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崇祯
繁体版

第48章

    文华殿。崇祯皇帝用力拍着一叠奏折,对太子说:“就这几天工夫,十几个大臣上奏折,请求朕拨出内帑救济灾民。其实,他们就是害怕灾民开荒占了权势者的田地。他们还说宫中宝物无数!这不是故意抹黑朕吗?”

    前身留下的记忆里,宫中确实没钱了。太子想起前世看过的网上传言,虽然他本人并不相信,还是想确认清楚。

    太子问:“父皇,宫中真的没有银子吗?万历皇爷爷派到各地的税监,该收到很多银子。会不会银子埋在宫中?”

    “内官们收到的银子,只有一两成送到宫里。瑞王叔二十五岁,都没钱结婚。后来他自己多次去户部闹,户部才拨款给他结婚。宫中哪会有很多银子?”

    太子不死心,问:“会不会皇爷爷把银子埋在宫里,父皇您不知道?”

    会有这样的好事?崇祯略想一下,失笑道:“春哥儿,你净想好事。皇爷爷要是埋银子,谁帮他埋?他能信得过谁?要是埋在宫里,阉奴们掏空了银子,他都不知道。难道他自己亲手去埋?会有这样的事吗?”

    终于确定,自己捡不到地里的银子,没好命呗!太子还不死心,问:“宫中还有什么值钱的宝物?”

    皇帝说:“还有些瓷器书画和一些器物。不过上面都有皇家标识或皇家印章,若是出卖,怕是皇家脸上无光。”

    太子才不管这个呢。有皇家标识才值钱哪!太子打听:“哪件宝贝最值钱?能卖多少钱?”

    开荒不成,只能继续卖器物?皇帝说:“朕听说,库中收藏穆庙一套春宫瓷,最是贵重,当年花费十几万两才造出来。”

    宫中传言,穆宗定做了一套官瓷,瓷碗上面烧制春宫图。一套二十四个碗,个个薄如蝉翼,似乎透明的一样,制作精美。穆庙驾崩后,孝定李太后收藏在库中,秘不示人。

    崇祯皇帝怕是以为太子不懂春宫瓷是什么。太子当然懂了,比这更过分的都懂。前世作为一个网民,什么没看过?

    太子建议:“父皇,可以搞场公开拍卖会,由京中有钱人竞标,出价最高者得。起码能卖出二十几万两!”

    皇帝说:“这个不能卖!上面是没穿衣服的女人像。让外人看见了,皇家体面何在?”

    确实不大好公开拿去拍卖。这里是大明,又不是西洋。如果拿去卖的话,应该算是传播淫秽物品罪吧?皇家为了钱,带头干这个?确实不体面。

    太可惜,有宝贝不能变现。放在仓库里,白占地方。拿来干啥呢?

    他记得网上说,罗马人送个美女给匈奴王,匈奴王结婚当夜激动死了。说清楚点,是激动,然后,死了。

    他记得皇太极就在这两年死的。要是他被春宫图提前搞死了,救援锦州也许能不战而胜,多好。

    太子提议说:“这种瓷器,算是糖衣炮弹,该送给皇太极!皇太极那个土包子,哪见过这种东西?要是一激动,早死了,岂不美哉?”

    皇帝觉得这事,不靠谱。就算它是糖衣炮弹,怎么送?没法送!

    皇帝问起正事:“春哥儿,鞑子要南下,你觉得该怎么对付?”

    打仗的事情太子哪里会懂?他在前世玩战争游戏,看过战争的影视剧,也看过战争小说。战争是高度专业化高风险的事情,他只能大略地说一说:

    “儿臣以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派锦衣卫搞清楚,鞑子会不会真的南下。然后检查京城的城防和京营军队,做好战争准备。”

    崇祯皇帝表扬说:“好,思路很清楚。只是这两件事情,都不好办。”

    万历中期,锦衣卫还能派人到日本和朝鲜探查情报,对万历援朝战争多有帮助。

    到了万历末期,女真人兴起的时候,锦衣卫无所作为。

    等到崇祯皇帝继位,因为听命于魏忠贤,锦衣卫高层受到崇祯皇帝的严厉清洗。

    这些年,锦衣卫经常被拖欠俸禄,人心浮动,只能缩在京城。哪还能去关外探查情报呢?

    至于京营,更是老大难。

    早在明英宗时期,土木堡一战,参战的京营全军覆没。

    后来,京营越来越糟。明武宗正德皇帝想整顿,也只能抽调精锐边兵,在京建了四卫营,指望四卫营能带动京营。四卫营在明末改称勇卫营。

    崇祯皇帝继位后,兵部尚书李邦华大力整顿京营,旋即被攻击去职。

    现在,京营想来只会更糟。崇祯皇帝说:“锦衣卫是指望不上了,京营也很是不堪。你有什么办法?”

    很烂?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太子心里吐槽,只好说:“儿臣想巡查京营和城防。若有问题,再报告给父皇。”

    崇祯皇帝略有失望地说:“也好,朕让成国公准备。你此次去通州巡查卫所,发现了哪些问题?”

    太子把他所了解到的军户和卫所的情况说了一遍,然后说:

    “父皇,儿臣以为,军户应该废除,让他们与民户同等待遇。军户们开垦的军屯田,已经交了200多年的军屯籽粒,够多了,应该与民田一样,只需交税。”

    崇祯皇帝原没指望太子能清查军屯田。太子想让他不收军屯籽粒,他也决计不肯。

    崇祯皇帝不悦地说:“春哥儿,军屯现在一年还能收百多万石的军屯粮。若按民田的标准收税,只能收到一半。少这几十万石的军屯粮,从哪里能补足?此事不可行。”

    太子不死心地说:“曹刿论战,朝廷要平息国内怨气,国家团结,才可一战。如今,军户们的怨气很重,大明怎能打胜仗?请父皇三思。”

    崇祯皇帝说:“你说得也有些道理。若是鞑子不入关侵扰,百姓都敢回乡垦荒,收到的粮税怕不止几十万石。让鞑子不入关,你有办法吗?”

    皇帝开条件了。太子哪有这个本事?“儿臣一时想不出好办法。”

    崇祯皇帝说:“若是能与鞑子谈和,大明方能专心国内,开垦荒地,整顿卫所,训练军队,平息流寇。此事得有大臣操办。

    “前任兵部尚书傅宗龙,与孙传庭类似,很是忠直,常顶撞朕,已关在牢中一年。他实心用事,敢担责任,曾建言与鞑子谈和。朕准备放他出狱,让他操办此事。你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