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第一忠臣
繁体版

第八章:官拜大都督

    杨家府邸。

    “那张铭就这么放你回来了?”

    “那张铭,一定是怕了父亲。”杨涛语气发笑,“大楚朝堂,我家确实无惧任何人。”

    “闭嘴!你这个蠢货!张家何须怕我杨家!”杨敏老脸一沉,已经是勃然大怒。

    “你懂个屁,你根本就是个屁!周侍郎,李大夫这些人都罚了,为何不罚你?你还真以为张铭是怕了我这次辅?”

    “父亲,我、我原本要交罚金的,张铭不要……”

    “那便是了,你当场交了罚金,不过是坏一些名声,毕竟先帝留下的铁律,这无可厚非!但张铭拖着,拿捏着,相当于有了一个把柄!懂吗!”

    “父亲,先帝铁律,入青楼顶多是重罚。”

    “他若是明日上朝,劝陛下修改律法,要砍头要抄家,朱九族怎么办!”

    “这不可能……”

    杨敏痛苦地闭上眼,“我总劝你要稳重些,稳重些,你这副模样,如何能让我杨家成大事!”

    “父亲说的对,我以后要做太子的,应当以帝王准则来约束自己!”

    “你可闭嘴吧。”

    杨敏烦躁地敲着桌子,犹豫了许久,“走,跟我出去一趟。”

    “父亲,我们去哪?”

    “去送钱!”

    连张铭自己也没有想到,杨敏这老狐狸,居然是当夜就赶了过来。

    杨敏看着眼前坐在太师椅上面无表情的张逸和嬉皮笑脸的张铭,心里怒火中烧。

    “张首辅,小儿顽劣,还请张首辅海涵。”杨敏忍住怒意,拱起双手。

    自从张铭从边关回朝以来,可没少给他弄出麻烦。

    这个人,不能再留下去了,天知道接下来,还会有什么祸事。

    “杨次辅,这就见外了,你我同朝为官,该互相扶持才是。”

    “呵呵,亲兄弟也需明算账,这样吧张首辅,小儿触犯先帝铁律,应当重罚以儆效尤,这里有两万两银票,还请张首辅收下。”

    张逸浑然不动,张铭在旁边嬉皮笑脸道:“见外了,这真没必要。”

    “张首辅,五万两。”杨敏咬着牙说道。

    张逸淡淡一笑,就打算告辞送客。

    “十万两!”杨敏暴吼,旁边的杨涛,已经吓得瘫倒在地。

    张逸招了招手,下人们看到张逸的动作,心神理会的往这边靠了过来。

    “张逸,我给你三十万两,这是我杨家所能拿出来的最大数额了!”

    “杨次辅说笑,这罚的银两,可是要入国库的,不是给我,而是给陛下。”张铭在一旁补充道。

    他可不信,什么二十万两是杨家最大数额,说句不好听的,杨家为派系之主,地皮酒庄,渔场船队,这些恐怕是天文数字,再加上和徐国那边的利益瓜葛……所以,三十万两根本不是张铭的底线。

    谁叫你生了个好儿子,好几次了,都自己撞到枪口上。

    “张逸,小心吃得太多会胀死!”

    “这就不劳烦杨次辅担心了,我明日还要和陛下商量律法之事,恕不奉陪了。”张逸神色依旧淡然。

    有下人们已经围住了杨家父子二人,要知道张府的下人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的,战力虽然比不上那些士兵,但也不差。

    杨敏又惊又怕,一语中的,若这个把柄,真把鲁家给刮倒,绝对是得不偿失。

    “陈相,一百万两啊!”杨敏几乎是用尽了力气。

    听到这句话张铭脸上的笑意都快溢出来了。

    “嘿嘿,杨次辅高义,不愧是大楚百官之首,本将佩服啊。”

    杨敏浑身颤抖,张铭的这一刀,几乎要了杨家小半条命。

    “还请张首辅宽限三日,我一定凑好银两,再送来府上。”杨敏艰难挤出一句,将还半跪在地的杨涛,一把提了起来。

    “杨次辅慢走啊,改日再来哈。”笑呵呵地挥了挥手,张铭才一脸暗爽。

    “铭儿,那个老狐狸,为什么要给你一百万两?”等事情结束张逸疑惑的向张铭问道,这件事他都不知道,这两兄弟。

    “嘿嘿,大父,我和兄长带兵去探春楼抓了那些官员。”张铭笑嘻嘻的向张逸解释道。

    “原来如此,这个办法是那个叫陈晓的告诉你的吧。”张逸平静的看向张铭说道。

    “是的,大父,此人是从策国逃亡到楚国的,经过神机卫的探查,是因为当时策国发生农民起义,陈晓被迫逃亡到楚。”

    神机卫是张铭所创立的一种有着特殊能力的兵种,探查范围除了南垂之地以外,少量的辐射在其他国家,策国就是其中之一。

    “是嘛,策国现在情况怎么样?”张逸好奇的问了一句。

    “这个嘛,听说策国那个太子在平淮与起义军作战,一举击溃起义军主力,使得那个策国太子李北辰名声大噪。”

    “那个太子倒是有点本事。”张逸点了点头,起身对张铭说:“早点休息,年轻人就是精神好。”

    “是!”

    ......

    回到杨府,杨敏脸上,依旧是怒不可遏的神情。

    儿子不争气,那顶多是糟心,但被张铭欺辱,这根本忍不了!

    连夜,他把周元这批党羽召了过来。

    “我等不了了。”杨敏重重一掌,拍在案台上。

    “要等徐国再来攻打,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时间太长了。”

    两个月,天知道张铭还要弄出什么事情,打压他们的利益。

    “杨次辅可有妙计?”周元沉声道。

    “到时候,大楚与徐国交战的时候,我们趁机造反,帮助徐国!”

    “这、这大楚要灭亡啊。”有人慌张的向杨敏说道。

    “放心吧诸位,徐国那边我都说好了,即使江山换了人,诸位一样是权贵,若是我杨敏做了皇——,咳咳,反正不能再拖下去!”

    “杨次辅,我倒是还有个主意。”周元露出阴冷的神色。

    “且说。”

    “太尉的两个女婿,可都是拥兵自重的藩王,可召他们入楚都,以清君侧的名义,把张逸拉下来!”

    “有道理!张铭这个奸人,指鹿为马这件事已经穿出去了,倒是有理由讨伐张逸”杨敏不可否置的,点了点头。

    “如今天启城他张家兵力不过,十万多,确是好机会。”王钟冷声道,和杨敏一样,他也是恨透了张铭。

    “找个机会直接从内部发生动乱,我们可是掌握着四营兵力!”王钟继续说道。

    “四营兵力还是不够保险,剩下的一个奋武营务必要拉进我们的阵营里来。”杨敏沉身说道。

    天启十二营,是由开国皇帝设立的,用来巩固天启。规定,一营就有八千三百三十三人,一共十万。再加皇城禁军三万人,天启城墙又高大可谓是易守难攻。

    天启十二营,按排名分别为:威虎,楚戈,扬勇,羽林,狂战,林枪等等

    其中只有最后面4营和扬勇营不在张家的控制。

    张铭返朝的时候只带了2000士兵和全都亲卫武卒回都,其他的都交给谢风镇守边关了,此时天启能战之兵加上先登营不过十万之数。

    不过杨敏等人好像不太了解先登死士的战力,别看只有一万多士卒,先登死士以一当十不为过。

    “明日上朝,张逸若是拿青楼的事情要挟,诸位务必要同心协力!”

    “谨遵杨次辅吩咐!”

    .......

    翌日。

    大楚金銮殿,群臣列位。

    作为顾命大臣,张逸平静地坐在太师椅上,看着下方。

    张铭比起刚穿越的时候,这会他已经是慢慢习惯,习惯了每日天还没亮就上朝的苦b生活。

    “诸卿平身!”小皇帝习惯性地偷瞄了张逸一眼,才细声细气地开口。

    “陛下。”张逸抱着袍袖,淡淡站起身来。

    杨敏等人,皆是皱住眉头。

    “张卿,可有本要奏?”

    “上次因为徐国使团的缘故,还没有对张将军进行嘉奖,老臣斗胆,请陛下封张逸张将军为楚国大都督!”张逸语气没有丝毫变化,好像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样。

    “陛下,张将军抵挡徐国有功,请陛下封张将军为大都督,统领天下兵马!”队列中马上有人从中走了出来,向小皇帝说道。

    “臣等附议。”属于张家的官员一个接一个的站了出来说道。

    “好,那,那就封张铭为本朝大都督,统领天下兵马。”小皇帝看到张逸说的话,急忙的说道。

    杨铭等人松了一口气,倒也是觉得无所谓,不过是改一个称呼罢了。

    “陛下圣明!”

    “臣谢陛下!”张铭说完并没有着急离开,继续说道:“陛下,臣昨夜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儿,想说出来与诸位分享。”张铭一边说,目光一边扫过。

    杨敏等人的心又提了起来。

    周侍郎周元,急忙缩着脖子,尽全力让自己矮下半分。

    六十知天命,还去青楼夜宿,属实是丢老脸的事情。

    “臣昨夜在府前和兄长散步,居然无端端的,捡到了两百万两的银票。”张铭嘴里发笑。

    青楼的事情,没可能扳倒这么多的大臣,顶多是恶心一番。

    “有这种事儿?”小皇帝发懵,他并不知道昨夜发生了什么。

    朝堂上的许多大臣,面色变得通红,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

    “既然是张都督捡到,那便算横财,可喜可贺了。”杨敏咬牙切齿。

    “啊,那周侍郎,你觉得这钱,该如何处理?”张铭没有搭理杨敏,反而一脸惊讶的看向周元发问道。

    “天降横财,可、可入国库。”

    周元红着老脸。

    “李大夫呢?”

    “臣、臣附议。”

    “那便按各位的意思,充入国库吧。”这区区两百万银子对张家来说也不算太多,充了也就充了。

    张铭这也不是因为无聊,而是有另一件事情要铺垫。

    平白无故多了两百万两,小皇帝也是惊喜的,他再不济,也知道国库即民生的道理。

    兴奋过头,原本还想搞个什么大宴群臣,但没问过张逸的意思,想一想便不敢开口了。

    “诸、诸卿可还有其他议事?”

    “臣,还有。”张铭再度起身,惹得杨敏这群老狐狸,如临大敌,天知道这刚成为都督的小儿又要做出些什么来。

    “楚都外七百里,民乱势大,贼党肆虐,实乃我大楚心腹大患。”

    臣列里,杨敏和王钟相视一眼,从各自眼中看出了同仇敌忾。

    “张都督可有办法?”

    “招安。”张铭淡淡吐出两字,“我大楚百废待兴,不宜再四处征战,招安是最好的办法,如此,我大楚社稷幸甚。”

    “臣反对!”杨敏拱手出列,神情清冷。

    反正不管张铭说什么,他打定了主意都要反对,你要往东,我偏要往西,你说招安,我偏要攻打。

    “民乱四起,若继续任之为之,恐酿成大祸!依臣之见,当立即派兵剿匪!以儆效尤!”

    说完,杨敏还冷冷看了陈九州一眼,果然,张铭的面色变得很不好了。

    一股莫名的舒爽,瞬间漫遍杨敏全身。

    “臣附议!”作为太傅的王钟,立即跟着表态。

    “臣也附议!”紧接着是周元,光禄大夫,反正杨敏那边的派系,几乎都跳了出来。

    “杨太尉,大楚现在的国力,不宜再征战了吧?”张铭语气不满。

    “张都督此话差异,我大楚以武立国,岂有委曲求全的道理。”

    以武立国?面对徐国,你们肯定又是鸽派了。

    张铭都懒得揭穿,直接转过头看向小皇帝,“陛下,招安是最可行的办法。”

    “陛下三思!大楚武风不可丢弃,请陛下尽快出兵剿匪!”杨敏不甘示弱。

    这是扛上了。

    张铭心里笑开了花,什么权谋之术,原来这么好玩。

    小皇帝哪里懂张铭他们的意思,此刻陷入两难境地,他是想出兵的,反正又不是他打仗吃苦,说不定还能有一番世功。

    但是又怕说话后会忤逆张逸的意思。

    “杨敏,你敢误国!”张铭站直了身子,声音突然震怒。

    “张都督,说话可得小心,我都是为了大楚社稷考虑,当初先帝在位,可是不会向这等民乱妥协的。”杨敏露出笑意,难得看到这个小儿吃瘪。

    你敢动我杨家的利益,那么大家手底见真章。

    提到先帝,小皇帝顿时沉默起来。

    张铭冷冷的看向杨敏,不过,这让杨家派系的人看起来,更像是束手无策了。

    “哼,杨次辅不过是想让族中子弟,去赚军功吧?”

    “张都督说笑了,打仗嘛,多多益善,张都督自然也可以派人过去。”

    “迂腐之至!”

    张铭拂袖,冷冷转身,心里想着,如果不是有外敌牵制,以张家的实力,想要按死一个小小的杨家,易如反掌。

    “陛下,可以退朝了。”张逸看着下面的事情面无表情。

    这一下,小皇帝才如梦方醒,“退、退朝——”

    大楚天启城,张府花园。

    五人个人影,姿势各异地站在小池塘边。

    “高钺,这是本都督好不容易,才给你争来的机会。”张铭舒服地吐出一句,朝堂上以退为进,确实挺不容易的。

    高钺脸色沉默。

    “楚都七百里外,是偏远郡县,不仅有民乱,还会有山越人聚啸山林,好好想清楚,若是不想去,我换个人。”

    高钺咬着牙,“末将愿往。”

    “半年之内,给本都督拉起两万人马,做不到的话,就别回来了。”高钺转过头,语气发沉。

    陈晓在旁,并未有任何劝谏。

    张铭明白,他也明白,以如今的局势,江对面的徐国,最多只需要半年,开春之后,便会举国来攻。

    “敢问都督,末将带多少人马。”

    “两千。”

    “两千?民乱可是好几万人,山越人更是民风彪悍,骁勇善战。”

    “这两千人,可是先登营的精锐,对付这些人应该轻而易举,再说了奕兄不也是陪你一起去?”张铭没在意的说道。

    “是啊,高兄,以先登营之威,对付这些人不是难事。”韩奕跟着点了点头。

    若是动明面上的军队,恐怕会被那几头老狐狸察觉。

    “这里有一百万两,预作你的军饷。”陈九州从袖子里,抽出一摞银票,递到林堂手里。

    高钺瞬间发懵。

    这看着是去打仗,但更像是去补充兵员。

    “高兄记住,小仗立威,大仗规避。”陈晓补了一句。

    “挣了军功,回来本都督提拔你做大将,到时候我看谁敢不服!”

    若是师出无名,高钺此去便相当于叛军,哪怕以后回来都说不清,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张铭会在朝堂上,骗取那帮老狐狸答应出兵。

    高钺沉默半晌,才抬头看向张铭。

    “都督,你不怕我拿着一百万银票,离开大楚了?”

    张铭平静一笑,“若你真是这样的人,在指鹿为马的时候,你便不会激动到咬舌自尽了,用人不疑,贾和是如此,你也是。”

    第一次,高钺心底升起怪异的感觉。

    奸人张铭一开始指鹿为马时,他原本心底是不忿的,可不知为何,此刻他只觉得热血沸腾。

    “去吧,本都督等你回来,大楚也等你回来。”

    “末将定不负使命!”高钺跪地,随后起身,和韩奕一起张府外走去。。

    “放心吧都督,高兄有大才,这一点,我敢用性命保证,再说了还有奕兄在身侧呢。”陈晓在旁说道。

    “本都督这段时间,做的最好的一件事情,便是用一头死鹿,得了两位无双义士,你信他,本都督当然也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