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105章 重新开张

    面对着这些财神爷,赵卫军立时动了心,要是他也养上一千只鸡,立马就去赵云娜家提亲,还用得着为区区的彩礼犯愁吗?

    至于日后的生活,就更不用担心了,他爹扣扣索索种了一辈子地,估计也没种出这么多收入。

    不敢想,不敢想……

    因此听说赵卫国又要进城卖鸡,赵卫军说啥也要跟着一起,看看到底是咋卖的。

    作为中原靠南的地区,初冬的凌晨不算是冰天雪地,可也暖和不到哪里去,气温也就几度的样子。

    兄弟俩出门时,各找了一身军大衣和火车头帽。

    卖鸡还是老套路,带着那两幅招牌,还是只带了六只鸡,卖完就回去。

    赵卫军对此也是不解,明明鸡舍里有十几只鸡长的差不多,为啥只选了六只出来。

    同时,还附带了一只小了一号的鸡,这又不称重,人们肯定只买大的,那只鸡那么小,能卖的出去吗?

    他怀着这些疑问,问起了赵卫国。

    赵卫国却没给他详细的解释,只说是多出来几次就知道咋回事了。

    三个月没来,永兴街没太多的变化,卖甜香豆腐脑的大姐严玉珍看到赵卫国,一时有些不敢认,直到看到他那个“赵氏活鸡”的招牌,确定没认错人,这才笑着跟他打起了招呼。

    不过在看到赵卫国的身边不是郭燕秀的时候,严玉珍好奇了起来,“你媳妇儿呢,咋今儿个没来啊?”

    “天冷了,不舍得让她出来。”

    严玉珍啧啧了两声,瞅着赵卫军打量了几眼。

    赵卫国转头把赵卫军介绍了一下,和赵卫军说道:“严大姐家的豆腐脑很好吃,一会儿卖完鸡,你可以吃几碗尝尝。”

    “赵氏活鸡”重出江湖,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毕竟是隔了这么长时间的空窗期,早就忘记了他这号人。

    加上天气着实有点冷,六点多的时候,还没太多人出门,这六只鸡并不太好卖,俩人在冷风里站了一个多钟头,才卖出去了两只。

    直到八点多的时候,日头升了出来,天色彻底亮了,才有路人朝他这里招呼。

    一个大娘站在招牌前,对着五只鸡挑拣了好大时候,仍是没确定该买哪只好。她身后的一个人很是不耐烦,一个闪身就挤到了大娘的旁边,说道:“你要是不买就让路,这几只鸡呀,我全要了!”

    大娘一听这话,当即就不乐意了。

    她对买鸡不在行,吵架却是一把好手。她打量了身边人,一看是个糟老头子,心中更无顾忌,冷笑道:“你有钱啊!还全要了,显得你能啊?”

    赵卫国也抬头打量,只见面前这个老人一头稀疏的白发,手臂上挎了个提兜,葱叶露在外面,一看就是刚从菜市场里出来。

    老人并没打算回复那大娘的质问,只是低着头盯着那个“四元一只,概不还价”的招牌看了几秒,用手指着地上摆着的几只鸡,对赵卫国说道:“你这鸡也是四块一只?我都买了,你找个鱼皮袋给我装一下。”

    大娘见被这老人无视,更是不乐意,扯住了那老人衣袖,不依不饶道:“我还没买呢,你就要全买了,你个老货,白活了一大把岁数,懂不懂先来后到的道理啊?”

    大娘越骂越是难听,老人只听而不见。

    赵卫国却有些听不下去,先是劝那大娘稍安勿躁,又对着老人说道:“大叔,我明儿个还来,你要是自家吃的话,没必要一下子买这么多。”

    “我不吃,可以先养着……”

    老人难得抬起头来,两人打了个照面,不由都是愣住。

    “你是……”

    大爷的脸上突然就是一阵喜色,指着赵卫国笑道:“你是小赵同志!”

    “叔,咱们是老熟人了,叫我小赵就行。”

    赵卫国也认出了老人,在夏天的时候,这位老人隔三差五的就会来买只鸡,前前后后买了不下二十多只鸡,算是他的老主顾。

    不过当时也没太多的交谈,只知道他姓李,是附近机械厂刚退休的工人。

    “你咋个不来了?你知不知道哟,自从你不来了,我们想买个活鸡,还得跑大半个桐阳。”

    “上一茬卖完了,就歇了几个月,忙着在家种地。这刚养成了一茬儿,趁着现在闲了下来,就带城里卖着试试。”

    赵卫国和李叔应付了两句,蹲下去将最肥的那只公鸡跑了起来,对那大娘道:“大娘,这只鸡最胖了,我建议你买这只。”

    一旁的大娘听两人叙旧,心中老大不耐烦,要不是活鸡不好找,她早就转身走了。听到赵卫国招呼,心中总算舒服了一些,细看了面前的这只鸡,蹙眉道:“这只鸡鸡冠的颜色不太鲜,你再便宜点,我就买了。”

    “婶,我这儿价钱本来就不高,比肉店的还便宜些。这大冷的天儿,站这里卖鸡,您也得让我有个赚头吧,您说是不是?”

    赵卫国又把另外的四只鸡一一推荐,大娘都能挑出缺点,又选了好几分钟,眼见着赵卫国始终不肯降价,又怕错过了这个机会,不情愿地选了最肥那只。

    大娘走后,李叔明显松了一口气,说道:“小赵,还是你脾气好,就刚才那个母夜叉,要是我做生意,我肯定不会理她!”

    “开门做生意嘛,啥样的顾客都能碰上,要是都跟李叔这样活套,那生意就容易做了。”

    李叔听了这句话,心情顿时大好。

    他活了大半辈子,自认为脾气好的不得了,可身边的人没人理解他,都说他是个老顽固。

    难得有人说他活套,这听着比一千句恭维都要舒坦,忍不住就跟赵卫国聊了起来。

    赵卫国这才知道,这位李叔的大名叫李仲明,退休前是桐阳第二机械厂的工程师,从五一年开始,在国内跑了十几年,直到六几年的时候,响应上面的号召,支持中部发展,才算在桐阳安稳了下来。

    李仲明也是个老派的读书人,见识又多,山南海北的说起来,说的是口沫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