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崇祯
繁体版

第43章 卫所问题

    咸菜,腌得不大好,有股酸臭味。太子吐了出来。

    米饭一点饭香也没有,是陈米。太子稍一咀嚼,似乎吃到了沙子,只好再吐了出来。这样的饭菜也能吃?

    太子怒道:“张汝行!你可知罪!这样的饭菜也能吃?”

    张汝行跪倒:“殿下,吃食一直涨价,臣已尽力了。”

    太子沉声问道:“军中一天吃几顿?”

    张汝行答道:“士兵两顿,军官三顿。”

    太子又问:“菜里一点肉也没有,哪有力气打仗?”

    张汝行低着头答道:“殿下有所不知。去岁大旱以来,通州城粮米还够,肉食却极少。肉价已涨十多倍。羊肉价格,一斤三钱多银子,军中怎么置办得起?就是我等,也只有腌马肉可吃。”

    太子很是怀疑。张汝行能出两千两银子买国债,是不是贪来的?

    太子站起来:“去街市看看。”

    张汝行一点也不怕。他已经从锦衣卫那里打听到了,太子喜欢问价钱,会自己去问商家。他报的是实价。

    太子去军营旁边的菜市场转了一圈。果然,肉菜都很贵。

    回到衙门住处,太子找来孙传庭和林增志,大家商议军屯之事。

    太子说:“昨天我去卫所买地,又在兵营里见了几个卫所兵。卫所问题很大。孙先生,军屯地全部征收籽粒粮,你觉得如何?”

    孙传庭思索着说:“太子殿下,此事得分两个方面考虑,该不该收,能不能收到。

    “民户所买军屯地,其实花费很少。今天书吏欺负你年少,价格虚头不少。他自己能拿到不少好处。真要买,六钱银子一亩怕也能买到。现在荒地很多,不值钱。买了军屯地的人少交了地价,不该多交军屯粮吗?”

    孙传庭家族世代在山西当卫所军官,对卫所土地的情况很清楚。太子听他说得有理,让他继续。

    孙传庭接着说:“卫所土地占用情况,卫所军官最清楚。他们给上级官府的土地鱼鳞册,多为不实,甚至故意粗制滥造,不几年间鱼鳞册就会毁坏。

    “他们根据实际情况编的土地占用册子,称作白册。白册他们秘不示人,只有卫所内部军官才能拿到。

    “一个卫所内部,多个家族有资格当指挥。这些人有竞争关系。臣在陕西的时候,提拔愿意交出白册的人。靠他们臣清出大量军屯粮。

    “如果卫所内部铁板一块,不交出白册,就很难清屯。这时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重新清查土地。即使这样,在他们的阻挠之下,恐怕也清不出来。”

    太子心中有数了,这事有大利益,他问:“孙先生,全国有多少的军屯地?市价有多少?”

    孙传庭说:“按洪武年签的数字。全国现在应该还有7,000万亩以上的军屯地。北方军屯地价格便宜。南方安定,军屯地价格要贵得多。估计全国军屯地市价,为2亿两上下。”

    太子认真地说:“孙先生,你在陕西清屯,清出了14万两银子。你觉得,因为你的清屯,当年全国军屯地的市价跌了多少?”

    孙传庭眼睛一黯,说:“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恐怕当年市价要跌掉一半。全国会跌掉1亿两白银。我影响了这么多的利益,我固当烹!坐了两年牢,真不冤枉!臣多谢太子殿下救臣出狱,不然,臣早晚得死在狱中。”

    林增志眼睛一亮。太子的话大有启发。原来官场的升降,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观察。

    太子前世是股民,对于政策利空的威力,他多有领教。但这是大明!自己加父皇两人,想对抗上亿两白银的利益,非常难,应该做不到。

    崇祯皇帝有这个本事,大明就不会亡了!难怪前几年,皇帝就妥协了,不敢再征陕西以外的民户军屯粮。

    太子转而问军户的军屯土地:“卫所又要卫军多交粮,又要卫军打仗。这些卫所军屯地,原是荒地,是军户们开垦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这个规定,很不公平!”

    孙传庭说:“殿下。军户的祖上都是俘虏兵。太祖仁厚,饶他们不死,让他们继续从军,耕田打仗,原也不为过。

    “只是承平之时,军户们心有不平。自太祖时军户开始逃亡,后历代多签民户充军。虽如此,军户仍然越来越少,民户占据的军屯地越来越多。卫所制崩坏,导致大明军队虚弱。

    “此乃祖制。殿下若想变更,属实不易。”

    太子明白了,太祖朱元璋把俘虏当做战利品,让他们当奴隶,祖祖辈辈为皇家当兵纳粮。而卫所军官,才是皇家自己人,多是较早跟他起兵的。太祖让军官们当奴隶主,看管这些俘虏。

    太子又问:“孙先生,大明军官都是些什么人?”

    孙传庭说:“原先,只有都督府从卫所军官里选。后来,兵部武选司也挑选一些武举当军官。立大功的士兵由长官保举当军官。武举,也多是卫所军官家族出身。”

    太子问道:“大明的军官,现在仍然多是卫所军官家族?”

    孙传庭说:“确是这样。民户的士绅富人家庭,瞧不起军官,都拼命地在科举上努力。他们觉得当了文官,又安稳地位又高。

    “卫所军官家族有些当武官,有些也去科举当文官。比如臣家就是这样。卫所军官有历代相传的军事知识和经验,他们有办法招到家丁,容易坐稳军官的位子。”

    听完孙传庭的介绍,大明卫所军户军官军屯地,来源演变和问题所在,太子心里已经清楚了。历史上,孙传庭败于李自成的一个原因,找到了。

    孙传庭仍然搞大明传统的那一套,拼命压榨军户军屯。这样做,他弄到一些钱,但他失了很多军官和军户的人心。不团结的军队,打不了硬仗。

    在历史上,崇祯十五年孙传庭复出,只能依靠边镇的军官和流寇归降的军官组织军队。

    边镇地区没有清屯,孙传庭没有伤害他们利益,勉强可用。流寇归降的军队,孙传庭解决了他们的兵饷问题,算是最积极向孙靠拢的军队,比如原李自成部下高杰的军队。

    但是,军队并不团结,后勤仍然脆弱。最终,孙传庭一败再败,丧失军队和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