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子师
繁体版

第5章 我也曾心潮澎湃

    “大宋重文抑武的国策在这北宋末年,可以说是到了顶峰。

    文臣不仅仅是节制武将,更是在任何正式的非正式的场合都压着武将一头。就连民间也有好汉不当兵当兵非好汉的俗语,可见从上到下,经过几百年的宣传、政令、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

    可这都是太祖当年定下的规制,若不这样,那五代的乱局还会一直下去,大宋也还是会像后晋后周那样几十年便没了。

    这位同学,我问你。你赶车的时候,如果发现方向偏右,你会选择,一不管他,二把他往左转一转?

    当然是往左转一转。

    那如果你转过之后没有把方向回正,一直任由他往左,最后把车给赶到水沟里去,怪的是你一开始往左打的那个动作吗?”

    下面一片寂静。

    “当你发现车子歪了,你要把他扶上直道,这个动作一定是好的,因为你若不扶,后果就是往右开沟里去了。要怪,只能怪当方向已经扶正了,之后,你却还在让他往左。”

    下面一众学生频频点头,江先生言简意赅,把复杂的道理说得不识字的人都能听懂。何况他们这群虽然没有出过门,但认字的半大孩子。

    村里当年避祸的人进来的时候,书带的不多,但养成了教孩子识字的习惯。所以这里人不多,只有五六百人,但男丁几乎人人识字。既然识字,稍微些的历史也就知道。只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旧书籍就那么点,而且又再没新的书进来,因此他们的识字多数仅限于比纯粹的文盲要好一些。

    这段日子,江逸的课能上下去,一是因为他们不是纯文盲,二也是因为他们没有出去过。所以江逸以一个现代人的思想来跟他们讲历史的时候,他们偶尔觉得好像不太一样之外,多数也是能接受的。

    譬如现在正在说这个,太祖规制重文抑武,若是外面的学子,你要是说此一时彼一时,太祖朝重文抑武是对的,但现在不对。那学子们能把你喷的当场死亡。但村里的孩子们只是有点疑惑,江逸一解释,他们就都接受了。

    下课后,江逸跟往常一样回到住处,看到王伯在院里等他。

    王伯找我有事吗?

    有些话想跟你说,王伯坐下来,今天他孙子没跟他一起来。

    给江逸倒一杯刚烧好的茶,“江先生,刘将军临走的时候找我谈过。他说,你若出去,能搏得一个荣华富贵来,我相信他说的。但我觉得你江先生对荣华富贵肯定没兴趣。我当时就反驳了李将军,我说我们百年前来到此处避祸,如今已在这过了百多年的日子,大家过的很好,没有外人来打扰,没有外面那些勾心斗角的日子,我们好的很。我还告诉他,江先生虽然来我们这里不久,但他也很喜欢这里的生活。

    王伯停下来喝茶,江逸点点头,示意王伯继续。

    王伯喝了半杯茶接着道,“但这几天我听孙子说了很多你给他们上的课,大宋如果真只剩半壁江山,那北方那些人,原来京城那些百姓,他们过的该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们这些人都是从京城周边来的人啊。那里住的,是我们的祖先,我们祖先的后代啊。

    “王伯是想我出去做一番事?”江逸问的很直接。

    “不不,你误会了。江先生,那种乱世,莫说江先生,就算是项王那么英武的汉子,又落得怎么样的下场?老头说句不该说的话,都说乱世出英雄,可乱世更多的是没了头的英雄啊。”

    “王伯,您就直说吧,别绕弯子了。”

    “我这不是绕弯子。我得把我心里想的跟你说了,不然老头心里不平。老头就想,如果江先生愿意做个先生,可以把更多的本事教给我们村里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娃子,让他们出去做事,总算是为大宋做些事了。日后老头子下去后见到先祖们,先祖们骂我胆小怕事,可孩子们做了事。”

    “王伯这也是在骂我胆小怕事了。”

    王伯站起来,正色道,“江先生,您在这短短月余,帮了我们多大的忙,教我们提高收成,救我们病人,还教我们孩子课,哪一桩都是大恩德。老头怎会如此看先生。”

    江逸笑笑,让他坐下,“跟你开玩笑呢。王伯所说我如今已经在做了,但我有些话要跟您说清楚。在我看来,大宋走到这里,已经是没有救的了,岳元帅那等忠君为国之大将,都落得那种下场。咱们村的孩子们,就算出去,又有多少人真能有机会做事呢?就算做事,也不过是和那些贪官污吏搅和在一起,或者被他们同化,或者被他们害死。王伯,你忍心吗?”江逸站起来,嘴角含着无奈道:“已经是病入膏肓了,没救了。”

    王伯一时愣住了,许久,才仿佛喃喃自语道,“真的没救了吗?”

    “如果君臣与民一心,上下用心,将士用命,就有救。但,你觉得能做到吗?若真能做到,大宋能走到这一步吗?”

    “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的看着亡国吗?”王伯呢喃着,佝偻着背走了。

    江逸无奈的似乎是对自己说道:“史书上的这些年,人头滚滚,汉人头一回被少数民族打的屁滚尿流直到崖山一战终于彻底灭亡。这些,我又怎能与你们说呢。”

    上辈子做大学老师的时候,每每在课堂上讲到这段历史时,他都会沉浸于那种亡国之痛中良久,而下面那些孩子,多数都只是低头玩手机而已。对于他们来说,那些都是历史了,尘封千年的历史,那蕴含着千万条人命,沉甸甸历史的寥寥数页纸所记载的,与我们何干呢。还不如手机来的亲近。

    而现在,处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山沟沟里,这个桃源般的村子里。外面,正在发生着死亡,腐朽,没落,横流,就是一山之隔而已啊。此时此刻此地再说起这段历史,江逸心中的感觉难以言表。

    他虽劝王伯不要做无用的事,不要让孩子们无端送了性命或者送了纯洁心。但这番交谈下来,说到最后,他自己竟心潮澎拜,汹涌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