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致富忙
繁体版

第十六章 去书院

    次日,莫二郎带着义哥儿和莫大郎一起回了老宅,因为知道莫林山是个有远见的老头,谷雨也就没有跟着,在家中睡了个大懒觉。果然,莫林山得知要送义哥儿去书院后,大喜,很是欣慰自己的木头儿子竟然能想到送孙子去读书。就算是知道是谷雨的主意也不失望,毕竟自己的孙女能有这般远见也是值得高兴的。只感叹于谷雨的聪慧。

    义哥儿去书院的事儿就拍板决定了,而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是,大堂哥莫明礼也跟着一起去书院。二堂哥莫明仁则得等家中再宽裕些后,才能考虑了,毕竟就算是莫明礼去书院,都还是莫林山掏空了家里,莫大郎还找莫二郎借了些才供起来的。

    借钱这事儿倒不是莫二郎自作主张,前一晚上,谷雨见莫大郎若有所思的模样,就不经意跟莫二郎和李氏提了句:“大堂兄看着阿兄能去书院,眼睛巴巴的呢。”

    莫二郎和李氏心善,听见后,盘了盘账,就琢磨着跟莫大郎提一嘴,若是实在不凑手,就借些银钱与他。

    莫二郎还跟家里几个孩子提起了此事,说道:“如今家里还算凑手,也不想着礼哥儿的孝敬,只是想着,此番也算是了了你阿翁的心愿,算是孝敬他老人家。且若他能入学,跟义哥儿也有个伴儿。”

    谷雨能主动提及此事,自然也是同意的。这段日子以来,大堂哥莫明礼一直忙前忙后,很是帮了大忙,而且他与义哥儿的沉稳不同,嘴巴很能说,把一帮婶婶婆婆哄得心花怒放,豆腐生意都好了不少。谷雨真真觉得莫明礼是个人才,不读书可惜了。

    当天下午,莫林山,莫大郎,莫二郎一行人就来到了桃花村,预备明早去县城。是的,莫林山也跟着来了,他要亲手送自己的两个孙子入学,全家人谁也劝不动。

    考虑到是老爷子近两年来最高兴的一次,家中也就不再劝阻。只是,大坡村离桃花村有小半天的路程,且老爷子的腿虽是能走了,但走这般远,还是太伤腿了,便让莫林山坐在推车上,一起过来。

    莫林山一开始很是不情愿,觉得自己的腿早就好了。后来还是莫明礼说想跟爷爷一起做车,才把老爷子哄住了。

    谷雨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莫林山,之前只在小谷雨的记忆中见到过,终究是隔了一层纱,不真切。老爷子穿着一身粗布麻衣,穿着草鞋。黑黑瘦瘦的,个子中等。戴着草帽,胡须花白,黝黑的脸上刻着一道道褶皱,是生活给予的磨难。

    李氏连忙迎了上去,对莫林山嘘寒问暖,谷雨则在打完招呼后,就退到了一旁。莫林山是第一次来,饶有兴趣地把整个院子都逛了一遍,对李氏的持家有方表示了赞扬。

    待坐到正房主位上时,莫林山喝着月娘奉上的茶水,眼角笑出了皱纹,对李氏道:“这俩丫头几月不见,都愈发聪慧伶俐了。就是雨娘还是瘦弱了些。现在挣钱了,多给孩子买点肉吃。”李氏在一旁恭敬地点头。

    休息完,莫林山就精力十足地要去地里看看了。莫二郎自然是欢迎的,便一马当先地领着莫林山和莫大郎下地去了。难得公爹过来,李氏自然不能怠慢。好在前阵子靠着豆腐生意和隔壁村的张屠户打好了关系,直接去他家卖肉就成了。

    晚饭自然是李氏下厨,谷雨在一旁看着,做了红烧肉,焖豆角,肉末茄子和丝瓜排骨汤。大家都吃的肚子圆滚滚,宾主尽欢。

    五月初九,一大早,莫林山,莫大郎,莫二郎,莫明礼和莫明义就收拾妥当了,把最干净少补丁的衣服穿了出来,穿上了麻布鞋,头发都整整齐齐地束好。

    李氏虽不跟着去,但也十分紧张地前后忙活,准备“六礼”。谷雨作为竹清书院的“熟人”自然也是要跟着去的。

    月娘把谷雨从床上巴拉起来后,就拿了帕子给她洗脸,然后就是给她盘发。谷雨对古代的发髻实在是无从下手,每次都是自己给自己绑双马尾,也算是活泼可爱。但今日是正式去书院见夫子,这般随便肯定是不行的。月娘把谷雨固定好,利落地给她梳了个双髻,既俏皮又可爱,还不勒头皮。谷雨很是喜爱地对着水面照了照,满意到不行。

    竹清书院离县学不远,就在隔壁的白石街。到达竹清书院时,天才大亮。书院中传来郎朗读书声,谷雨带着众人轻车熟路地走到了门前,由莫大郎和阍人说明来意后,就在门前候着了。谷雨来过多次,这会儿自然不会东张西望,而莫二郎几人则纯粹是紧张的。

    很快,阍人就把谷雨一行人领了进去,带到了会客厅中。谷雨也是第一次进来,不敢抬头到处看,只是眼角余光中,瞥见了一丛丛翠竹和院内古朴清新的摆设。

    到会客房后,没一会儿,孙夫子就过来了。孙夫子头戴青帻,身着同色长衫,手持折扇,下巴有须,眉间似有刀刻般的竖纹,看着约摸三十多岁,十分严肃克己。

    孙夫子和谷雨一行人相互见礼后,莫林山就把此行的目的说了出来。孙夫子便招莫明礼和莫明义上前,略微询问了几句,知道两人此前并未上过学,只认得几个字。那几个字还是谷雨教的,便也没多说什么,只轻轻瞥了谷雨一眼。

    谷雨老老实实地站在一旁,有种被当场抓包的感觉。她其实隐约觉察孙夫子是知道她在窗外偷学的,但因为孙夫子没有招呼阍人和小厮赶她,她也就厚着脸皮继续听讲了。今儿也算是正式拜见了孙夫子。

    孙夫子了解两个完学生情况后,对莫林山道:“令孙须得重头学起,编入初学班。二位以为如何?”莫林山一行人自是没有什么意见的,连连点头。孙夫子告知了书院的束脩是每年二十四两,还给了一份需要准备的书目,可以一次交,也可分次交。此外,书院内有学舍,方便学子求学。

    这个莫大郎和莫二郎事前已经知晓,也都打算是按月交,虽是在端午小赚了一笔,但还是囊中羞涩,一时半会儿实在掏不出这么多钱。

    莫林山恭敬接过书目,把带来的束脩和“六礼”,肉干,芹菜,桂圆,莲子,红枣和红豆拿了出来,由莫明礼和莫明义双手奉上。孙夫子端坐于主位,引导两人完成了拜师礼。

    礼毕,孙夫子勉励了一番,莫明礼和莫明义脸上都写满了雀跃。又是寒暄一番后,便询问了学舍的费用,已是决定让两人住宿了。孙夫子便让小厮带一行人去找了学监,了解情况。学监是个微胖的中年男子,很是和气地告知了学舍的情况:学舍分四人一间房,包吃住,卫生自理,一月五百文。

    莫二郎和众人商量后,决定先交一个月的住宿费,毕竟家中现在余钱不多,还是先交一个月的吧。交完钱,确定好明日入住后,谷雨一行人才离开了书院。

    出了书院,莫明礼和莫明义终于忍不住咧开嘴,露出了比太阳花更灿烂的笑容来。莫林山也难掩激动,对莫明礼二人叮嘱道:“既入了学,便认真听夫子的话,可不许调皮。好好读书,争取能有出息,做个账房都可以,不必再在土地里刨食了…”二人自是点头称是。

    莫大郎对县城很是熟悉,就由他带着众人去书铺,给二人买书和笔墨纸砚。谷雨也来过几趟书铺,还买过一本识字书,算是与书铺掌柜有了点交情。而谷雨来书铺逛,也是为了识字,毕竟书铺是允许旁人看书的,只是不可抄录和损坏。

    一入书铺,吴掌柜就看着谷雨一行人,率先招呼道:“小娘子,今日同父兄来买书吗?”很显然,吴掌柜对谷雨这个小姑娘还是很有印象的。往常虽也有小娘子进出书铺,但大多都是跟着父兄一起,而且都十分内敛沉默,但谷雨一开始就是自己来的。掌柜自然是留了下心。

    谷雨落落大方地回应道:“今儿是过来买兄长入学的书单的额,我兄长刚入学,我们对此也不了解,可能还得劳烦掌柜了。如果有便宜些的,就再好不过了。”吴掌柜早就猜到谷雨家中定然是比较拮据的,听到这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便引着众人来到了靠近后院的一个角落,从书架下拉出了一个大木箱。

    打开木箱,里面是码的整整齐齐的书,那些书纸张泛黄,还有虫蠹咬蚀的痕迹。吴掌柜道:“这些书都是有些破损的二手书,但字迹都清楚,也不缺字和缺页。价格自然也会低许多。”

    谷雨随意拿起一本书翻看,果然看到几处破损,但字迹却很清晰,可见掌柜说的情况属实。莫林山直接拍板,道:“这些书就可以了,多谢掌柜帮忙。”吴掌柜摆摆手,让他们自个儿挑去了。

    谷雨拿出书目,她毕竟是有基础,而且大燕朝的字也是象形文字,有些字很相像,因此,虽还不能写,但已经能认许多字了。孙夫子给的书目,她基本也能认出来。她小心地翻着书箱中的书,拿出了《千字文》和《孝经》。

    现今莫明礼和莫明义只用的上这两本,至于其它的书,就留待之后再买罢。很快,谷雨就把需要的书都淘了出来,这些是基本识字书目,在市面上很是常见。

    接着,又买了便宜的毛笔,墨水,砚台和一刀纸。虽然已经拣着便宜的买了,但其实每一样都得好几百文。果然,古代读书,穷人根本高攀不起。待买齐东西出来,又花了将近三两银子。

    莫明礼只买了些笔,墨和纸。砚台和书准备先跟着义哥儿一起凑活。这也是之前商量好了的,之后莫大郎手头宽裕了,再补上。

    莫大郎和莫二郎心疼银子,也没了再逛的心思。随意找了家面铺,点了些面汤,配着带来的干粮,囫囵吞枣吃了一顿,就把莫明礼和莫明义送去了书院。

    再到书院门口时,长辈心中五味陈杂,这阵子的所有收入,都砸进去大部分了,只希望俩小子能好好读书,以后要能在县城做个账房先生就再好不过了。

    莫林山,莫大郎和莫二郎又是轮流叮嘱了一番,莫大郎更是直接对莫明礼道:“你小子要是不认真读书,就换你弟去,你就在家里跟着我学种地。”把莫明礼说得脖子一缩一缩的,只连连保证自己会认真。

    见气氛有些沉重,谷雨上前,对二人道:“阿兄们要认真学呀,回来还能教教我们呢。”莫明礼和莫明义自是知道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若不是书院不招收女弟子,谷雨这么聪明,肯定是能上书院的。因此,很是郑重地点头。义哥儿更是保证道:“小妹放心,以后在学堂学了什么,我回去后都会同你说的。”谷雨这才满意地点头,放二人进了书院。

    送莫明礼和莫明义进书院后,谷雨一行人也没有闲着,还有生意要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