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柒部:大结局 第8章 战神
皇甫嵩,平定黄巾,为大汉续命36年,却被董卓玩于股掌
张角起义开始,让三国主人公一一登场,但没有点明一件事,到底黄巾起义是谁平息的?
其实,平息黄巾起义的,不是别人,正是皇甫嵩。
张角、张宝、张梁三人,张角是病死的,张宝、张梁均被皇甫嵩斩杀。
刘备的老师卢植,因为平叛速度慢被人诬陷,后来也是皇甫嵩救的。
当时的凉州汉阳人阎忠,说皇甫嵩是“七州席卷,屠三十六方,夷黄巾之师,除邪害之患”。
与黄巾的最后一仗,皇甫嵩俘杀10余万人,将10万人的尸体筑成京观。
所谓京观,是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可以这样说,184年如果没有皇甫嵩,东汉也许当时就亡了。
东汉当时如若亡了,实属正常。边境羌人、鲜卑、蛮族等族一叛再叛,一反再反。
内部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朝廷外戚和宦官,宦官和士人打得不可开交。
好在,有皇甫嵩横空出世。
皇甫嵩,当然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他出生在一个将门世家,太爷爷当过度辽将军,爷爷当过扶风都尉,父亲皇甫节,当过雁门太守,叔叔皇甫规,同样是东汉名将,当过度辽将军。
皇甫规的名气,不亚于皇甫嵩,他曾劝降10余万羌人,入选后世曹丕选定的24贤。
皇甫规还讲《诗》和《易》14年,教过的学生有300多人。
平定黄巾之后,皇甫嵩上书,请求免冀州一年田租,获准。
好在188年,凉州又出叛乱,东汉还得用皇甫嵩这位战神。
皇甫嵩这次是前将军,董卓是左将军。平叛中,皇甫嵩的判断全对,董卓的全错。
这让本来就不服皇甫嵩的董卓,更加嫉恨皇甫嵩。
别看董卓打仗不如皇甫嵩,但玩手段比皇甫嵩高明。
董卓在洛阳一掌权,就召皇甫嵩为城门校尉。
这个时候,皇甫嵩手里有3万兵马,有人劝他直接起兵抗拒董卓。
但是,皇甫嵩又没听。
他老老实实地应召回到洛阳,落入董卓魔掌,后来靠着儿子皇甫坚寿与董卓的交情,才被放了出来。
后来逼迫皇甫嵩和众人一起,向他跪拜,董卓拉着皇甫嵩的手问他:你害怕不?
现在的人,可能觉得皇甫嵩太傻,其实呢,董卓借着皇帝的名义召皇甫嵩,如果皇甫嵩不应召,就是反抗朝廷。
而这,过不了皇甫嵩心里尽忠报国的那道坎。
并且,他还不会像董卓那样玩花样,像朝廷要董卓交出部队,董卓不愿意,狡辩说他带兵已经10年,和士兵们感情深厚,已经离不开了。
这种信口胡说,哪是皇甫嵩耻于做的。
当他乖乖交出兵权,进到董卓给他定做的笼子时,他固然成就了自己的名将良臣之名,但是,却失去了再救东汉于危难的机会。
说到底,皇甫嵩想做的是大汉英雄,而不是乱世枭雄。
如果他能手握重兵,董卓根本不敢干换皇帝的事情。
董卓死后,大汉仍有机会平息下来。有人建议让皇甫嵩来带凉州兵马,因为皇甫嵩本来就是凉州安定郡人。
而且,皇甫嵩极体恤士卒,每次部队停顿、宿营,要等到营幔修立妥当,才回自己的军帐休息。
将士们全部吃完饭后,他才吃饭。
部下吏士有接受贿赂的,皇甫嵩并不显责,而是再赐给他钱物,吏士惭愧,有的竟至于自杀。
如果皇甫嵩去接管董卓旧部,有很大机率安抚众人。
可惜,王允不同意。
东汉皇帝为何大多短命?
有九位皇帝竟然没活过三十六岁!
东汉王朝是光武帝刘秀创建的王朝。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皇帝”,既英明神武、武功盖世,又对大臣、百姓仁慈友善。他开创了“建武盛世”,延汉祚近二百年,自己也活了六十二岁。
然而,他的子孙们却少他这样的文治武功,外戚专权、太后专政、宦官干政现象比比皆是,皇帝自身也短寿者众,十二位皇帝中,除了光武帝刘秀和他的儿子刘庄及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以外,竟有九位皇帝没活过三十六岁,汉章帝刘炟31岁,汉和帝刘肇26岁,汉殇帝隆1岁,汉安帝刘祜31岁,汉顺帝刘保31岁,汉冲帝刘炳2岁,汉质帝缵8岁,汉桓帝刘志35岁,汉灵帝刘宏32岁,成为历史上的奇观。
身为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且“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男人的“幸福”生活达到极致。
毋庸置疑,皇帝因为权势大,确实要风有风,要雨有雨,吃得好、住得好、睡得好,然而正如老子所说,物极必反,福兮祸所伏。
吃得好,容易营养过剩;住得好,不能经受风雨锻炼,睡得好,如同每天被“刮骨钢刀”切下一片肉来。
不注重自身保养,即便宫中有天下最好的太医,也救不了自己的命,因为无边的罪业,是自己造下的,哪是医生能够救得了的。
东汉的皇帝多病态之身,这是东汉皇帝大多短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皇帝爱生病,每天纵欲,生活在温柔乡里,每天的山珍海味不可能补充巨大的身体“精”力消耗,本来身体就不好,再吃上几料壮阳药“坚持战斗”,更是雪上加霜。
你皇帝不注重节欲,太医能奈你何?
开再多的良方,不按医生所嘱,也是枉然。
所以我们看到的,汉章帝是病死的,汉和帝是病死的,汉殇帝是病死的,汉安帝是病死的,汉顺帝是病死的,汉冲帝是病死的,汉桓帝是病死的,汉灵帝是病死的等等,年纪轻轻就生病,病后就不愈,什么原因,身体消耗到一定程度,非药石所能救也。
提起汉章帝刘炟,可能人们不太熟悉,然而在书法界提起章草,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章草就是以汉章帝刘炟的名字命名的。汉章帝本来有八个儿子,但最后却立了第四个儿子刘肇为帝。
刘肇为什么这么幸运呢?
因为汉章帝的长子刘伉是刘炟与不知名的嫔妃所生,因为其母地位低下,所以没有继位的机会,只封了个千乘王;
汉章帝的第二个儿子名叫刘全,和老大的故事差不多,也是因为母亲地位低,没有继承权,只封了个平春王;
汉章帝的第三个儿子叫刘庆,成为法定继承人,但偏偏赶上汉章帝不喜欢他的母亲宋贵人,汉章帝喜欢谁呢,皇后窦氏,而这个窦氏却是个不育的皇后,嫉妒心非常强的皇后,他害死了汉章帝的四位嫔妃,包括太子刘庆的母亲。
在窦氏的操纵下,太子刘庆被废,她抱养的另一个皇子刘肇成为继承人,而这个刘肇继位时才九岁,朝政大权于是落在窦氏手里。
窦氏开创了东汉外戚干政的历史。太后干政,大封娘家人,是谓外戚专权。
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小皇帝们,日子能好过吗?
为了手中的权力不致失去,太后和外戚们巴不得皇帝早死,巴不得皇帝长不大,巴不得皇帝生病。
小皇帝们在外戚强权的威胁下,心情能好吗?
整天担惊受怕是常事。所以别看表面上皇帝是天下权力最大的人,但实际上很多皇帝并没有真正的掌握权力。
汉章帝以后的东汉皇帝,有许多就是这样的命运。宫廷斗争激烈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也是皇帝短寿的原因之一。
如果仅仅因为太后干政,外戚专权造成皇帝心理负担重也还罢了,更坏的结果是,皇帝连命都保不住了。
汉质帝刘缵就是不幸皇帝中的大不幸者。
刘缵的曾祖,就是汉章帝那个长子刘伉,刘伉因为母亲地位低而没有当上皇帝,他的曾孙幸运地当上了皇帝,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
皇帝是当上了,但刘缵继位时只是个八岁的娃娃,他的上一任更不济,是个三岁的娃娃汉冲帝,因病死了。
刘缵被大将军梁冀所立,梁冀的姐姐梁太后临朝称制,朝政大权就掌握在这姐俩手里。
刘缵虽然年仅八岁,对外戚专权也表示非常不满,当面称梁冀为“跋扈将军”,刘缵的口无遮拦是自己给自己埋下祸根了,梁冀怕刘缵长大后对自己不利,决定先下手为强,毒死了刘缵。
刘缵死时,年仅九岁。
所以当皇帝是个高危行业,刘缵幸运地当上了皇帝,又不幸因为皇帝身份触犯了权臣的利益而死。
历史上象刘缵一样悲剧命运的皇帝比比皆是,年幼被杀,也是史上皇帝平均年龄不大的原因之一。
刘悝,他是汉桓帝刘志的亲弟弟,被诬陷后自杀而死,此人便是刘悝。
刘悝,蠡吾侯刘翼之子,汉桓帝刘志之弟。汉桓帝刘志是个宠弟狂魔,他死后,刘悝自然没人庇护,最后下场凄惨。
刘悝被封为勃海王,起初有人弹劾他意图造反,可宠弟狂魔刘志不忍心杀害亲弟弟刘悝,只是将他贬为了廮陶王。
刘悝想恢复自己的勃海国,经常和宦官王甫联络,并答应如果他顺利复国,就给王甫五千万钱作为答谢。
两年后汉桓帝刘志去世,遗诏里命刘悝恢复勃海王的位置,刘悝认为这是哥哥的遗愿,不是王甫的功劳,也没给承诺的钱,王甫记恨在心,后来刘悝也因王甫而死。
东汉时期,西方的羌乱对汉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双方的较量长达百余年的时间。
直到东汉末年,一位名将的出现,才彻底扭转战局,汉军在他的率领下,最终平定了羌族的叛乱。
这位名将虽然留名青史,但却没能得以善终,最后在监狱中服毒自杀。
那么,这位名将到底是谁,他又为何会自尽呢?
此人名叫段颎,甘肃武威人,据说是郑国共叔段的后裔。
段颎也算是出身将门,从曾祖父段会宗担任过西域都护。
段颎年少时学习弓马骑射,“尚游侠,轻财贿”,成年后才开始专心读书。
段颎是孝廉出身,担任过宪陵园丞、阳陵令,因工作出色,被提拔为辽东属国都尉。
在任期间,段颎大破鲜卑骑兵,但却因伪造诏书未能获得赏赐。
当时,山东爆发了起义,“郭窦、公孙举等聚众三万人,破坏郡县”,朝廷“遣兵讨之,连年不克”,于是汉桓帝让百官推荐有文武才略的人。
在司徒尹颂的推荐下,段颎出任中郎将,奉命前去平叛。
段颎善于用兵,“击窦、举等,大破斩之,获首万余级,余党降散”。
段颎小试牛刀,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封颎为列侯,赐钱五十万,除一子为郎中”。
159年,段颎被任命为护羌校尉,刚上任就遇到了挑战,羌族的八个部落“寇陇西、金城塞”。
段颎亲率军队前往迎战,两战两胜,“斩其酋豪以下二千级,获生口万余人”。
在与羌人作战时,段颎经常亲自上战场,甚至下马与敌军拼杀。
可是到了162年,段颎却遭到了诬告,一度被下狱治罪。
163年,羌人更加强势,凉州几乎陷落,于是段颎再度出山。
段颎到任后,经过多次征战,又将羌人的气焰压了下去,但还是没能彻底解决问题。
于是,段颎向汉桓帝进言,“今若以骑五千,步万人,车三千辆,三冬二夏,足以破定,无虑用费为钱五十四亿。”
汉桓帝予以同意。
之后,经过数年血战,段颎终于平定了羌乱。
170年,段颎凯旋,他带着“步骑五万余人,及汗血千里马回到洛阳后,段颎被任命为侍中,之后又担任执金吾、河南尹、司隶校尉等职。
当时的东汉朝廷中,宦官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们与士大夫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引发了“党锢之祸”。
段颎在这个过程中,曲意逢迎宦官,“遂党中常侍王甫”。
段颎帮助王甫,“诛中常侍郑飒、董腾等”。在王甫的关照下,段颎的食邑达到1.4万户,还出任太尉之职。
179年,段颎第二次出任太尉,才上任一个月就发生了日食,于是上书“自劾”。
这个时候,段颎遭到了有关部门的举报,皇帝下旨“收印绶,诣廷尉”。
就在此时,段颎的后台王甫垮台了,司隶校尉阳球上书要求诛杀王甫,同时也提到了段颎。
皇帝立即派人到狱中审讯。段颎最终选择服毒自杀。段颎作为一代名将,他的死与他结交王甫有直接关系。
汉灵帝刘宏继位后,民间一直流传着刘悝怨恨哥哥刘志没有传位给自己,想篡位的流言。
太尉段颎与中常侍王甫结为党羽,依附宦官保全富贵,他们冤杀了中常侍郑飒、董腾等人,又陷害勃海王刘悝谋反,刘悝在狱中经受不住严刑拷打,被迫自杀,他的妻儿与府中百余口人全死于狱中,下场凄惨。
尹勋,河南巩义人,世世代代为官宦之家。伯父尹睦为司徒,兄尹颂为太尉,尹家族也多居要位,尹勋独持清廉的操守,不以地位势力压人。
因窦武等事,被投入监狱自杀,后被崇为乡贤。
据《后汉书·党锢列传》,尹勋被州郡多次征辟,举荐孝廉,三迁邯郸令,政绩不凡。
后来举高第,五迁尚书令。汉桓帝诛杀大将军梁冀,尹勋参加谋划,封都乡侯。
迁汝南太守。上书为范滂解释,袁忠等人以党祸建议禁锢,不许做官。
不久,征召任将作大匠,调大司农。因窦武等事,被投入监狱,自杀。
尹勋为人刚毅直方,年少时每次读书,看到忠臣义士的事迹都放下书而仰天长叹,自认为行操不与当时的人相合,不应允州郡和公府的以礼征召。
桓帝时,以有道科被征召,四次升迁任尚书令。
延熹年间,参与诛杀大将军梁冀,很有方略,被封宜阳乡侯。
后来经两次升迁列任九卿,因病被罢免,授任侍中。
延熹八年,中常侍具瑗、左悺等人因罪被免,尹勋也被削黜爵位。后大将军窦武要诛杀宦官,任命尹勋为尚书令共同谋划,失败被杀。
两篇的差别在于亲属关系和仕宦经历,而诛杀梁冀和参与窦武事件这两件重要事件则大致相同。
皇甫嵩,字义真。是安定郡朝那县人。东汉末期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
皇甫嵩出身于将门世家,最初被举为孝廉、茂才。汉灵帝时被征为侍郎,迁北地太守。
黄巾起义爆发后,与宦官吕强上疏请求解除党禁,被授为左中郎将,率兵讨平黄巾之乱,“威震天下“。
战后升任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到任后,他奏请减免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税。
后因得罪权宦赵忠、张让而被罢免,改封都乡侯。中平五年,被起用为左将军,击破王国叛军。
董卓掌权时,皇甫嵩遭到陷害,经其子皇甫坚寿求情,才得以保全性命。
董卓被诛后,出任征西将军,诛灭其宗族。晚年历任车骑将军、太尉、光禄大夫、太常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