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子师
繁体版

第4章 朕要北伐

    汴京,大宋皇宫。

    “陛下,我大宋与金的盟约已经两三年,如今眼看辽亡只在弹指间,此时出兵要慎重,不能有丝毫差池啊。况且与女真谋辽,实在是与虎谋皮...”

    “梁老是老成持重之人,所虑之事朕亦早有考虑,只是如今辽朝已是病入膏肓,梁老放心吧。”

    暖殿里,后世鼎鼎大名的宋徽宗面带微笑,在书案上挥毫,不过不是在批阅奏折,而是在练习书法。站在他面前的,是白发白须已然七十的老臣兵部侍郎梁若水。

    岁月的刻刀在这位三朝元老的脸上留下深深印记,梁若水拱手还要再说,皇帝把笔一搁道:“梁老来看,朕这幅坊间要千金万金才能得的瘦金体如何。”

    “陛下...”梁侍郎欲再进言,但最后却只磕了个头,“臣告退。”

    “这老头,太没礼数。”

    梁若水前脚刚走,位极人臣的蔡京来了。

    这位大宋的宰相进门第一件事便是把自己搜罗的字帖献上,“陛下,这是臣重金在从江南求得的米芾真迹,雪夜书,请陛下过目。”

    曾经的端王如今的皇帝陛下哈哈大笑,兴奋的接过来赶忙打开,一边看一边口中道:“爱卿辛苦了,这等上品竟能搜罗到,足见爱卿着实费了一番心思。”

    “陛下日理万机,辛苦之余,能观之而稍解疲乏,臣就算粉身碎骨也是值得的。陛下,方才臣见梁若水出去,他刚回京任小小侍郎,怎能随意便来打扰圣上。”

    “他自觉一番好意,来说什么北伐要慎重,说什么女真虎狼也...”

    蔡京听罢心中不以为然,但想到金人凶猛不禁心中一抖,“陛下,金人方与我大宋签订盟约,正是各取所需,况且金人与我大宋并无仇怨,他们的仇人是辽。”

    皇帝听了蔡京的话,甚是满意的点点头:“蔡相有心气,哪像那梁若水,当初就上书言兵事,就差把辽人金人说成天下无敌的兵马,又说我宋军什么兵备废弛,不堪鏖战,什么久未血战,难敌辽金。这些丧气话不知说了多少遍,如今刚回京又来聒噪。”

    “陛下,要不要把他请出去?”蔡京笑着,半开玩笑的道。

    “那倒不必,朕还是容得下这种喜欢杞人忧天的臣子的,虽总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心还是好的,只是心力太弱了些。况刚回京,也不好即刻就调走他。”

    “陛下英明,那就日后再说,将来有的是机会让他出去,省的在陛下耳边聒噪。”

    “不说这些不高兴的事,蔡相,来,咱们一起欣赏欣赏米芾的这幅字。”

    ---

    杨兴作为禁军马军统帅,有重大作战任务时,行使统帅权力。没有作战时,没有枢密院的令,他是调不动北军一兵一卒的,就连练兵,他都必须要通过枢密院提建议,自己不能直接插手。

    这就是大宋从立国开始,就崇文抑武的诸多举措中的小小一环。

    所以没有重大作战任务的时候,杨兴除了大朝会时按例参朝之外,都待在自己府邸里。

    不过对于朝廷上的事,他也是有知情权的。除了正式的朝廷邸报,他的同事上司下级都能给他想要的消息。就算是平日里在一起喝喝酒,也能知道许多普通人不知道的事。

    晚上他在一场和兵部的正常宴会上,和往常一样,酒过三巡后,众人说起最近朝堂上的事,当然,这种宴席上,大家说的都是能说的消息。至于不能说的,大家要说都只会私下说,绝不会在这样众目睽睽之下。

    “陛下真决定要对幽云用兵了?”

    “就前几天,辽帝耶律延禧在中京破后,逃往夹山,现在正和残兵龟缩在夹山中,抵御金兵的围攻。陛下闻之消息后,立刻召童贯蔡京,商讨北伐之事。”

    “此事可要从长计议,辽占据幽云这么多年,经营的固若金汤,现在辽帝虽然逃亡,但听说辽朝廷在着手准备立新君了,不可轻视。”

    “如今是收回幽云的绝好机会,若不把握,更待何时?”

    众人一时各抒己见,他们都在一两天前,通过各方渠道,知道了陛下的打算,最多再有三五天,消息也就会人尽皆知,连京城百姓都会知道。因此在这里大家公开说出来,并不会有什么不妥。

    “西北军种师道老帅也是重要人员,西北军在他的带领下,可是此番重要力量啊。”

    “种帅真是我大宋柱石!”

    杨兴低下头喝了口酒,放下酒杯。他倒是今天才知道这事。心中盘算着,若真要北伐幽云,胜算几何?兵马几何?粮草几何?

    嗯?杨兴的脑子里闪过一道光。

    辽帝逃亡的事是前几日才军报传来,陛下召童贯蔡京商议北伐也是两三日前发生的,但是那个什么江先生好像说就在这个月?假如那个江先生是从京城去的那山村里,按照刘文龙他们见到他的时间推算,至少也是半个月前。

    就算村里人全说谎,说江逸已经在村里待了一个多月是假的,那至少半个月前是绝对有的。

    而半个月前,辽中京并未被破,辽帝并未逃亡夹山,北伐之事陛下根本提也没提......

    海上之盟后,虽然金廷屡次催促大宋进兵,但陛下均在犹豫中。北伐虽早就提上日程,但一直都未真正成行,直到这次,才算是真的要发兵了。沉吟片刻,杨兴装作随口一问身边的人,北伐的事什么时候透出风的?

    身旁的兵部官员道,我是前日从侍郎大人那得知的,好像军报就是前日晨间递进来的,然后上午陛下就召枢密使尚书几位大人入宫了...

    杨兴猛地站起身,呼啦一声把椅子都撞倒了,旁边人把椅子扶起来笑道:“杨帅醉了。”

    杨兴抱歉的拱拱手,说一句,内急内急。而后快步走开。

    此刻他心中翻腾,不断的回想刘文龙复述江逸上课的内容:宣和四年四月,帝遣童贯领兵北伐......同时任命西北军种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