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106章 生意经

    好在赵卫国也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借着穿越前从网络上得来的优势,总算是能跟李仲明聊的旗鼓相当。

    这一老一少,说到了兴头上,连生意也不顾了。

    赵卫军在一旁看的心急,不住地朝赵卫国使眼色,赵卫国只顾着说话,一直都没注意到。

    还是李仲明看出了赵卫军的不对劲,在他肩头拍了两下,笑道:“小伙子,你别着急,我说话算话,你这几只鸡,我都给买了。”

    李仲明坚持要买,赵卫国一直在劝,并一再保证,说这几月都会来,李仲明这才作罢。

    有刚才的大娘和李仲明这么一掺和,又耽误了半个多钟头,直到快十点的时候,才算卖出去了六只鸡。

    当然,那只明显小了一圈的鸡没人肯要,又装进竹筐里带了回去。

    赵卫国觉得,冬天并不适合在早上摆摊。

    在夏天,六七点是个黄金时段,人们趁着天气凉爽,来菜市场转一圈,把当天的菜给买了。

    到了天寒地冻的时候,早上天亮的又晚,六点多的时候,天还是蒙蒙亮的状态,人们肯定更想在被窝里多赖上一会儿。

    在赵卫国看来,今天卖的不太顺利。

    不过对于第一次出摊的赵卫军来说,对这个成果很是动心。

    三个小时卖了二十四块钱,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说出去的话,怕是整个魏河乡没有人不羡慕的。

    不过赵卫军还是不太理解,堂哥为啥只带七只鸡过来,还有一只明显卖不出去,这要是把家里的十几只一起带来,岂不是赚的更多?

    “今天把能卖的都卖完了,明天咋办?”

    “明天在家歇着啊!”

    “一下子全卖完,能多赚钱吗?”

    赵卫军摇了摇头,这种卖法,事先把价格都定死了。鸡的总数在那放着,早一天晚一天,都是那个数,最多也就是背点饲料钱。

    “在家歇着有好处吗?”

    这一问,赵卫军很不以为然。

    在家歇着当然有好处了,这天儿正适合藏被窝里睡觉,还能在屋里烤火,或者跟云娜妹子见个面多说会儿话。

    当然,这理由没法在这个时候说出来,他点了点头,觉得似乎不太对,随即又摇了摇头。

    “咱们卖的鸡,卖相好价格实惠,又不需要鸡票,不愁卖不出去。眼下要做的,不是急着把东西卖出去,而是利用咱们的优势,把“郭氏活鸡”这个牌子树起来,笼络一些相熟的老客户,后面的生意才容易做。”

    赵卫军听的云里雾里,不知道做生意还要想这么多门道。他还有问题不太理解,趁着这个时候,就一齐问了出来。

    “既然每天卖的鸡都是有数的,为啥要多带只鸡?你明知道那只鸡卖不出去。”

    “人们总喜欢对比,不论咱们的鸡再好,总有人挑挑拣拣,有这么一只鸡做对比,他们花钱的时候,心里就会舒服一些。”

    这句话,赵卫军终于完全听懂了,不由对他这位三哥佩服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俩人摸清了规律,慢慢将时间定了下来。

    早上六点从家里出发,七点到城里摆下招牌。

    随着两人每天露面,加上像李仲友这样的老主顾支持,生意越来越是好做。

    十天之后,每天带到城里的鸡从六只增长到了八只,依然很轻易的就能卖掉。

    要是没特殊的原因,俩人八点多就能卖的差不多。

    趁着清晨的阳光,喝一碗甜滋滋的豆腐脑,再去斜对面买上一斤油条,这日子,比在家喝稀粥舒服多了。

    尤其是和严玉珍混熟之后,赵卫军经常是花一碗的钱,连着喝上好几碗。

    吃的肚子滚圆,这才骑着车子晃悠着回家。

    不过这样惬意的日子并不长久,过了小雪节之后,天气骤然冷了下来,尤其是那凌冽的寒风,刮在人脸上,如同刀割一般。

    哪怕是两人全副武装,手套、围巾、护膝全用上,也没法抵御北风的侵袭。

    尤其是早上进城的时候,迎着呼啸的东北风骑车,简直是太过酸爽。

    不出三五天的功夫,赵卫国的脸蛋上已经冻出了两个紫块儿,哪怕是抹再多的雪花膏也无济于事。

    赵卫军没有雪花膏可抹,也不太注意这回事儿,脸上直接生了冻疮,又痒又疼的,据说让赵云娜心疼了许久。

    李仲明见两人如此狼狈,给赵卫国建议,不如就近租一家门面房,起码能背风,也不用担心风霜雪雨。

    赵卫国动了心,接连着好几天,开始花心思在附近找门面房。

    这年头没有商品化房子的概念,除了村子的自建房,这一片所有的房子都是公家所有。

    永兴街一边是菜市场,另一边紧邻着桐阳第一机械厂,路边的门面房,名义上都算是桐阳第一机械厂的产业。

    当初机械厂建这一排门面房的时候,是准备作为仓库之用,后来找到了更好的位置,这才把仓库改成了门面房。

    改出来的房子个个面积大的离谱,最小的面积也有三四十平。

    面积大了,每月的租金也是惊人。在别的地方,一处门面房一个月也就是七八块而已,这里最低也得十五块一个月。

    赵卫国倒不是花不起这钱,而是经过了一年多的生活,不自觉的沾染上了这个年代的优良特质。

    他觉得,如今还不成气候,每天就卖几只鸡而已,没必要花钱租那么大的一个门面。

    想在这条永兴街上找一间合适的房子,还真是不太容易。

    这日一早起来时,天色还黑咕隆咚的,阴沉的可怕。

    五六级的大风吹着树梢,如同怪兽在空中嘶吼,发出呜呜哇哇的声音。

    昨天的广播盒子里已经预报过了,这几天会有一次明显的降雪过程。

    看样子,今早这是要下雪的前兆。

    赵卫国本来决定,这两天天气不好,暂时在家休息两日。

    然而赵卫军习惯了赚钱的日子,一天不喝豆腐脑浑身都难受,大清早找到赵卫国的家里,说是已经把要卖的鸡准备好了,就等着他这个老板一起出发。

    赵卫国无奈,只得穿戴整齐,跟着堂弟一起进城。

    因为出发的时间晚,加上路上风太大,他们赶到的时候,比平时晚了足足有半个多小时,那边严玉珍已经支起了豆腐脑的小摊儿。

    两人刚把招牌摆出来,天上就开始洒下了绿豆大小的雪粒,打在人脸上生生的疼。

    雪粒下的非常稠密,不过是两三分钟,就在地上积了薄薄的一层。兄弟俩见势不妙,和严玉珍打了声招呼,准备去菜市场里躲避一会儿。

    突然身后“咔嚓”一声响,俩人不约而同地回头去看,不由齐齐变了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