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冬
繁体版

第二十六章:意外之喜

    就在薛克等人待在南京城的天启六年。东北的努尔哈赤旧伤复发,八月在沈阳去世,第八子皇太极继位;

    京师,十七岁的朱由检在十一月搬出紫禁城,入住信王府。这位明朝知名度仅次于朱元璋、朱棣的末代皇帝第一次走进公众的视野;

    西南,自天启元年开始的奢安之乱在十二月风云再起。逃到水西依附于安邦彦的彝族土司奢崇明长子被部下杀死。

    明四川总兵李维新,监军副使李品仙趁机发兵攻打永宁,意图一举击溃奢崇明和安邦彦主力,但因大雨连绵、火器失效、疫病横行,最终被安邦彦击败,损失兵力近万。安邦彦趁机反攻珙县、宜宾,奢安之乱有再次扩大的危险。消息传回京师,整个京师朝廷震动。

    当然,无论天下时局如何变幻,暂时与留在南京的薛克等人无关。最近这段时间他们都在忙着贩盐的事。从南直隶盐道那边拿到的十万斤盐引,已经在李伯道手中,随时可以去盐场提货,只是其中还有些细节需要完善一下。

    到八月初三李伯道把众人叫到一起。来的除了同行的几个,还有李家在南京两家商铺的掌柜、账房,以及朱广杨、李香兰等人。

    李伯道拿着一个小本子,盯着上面的内容,说道:“咱们原来的想法大部分办完下来了。其中粮食作物方面,我们在南直隶各县跑了几趟,收集了五千多斤的甘薯、土豆、玉米,六月初已经托年家的船队运回川南。”

    李伯道轻咳一声,清清嗓子:“另外,昨天已经从南直隶盐道大人那里领取了十万斤盐引,官价十文钱一斤,到泸州转手15文。如果全买的话要1000两银子,粗算能赚个500两。如果算上来回路上的人吃马嚼、打点的钱,恐怕得亏本。而且官盐难卖,现在泸州的铺子里零卖的官盐一斤也就不到20文,私盐更便宜大概就15文。”

    李筱点点头:“是啊,这也是没办法,若不是商家要用官盐应付官府的盘查,官盐恐怕一斤都卖不出去。咱们这批十万斤的官盐,都还不知道卖到什么时候呢。”

    “盐场那边怎么说?”薛克突然问。

    李伯道看了看薛克,突然就笑了:“哈哈~这个老赵你来说说。”

    旁边坐着的一个四十多岁的干瘦中年人站了起来。薛克知道这是李家在南京管蜀锦铺子的掌柜赵延年,这回主要是他负责跟盐场那边接触。

    只见那赵延年站起来清清嗓子,说道:“盐场那边除了官盐需按十文一斤售卖,还有些边角料可以便宜卖给我们。不过纯要边角料可不成,他们每年都得给上面缴纳定额的收益。”

    “边角料多少钱一斤?”薛克其实要的就是边角料。

    “那些按三文钱一斤,不过不入账,也不开票据给我们。半途上要是遇上核查,有些麻烦。目前商谈下来的结果是一斤官盐配两斤边角料。”

    薛克明白,这些所谓的边角料就是官盐私卖,属于盐道司和盐场的灰色收入。质量上跟官盐没什么区别,甚至更好。

    薛克沉吟了一下,说道:“跟他们商量一下,边角料我们按五文钱一斤买。不过盐和边角料的按一斤官盐配五斤边角料算。路上的事不用担心,会有人帮我们解决的。”

    赵延年心算了一下,说道:“那这样下来,十万斤官盐就一千两银子,五十万斤的边角料大概需要2500两银子,再加上500两银子打点,共4000两本钱。”

    李伯年皱着眉头,说道:“银钱有些吃紧啊,咱们这回带来2000两,走门路加上这几个月的花销剩下的不多了,大概就800多两。这回从南京的两家店里抽了1000两,朱大哥这边昨天也带了500两过来入股,再加上李姑娘的500两,现在咱们能用的银子不到3000两。”

    薛克点点头:“差不多了,上回跟王公公那边也打听了一下。这回除了官职承袭之外,我爹他们的抚恤也会发下来,大概有2500两银子,咱回去卖了盐后再把银子发下去。”

    然后薛克笑着转头对朱广杨、李香兰说道:“咱们这贩盐的生意,两位既然投了本钱,自然该有股份。我昨天跟李伯父这边也商量过了。两位的银钱算是入股,各占半成股如何?”

    朱广杨哈哈一笑:“没问题。”作为南京土著兼官场老油条,朱广杨很清楚,这贩盐生意关键不在银子,而在于贩盐的资格。在盐铁专卖下,谁能拿到这资格,谁就有话语权。500两银子算半成股份,他是占了极大便宜的。

    李香兰看看薛克,笑着点点头算答应了。作为一个聪明的女人,她很清楚,在薛克回到四川以后,他们之间恐怕不会有太多的联系。如果入股了薛克的生意,那接下来两人必然会绑在一起。所以对于占多少股,李香兰并不在意。

    待众人走后,李伯道单独留下薛克,说道:“昨天接到家里老爷子的书信。说运回去的粮食作物已经安排人全部种下。除了你我两家原有的五百多亩地,另外还开垦了二百多亩的山地种植,现在长势都不错。跟山里的生意也一直做,这回开垦山地,那边还派了不少人过来做工换粮食,两边算是结下了善缘。”

    “嗯嗯”薛克点点头,“等我回去了,就跟他们商量一下,让他们到山下来我给他们弄成卫所军户。”

    “另外还有~”李伯道说道,“你原来在河边安装那个叫什么来着?”

    “水力锻造机。”薛克提醒。

    “对对对,水力那个锻造机,现在也堪用,现在庄子上打造农具、铁锅用的就是这东西,比原来快多了。”李伯道接着说道:“只是每月有一千多斤的钢料剩余,只能堆放在仓库里,你存这么多钢料做什么?”

    “打造兵器、盔甲。”薛克笑着:“现在我手下的卫所兵您是知道的。如果靠他们,咱们接下里想办的事是办不成的。”

    其实最重要的目的他没说——铸炮。这个时代造炮材料主要是铁或者铜,但铁炮韧性不足、强度不够,容易炸膛。铜炮韧性够,但成本实在太高,经济上承受不住。那么钢材就是最好的材料,可这个时代的钢材获取方式主要靠人工锻打去除铁料中的杂质,而这就注定了钢材没办法成为铸炮的材料。如果直接用钢水呢?薛克想尝试一下。

    李伯道点点头,不再说什么。既然李老太爷把宝押到薛克身上,他们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好在目前的情况还是不错的。至少薛克这边已经拿到了泸州、播州两地的贩盐资格,加上薛克跟山里的皮毛、野货生意,庄子上的农具、锅具生产,暂时还能撑住薛克这么霍霍。

    至于贩盐的生意,大家都知道是暴利。按两州目前超过200万的人口规模来看,每人每年消耗四斤盐计算,每年就是800万斤的需求。每斤盐只要有3文钱的利润,每年就至少24000两以上的毛利,再减去盐税、干股等杂七杂八的,一年下来纯利有15000两左右。有这么个大金矿撑着,以后在银钱方面缺口应该不会太大。

    两天之后,薛克终于等来了南京兵部的通知,此时已是天启六年八月初五。下午薛克收拾停当,扬鞭出发,同行的还有保国公朱国弼安排过来的锦衣卫小旗孟彦。

    手续办得相当顺利,有保国公的人陪着,也没人敢伸手要钱。只是授予的官职却让薛克稍感意外——泸州千户所千户官。

    在此之前,朱国弼也曾给他透过口风,说是会以他爹殉国为由,给他提报升一级,也就是到副千户官这个位置。现在这种情况却是薛克意料之外的,难道是中秋节快到了,皇帝给下面发福利?

    “薛大人好像有心事?”孟彦策马在薛克身后,笑问道。

    “嗯~孟大哥~小弟有个不太明白的事。”薛克想着措辞:“想请您参详参详~”

    “薛大人客气了,参详不敢当,权当在下陪您说说话。”

    “记得原先听说是给我升一级到副千户官,如今却是升了两级,这是何故?”

    孟彦听完哈哈一笑:“大人有所不知,咱们跟上面要东西,一般都会多要一点。比如明明需十万石军粮,但上报时都要加几成。好让上官有机会裁减一些,对圣上有个交待。提报升迁也是这个道理,升一级通常按升两级往上提报。只是这回为何没有减一级任命,小人就不知了。”

    “额……多谢孟大哥提点。”薛克朝孟彦郑重拱手,心中的疑团却仍未解开。其实也不怪薛克疑惑,谁能想到,一场京师大爆炸搞得京师兵部尚书阎鸣泰心烦意乱、坐立不安,连最基本的“砍一刀”都忘了。而司礼监魏忠贤,又因为薛克把他的老对头钱谦益怼到近乎社死,而心情大好,自然也就将错就错了。

    而后,在薛克办理完官职承袭后的第三天,一家名叫“川南商行”的店面悄悄出现在南京城西直门大街上。据说是蜀地商人李伯道和别人合股的,掌柜的也是李家原来在南京蜀锦店掌柜赵延年,另外还听说秦淮河上某位名妓也有股份在里头。

    八月的川南县,天气晴好。蔚蓝的天空下,夏日的暖风扫过墨绿色的山岗。山岗之下的薛家庄,人口虽没有增加,但庄子却远比往年热闹。忙碌的人们穿梭在庄子内外,金属敲击声、匠人的呼喝声、庄子里孩子的读书声回荡在空中,土高炉里的烟气,随着风将有些呛鼻的烟火味洒向四周的田野。

    徐奎放下锄头,擦擦头上的汗水。看着遍布田间数百挥动锄头、镰刀劳作的人们,心里莫名地安定,这是自从去年出来逃荒后,从未有过的感觉。远处,刘二带着一群孩子,提着大大小小的桶往这边走来。

    自从年初和薛克的第一次皮毛交易后,徐奎等人已经不再靠打劫生存。开始的时候徐奎组织村里的人进山打猎,肉自己吃,皮毛用来跟薛家换粮食。

    渐渐地,徐奎爷发现,山里除了他们还有不少流民隐藏,有的甚至已经在山里过了好几年,某些山谷里甚至有人开荒种田。当然,这些在官府眼里依然是要抓要打的流民土匪。

    但徐奎却有自己的想法,他用极低的代价换来不少的皮毛,再转手卖给薛家庄,来回一倒手,让徐奎的村子赚了不少粮食。

    但几百人的口粮不可能靠这些来维持,最终在四月初春耕的时候,徐奎尝试着带些人来薛家庄子做工挣口粮。开始是几个人,后来是几十个,现在半年过去了,村子里除了进山打猎的人,其他能来的都来了。薛家庄也讲信用,工钱一天一结,从不拖欠。壮劳力一天给两斤小麦,女人和半大孩子给一斤,中午还管一顿干饭。这是徐家村的人们自逃难以来从未有过的安定日子。

    夏天天气热,刘二每天会安排人给他们送点水,有时是酸梅汤、有时是醪糟水、有时是凉白开加点盐,这已经是很好的主家了。开始为了防止意外,都是安排村里的老人出来,后来渐渐熟悉了,两边有了信任。村里的孩子成了送水的主力。

    “徐老大,辛苦了!”刘二远远地朝徐奎拱手,笑着走过来。

    徐奎放下锄头,笑着迎了上去,“老爷子说笑呢,我们都是苦命人。能有活干有饭吃就不错了,谈不上辛苦。”

    两人走到近处,在一处田垄坐下。徐老大拿过大碗,在刘二提来的桶里舀了一大碗酸梅汤,咕咚咕咚猛喝一气,酸酸甜甜、冰冰凉凉的感觉从嘴巴一直延伸到胃里,徐奎狠狠地打了个嗝——

    刘二待徐奎放下碗,才笑着说:“徐老大,今年多亏了你们过来帮忙,不然咱庄子里不可能多开出这么多地。看看~这甘薯长势多好。”

    徐奎看向一垄垄连成一片的墨绿色甘薯藤,有些迟疑地:“老爷子,这玩意真的能填饱肚子?我昨天摘了两片尝了尝。吃倒是能吃,就是不顶饱。跟野菜叶子差不多。”

    “哈哈哈~”刘二看着徐奎,大笑道:“徐老大,这东西叫甘薯,不是吃叶子的。过几个月,这下头会长出块茎,主要吃那东西。当然,我老头子也是头一回种,都是少爷让人捎回来的种子,过几个月就知道了。还有那边——”

    刘二伸手指向远处,“那边种的叫土豆,跟这个一样,都是吃下头的块茎。听说亩产能有好几百斤。”

    “几百斤?”徐奎有些吃惊。

    “嗯~少爷信上是这么说的。”刘二点点头,“应该大差不差。”

    “薛公子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徐奎不得不叹服,他们躲山里当土匪的时候,薛克就敢跟他们做交易。后面更是直接雇佣他们到薛家庄干活,这份胆气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如今的薛家庄,他们这些山里来的人虽然没进去过,但听动静,里面至少有铁匠作坊、还有学堂,每隔几天就有马车运载着货物进进出出,这不该是一个几百人的庄子能有的盛景,现在又弄回亩产几百斤的粮食,徐奎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刘二看着徐奎眯了眯眼,笑着说道:“那徐老大,来年有什么打算?”

    “打算?”

    “嗯,明年我们之间的生意,自然可以做下去,雇佣的事也可以继续下去。但这总不是长久之计。一旦官府那边真的追究起来,有些麻烦。”

    徐奎点点头,他们之间的交易、雇佣都是两个村子之间私底下进行的。如果有人捅到官府那边,自己这边几百个流民,不死也得脱层皮,“那老爷子有什么主意?”

    “上回少爷来信,就说过。如果你们愿意,等他回来就想办法,把你们放进我们百户所里。以后在这附近可以开荒种粮、繁衍生息。不过那时候咱们还不熟,我也就不说。现在我觉得可以跟你们说说。当然,少爷的意思是,要你们自愿才成。如果你们不愿意,咱们还照旧。”

    “嗯~”徐奎点点头,“您的意思我明白,容我回去跟大家商量商量。”

    “好的,不着急。”刘二点头,然后又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好像下定了某种决心,“有个事,我老头子得跟徐老大你们说清楚。咱们是军户,万一有战事,朝廷征调的话,可是要上战场的,……不过你也看到了,从老太爷到少爷,三代主家对咱们下头的人,真的没话说。战死战伤,该给的抚恤从不含糊的,你们可以想想~”

    “这些我明白的,容我想想,商量商量……”徐奎点点头,皱着眉头思索。

    “嗯~老头子走了。”刘二拍拍手站了起来,招呼孩子们会庄子里去。其实他并不担心徐奎他们不答应,这大半年接触下来,对于徐奎等人的情况,他也有了些了解。一个村子的人逃难到此,几百口人如果光靠捕猎、做工为生,农忙的时候没问题。一旦到了冬天大雪封山,没事做的时候,一样免不了饿肚子。

    至于徐奎他们过来打劫?如今的薛家庄子,四面被近一丈高的木桩围墙围住,几十号壮汉全都甲胄齐全,腰挂钢刀、背上背着复合弩,每天除了正常的农活、匠活,都由村里的几个老兵带着,按照薛克留下的手册训练,乌合之众的山贼,没靠近庄子就会被弩箭射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