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嫡妃握天下
繁体版

第四十四章女子之辩

    文臣武将吵作一团,这次却无一例外请求出兵。

    文臣的确不想打仗,毕竟耗时耗力且耗钱,他们时刻计算着国库,他们是这个国家得以正常运转的支柱。

    可武将,是这个国家得以生存的根本。

    他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争论的主题从“要不要开战”到“派谁为主将”。

    玉家的女孩儿站在朝臣们中间,看着他们或年青或年长,他们都是男子。

    只有她这样一个女孩子,立在朝堂中央,她想到了哥哥战死的悲痛,想到了父亲重伤卧病在床的无奈。

    她不是锦绣堆里的娇小姐,她由来自书香世家的母亲启蒙,由在黄沙中滚爬的父兄带领着成长。

    她是玉家的女子,是玉家的将。

    她也是西北军的一员!

    可这里的朝臣们没人记得她。

    他们默认她只是玉将军无可奈何之下派出来的信使,他们不认为她能担起重任。

    玉嫣然握起手。她的手上亦有粗糙的茧子。那不是拿笔捏针磨出来的,那是持剑提枪磨出来的血泪。

    她是玉氏嫣然,名字柔顺,性子却相反。

    “皇上……”

    带着沙哑却与男子截而不同的声音响起,所有人不约而同地停下争吵,齐齐看向跪在朝堂中央的女孩子。

    “皇上,臣女请战!”

    她的声音从一开始的低弱变成此刻的嘹亮。

    她在请战。

    “不可!”一个御史立刻出列反对。

    而在他之后,是许多个御史共同反对。

    “为何?”她哑着声音问。

    御史振振有词:“身为女子,就应当恪守闺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如今让你前来京都送信是无奈之举,玉小姐还想如何?”

    又一个御史开口反驳道:“女子生来就应固守后宅深院,出阁前受父母教导,出阁后受夫家教导,相夫教子,守三从四德,做一个合格的当家主母才是。”

    “况且女子又能如何?妇人之仁,若是真的踏上战场,你敢提刀吗?你敢杀人吗?你敢见血吗?”

    “更何况沙场上皆是男子,玉家小姐是女子,若上战场,于礼不合!”

    “那何为礼?”玉嫣然转头看向各位御史大人。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御史答道。

    “那再敢问,何为民也?”

    “国之本谓之民。”御史答道。

    “玉氏为民乎?”

    “自然。”一位御史因这些问题怫然不悦,反问道:“玉小姐以这样简单的问题来羞辱我等,是在报复吗?”

    玉嫣然摇摇头,看向端坐龙位的武帝,“皇上,玉氏亦为民,玉嫣然为玉氏子,随父兄征战沙场,只是父兄不愿我受世人口诛笔伐,从未上报。”

    “太祖皇帝开国之初,其发妻亦是巾帼女子,辅佐太祖南征北战,稳固朝政,皆是不让须眉男儿。”

    “那时候怎么不见有人说三从四德恪守闺训?”

    玉嫣然毫不畏惧地直面天颜,“三从四德亘古便有吗?难道诸位大人口中的女子,需在战乱时承担男子的责任,一旦天下太平,便要被立刻关回深宅大院抹消她们的一切功绩吗?”

    “天底下焉有如此道理!”

    她的反驳掷地有声,她的诘问铿锵有力。

    她让一众言官无话可说。

    镇国公等人却是热泪盈眶。

    她看不清天子脸上的神色,看不到这里的人心,可她看得清自己的心。

    母亲临去前拉着她的手,泪流了满面。母亲知道她心中的不甘,也明白她心中未曾出口的苦痛。

    母亲只是深闺女子,可母亲嫁给了父亲,随父亲一同生活在边境,那里黄沙漫天,铠甲铿锵,厮杀声仿佛能够震动天地。

    母亲是那样柔弱的女子。

    母亲给了她一个柔顺的名字,却没有给她温婉的性情。

    “皇上,诸位大臣,我的母亲逝于黄沙,我的兄长战死沙场,我的父亲因战重伤。”

    “皇上,该轮到我了。”

    武帝不作声,目光逡巡众臣,扫过他们神态不一的脸。

    言官无话可说,武将想要开口,却又怕贸然开口惹帝王不悦。

    开国太祖皇帝的发妻,那是何人?那是配享宗庙的人物,岂是区区一个小女子能够相媲美的?

    顾修远看向玉嫣然。

    与阿妍完全不同的女子,风采令人心折。

    这样的女子,注定会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父皇,儿臣反对!”顾思远率先开口,“女子就应当安守内宅,哪怕先祖骁勇,也是时势造就,与现今完全不同!”

    “父皇,我大晋好儿郎众多,哪怕玉氏出事,仍有许多儿郎枕戈待旦,岂容一介女子胡闹!”

    武帝扫过他,看他义愤填膺。

    顾修远一步出列,“父皇,玉氏守边,多年来从未出错,此次变故遽然,实为意外,且玉氏独子马革裹尸,是英雄,玉大将军重伤,亦是骁勇至极。而今玉氏女子请战,儿臣以为,应该同意!”

    “三弟你!”顾思远目眦欲裂,“此等军国大事,休得胡闹!”

    顾修远不看他,“父皇圣明,自然明白如何选择,二哥,你我就不必多嘴了。”

    前世边境从无战乱,玉家只是守边,他不知道玉家到底如何。可他莫名相信面前站着的女子。

    玉家满门忠烈,自跟随顾氏起便骁勇忠心,玉氏女自然也不会差。

    武帝沉默半晌,当庭颁下圣旨,着令镇国公为主帅,郑千澈、林远峥为副将,玉氏女随军协助。

    这并不是最让人惊讶的。

    最令人震惊的是……

    “着令二皇子与三皇子随军,押运辎重,先行前往西北边境!”

    众臣哗然!

    最有希望走上储君之位的人,自然是中宫嫡出的三皇子睿王顾修远。

    朝堂分为三派,璟王一派,瑾王一派,睿王一派。可要真的论起来,支持睿王一派的才是势大。实际上,不论璟王瑾王这两派如何争夺,始终无法压过睿王。

    可此次前往边境战场,两位仍旧活跃在朝堂的皇子同去,皇上这是何意?

    没等他们想出来个头绪,又是一封急报传来。

    督察处下派督察使监管青幽两州送粮至西北,可户部与督察处分别派人前往青州幽州两处,核算粮仓存储的粮食,却发现……

    “皇上,青幽两州粮仓是空的!”

    青州幽州共处西北境内,是距离边境战场最近的两个地方。

    眼下这两个地方的粮仓居然是空的!

    “查!”

    武帝牙关紧咬,挤出来了这个字。

    去年两州仓廪充实,粮仓本应充足,现在粮仓空置,分明是被人私自挪动了!

    那是民之根本,也是战时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