二十载的公孙度竟然心跳漏了一拍。

    这绝色母女二人,正是公孙度视为此生至宝的爱妻公孙林氏和掌上明珠公孙菡。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半割据的辽东地区作为第四方势力在公孙度的经营管控之下,西讨乌桓,东征高句丽,北结扶余,南镇三韩,开疆拓土,威震海外,也可谓跌宕起伏、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