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枭传
繁体版

第十一章——迷途知路

    “玲珑金光鹿,身型巨硕,头长六对八尺巨角,居北荒巨陆,因性情温顺,遇人而映金光,惹得皇权高贵讨喜,故遭过多擒猎,使得蛮生血统渐少,仅在北荒南部丛林留有独种。”

    “刀牙虎,天师秦冗曾收此虎种为坐骑,故别名太师虎,此虎肌骨庞大,巨如蛮牛,浑身花白,额前长一斑纹,神似刀痕,又因巨口有一对九尺弯牙,宛若双刀,故而又有双刀白虎,霸刀虎之称,因名声在外,擒猎过盛,于纪武二十一年……绝种?”

    赵枭念完此文,顿感大燥,他闭上文书,怒敲桌案,放声痛骂,这些高官权贵都是什么畜生!

    “这……这刀牙虎,竟连安居之地也无有记载吗?”

    他连连哀叹,将桌案上杂乱的籍册收拾一通,随后站起身来,将手中的北韩蛮经归放到册架之上,心中久久难以平静。

    自爷爷走后,这大半个月他就一直待在这书屋里头,刚开始还记得约束,到了饭点和休息时间便自觉安顿,可时间一长,他有时竟忘了休息,也不知疲饿,只觉这书屋中漫天的知识过于沉迷,实在难舍。

    这屋内册架之上,各类史经,文经,书经,诗经,学经,富经,还有他方才正读的兽经,种类繁多,一一俱全,果如爷爷所说,他八年的工钱买了这些经书,使得赵枭深读竟真的不感孤单!

    赵枭清楚自己知之甚少,所以他先读史经,了解童夕历史,自八万年前七神开天各分地域,分分合合数万载,最终形成了这北韩,西周,东熵,南赵四方共存的格局。

    历史变迁,风流人物随时间遗忘,唯有真神独得人心,有人奉万世香火,名流千古,有人享亿万唾沫,永留污名,他遍览史卷,只感万般悲叹,原来这世间且有诸多遗憾,痛绝千古!

    史经多已读倦,他便开始读山海图经,了解这童夕地界的各貌。

    北韩占据十六州,以神州为首,主接管蔺阳三海,北韩巨陆,有三大修道宗门,七大习武门派,六大书香学城。

    西周有七国,以陵国为首,余下靖国,巫国,嫣国,楚国,逸国,孟国皆为下臣,西周接管西荒大漠,西部炼狱,有四大宗门,五大门派,三大学城。

    东熵分布二十三岛,以古神岛为首,余下二十二岛各自接管熵离四海,东熵镇守着能传送至异界的海生门,仅有九大宗门,门派学城皆无有存。

    南赵分六国,以羽国为首,位于南天裂谷之上,是空中帝国,余下黎国,古国,伏国,疆国,虚国各自分布于南蛮大地,有六大宗门,无有门派,四大学城。

    童夕凡界,人族之势鼎首万族,北韩西周皆是人族地域,南赵则以兽皇主掌一方,而东熵是最为特殊,岛屿所存,各有所异,使得万族修士皆往,纷纷隐居,据说还有仙人隐居在此,福泽四海。

    赵枭读了图经,见字忆景,不禁幻想,这世间如此广阔,无奇不有,竟有兽人存世,他们该是什么模样?他第一次念到仙人二字之时,脑海中只觉惊奇,爷爷说的神仙真的存在吗?

    他想起爷爷遗信中所写,自己是仙胎穹化之子,再回想之前梦中景象,与母亲同席饮欢者,他们?该是神仙吗?

    他思绪万千,浮想联翩,但自知此时的自己不过是个平凡的幼童,与其思虑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倒不如正视眼下,他该如何快速成长起来。

    册架之上,他寻到文书百艺九百章,诗书九卷八百篇,政书通文三千册,古文天经八百卷,他本想先深读古文,悟得所学,然只翻经百余页,便觉极度枯乏无味。

    文经上要么写着没什么逻辑的篇文,要么说着看不懂的典故,这字字拆开尚能看懂,可一旦组合便使人摸不着头脑!

    “念书?念个屁!这根本看不懂啊!”

    这是他把自己关在书屋三日整,埋头苦读古文经所得的感悟,起初他还尚有耐心,念字细看,可千篇一律的文字实在过于冗杂,不禁使他乱心,开始东翻一页西看一篇。

    他就这样看一卷丢一卷,读一篇记一篇,翻一章忘一章,好似将自己主动关入囚笼一般,那滋味极其难受,相当腻厌。

    念读古文经的过程很痛苦,他心中极其不解,这算哪门子读书?这是人能看得懂的东西吗?

    即便如此,这几百卷古经书上的亿万文字,他还是逐一过了眼,虽然翻经比眨眼还快,但总能记住一些,至于能记住多少,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晓。

    “不行,再这样下去,我要崩溃了……”

    他埋头苦读至黄昏,见仍有约二百余册的古经书卷摆在案旁,使他一时间极度恐惧,根本不敢再翻看,甚至想一想都觉得后怕。

    他连忙收拾起东丢一本,西扔一册的卷经,将这古文天经八百卷,完好无损地,一卷不漏地,小心翼翼地放回那册架上本该属于他们的位置。

    待一切收拾妥当,时间也恍然走去,他摊坐在地,背对册架,心中已然打起了退堂鼓,他真的要继续念书吗?

    这是他第一次在书屋里累得熟睡,待第二日清晨醒梦,心中所惧才消减几分,即便如此,他仍不想让一丝闲余的时光逃去,也记不清已有多日空腹,只继续待在这囚笼般的小屋里,寻找救赎。

    古文天经,他已不想专研,倒是这文书百艺和诗书政文深得他心,只简简浅读,便颇感生趣。

    “这文中所写,竟如此有趣。”

    文书百艺,共九百七十余章,其中以书画八技为首,多数记载童夕各域的文学大才,以及各路凡间艺术,逆天绝活,看的人实在上瘾!

    诗书九卷,共八百六十余篇,以琴诗颂歌为首,记载童夕各域的诗歌民谣,八方唱调,甚至每一篇都有作者留笔,以扩充读者歌识,见诗如见人,念词如听亲耳唤,极其玄妙,堪称奇书!

    政书通文,共三千六百余册,主要记载北韩统一以来的皇政变动,其中大人数多如璀璨繁星,大多留名在历史的长河中,然浅读前文千篇,尚觉条条有道,深探后世千章,竟似撩撩遗文。

    “皇庭怎变化到如今这般格局?”

    政书记载,是赵枭这刚满八岁的孩子最难看懂的,只单看一个人物,其中所牵扯的势力就乱得无法细分,再加上后文基本是千篇一律的复录,他便逐渐失去了看完三千册政书的耐心。

    最终他放弃了,只深读后文千章,他便心有所悟,他不喜欢后世族皇的持政手段,也更不喜欢掌权压民的官辈,这册书上记载的诸多荒唐事,对他心灵上的启发来说,极其深刻。

    “这是什么经?”

    在差不多读完了这几千册杂经后,他在书屋南墙一角,寻到了数百册兽经文书,他拿起的第一册,便是这记载了北韩诸多奇异之兽的北韩蛮经。

    在童夕界,兽类之异区分极大,最常见的杂类兽禽体型无异,大多归于家畜,少有危害,诸如狸猫黄狗,又或马驹牛羊。

    而异类兽禽,或体型与家畜有异,或外貌与同类分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且个别种类接触危险极大,光系数区分就有十二般等差,极其复杂。

    诸如长有六尾的灵猫,此种类体型与家猫无异,但六尾能通灵气,常人不敢私养,倒是惹得宗族群体讨喜。

    身高三丈的鸿牛,此种类体型极大,被称为蛮荒野兽,外貌与寻常牛类大有差别,多私养于斗兽天地台,与其他巨兽相斗,供富人们参赌下注。

    在北韩蛮经中,赵枭见惯了异兽被随意擒猎而导致绝种的坏事,这册书上字字记载,笔笔诛心,他幻想中惊奇古怪的异兽,大多都在录笔最后无有下文,这不禁使他联想,他是不是在翻看一本死亡笔记?

    然而最生气的,则是每有十册记载中,都有三四册里会记着一笔书文。

    “惹得皇权高贵讨喜,故遭过多擒猎……”

    每每念到此文,他便心头一紧,只轻叹一息,细看下文,啊~果如他心中所念,这些畜生对世间生灵不仅这般对待,还逐一赶尽杀绝?实在可恨!

    “万物共生,弱肉强食。”

    这是赵枭浅读北韩蛮经悟出的道理,说来奇怪,他尚且看人之事还带有迟疑,忆兽之痛却深入腑心,或许在他眼中,这书经中记载的某些人甚至不如畜生。

    他本想继续深读兽经,了解这世间万般古怪的异兽,然观其中记载,多感恼火,实在无心细念,尽管略感可惜,但他还是放弃了,这数百册兽经,他便再未上手触碰。

    富经,礼经,玉经,石经,仁经,天地经……

    这半月中的后半段时间,他早已记不清自己看了多少类经文,他心中所念,无非是选择性地记住一些需要牢记的文书,此便足够了。

    幼小的脑袋瓜装不满太多学识,也记不清太多精细,读经念书,对赵枭来说,结果是什么不重要,享受的过程才是精华。

    他想来想去,将自己困入这囚笼之中,出路在哪?那不应该是他自己决定的吗?难道自己非要去学城念书不可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不见万里迷途,何以救赎?”

    与其待在这小屋中细探书文上的世界,倒不如亲自出去看看,这十方惊奇天地,是何等辽阔,这童夕四域九海,是何等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