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陆部:帝国飘摇 第30章 十常侍
十常侍是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太监,而且都担任中常侍的职位。
而在历史上,十常侍实际上有十二个人,分别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
这些人都是在东汉灵帝时期操纵政权的宦官。其中,赵忠是安平人,东汉末年宦官,与张让一起备受汉灵帝的宠信和重用。
因为李膺等人的案件牵涉到一些宦官的子弟,使得宦官们大多感到畏惧,请求桓帝按照天时大赦。
桓帝于是下诏大赦天下,李膺也被免官回乡,住在阳城山中。
天下的士大夫都认为李膺的道德高尚,朝廷污秽肮脏。
不久,太尉陈蕃被免职,朝廷和士大夫都有意要李膺出任太尉。
荀爽担心李膺名气太高而惹祸,想让他容忍保全性命于乱世,写信给他,劝他最好能隐居不仕,来躲避祸乱。
在此期间,海内追求高风亮节的人便互相标榜,为天下名士定出标号。
其中,李膺与荀翌、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寓七人并称为“八俊“。
永康元年,桓帝驾崩,汉灵帝即位,陈蕃任太傅,与外戚、大将军窦武共同主持朝政。
陈蕃、窦武合谋诛杀宦官,任用天下名士,以李膺任长乐少府。
不久,陈蕃、窦武的密谋泄露失败,李膺等人又被免官。
建宁二年,第二次党锢之祸发生,朝廷开始逮捕与之有牵连的党人。
同乡人对李膺说:“可以走了。“
李膺回答说:侍奉君主不躲避灾难,有罪不逃脱刑罚。
这是我的节操。
我已经六十岁了,死和生都由命中注定,能跑到什么地方去呢?
便主动到朝廷诏令指定的监狱中去,被拷打而死。
他的妻子儿女被流放边境,他的门生、故吏和他们的父兄,都被禁锢,不准做官。
陈蕃的祖父曾任河东太守。
陈蕃最初在郡里任职,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
因为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与其意见不一,弃官而去。
后来被公府征辟,又被举为方正,都不到。
太尉李固上表荐举陈蕃,于是授职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
当时,李膺任青州刺史,治政严猛,有威名。
青州属城官吏听到消息的,都自己要求离去,只有陈蕃因为政绩清廉,独自留下。
郡人周璆洁身自爱,前后郡守屡次招请,都不肯前往。
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
陈蕃称他的字,而不叫他的名,非常尊敬他。
特别为他安一张床,周璆走了,就把床悬起来。
百姓赵宣葬亲却不闭墓道,自己住在里面,服丧二十多年,乡邑都称他的孝行,州郡几次礼请他。
郡里把他推荐给陈蕃,陈蕃问到他的妻女,知道赵宣的五个子女,都是居丧期间生的。
陈蕃于是大怒说:“圣人制礼,有品行道德的人,都得遵守;不肖的人,也应努力做到。而祭祀不须次数太多,太多了,反而不敬。你现在睡在墓中,在墓中养儿育女,欺世盗名,迷惑群众,污辱鬼神,岂有此理!“
于是办了他的罪。
大将军梁冀大权在握、威震天下,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
送信的人无法见到陈蕃,于是假托他事请见陈蕃,陈蕃发怒,将其打死,因而获罪,被降为修武县令。
稍得升迁后,任尚书。
当时零陵、桂阳山贼造反为害,公卿商议要遣军队剿平,汉桓帝又诏令州郡,权宜推选孝廉、茂才。
陈蕃上疏辨驳说:以前高祖(刘邦)创立大业,海内人民如释重负,官吏抚养百姓,如同自己的儿子一样。
现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陛下的孩子,导致孩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造成的吗?
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考核刺史太守县令长,发现那些为政乖乱,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
另选清正贤明、廉洁奉公,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大军,盗贼自然会平息啊!
另外,三署的郎官两千多人,属官超过规定限额还未加任用,只应选择好的授予官职,那些昏庸不法的应挑出来不要他们。
这样,哪里还要您下诏权宜推举人才,因而助长请托的风气呢?
因此上疏而得罪了汉桓帝的近臣,被外放为豫章太守。
陈蕃性情严肃方正,不接待宾客,士民也敬畏他的清高。
征召他任尚书令时,送行的人都不敢走出外城门。
延熹二年,升任大鸿胪。适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汉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因而获罪被罢免回家。
又被征为议郎,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
当时,封爵赏赐超过制度,皇宫内的宠臣外戚,权势很盛,陈蕃于是上疏劝谏说:臣听说奉事社稷的人,一切为了社稷;奉事人君的,一切为了得到人君的欢喜。
现在臣蒙陛下恩宠,位列九卿,见到陛下有处理不妥的地方而不劝谏,那就不过只是图得陛下的欢喜而已。
诸侯上象二十八宿,垂象在天,下应分土,藩屏王室,高祖约法,不是功臣不得封侯。
可是,听说您追记河南尹邓万世的父亲邓遵的微小功劳,重新授给尚书令黄隽先人已断绝的爵位,内侍们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封邑,左右的宠臣无功受赏,授予官职不考虑实际能力,裂土分封未考核实际功勋,以至一家之内,封侯的有好几人,所以日月失度,阴阳错乱,稼禾不熟,民财不丰。
臣知道封事已经进行,说了也无济于事,但衷心希望皇上到此为止。
另外近年征税,百姓十分之五六受到伤害,导致万人饥寒,生活困难。
然而宫女数千,吃肉穿绮、油脂粉黛等各种开支不可统计。
俗语说:'盗不过五女门',是因为女儿多使家里贫穷。
现在后庭宫女,难道不会拖累国家吗?
所以倾宫的宫女出嫁了,天下的风气也转变了。
楚女在西宫发愁生怨,把她们收在一起,而不亲近,一定要生忧愁之感,招致并隔水旱之困。
监狱是用来禁止违法乱纪的,官吏要称职治理。
如果执法不公平,做官的不得人,国家的政治就要遭到损害。
使天下的人都说监狱是由于民怨而兴起的,爵位是因为行贿才得到的。
不又臭又脏,哪里飞来苍蝇呢?
您应采访得失,择忠从善,下诏把选举人才这类事交给尚书、三公办理,使奖赏处罚,各有主管,这难道不是值得庆幸的吗?
汉桓帝采纳了他不少意见,并放出宫女五百人,只赐封黄隽为关内侯,邓万世为南乡侯。
延熹六年,汉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臣听说帝王到苑囿狩猎,只在仲秋祭祀天地的时候。
顺应时节,操练武备射杀禽兽,有助祭祀,用来推崇孝敬之情。如果违反这些,就算是放纵无度了。
所以皋陶教训舜'无教逸游',周公教训成王'无盘于游田'。
虞舜、成王尚且要以此为戒,何况德行不及二主的呢!
天下太平的时候,还要有节制,何况现在有'三空'的困厄呢。
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这就所谓'三空'。
加上用兵不止,四方百姓流离失散,这正是您伤心憔悴,夜不能入睡的时候,怎么能耀武扬威,醉心于车马驰骋的场面呢。
又,初秋多雨,是百姓开始播种的时机,反而要他们驱禽赶兽,从事开辟道路的劳役,这不是贤明圣君体恤百姓的心啊。
齐景公想去琅邪观海,晏子对齐景公叙述了百姓不爱听旌旗舆马的声音,摇头皱眉的情况,景公因此不去了。
周穆王想周行天下,任心所为,到处都有他的车辙马迹,祭公谋父为他读《祈招》之诗,用以阻止他的这种思想。
真正痛恶游乐的害人啊!
奏书送上,汉桓帝并没有采纳。
自从陈蕃任光禄勋后,便同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不偏袒权贵,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
不久,征召为尚书仆射,转调太中大夫。
延熹八年,代杨秉为太尉。陈蕃辞让说:不过误,不遗失,循用旧典文章,臣不如太常胡广;辨别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政,解说五典,臣不如议郎王畅;聪明豁达,文武全才,臣不如弛刑徒李膺。
汉桓帝没有听从陈蕃的辞让。
中常侍苏康、管霸等人再次被起用时,排挤诬陷忠良大臣,彼此阿谀勾结。
大司农刘佑、廷尉冯绲、河南尹李膺都因违背汉桓帝意旨而受到惩处。
陈蕃借朝会之机,坚决为李膺等人申诉,请求汉桓帝宽免他们,提升他们的官爵。
反复申诉,词意恳切。
汉桓帝不听从,陈蕃因此流泪起身而出。
当时小宦官赵津、南阳恶霸张汜等人奉侍宦官,仗着他们的权势作恶犯法,太原、南阳二郡太守刘瓆、成缙审讯他们,虽有汉桓帝赦免他们的命令,但仍然讯问到底,处死了他们,宦官们对他们怀恨在心。
官吏秉承意旨,于是上奏汉桓帝,认为刘瓆、成缙罪当处死。
而山阳太守翟超没收了中常侍侯览的财产,东海相黄浮处死了下邳县令徐宣,翟超、黄浮都受了髡钳之刑,被押往左校劳役。
陈蕃和司徒胡广、司空刘茂一同劝谏汉桓帝,请求赦免刘瓆、成缙、翟超、黄浮等人,汉桓帝对此不满,有关部门因而弹劾他们,刘矩、刘茂不敢再说什么了。
陈蕃于是独自上疏说:“臣听说齐桓公修霸业,主要在修治内政,《春秋》对于鲁国微小的过错,也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先自己修养好,然后才可以要求别人。
现在贼寇在外猖獗,是四肢的病痛;
但内政紊乱,却是心腹的祸患。我睡觉睡不着,吃饭吃不饱,实在担心一天比一天亲近您身边的人,进献忠言的人日益被疏远,内部祸患越来越严重,外部灾难正在加深。
陛下以列侯身份继承皇位。
小家蓄产百万的财富,子孙还耻于失去先人的产业,何况产兼天下,受之先帝,而想懈怠不自重吗?真的不爱惜自己,不应当想想先帝得天下的勤苦吗?
从前梁冀一门五侯,祸害遍天下,上天启发您圣明的思想,把他们收捕处死,天下的舆论希望社会稍得平安。
那些明显的鉴戒就在眼前,覆车的教训犹如昨日,可是宦官的权势,又互相鼓动勾结。
小宦官赵津、恶霸张汜等人任意贪污、残暴,阿谀奉承您左右的宠臣,前太原太守刘瓆、南阳太守成缙,收捕处决他们,虽说赦后不当处死,推求他们的真心,在于为您除去虚假。
那么您又有什么可生气的呢?
小人道长迷惑了您,使您大发雷霆。
如处刑责罚,已经太过了,何况处以极刑致令杀戮呢?
另外,前山阳太守翟超、东海相黄浮奉公守法,疾恶如仇。
翟超没收侯览的财产,黄浮处决徐宣,两人都因此获罪受刑,得不到您的赦免宽恕,侯览为非作歹,只没收他的财产已属万幸,徐宣犯有罪过,死有余辜。
以前丞相申屠嘉叫来文帝宠臣加以斥责,洛阳令董宣当面斥责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文帝向申屠嘉请求免杀邓通,光武帝还重赏了董宣,没有听说对这两位大臣因独断专行而加以处罚。
现在您身边的那些小臣们,恶意伤害党人,随便罗织捏造罪名,致刘瓆、成缙于冤狱。
听到臣的这些话,您的宠信又要号哭申诉了。
您应该断绝堵塞内侍宠臣干预政事之源,接受尚书们到朝廷和尚书省办公,公卿大官每五天朝会一次,选用清正高尚的人,罢免斥退邪恶之流。
这样,天在上和顺,地在下润洽,美好的符瑞难道还遥远吗?
您虽厌恶臣的话,但凡是帮人主的,都有自强的心,所以敢于冒死陈奏。
汉桓帝看了他的奏章,更加恼怒,一点也没有采纳。
朝廷中有不少人怨恨他,宦官也因此更加痛恨陈蕃。
他选举出人才送上奏章,宦官立即借汉桓帝的名义斥责退回,他属下的长史以下许多官吏多被借故治罪,但因为陈蕃是当代名臣,还不敢加害他。
延熹九年,李膺等人由于党锢之祸被关进监狱受审。
陈蕃因而上书极力劝谏说:臣听说贤明的国君信赖辅佐大臣,亡国之君不愿听大臣的直话。
所以商汤、周武王的成功,是因为有伊尹、吕望这样的贤臣;
夏桀、商纣的昏乱,以致灭亡,是因为不得其人。
由此说来,君王是首领,臣子是股肱,同体相互为用,为好为恶。
臣看到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太尉掾范滂等人刚正清白,死心塌地的为了国家。
因为忠直,违反了您的意旨,横遭拷打审讯,有的被禁锢隔绝,有的或死去、或流放到他们不该去的地方。
堵住天下的嘴,将天下的人变成聋子瞎子,这与秦朝焚书坑儒有什么区别?
从前周武王灭了商朝,在商朝忠臣的家门树立标志,为他们培修坟墓。
现在您执掌大政,首先杀害贤明忠诚的大臣,对待好人为什么这样刻薄,对待坏人为什么又那样优厚?
谗谄之人花言巧语,似乎说得实在,使听的人迷惑,看的人迷糊。
吉凶之见,在于识善,成败之机,决定于听言。
人君统管国家的大政,掌握四海之内的纲纪,举止进退不可违背先圣的法度和道德规矩。
错话出口,就会扰乱四面八方,何况用有髡刑治无罪于狱中,杀无辜于街市呢!
从前夏禹巡狩苍梧,看见街上杀人,就下车哭着说:'万方有罪,在予一人!'所以夏禹很快就兴盛起来。
另外,青州、徐州炎热干旱,五谷不收,百姓背井离乡,连粗粮也不够吃,然而宫女充满后庭,国家财富为她们花费净尽,外戚私门,贪财受贿。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俸禄与公室无关,政令出于大夫'。
从前春秋之末,周朝的德泽衰微,几十年没有见到什么灾异,这是为老天爷所抛弃了。
老天爷对于汉朝还是眷念不忘,所以频繁示以灾变,启发陛下。
铲除妖人孽种,关键在您加强自己的修养,臣居三公之位,担心自己责任重大,不敢空受俸禄,贪生保命,坐观成败。
臣的建议如蒙采纳,即使杀了臣,身首异处,臣也不以为恨。“
汉桓帝不满陈蕃说话直切,于是借口陈蕃辟举选用人才不当,罢免了他。
当时,海内追求高风亮节的人便互相标榜,为天下名士定出标号。陈蕃与刘淑、窦武合称“三君“。
永康元年,汉桓帝驾崩,窦皇后执掌朝政,下诏书说:百姓生来就要立君,以管理他们。
还必须有贤良的辅佐大臣,来巩固王家大业。
前太尉陈蕃,忠诚清正,为人坦荡,现在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台事务。
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位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
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
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
从'义'方面来讲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
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前往尚书台办公。
建宁元年,汉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奖功以劝善,表扬义烈以激励风俗,没有不报之德行,正如《大雅》所咏叹。
太傅陈蕃,辅佐先帝,担任京官多年,既忠且孝,德行为本朝第一,直言忠谏,到老不辍。现在封陈蕃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
陈蕃上疏辞让,说:使者到我家,授我高阳乡侯印绶,我真是恐惧不知如何是好。
我听说谦让,这是立身的光采,德行的显著。
然而不敢盗取为名,我想割地封侯,主要表彰功德,我反复思考,前后历任职务,并没有特别好的功绩,合也食禄,不合也食禄。
我虽说没有廉洁之行,还是羡慕'君子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的高尚品德。
如果受爵不辞让,厚着脸皮接受,使皇天震怒,灾害降于老百姓,我也置身何处呢?
只想皇上可怜我老朽,戒在贪得。
窦太后不许,陈蕃一再坚决辞让,前后递上奏章十次,终于没有受封。
当初,汉桓帝想立宠爱的田贵人为皇后,陈蕃认为田氏出身卑微,窦氏是良家大族,争立窦氏很坚决,汉桓帝不得已而立窦氏为皇后。
所以窦太后执掌朝政后,重用陈蕃。
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天下之士无不伸长脖子盼望天下太平。
然而汉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窦太后。
窦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而他们的爪牙大都贪婪暴虐,陈蕃常常痛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
正好窦武也有谋划。
陈蕃认为自己既顺从人们的心愿,又对太后有过功德,认为自己的目的一定可实现,于是先向太后上疏。
说:臣听说说话不正直,行为不端正,那就是欺骗上天,辜负世人。
直言尽意,会受到那群凶恶坏人的仇视,马上会招致大祸。
掂量两者,我愿得祸,不敢欺骗上天。
现在京师舆论沸腾,道路喧哗,说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人与赵娆夫人等各位宫中女官一起扰乱天下,追随他们的升官,反对他们的就受到惩罚。
现在满朝大臣就像河中的浮木,东漂西浮,贪图禄位,惧怕被害。
您不久前开始摄政的时候,顺从天意,实行诛罚、苏康、管霸都被治罪处死。
当时天地清明,人、鬼都高兴,为什么才过几个月您又放纵左右侍从?
大恶大奸,没有比他们更厉害的。
如果现在不马上处决他们,一定会发生变乱,危害国家,祸害实难逆料。
希望把臣的奏章给您左右的人看,并让天下那些坏家伙知道我痛恨他们。
窦太后没有采纳,百官听说后没有不震惊的。
陈蕃因此与窦武商量诛灭宦官。
事情泄露时,曹节等人伪造窦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
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振臂高喊:“大将军忠诚卫国,宦官造反叛乱,怎么说窦氏不守臣道呢?“
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正好听到了他的话,就斥责陈蕃说:先帝刚刚去世,陵墓还未修成,窦武有什么功劳,而兄弟父子一门三人封侯?
另外,他弄走很多宫女,饮酒作乐,一月之内,搜括财富以亿计。
大臣如此,这是臣道吗?你是国家的栋梁,徇私枉法,结成朋党,还到哪里捉贼子?
于是命令逮捕陈蕃。
陈蕃拔剑大声喝叱王甫,王甫的兵士不敢靠近他。
于是增兵包围陈蕃等人几十层,逮捕陈蕃,关进宦官掌管的北寺狱中。
宦官的随从骑士对陈蕃又踢又踩,骂陈蕃:“死老鬼,你还能裁减我们的人员,剥夺我们的额外收入吗?“
当天就杀害了他,把他的家属流放到比景县,宗族、门生、旧部属都免职禁锢。
陈蕃的朋友陈留人朱震当时为铚县令,听到消息,弃官哭祭陈蕃,收葬陈蕃的尸体。
把陈蕃的儿子陈逸藏在甘陵境内。
事情被发觉后,朱震被捕入狱,全家人被关押起来,朱震受严刑拷打,但他宁死不说出陈逸的去向。
陈逸因而得以逃脱。
张让,河南禹州人,灵帝朝“十常侍“之一。桓帝、灵帝时,历为小黄门、中常侍等职,封列侯。
在职时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见称,灵帝极为宠信,常谓“张常侍是我父“。
中平六年,何进谋诛宦官,事泄,他和其余几个常侍设计伏杀何进。
袁绍、袁术等人闻何进被杀,入宫杀尽宦官,张让走投无路,投水自尽。
张让少年时在宫廷中做事,汉桓帝时任小黄门。
赵忠因为参加诛杀梁冀功封都乡侯。
延熹八年,黜为关内侯,食本县租千斛。
汉灵帝时张让、赵忠一起升为中常侍,封为列侯。
与曹节、王甫等人内外一气。曹节死后,赵忠兼任大长秋。
张让有监奴主管家务,勾结权贵,收受贿赂,威名很大。
扶风人孟佗,家产富足,同张让的监奴结为朋友,竭自己所有送给监奴,没有剩下一点自己所爱的东西。
监奴感激他,问孟佗:“您有什么要求呢?我都能为您办啊。“
孟佗说“:我只希望你们为我一拜而已。“
当时请求见张让的宾客,经常在门口停着数百上千辆车子。
孟佗那时也去见张让,因为后到,不能进去,监奴就率领各奴仆在路上迎拜孟佗,并且共同抬着他的车子进门。
宾客们大为惊奇,认为孟佗和张让很相好,都争着用珍宝奇玩贿赂他。
孟佗分一些给张让,张让大喜,让孟佗当了凉州刺史。
这时,张让、赵忠及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都任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子兄弟分布州郡当官,贪污残暴,是百姓的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