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余年
繁体版

第陆部:帝国飘摇 第29章 红日

    曹腾自幼入宫后,与女子吴氏结为对食夫妻。

    曹腾死后,他的养子曹嵩(曹操的父亲)承袭了他的封爵。

    太和三年六月二十六日,魏明帝追尊其高祖父曹腾为高皇帝,其夫人吴氏为高皇后。

    直到西晋代魏,这个称号都一直保存着。

    曹腾也成为曹魏王朝六个拥有帝号的人物之一(魏高皇帝曹腾,魏太皇帝曹嵩,魏武皇帝曹操,魏文皇帝曹丕,魏明皇帝曹睿、魏元帝曹奂,曹芳和曹髦未能享有帝号)。

    在中国历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仅此一人。

    奖赏诛杀梁冀有功的人,封赏了尚书令尹勋及以下共几十个人。

    可怜的质帝,在位仅仅一年时间。

    太尉李固怕梁冀又要挑个小娃娃做皇帝,就联名上书,请立清河王刘蒜为帝。

    可第二天,梁冀把大臣们召集在一起,气势汹汹地说:“立吾侯!”说完了就大喝一声:“退朝!”

    李固写信给梁冀,说该立刘蒜.梁冀进宫去请他妹妹梁太后拿主意。

    梁太后下令免了李固的职,让杜乔接替他做太尉。

    这么着,第三个小皇帝、十五岁的刘志接了位,就是汉桓帝,但大权仍旧掌握在梁冀手里。

    转眼过了年,汉桓帝娶了梁太后的小妹妹,姐儿俩一个是太后,一个是皇后。

    梁冀要拿最阔气的聘礼去迎接他妹妹。

    杜乔说不能破坏先皇定下的规矩,梁冀恨透了杜乔。

    碰巧洛阳发生地震,一些人上书说京师地震,罪在太尉。

    梁太后又把杜乔免了职.梁冀趁机请梁太后把李固下了监狱。

    李固的学生们听说老师给逮了起来,一齐到宫门前请愿,要求释放李固。

    梁太后怕事情闹大,只好把李固放了。

    李固昂着脑袋走出监狱,洛阳城里满街满巷的人都直喊“万岁”。

    梁冀听说了,又去对梁太后说:“李固笼络人心,不如趁早把他治了。”

    这一来,李固又被抓了起来。

    李固受不了折磨,在监狱里自杀了。梁冀又把杜乔抓起来,也给逼死在监狱里。

    公元150年,梁太后病死,朝中的大事,还是梁冀一个人说了算。

    过了三年,黄河发大水,冀州一带的河堤决了口,几十万户人家流离失所。

    当地的官员借着修复河堤敲诈勒索。

    冀州的难民眼看要造反了,梁冀就派朱穆去做冀州刺史。

    朱穆是个出了名的执法如山的人,梁冀此举是想乘机整朱穆。

    朱穆才过了黄河,冀州的贪官吓破了胆,有四十多人扔了官印逃走了。

    朱穆到了冀州,铁面无私,认真查办。

    有人向朱穆告发:宦官赵忠的父亲死了,赵忠跟埋葬皇上一样,给他父亲穿上了玉衣。

    朱穆派人去刨开坟来一看,赵忠的父亲真的穿着埋葬皇帝的玉衣,就把赵忠一家下了监狱。

    赵忠在宫里得到消息,就跑到汉桓帝跟前哭诉,说朱穆刨了他父亲的坟。

    梁冀也在旁边说朱穆许多坏话.汉桓帝立刻派人把朱穆逮回来,关进了监牢。

    消息一传出去,就有好几千太学生出来打抱不平。

    大伙儿一齐来到宫门前,要求释放朱穆,要是不放,大伙愿意跟朱穆一同坐牢。

    汉桓帝也怕秀才造反,只好把朱穆放了,让他回到本乡南阳去。

    太学生们还不肯罢休,又上书给汉桓帝说:“皇上要安定天下,就得起用忠良。朱穆为人正直,办事能干,是中兴的能臣,国家的柱石,皇上应当召他还朝,辅助皇室。”

    汉桓帝哪儿作得了主,大权还在梁冀手里拿着呢。

    不想没隔多久,梁冀的妹妹梁皇后死了。

    汉桓帝喜欢邓贵人,梁冀就派了个刺客去杀邓贵人的母亲。

    不料那刺客被人逮住了,审问下来,是大将军梁冀派去的。

    邓贵人把这事告诉了汉桓帝。

    以前,梁冀杀过不知多少人,汉桓帝从不过问;这会儿杀到邓贵人的母亲头上了,那还了得!

    汉桓帝秘密地跟五个宦官商量定当,派遣一千多御林军,突然包围梁冀的住宅,收了他的大将军印,逼得梁冀喝毒药自杀。

    梁家的子弟、亲属有的给处死,有的废为平民。

    跟梁冀好的大官、小官免去了三百多人,朝廷上的官员差不多空了。

    延熹二年,刘志打算除掉梁冀,借口上厕所,让唐衡随从自己服侍。

    进了厕所,刘志压低声音问唐衡:“你知道咱们周围的人里,有谁跟梁冀不和的吗?”

    唐衡回复刘志:“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瑗、左悺,私下里都对梁冀十分不满。”

    于是把单超和左悺叫到自己的密室里。

    刘志对他们说:“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内宫和外朝都被梁冀的人控制着,朝中的大臣都是梁冀的人,我想除掉他们,你们看怎么样?”

    单超和左悺回答说:“梁冀是国之奸贼,早该除掉了。只是我们这些人没什么智谋,不知道陛下的想法到底是什么?”

    刘志说:“我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你们谋划一下把梁氏消灭的计策。”

    单超说:“如果陛下真的要灭梁氏,其实也并不难,我们怕就怕陛下中途又犹豫不决。”

    刘志说:“梁冀就是个国贼,理应消灭,没有什么可以犹豫的了!”

    于是又召了具瑷和徐璜来,刘志用牙咬破了单超的手臂,六个人歃血为盟,共谋灭梁大计。

    五个宦官于是动用一切力量打击梁冀,他们以刘志的名义召来司隶校尉张彪,调发军队由单超亲自指挥,以谋反的罪名围攻梁冀的大将军府。

    梁冀虽然权倾天下,但得罪的人太多,只是从前没有人敢于起来公然的反抗他。

    单超等人奉着皇帝的名义要除灭他,很多人立即倒向了宦官一方。

    结果单超很快就拿下梁府,没收梁冀的官印。

    梁冀和妻子孙寿一起自杀了。

    梁冀的宗族像卫尉梁叔、河南尹梁胤、屯骑校尉梁让、越骑校尉梁忠、长大校尉梁戟等,以及中外宗亲数十人都被处决。

    太尉胡广被免职。司徒韩演、司空孙朗被逮捕入狱。

    故吏宾客被罢免的有300多人,朝官几乎一空,梁氏外戚集团被一网打尽,灰飞烟灭。

    百姓莫不称庆。

    延熹二年八月四日,宦官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五个人因谋诛梁冀有功,被同日封侯,史称“五侯”。

    朝政大权从此又落入宦官手中。

    同日,刘志任命大司农黄琼为太尉,光禄大夫祝恬为司徒,大鸿胪盛允为司空,并开始设置秘书监官。

    宦官五侯及其亲属的专横,不仅朝中正直官员反对,就连刘志也开始担忧,所以对五侯又慢慢开始限制。

    刘志先是重用宦官侯览等,分夺他们的权力,继而借他们残害人民的暴行,对他们进行打击。

    刘志对于宦官五侯的抑制,只是为了强化皇权,并不想清除,故而对他们稍加抑制后,还由他们掌握大权。

    而新被重用的宦官在上台后,也同样残暴专横,鱼肉人民。

    中常侍侯览贪侈奢纵,前后竟强夺民田118顷,住宅318所,并模仿皇宫修建大规模住宅16区,都有楼阁、池塘、苑园。

    另一方面,由于宦官专权,他们的爪牙被安插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机构,察举制选拔人才不实的情况也更为严重。

    冬十月初五,刘志到长安巡视。

    十八日,刘志到达未央宫。二十七日,刘志祭祀高庙。

    十一月初四,刘志祭十一陵。初六,刘志任命中常侍单超为车骑将军。十二月初三,刘志自长安回,赐长安老百姓每人十斛粟。

    园陵每人五斛,巡视所经过的县三斛。

    烧当等八种羌人反叛,寇掠陇右,护羌校尉段赹在罗亭追击,把他们打败。

    天竺国来献礼。

    刘志翦灭梁冀一族

    本来,汉桓帝刘志是抱定“好自为之”的打算的,为此,他也花了不少血本。

    桓帝对梁冀礼遇之优,超过了萧何;封地之广,超过了邓禹;

    赏赐之厚,超过了霍光。

    官员被任命,都必去拜见梁冀,而无需朝见桓帝,反而,汉桓帝日常的起居,必须时报与梁冀。

    至于梁冀的种种不法暴行,汉桓帝更是不闻不问。

    宛县令吴树,将梁冀的一些不法门客按律治了罪。

    梁冀以擢升吴树为荆州刺史为由,召他到自己至家中喝酒饯行,然后,在吴树喝的酒中置毒,致使吴树在回家的车上,毒发身亡。

    郎中袁著,年仅十九岁,少年气盛,竟给汉桓帝写信,建议让梁冀退休,免得因为“功高震主”,将来招致大祸。

    按说,袁著还是结合了东汉历代外戚权臣的下场,替梁冀做的打算,出发点还是维护梁冀的。

    可是,梁冀知道此事后,马上派人逮捕袁著。

    袁著吓坏了,一面改名换姓逃亡,一面假装自己病死,用蒲草结成尸体下葬。

    结果,梁冀还是查清真相,抓到袁著并活活打死。

    名士郝絮,因为跟袁著是朋友,因此受到牵连。

    郝絮起初也选择逃亡,后来,实在逃不出梁冀在全国布下的情报网,无奈之下,只好叫人抬着棺材,去见梁冀,并在梁冀府门前,服毒自尽,以求梁冀放过自己一家。

    有一位西域商人,到洛阳经商。

    误杀了梁家一只兔子,结果,惹怒梁冀,不仅杀了这个商人给自己的兔子偿命,而且大加诛连,最后竟然牵连处死了十余人。

    梁冀这么折腾,汉桓帝都忍住不发作,直到有一天,梁冀把手伸向了长安君。

    长安君是贵人梁猛女的母亲,延熹二年,梁太后的妹妹皇后梁女莹去世了。

    汉桓帝就开始宠爱梁猛女,梁猛女的推荐人是梁冀的妻子孙寿。

    虽然梁猛女也姓梁,其实,他的生父是开国太傅邓禹的孙子郎中邓香。

    邓香死得早,妻子带着女儿邓猛女改嫁孙寿的舅舅梁纪,邓猛女也就成了梁猛女。

    从孙寿那儿论起来,梁猛女应该算是梁冀的小姨子,所以梁猛女才得以进宫。

    随着梁猛女得宠,汉桓帝对梁猛女的家族格外优待,尤其是梁猛女的母亲被封为长安君,引起了梁冀的嫉恨。

    梁冀恐怕梁猛女的母亲一族,日后会影响自己的专权,就派人去刺杀长安君。

    长安君就跑到桓帝那里去告发梁冀,这下汉桓帝再也坐不住了,决定除掉梁冀。

    正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

    坐不住归坐不住,毕竟梁冀此时大权在握,党羽众多,而桓帝手上数来数去,也没有什么可用之人。

    可是,现在桓帝真的不打算再忍下去了,想来想去,觉得宦官唐衡还算忠于自己,就准备发展唐衡来帮助自己。

    但是,梁冀在桓帝身边的耳目很多,桓帝在找不到什么机会向唐衡提出自己的意思,只能等机会。

    有一天,汉桓帝借口上厕所,让唐衡随从,服侍自己。

    进了厕所,桓帝看看身边确实没其他人偷听,就压低声音问唐衡:“你知道咱们周围的人里,有谁跟梁冀不和的吗?”

    桓帝这话问得很巧妙,如果唐衡不可靠,他可以以关心梁冀的安危随口一问,作为掩饰;

    而如果唐衡可靠,这句话就是合作的激活程序。

    结果,唐衡还真挺可靠,立即回复桓帝“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瑷、左悺,私下里都对梁冀十分不满,只是敢怒不敢言。”

    汉桓帝觉得,一下子叫上太多人不方便,就先把单超和左悺叫到自己的密室里。

    对他们说:“梁冀把持朝政,内宫和外朝都被梁冀的人控制着,朝中的大臣都是梁冀的人,我想除掉他们,你们看怎么样?”

    单超等一听这话,想都没想就回答说:“梁冀是国之奸贼,早该除掉了。只是我们这些人没什么智谋,不知道陛下的想法倒底是什么?”

    桓帝说:“我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你们密谋一下,把梁氏消灭掉吧。”

    单超说:“如果陛下真的要灭梁氏,其实也并不难,我们就怕陛下中途又犹豫不决。”

    桓帝说:“梁冀是个国贼,理应消灭,没有什么可以犹豫的了!”

    于是,又召了具瑷和徐璜来,桓帝用牙咬破了单超的手臂,六个人歃血为盟,共谋灭梁大计。

    于是,五个宦官动用一切力量打击梁冀,他们以桓帝的名义召来司隶校尉张彪,调发军队由单超亲自指挥,围攻梁冀的大将军府。

    梁冀虽然权倾天下,但是得罪的人太多,只是从前没有人敢于起来公然的反抗他。

    现在单超等人奉着皇帝的名义要除灭他,很多人立即倒向了宦官一方;

    另一些人持观望态度,真正肯为梁冀卖命的,没几个。

    结果,单超很快就拿下梁府,没收了梁冀的官印。

    梁冀知道自己的罪行太大,必死无疑,就和妻子孙寿一起自杀了。

    梁冀的宗族,卫尉梁叔、河南尹梁胤、屯骑校尉梁让、越骑校尉梁忠、长大校尉梁戟等,以及中外宗亲数十人,都被处死。

    太尉胡广被免职。

    司徒韩縯、司空孙朗被逮捕监狱。

    梁氏外戚集团,被一网打尽,灰飞烟灭。

    这一年,桓帝已经虚岁二十八岁了,从十五岁的未成年少年,到将近而立的壮年,汉桓帝刘志足足的当了十三年的傀儡。

    要不是冲冠一怒为了梁猛女,还真不知道他要窝囊到什么时候。

    外戚梁冀毒死九岁的汉质帝,立十五岁的刘志为帝。

    刘志在位21年,前13年基本是傀儡。

    梁冀掌权二十多年,骄横气盛到了极点。

    他横行宫廷内外,百官不敢正视他,没有人敢违抗他的命令。

    桓帝大权旁落,什么事都不能亲自过问,因而对梁冀日益不满,一直在寻找机会诛杀梁冀,夺回政权。

    延熹二年,28岁的大汉皇帝刘志眉头紧皱,他选择了在一个私密性很强的地方开展政变的组织计划工作,这个地方就是——厕所。

    参加这次政变的有五个宦官,分别是唐衡、单超、左倌、徐璜和具瑗。

    汉桓帝刘志与他们五人密谋,决定诛除梁冀,桓帝说:“梁冀就是个国之奸贼,理应消灭!”

    于是他们用牙齿咬破单超手臂歃血为盟。

    那么汉桓帝究竟为何要诛杀梁冀?

    东汉中后期汉帝多盛年早崩或无后,当权的外戚或宦官希望新立一个年幼无知的小皇帝,以便继续控制朝政。

    刘志的帝位就是因此侥幸得来,而给刘志帝位的恰恰是梁冀。

    梁冀是汉顺帝朝大将军梁商的儿子,他的妹妹梁氏为汉顺帝的皇后。

    汉顺帝死时,汉冲帝只两岁,还在襁褓之中,太后掌控朝政,诏命梁冀辅政。

    冲帝早夭,梁冀就拥立了质帝刘缵。

    质帝年幼却很聪慧,他知道梁冀骄横,曾经在群臣朝会时,盯着梁冀说:“这是专横跋扈的将军。“

    梁冀听了,觉得皇帝亲政后将来肯定容不下他,于是毒杀了质帝。

    终于机会来了,延熹二年,梁冀二妹梁皇后,汉桓帝于是在厕所里临时召开会议。

    第二天早朝,汉桓帝亲临前殿,召见文武百官,公开了梁冀的罪行,又派尚书令守住皇宫。

    同时派首都卫戍区(司隶校尉)带御林军包围梁府,这一路直接面对梁冀,皇帝又加派一起咬胳膊的具瑗作为特派员督战。

    汉桓帝收了梁冀的大将军印绶,夺了他的兵权。

    梁冀失去兵权,内心恐惧,当天就和他的妻子自杀了。

    其他公卿大臣因牵连而死的数十人,故吏宾客被罢免的有300多人,朝官几乎一空,百姓莫不称庆。

    汉桓帝诏令天下说:梁冀奸险残暴,把汉室搞得混浊纷乱。

    孝质皇帝聪敏早茂,梁冀心存忌恨畏惧,私行鸩杀。

    永乐太后亲尊莫二,梁冀又加阻遏隔绝不让从博园还住京师,以致使我们母子得不到团聚,以报养育之恩。

    祸害深广,罪孽凶兆日益严重。幸赖祖宗的威灵,及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瑗、左忄官、唐衡、尚书令尹勋等激于义愤建议对策,宫内外协同动作,顷刻之间,桀逆枭首除灭。

    这真是国家之福泽,臣下之奋力,应当颁布功勋,进行庆贺赏赐,用以酬答忠贞报国的元勋。

    今封单超等五人为县侯。

    桓帝诛灭梁冀以后,宦官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五个人因谋诛梁冀有功,被同日封侯,世称“五侯“。

    外戚势力土崩瓦解,但是大权从此又落入宦官手中。

    宦官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官僚士大夫的不满,终于爆发了党锢之祸。

    汉桓帝更是贪图享受,后宫宫女多达万人,他在位21年,所封贵人就有十几人之多,才女更是无数。

    刘志就这么不顾一切的放纵自己,他的身体也被迅速的透支着,到了永康元年三十六岁的桓帝终于一病不起,不久就死掉了。

    延熹九年,南阳太守成瑨逮捕了与宦官关系很好的当地富商张汜,结果正遇上刘志宣布大赦。

    而成瑨为了打击宦官,竟置朝廷法律于不顾,不仅杀了张汜本人,还杀了张的宗族以及宾客200多人,然后成瑨才向刘志上奏。

    几乎在同一时期,同样性质的案件也发生在汝南。

    汝南太守刘质逮捕了小黄门赵津,然后也是不顾朝廷的赦令,先将赵津拷打至死,然后才向朝廷上报。

    九月,宦官们纷纷向刘志提出申诉,同时又鼓动张汜的妻子上诛。

    刘志闻知此事,索然大怒,因为在刘志看来,这是地方执政者公然对抗中央。

    刘志当即下诏,将成瑨、刘质一并逮捕,按律处斩。

    同年,宦官派人诬告李膺等人蓄养太学生和游士,交结各郡的生员,互相标榜,结成群党,诽谤朝廷,败坏风俗。

    刘志大怒,于是诏令全国,逮捕李膺、陈寔等200多个“党人”。有的党人逃走,刘志就悬金购赏。

    一时间,使者四出,相望于道,反宦官的斗争遭到严重挫折。

    第二年,尚书霍谞、城门校尉窦武共同上表为党人求情,刘志的怒气才稍稍缓解,下诏释放党人们回家,但仍对其实施终生禁锢。

    并且将党人的名字记录在案。这就是著名的“党锢”。

    霍谞,东汉魏郡邺人。少时为诸生,明白经书。霍谞做官,举为孝廉,稍迁为金城太守。

    霍谞性格明达笃厚,能以恩信化诱殊俗,很被羌胡之人所敬服。母亲死了,自己上书回家举行丧礼。

    丧服既毕,公车征召,又做了北海相,入朝做了尚书仆射。

    这时大将军梁冀贵戚专权,自公卿以下没有人敢违背。

    霍谞与尚书令尹勋几次奏其事,又因陛见时当面陈述罪失。

    等到梁冀被杀后,汉桓帝嘉奖他的忠节,封为邺都亭侯。前后坚决辞让,没有同意。

    后来出为河南尹,迁司隶校尉,转为少府、廷尉。死于官位。

    有人诬舅宋光告诉大将军梁商,认为宋光妄刊章文,被关在洛阳狱中,受掠考之刑困顿已极。

    霍谞当时十五岁,写报告给梁商道:将军恩德如天,同情舅父宋光的冤结,前些时温教许可替他平议,虽然没有下吏断决其事,已蒙神明顾省之听。

    皇天后土,实闻德音。我听了十分高兴。

    听说《春秋》之义,根据案情确定罪过,赦事诛意。

    所以许止虽有弑君之罪但不追究,赵盾因纵贼而见书。

    这是孔子垂王法的原因,汉代应该遵照前修理。

    古书说':人心不同,譬如其面。'这大概是说各人身高大小丑美之形各不相同,至于鼻子眼睛七窍毛发之状没有不相同的哩。

    性情之不同,在刚柔舒急倨敬之间。至于趋利避害,怕死乐生,也是一样的。

    我与宋光系骨肉之亲,义有相隐,说他冤滥,未必可以见谅,且以人情平论其理。

    宋光是衣冠子孙,仕途之路极为平易,位置做到州郡,每天希望征召,也没有缺点污秽小事之牵累,无故刊定诏书,想用什么名义?

    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利安稳,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

    犹如用附子充饥,饮鸩毒止渴,没有进入肠胃,已绝咽喉,难道可以做吗!

    从前东海孝妇被冤枉,幽灵感动上天,天旱三年不雨。

    宋光所犯之罪,情有可原,守阙已经两年,而终不见理。在紫宫之门喊冤,在两观之下泣血,伤和致灾,为害很大。

    凡事经过赦令,不应复案。

    大凡罪刑明白,尚蒙天恩,岂有冤谤而无证据,反而不得受理?这是刑宥正罪,杀害诬侵哩。

    不偏不党,能像这样么?明将军德盛位高,人臣之中独一无二,言行感动天地,举措可移阴阳,如能得到留神,仔细考察,必有东海于公之福。

    和气立应,天下幸运得很。

    梁商认为霍谞才识水平很高,立即上奏赦免宋光之罪,从此霍谞名声很显耀。

    延熹二年,梁皇后去世,从此,他专宠梁猛女。

    因为实在讨厌梁这个姓氏,就给梁猛女改姓“薄”,希望猛女像西汉时文帝的母亲薄太后那样贤惠,后来查清猛女的生父是邓香,就命猛女恢复邓姓,称为邓猛女,并立邓猛女为皇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邓皇后渐渐人老珠黄,青春不再。

    而刘志在消灭梁氏集团以后,亲掌天下大权,正值而立之年的大好时光。

    延熹八年,邓皇后被废,不久就愤恨而死,刘志很快立了一位新皇后,就是大司空安丰侯窦融的曾孙女,城门校尉窦武的女儿窦妙。

    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刘志去世于德阳前殿,享年三十六岁。

    建宁元年二月十三日,刘志葬于宣陵,谥号孝桓皇帝,庙号威宗。

    刘志统治前期,梁冀掌权。

    后来,刘志发动政变,为防止梁冀狗急跳墙,派人坚守中枢机构,又派人将梁冀的住宅包围了起来。

    梁冀没想到刘志这次会动手。梁冀认为自己军权在手,刘志就不敢乱来。

    还没等梁冀反应过来,梁冀的大将军印绶就被收了。

    梁冀知道大势已去,没过几天便与妻子一同自尽。

    李膺的祖父李修,于汉安帝时任太尉。

    父亲李益,曾任赵国国相。李膺的性格孤高,不善交际,只把同郡的荀淑、陈寔当作师友。

    最初被举荐为孝廉,又被司徒胡广征召,举为高第。

    再升任为青州刺史,青州的郡守县令都害怕李膺的严明,大多在听到李膺来青州的消息后就弃官而走了。

    李膺后来被征召,调任为渔阳郡太守。

    不久,又转任蜀郡太守,因母亲年老请求辞职。

    被调任护乌桓校尉,当时鲜卑多次侵犯边境,李膺常常顶着箭石,每次都将其打败。

    使得敌人非常畏惧。因公事被免官,回到家乡纶氏县居住,教授学生常常达到近千人。

    南阳人樊陵请求做李膺的门徒,被他谢绝了。

    樊陵后来依靠阿谀攀附宦官,官至太尉,被有节操的人所羞耻。

    号称“荀氏八龙“之一的荀爽曾经去拜访李膺,便为李膺赶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居然为李君赶车了。“

    李膺被人敬慕竟到了这种地步。

    永寿二年,鲜卑进犯云中郡,汉桓帝听说了李膺的才能,于是又征召他担任度辽将军。

    最初,羌人掳掠到疏勒、龟兹二国,多次侵扰抢掠张掖、酒泉、云中各郡,百姓多次遭受他们的残害。

    自从李膺到达边境,羌人听到消息都感到畏惧屈服。

    将以前掳掠的男女,统统送还到边境。

    从此以后,李膺声威远播。

    延熹二年,李膺被征召为河南尹。

    当时宛陵郡的豪强羊元群从北海郡被罢官回来,贪污罪行严重,四处搜刮珍宝,连郡舍厕所中的奇巧之物,也用车子拉了回家。

    李膺上表要审查他的罪行,因为羊元群贿赂宦官,导致李膺被判为诬告,反而被发配到左校服役。

    之前,李膺与廷尉冯绲、大司农刘佑等同心同德,检举惩处那些奸邪得宠的人,冯绲、刘佑这时也遭诬陷被发配到左校劳作。

    司隶校尉应奉向桓帝上书替李膺等人申诉,才使他们得到赦免。

    李膺后来再次升官,被任命为司隶校尉。

    当时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县长,贪婪残暴,无法无天,竟然杀害孕妇,他听说李膺的威严,于是畏罪逃回京师,躲在张让家的夹柱中。

    李膺知道后,率领吏卒拆破夹柱捉拿了张朔,将其交付洛阳县的监狱。

    录供完后,便将其正法。

    张让因而向桓帝诉冤,桓帝下诏召李膺入殿,并亲自到廊上责问李膺为什么先斩后奏。

    李膺回答说:昔日晋文公捉拿卫成公回到京城,《春秋》肯定他的行为。

    《礼记》上说'公族犯了罪,国君即使说宽赦他,官吏也严守法律不听从'。

    从前孔子做鲁国的司寇七天就杀掉了少正卯。

    如今我到职已满十天,私心害怕因办事迟滞而造成过失,没有想到却获了办案过速的罪。

    臣的确知道自己的罪责,死期就要到了。

    特请求宽留我五天,限期灭尽大恶,回来受烹煮之刑,这是我生的本愿啊!

    桓帝没有再说什么,回过头来对张让说:“这是你弟弟的罪过,司隶(指李膺)有什么过失?“

    便打发李膺出去。从此各个黄门、常侍都屈身敛迹不敢出声气,休假时也不敢再出宫。

    桓帝诧异地问是什么原因,他们都叩头流泪说:“怕李校尉。“

    当时,朝廷一天比一天紊乱,纲纪败坏,只有李膺独自保持风采,凭借声名自我清高。

    士人有被他接待的,当时叫做登龙门。

    延熹九年,第一次党锢之祸爆发,李膺遭到迫害。

    当朝廷察究核实李膺的罪状时,要经太尉、司徒、司空三府案验,太尉陈蕃拒绝受理。

    说:现在考纠案验的,都是海内人们赞誉的忧心国事、忠诚无私的大臣。

    这样的人即使下传十世还是应该宽恕他们,难道罪名不明就应该逮捕拷打吗?

    便不肯在案卷上签名。桓帝听后,更加发怒,把李膺等关押到黄门北寺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