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风云记
繁体版

第7章

    过了几日,皇上颁布诏书,任安文雄为城防军统领,主管京城护卫、安定之事;安文仪赐九蟒袍、紫金冠,进集贤殿学习,拜集贤殿大学士为太傅;淮王之军充城防军编制,陵王之军充御林军编制。

    赵括将三封诏书一一送到,各方均各怀心思。

    安文煜拿着皇上的诏书,才渐渐明白皇上的用意,这安文雄看似身负重要职责,维护皇城保卫安全,但是真正贴身保卫皇上安危的却是御林军,而御林军首领可以通过龙符随时调动城防军之军队,但是城防军却没有职权可以调动御林军之军,将陵王之军归入御林军编制事实上是剥夺安文雄控制权,况且入御林军编制只有兵士,特意将两个副将未入。而安文雄掌握的城防军,是淮王的旧军,虽说归安文雄掌管,但是安文霄任的兵部郎中本身就有调动兵马之责,再加上原本就与安文霄有多年情义,调动起来更是方便。安文仪虽未给安排参与政事,但是这赏赐之物全部按照皇子标准,且入集贤殿学习,由大学士亲自教授,也只有皇子才有的待遇。

    一番操作下来,连赵襄子都感叹皇上的思虑之深,真是常人所不可及啊,这偌大的盛朝,可能也只有皇上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将各种势力既抚恤有嘉又牵制其中。

    过了一个月,淮王感觉京城已经完全稳定下来,各方都有了安顿,东境不能长期无主,便向皇上请辞,两个儿子这回都不能和他回去了,淮王自己也不知这次来京,到底是得多还是失多,前路漫漫,迷雾重重,以后怎样只能走走看看了。临行前,在安雀阁家宴上,淮王一直叮嘱,皇上身边办事,一定要万事小心,如有异变,可立即请辞回东境,尽早远离这是非之地。安文煜一直耐心应允,安文霄说着就不耐烦了,说淮王总是担心过虑,这更让淮王担心起来,又叮嘱安文煜好生看好他这个弟弟,安文煜自然应允。

    第二天,安文煜、安文霄给淮王送行,走时候,皇上特许50名淮王带来亲兵跟淮王一起回去,作为路上保护。辞行前,淮王又是一顿嘱咐,又嘱咐赵襄子有任何情况可以不经过两个世子同意,直接传报东境,赵襄子一面感谢淮王信任和嘱托一边答应。另外两方境王,看见淮王回去了,也都不久离开各自回到自己的藩地。

    与淮王分别已经月余,安文煜两兄弟各自忙于自己的政务,有空余时间安文煜还是和以前一样,与赵襄子在太史馆读书修史,安文霄一有空就去找王统领和段统领切磋武艺。安文煜提醒安文霄,王统领和段统领是皇帝身边之人,不可过于亲近。可是安文霄自小习武,最喜欢和武艺高强之人讨教,好在只是切磋武艺,从未有其他。安文煜也觉得毕竟文霄在兵部,御林军调配也在职责范围内,只是一直嘱咐安文霄,切不可趁机向两位统领打听皇上喜好,言语等一概事宜,安文霄一直应允。

    在安文煜教导下,安文煜和安文霄两兄弟在户部和兵部边处理政务边向部里之人学习请教,上至尚书下至主事无不谦恭有礼,经常不耻下问。毕竟作为一方境王之子,又是皇上亲自下诏任职,部内大小官员自然乐意与之多攀谈交流,能说也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再加上以世子身份却总是谦卑之态,更得这些老臣的喜爱。

    不过安文煜在私下交往一直谨慎有度,除了必要礼节之交外,没有与其他王公大臣有过密之交,安文霄除了喜欢切磋武艺外,也并无其他多余交往。

    安文雄倒是自从到了京城,热络交往应酬,经常在府邸大摆筵席,邀请京城各方王公大臣,王室贵胄,名流显耀一起把酒言欢,几乎天天寻欢作乐,自己的政务都交给自己从北境带来的两个副将去做,不甚过问。

    安文仪则除了每天必去集贤殿与大学士学习外,每天必向皇太后请安问好,经常为皇太后搜罗各种奇珍好玩等物,还有内宫其他有影响的人,均有所出,特别是皇上身边的李道、赵括总管更是礼遇有佳。

    不过王统领和段统领倒是不太热心安文雄和安文仪两个世子热心,反而更喜欢和安文霄日常切磋。

    进入6月,京城开始闷热,天空总是阴晴不定,空气中湿漉漉的,让人喘不过气来,安文煜看看天,这天气似乎犹如这京城的朝堂,反复无常,空气中越来越弥漫一种风雨欲来的味道。

    这天上朝,中书令王归奏报,柳江、桂江、太湖河等多地因连日来暴雨,河水均已上涨至堤坝边缘,随时有溃堤危险,特别是兖州、湖州、徐州三洲之地已经决堤,数十万亩良田被淹,灾民家中被毁,流离失所者甚重,即刻请朝廷派人亲自赈灾。

    此三地均不属于各境王的领地,都是朝廷直属郡县所在。不过这三地离得最近的境王就是南境,安文仪第一个站出来:“儿臣愿为皇上分忧,去湖州赈灾!”

    安文雄见此,也立即上前道:“臣也愿意为陛下效劳!”

    安文煜也站出来说道:“赈灾关系民生和皇上德政之名,涉及朝廷根本,我和令弟不才,也愿为皇上尽忠。”

    皇上见此,自然高兴不已,下诏到:“我大盛朝有在座各位是我之福啊,安文雄身居京城安全护卫要职,不宜离京,就由其他三位世子前往三地赈灾,文怡世子、大理寺卿沈敛前往湖州之地,文煜世子、御史台大夫刘恒前往兖州之地,文雄世子、中书令王归前往徐州之地,明日启程,不可耽误!”

    回到安雀阁,安文煜和安文雄两兄弟立刻命人收拾行装,同时,两人还特意去拜访了御史台大夫和中书令两位大人请教相关事宜,本来还想邀请两位大人来府一起详谈,但是两位大人因此次任务皇上下派过快,还需很多公务需要料理,只说重要之事,其他路上再说也不迟。

    晚上,安文煜、安文霄和赵襄子三人在一起商议,这次去三地赈灾,是三位世子第一次负皇命办事,必须要办得妥当。

    安文煜严肃地说:“我了解了一下,赈灾最重要的就是粮,民以食为天,只要灾民能活下去,以后可以慢慢恢复,一旦粮食供应补给不到位,民心动荡,一旦发生民暴,后果不堪设想。”

    赵襄子担忧说道:“此次赈灾非同小可,办得好是应当,办不好朝廷为了平息民怒,罢职事小,弄不好就会发配流放,甚至处斩都会有之。”

    安文煜也低声说:“皇上派我们三人去,也是有意考验,一定要小心谨慎,老师这次您陪同文霄一起去吧。”

    安文霄听完,烦躁地说道:“哥哥,您怎么也婆婆妈妈,不相信我吗?”

    “此次赈灾非一般日常政务之事,不容有失,而且到了当地还要去和当地的官员、乡绅打交道,你刚刚来京没多久,这中间的复杂你还不了解,让老师陪你去,还放心些,此事不要再商量了。”

    “我下午去中书令王归大人那里已经够烦了,只告诉我事事按照朝廷规矩办,还要事事请示朝廷再处理,真是感觉束手束脚!”安文霄不耐烦的嘟囔着。

    赵襄子劝诫说:“中书令王归大人是两朝元老了,多谨慎一些没有错”,转头问安文煜,“世子您呢?老夫有些不放心。”

    “老师放心,御史台大夫大人经验丰富,而且人品耿直,绝不是一般奸邪小人,到了那里,有他在,万事自安全。”

    赵襄子这才放心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