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崇祯
繁体版

第44章 无奈回京

    满清入关以后,除了保留运粮军负责漕运以外,免除了卫所军户们当兵的义务。只是在卫所的军屯地上,依然征收高于民户税收的军屯粮。很多还保有武力的卫所,武装反抗,坚持最久的,到了康熙年间才最终投降。

    而在军屯土地上的人们,在清朝依然软磨硬抗少交军屯粮。直到光绪年间,朝廷才最终宣布军屯田按民户标准交,漕粮转海运,运粮军解散。这个朱元璋创设的卫所制度,最终完全寿终正寝。

    太子不是学历史出身的,他只是本能地觉得,权力和责任要平衡,军民义务得平等,不能把人当奴隶强行压榨他们。

    强扭的瓜不甜,何况是军队。后世的国军抓壮丁,强迫人当兵,能打硬仗吗?至于如何处理,还得深思,还得与崇祯皇帝商议。

    第二天,用完早膳,太子准备巡查开荒情况。

    突然,邱致中回来了,说:“小爷,京师流言,鞑子派兵对长城喊话,意图南下入关攻打顺天府。皇爷召您立即回京。”

    太子看完皇帝手诏,陷入沉思。此事是真是假?

    太子招来孙传庭,问:“孙先生,鞑子会来吗?”

    孙传庭回答说:“兵法云‘虚者实之,实则虚之’。以前皇太极派人入关,一路潜行,生怕我们知道。这次事出非常,很可能他们虚张声势,扰乱我大明派军队援救锦州。”

    太子心想,还有可能,是满清的潜伏间谍,他们为了破坏开荒,放出这些谣言。

    如果为真呢?在这大明讨生活,每一步都好难。若鞑子真来了,开荒必然失败。甚至只需这个流言,自己一回京,刚出城的饥民们,就吓得跟着回去了。

    太子问:“鞑子若来,通州能否坚守?”

    孙传庭说:“鞑子们怕热,他们从没有在夏天南下。若真来了,也不必害怕。通州城池坚固,护城河宽阔,兵员整齐。若单论城防,恐怕不比京城条件差。

    “通州兵去年出关跟鞑子野战,比京营兵强多了。通州库存的粮食很多,援军从水路来更快更方便,这些都是京城比不上的。”

    太子对邱致中说:“邱伴伴,你回京告诉父皇。等事情查清楚了,我再决定要不要回去。若是听到流言就回京,饥民们会吓得跑回去,开荒就失败了。”

    邱致中吓得脑袋一缩,说:“小爷,您……您敢抗旨?”

    太子只好持笔写了几句话,说:“你拿这个给父皇,快去!”

    太子出城前,与崇祯皇帝商议好,要等饥民们下种出苗以后才回京城。现在被几句流言吓成这样,能干成什么事?

    打发了邱致中,太子也不敢出城,只好在衙门里与众人闲话,谈论以前鞑子入关的战事。

    中午,方拱乾来了,说:“殿下。顺天巡府上奏,长城外有几队蒙古人喊话。满清已派大军,很快要攻打长城。大明若给他们钱粮,他们就不会跟着满清攻打长城。皇上让殿下不要再管开荒之事,立即回京,不可违旨!”

    太子一股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前世在股市上经常有各种流言传播,然后过几天,流言被证实。难道,大明也有人这么玩?有人操纵一切?

    不。皇太极不可能操纵一切。以现在的通信条件,沈阳在千里之外,这短短的几天之内,他肯定玩不出这一套。

    此事只能说明,有人消息灵通,小道消息比官方消息跑得快。

    既然不是阴谋论的假消息,自己只好回去了,不能抗旨!

    现在的问题是崇祯时代常见的死循环。百姓吃饭和安全,只能选一个。

    要想收获粮食就得开荒耕种。要想百姓安心耕种,就得保证他们安全。要想百姓安全,就得打败满清军队。要想打败满清军队,就得有足够粮食。

    这消息若传开,恐怕很多饥民跟着回京了。

    想到自己费心费力地忙活了这么多天,结果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太子不甘心!

    如果满清的兵真来了,或者蒙古兵真进关了,输了也甘心。可现在,满清的狗腿子蒙古人喊几嗓子,开荒的事就黄了?太子想想都来气!可是,又无能为力!这种感觉真不好受!

    太子交代说:“孙先生。我回京后,你继续在此办理开荒事务。”

    孙传庭说:“臣恳请殿下,继续在此张挂龙旗,以稳定人心。不然,众人恐慌,或许一哄而散了。殿下只需带少数侍卫赶回京师,事情清楚后,再返回通州。”

    看来孙传庭认为满清不会南下。只是,他采取兵不厌诈的办法,虚晃一枪,这样好吗?

    这次骗的可不是敌人,是大明的老百姓。太子认为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尽量不要采用阴谋手段,行政必须光明正大。

    太子在心中盘算。大明朝走到今天,就是因为历代皇帝和官员们没有信用,不断地丢失百姓的信任。为了开垦一些荒地,丢了自己的名声,恐怕得不偿失。

    从头到尾自己都没有做错什么。就算开荒的事搞砸了,历史大势如此,自己无力改变,无愧于心。

    百姓们看到自己回京了,是选择跟着回京?还是选择赌一把,留在此地开荒?让他们去选择吧。不管怎样,他们都有知情权。每个人的命运,由自己选择。

    太子想清楚以后,说:“孙先生,我带少量侍卫,打着我的旗号回京。你带京营兵和大半锦衣卫,在此继续开荒。”

    孙传庭见太子决心已定,不好再说什么,只好奉令行事。

    太子一行人骑着快马,在天黑前赶回了宫中。

    到了文华殿,崇祯皇帝对太子说:“春哥儿,你现在去见你的母后,快去快回,朕还有事问你。”

    周皇后看到太子,又惊又喜,拉着太子的手,仔细端详一番,说道:“我都担心死了。鞑子打过来,你又不在京城,可怎么得了?”

    太子不以为然,说:“我这不是回来了吗?你担心什么?”

    “你这孩子,儿行千里母担忧,你不知道吗?”

    “知道知道,我才出京几十里,100里都不到。”

    皇后开始埋怨说:“满朝文武,那么多的大臣,怎么还要你出城开荒?那些大臣们,真的都是废物吗?”

    太子只好说:“母后,你没什么事,我走了。父皇那儿还有事。”

    皇后还不肯放手,说:“春哥儿,你怎么变黑了?”

    太子平常在宫中,当然很白。这几天到处奔波,就晒黑了。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太子边挣脱边说:“我是男人,脸黑了才好。”

    说完,太子匆匆离开坤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