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封神:我在大周当山神
繁体版

第4章 第一缕功德

    大周王朝。

    沈云心中微微一愣。

    看样子自己没有走丢,还是来到了即将上任的地方。

    大汉口中的卫国,正是大周王朝的一个诸侯国。

    据他所知,这个世界的大周王朝,与自己认知中的那个朝代是有所不同的。

    在沈云的了解中,自从殷商覆灭之后,大周王朝国祚至今已经延续了将近三百年,随后武王建国登基以天子自居,分封诸侯国,到周公制定礼乐,现如今已经传续了十二代王朝,基本上,历史的进程似乎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现任的周王名为姬宫湦,也就是史书上鼎鼎大名的昏君周幽王。

    “所以,大周这是要亡了……”

    沈云心中古怪的想道。

    当然,沈云的心思带着一些玩笑的意思,毕竟在天界之上俯瞰凡间,他无法再用客观的历史角度去看待大周王朝,况且作为一名山神,人间的事情也已经与他没有多少牵连了。

    在凡间人界,人族的事情有自己的朝廷去治理,而身为一名山神,沈云的天职是牧守一域,镇压那些逾越界限,祸乱人间的妖魔鬼怪。

    天条之下。

    天子治理民间,神明看护社稷。

    嗯……

    分工明确。

    总的来说,人间的政务,沈云并不能插手,而他只想快快乐乐地做个山神,平平淡淡地过完余生,也不准备去多管闲事。

    时至晌午,马车前旁边,几个大汉和妇人点起了一堆篝火,将一口笨重的陶罐架在上面,看样子是奔波劳累,一群人准备就地起火做饭,暂时落脚休息。

    大周王朝的车马制度,大致可以分为战车、乘车和礼车三类。

    作为乘车而言,依然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一。此为周礼驾御制度,阶级牢固,但凡逾越就是违反礼法。

    轻则罪罚,重则杀头。

    沈云看到眼前的那辆车的规格,心中大概明白这些人都是卿大夫一级的贵族官员,所乘坐的车也被成为栈车。

    没过多久,等到沈云跟着三名大汉走上前去的时候,就看见一位妇人拿着黑糊糊的布袋将里面的糙米倒进了陶罐里面,另外一名妇人往里面小心翼翼的添加了几块肉干,随后又将一把灰褐色的晶体粉末洒进里面,看样子像是盐巴一样的东西,然后帮着往下面添柴。

    黄土路边,一缕炊烟升空腾起,飘荡在天空下面。

    沈云的到来,引得周围的人暗中偷偷打量,见到沈云身上虽然衣衫褴褛,但身形却站得笔直,眉清目秀,言谈举止间流露出一抹从容与淡然的气质,脸上的神情变得温善起来。

    单单是这份气度就不是山野庶民能相比的,特别是他身边的那条白蛇,灵气四溢,显然不是普通的兽物。

    眼前的少年郎,即便不是贵族的公子,家世也不会一般。

    毕竟,在这个周礼治国的天下,上有天子,诸侯,中有大夫和士族,等级森严,而在这套严苛的礼乐制度下,平民的地位永远被阶级禁锢在底层,而至于身份更卑贱的奴隶,更是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障。

    见到此情此景,沈云尽量露出温和的笑意,和众人礼貌地打着招呼,展露出来的友善也让周围的气氛逐渐缓和起来。

    “小子沈云,见过老丈。”

    沈云微微一笑,朝着老人礼貌的回礼作揖。

    “少年郎君不用多礼,咳咳……老夫张肃……。”

    墨车上的老人,看到沈云后抚摸着长须双眼微微眯起,眼中的神色变得柔和了些许,点头赞道:“虽形容落魄,但却谦恭有礼,举止不卑,少郎君是哪家的子弟?为何会流落在这荒山野岭中,咳咳……可是途中遇到了危险?”

    老人的面色越发憔悴起来,一边说着,一边艰难地咳嗽着,旁边的一位汉子慌忙走上前去轻柔地拍着老人的背后。

    显然,这位老人身上染了疾病,不过说了几句后精气神就萎靡了许多。

    “我要去青屿山,去拜访一位故人。”

    沈云自然不能将真实的身份说出来,一方面是害怕眼前的凡人无法接受,一方面是觉得丢人,想想也是,除了他之外有哪个山神会连路都找不到的。

    “看少郎君的面色疲惫,若是不嫌弃老朽这里的饭食粗鄙……”张肃看着沈云,开口说道,“不妨坐下来休息一番,若有什么需要老夫或许也能帮得上忙。”

    面对老人的邀请,沈云也觉得肚子饥饿难耐,于是也没有推辞找了块干净的石头坐在一边。

    老人张肃斜靠在车上,目光上上下下打量着沈云,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最后所有的话音都化为了一阵剧烈的咳嗽声。

    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庞,一片苍白无色,挺直的身体在病痛的摧残下佝偻了下去,气息微弱,看上去格外虚弱。

    “叔父!”

    张山心中大急,慌忙扑上前去。

    “他这是患了什么病?”

    沈云站起身来,心中也有些担心老人的状况。

    “风寒……叔父前几日感染了风寒,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了……”张山粗狂的脸上焦躁万分,抬起手来狠狠扇了自己一个耳光,“都怪孩儿不孝,没有照顾好叔父,我该死……我该死啊!苍天之上,请你救救我叔父啊……”

    “大人!”

    “先让大人躺下,我这就去郡城,去请医师过来!”

    “快去!郡城据此数十里,莫要耽搁了!”

    一时间,众人蜂拥围了上去,眼见老人的情况越发危机,手忙脚乱的围着马车,却又不知道该如何伸手。

    躁乱的喝骂声,还有妇人哀哭声混在一起,场面一片悲惨。

    “公子,我知道你来历不凡,请你一定要救下叔父,我张山贱命一条,今生今世必当牛做马报答公子!”

    张山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忽然大步走了上来,双眼通红,扑通一声拜倒在沈云脚下。

    “求公子救命!”

    同一时间,一群六神无主的大汉尽皆下拜,只余沈云一人站在原地。

    沈云慌忙扶起众人,默默地看着眼前的画面,心中的情绪格外复杂。

    在这个时代,医疗发展基本还处在原始落后的阶段,即便是医师这种治病救人的职业也极其稀少,而且医师大多只是服务于王侯权贵,达官士族的专属人员,底层的百姓得了急病不是靠身体硬撑过去,就是去山神庙里烧香祈福,能不能活下去全靠天意。

    在沈云前世的世界,风寒这种病症喹诺酮类的药物就能治愈,但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基本上要看命格够不够用了。

    尤其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几乎不可能扛过去。

    沈云神色一片复杂,老实说,他并不想看到一位对他充满善意的老人就这样死在自己的眼前。

    不过,问题是他不久前遭受了天绝大阵的天雷,虽然现在肉体已经康复了,但神藏中的神魂青柳在治疗自己的时候已经耗尽了神力,仍然没有恢复多少,凭借自己的神仙术法基本上是没有作用了。

    难道就这样看着老人死去……

    情急之中,沈云的视线无意间瞥到了附近的一片树林,目光微微闪动。

    下一刻,沈云拔脚就往那边跑去,张山眼见他转身离去,以为这个少年郎君是要撇下他们离开,心中万念俱灰,嘴巴刚刚张开喊出“公子”二字准备挽留之际,就看到沈云忽然间在树林外面停下了脚步。

    而沈云之所以停下,是因为他在这里看到了自己熟悉的一种植物。

    “玉桂……没想到这里还有玉桂,数量这么多……”

    沈云目光一亮,从一群植物中很快就找到一棵干枯的玉桂树枝,伸手就将上面的一截掰断。

    说起玉桂这种植物,沈云可以说是非常熟悉了,前世很小的时候乡下的奶奶就曾经用桂枝给他熬过汤药治疗风寒,那种味道至今都难以忘怀。

    而在沈云在家自读考公的期间,闲暇的时候也曾在网上浏览一下驳杂的东西丰富知识,其中就有关于桂枝的功效,在《伤寒杂病论》中桂枝汤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了,沈云不清楚桂枝汤能不能治好老人,但现在也不顾的许多了。

    于是在张山等人愕然的目光中,沈云抱着一堆树枝屁颠屁颠地跑了回来,身后的白蛇乖巧地跟在旁边。

    “公子……你这是……”

    张山讶异睁大眼睛,嘴里喃喃地问道。

    “将这些桂枝用水煮了,然后给你父亲喂下。”

    沈云将怀里的桂枝递过去,认真地说道。

    “这……用树枝煮汤?”

    张山彻底呆掉了,以前饥荒的时候,他也听闻乡野百姓确实啃过树皮充饥。

    但现在这是在救人治病啊,什么时候树枝也能当药材了?虽然张山没有读过书,但依然感觉沈云是在骗他,毕竟事关自己叔父的安危,一时间这个坚毅的汉子愣愣地看着沈云,不知道如何是好。

    “公子定然是有大学问的人,还能害我们不成!”

    倒是张山旁边的一位妇人,迅速揭过了那些桂枝,然后按照沈云的吩咐支起陶罐,放在里面煎煮起来。

    “先用大火旺煮,然后调成小火。”

    沈云迈步走上前去,脑海中回忆着桂枝汤的方法,在妇人旁边耐心指导着。

    在众人疑惑而焦急的等待中,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大概过了一刻钟后,一股浓浓的药香味逸散出来,一碗简陋版的桂枝汤已经煮好。

    “药煎好了,给老人服下。”

    沈云出声催促道,然而就在他话音落下的时候,异变陡生。

    轰隆隆——!

    轰隆隆——!

    随着那碗桂枝汤的出现,冥冥之中,天地间似乎感应到了什么一样,发出了轻微的轰鸣,紧接着一股紫色的气息化为儿臂粗细的光柱,骤然从天而降,没入了沈云的体内。

    笼罩在紫气之中的沈云呆愣在原地,只感觉这道紫气中蕴含着某种大道奥义,融入了自己的血肉和神魂之中。

    难道……

    这是传说中的功德?

    沈云心中惊疑不定,急忙运转神识查看自己的神藏,果然在那座巍峨的石碑上面,功德的后面从无到有,出现了些许变化。

    可以确定,那道紫气的确是功德,但是为什么会突然降临在自己的身上呢?

    沈云低头认真思索着,难道是因为那碗桂枝汤的缘故?还是说,这个时代本来没有这副药剂,因为自己的原因使得第一碗桂枝汤由此诞生,让凡间人类掌握了这个治疗风寒的药方。

    就像是上古洪荒时期,仓颉造字,神农尝百草,嫘祖养蚕抽丝,燧人氏将火种传递到了人世间。

    从而引起天地共鸣,降下来了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