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子师
繁体版

第12章 考完

    考场外。

    杨兴和刘文龙坐在考院隔一条街的茶楼里,一边喝茶一边等江逸考试结果。

    “文龙,你那几个亲兵,没有乱说吧?”

    “大帅,我已交待,不要把江逸的事跟任何人说,我告诉他们,这种江湖术士的话不能乱传,否则会惹来杀身之祸,他们都挺害怕,自然不敢对别人说。”

    “倒也不用过多叮嘱,会显得在刻意隐瞒。”

    “大帅,您真的相信他吗?属下想不明白,这世上怎么可能有先知。”

    “文龙,我起初也不愿意相信。可是江逸所说的,那段他称之为历史的时间里发生的那些事,实在是太逼真了。我只要把人物带进去,那些事好像就是早就预演好了的,基本上是契合的。文龙,咱们都是武夫,脑子比不上那些文人,但你想想,连我们这些离中枢并不近的人都能感觉出危机。你说真正的情况,难道不应该比我们看到的更危险吗?”

    刘文龙沉默的点点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大帅。

    “退一步说,咱们就不论那些朝堂上的事,就说战场上的咱们懂得。你我都跟辽人交过手,我们很清楚辽军的战力。而辽金之间的战斗,辽毫无还手之力。那种战斗力,文龙,来个十几万,你我好好想想,咱们的禁军挡得住吗?咱们的西北军打得过吗。赢的可能性有多大?金人若是铁了心要破城,他们一万人,我们要多少人?”

    两人不禁同时想起跟辽人交手的几次。人数上,他们都是数倍于对方,他们是守城,辽人是攻城。他们有足够的粮草辎重,辽人就三五天水粮。

    他们不是辽军的对手,而辽军又不是金军的对手。

    金人不满万,满万皆无敌!

    不愿相信,但却不得不信。金人的战斗力,连向来吧大宋打的没脾气的辽军都不是敌手啊。

    “文龙,有些事我不该跟你说。以我对禁军的了解,守城尚且五五开,平原对战,那我们毫无胜算。这还是对辽国,对金人,更难。

    仅从战力上来说,差距被拉开了。打还是不打,就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他们打不打的决定,主要是打的值不值,而不是能不能赢。这才是最可怕的。”

    刘文龙愣在当场。跟了大帅几十年,从来没听大帅说过这样的话。大帅从来都是告诉他们,大宋的胜负全在自己,打不过那是指挥问题,纪律问题,从来没说过辽军金军有多强。哪怕是多次被辽军以多胜少,大帅也没说过。

    但是现在...

    杨兴喝口茶放下杯子:“文龙,我当你心腹,与你说这些,但这些,听过就烂在肚里。”

    刘文龙赶忙行了个半跪军礼道:“大帅放心,属下明白。”

    杨兴摆摆手示意不用这么正式。“其实我说不说,你们这些中层将领,比谁都更早就看出来了。只是你们不愿意往这上面想而已。所以江逸哪怕不是先知,他也是有判断力的,除此之外,我最在意的,是他有应对之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可能不是先知,但他一定是不出世的高人。如今,我们说动他出来做事,只要他愿意,他一定能为我们大宋开出良方来。”

    考场内,江逸终于答完最后一道题。

    第一个交卷,大家不约而同的看向这个只有二十左右的年轻人。

    位列二三品的主考官们也不禁多看了江逸几眼。江逸只是拱拱手,也不多看主考官,不卑不亢的向外走去。

    杨帅和刘文龙两人看到江逸已经走出来,赶忙下去把江逸迎上一辆马车。

    “大帅怎么来接我?”

    “在家待不住,就跟文龙一起来这里坐坐,我俩是准备坐满三个时辰的,没想到你才两个时辰就出来了。你可是第一个出来的,感觉如何?”

    江逸把题目报了一遍。

    刘文龙听的是晕晕乎乎,前五个就让他半晕了,后五题更让他不懂了。不过他倒是很想知道辽金何时能灭。

    杨帅虽然比刘文龙有文化一些,但毕竟从小武人,跟文人不能比。当然是有灭辽吞金的想法,可也知不是自己能想明白的。

    “这后五道题,一个比一个难。”

    江逸笑笑,“尽人事听天命吧。”

    杨帅从江逸脸上看不出有没有把握,但他考前也就想好了,能凭借考试接近中枢自然是最好,不能,那就再想其他法子。

    江逸回头看看礼部考院,慨叹道:“比二十一世纪的考场宏伟多了。只可惜,考的东西确实太落后了。”

    杨兴和刘文龙听不懂。

    江逸却似乎挺有兴致的道:“大帅,刘将军,如果这世上有一种考试,他不单单是为了朝廷选拔人才,不单是为了选拔官员,而是为了让人尽其才,让每一个学子都能从考试中,找到自己的出路,那你们说,这还是一条独木桥吗?”

    杨兴和刘文龙乍听之下,很是摸不着头脑,但仔细一想,不约而同道:“还有这种考试?是怎的考?”

    江逸看看他们,笑了笑摇头道:“题目不同,录取方式不同,就足够了。”

    “如何不同?”

    “将来如果有机会,可以试试,现在,就等放榜吧。”

    江逸走下车,径直走入了帅府,留杨兴和刘文龙面面相觑。

    考试结束后,跟科举考试后一样,人人都在讨论考卷上的题目。

    前五题中规中矩,后五题策论太大。众先生们前五题上对答如流,基本上都是能答出花来的那种。毕竟大家谁没参加过几次科举,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

    但是后五题大家都不同了。有些人还是中规中矩的答,比如说问辽何时能灭,他们从盘古开天辟地说到汉唐五代,围绕着民心天命一顿说,最后总结,民心尽失时就是辽亡国之日。

    简而言之,这是答的四平八稳,不会出错。

    也有些人激进的说,不出十年辽金要亡一个,不出五十年辽金都没了,只剩大宋。

    更多人则是稳中有进的回答。

    不过大家对于结果并不太在意。多数把这次考试当做一次热闹的集会。

    这些教书先生们不会做可以凭借这次考试就鱼跃龙门的美梦。多少年的科考下来,他们早已练就了不做好梦的习惯。

    大家在一起更多的是交流答题心得,图个热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