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致富忙
繁体版

第十五章 端午摆摊(二)

    回到家,已是日薄西山,外出的旅人,种地的庄稼汉子都趁着夜幕未降,疾步回家。谷雨一行人进到村子,遇到了几位打招呼的村民。自从豆腐生意做起来后,谷雨一家跟村民们快速熟悉了起来,如今已是能说笑几句了。

    寒暄过后,谷雨一行人很快进了家门,李氏已经在准备晚食了,见几人回来,往襜裳上擦去了手上的水渍后,急忙迎了上来。

    莫二郎一进家门,就绷不住脸,乐呵呵的,和众人一起去到正房的桌上数钱。最后进门的人关紧门后,莫二郎就把藏在背篓中的包袱拿了出来。倾倒包袱,铜钱就哗啦啦地倒了出来,其中还夹杂着三块碎银子。

    碎银也就几块,而且古代人似乎都有一手掂重的好手艺,李氏一上手,就掂量出三块碎银中,两块是一两的重量,还有一块是二两,统共四两。那块二两的碎银是一位穿着杏色衣裳,梳着丫鬟髻的姑娘给的,多的算作打赏,因为实在是出手大方,谷雨还很是殷勤地帮忙送货上门,印象深刻。

    莫大郎和莫二郎负责数铜钱,其余人用细麻绳穿串。莫大郎是一百一百的数,莫二郎是五十五十的数,两个五十做一百,虽是速度慢了些,但总好过数错。

    待把整百的都串好,再数有多少串一百。最后得出有二十三串一百文和七十六文。谷雨看着连莫大郎都报不出总数,只得出声道:“总数是两千三百七十六文。”

    全家都有些惊奇地看着谷雨,不知道她如何会算数的,也不知她说的对不对。谷雨只得道:“之前去医馆的时候,发现算数很重要,前阵子经常跟着大伯去县里,就去书院那边转悠,跟着那儿的夫子,认了些字,学了些算学。”

    这话自然是半真半假的,自从知道自己变成文盲后,她一直就想着甩掉文盲的帽子。这阵子趁着家中豆腐生意红火,莫大郎每天都要到县城一趟,她就跟着。

    到县城后,打听到了几个书院和私塾的地点,悄摸摸在外头听。当然,被发现后都把她赶走了。听了镇上所有私塾和书院的课后,她觉得还是竹清书院的孙夫子讲的最好。最近,她只要一去县里,就跑去听讲。

    现在已经认得几个字了,但算学就是她自己九年义务教育所学了。可是,莫二郎几人并不知晓,只觉得谷雨很是机灵有向学之心,若是个男娃,他们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供她去上学,只偷听就学会了,简直就是文曲星的座下童子。

    谷雨被夸得晕乎乎的,心中还残存着“文曲星座下竟有童子”的疑问,但这有没有的,谁在乎呢。

    确定谷雨真能算数后,众人的热情又回到了桌子上铜光闪闪的钱币上,让谷雨重复了一遍,心里头登时火热起来,四两碎银,另两千三百七十六文呢。没想到小食摊竟这般赚钱,一天下来就能挣这般多。

    谷雨见众人全然忘了还有成本这回事儿,只得牵头把成本扣除出去,最后依然还有四两另一千一百四十文。在众人看来,也是非常多了。

    接着就是分工钱的时候了,谷雨拿出两百文递给莫大郎,工钱一百五十,另五十奖金。莫二郎和李氏也是两百文,莫天蓝、莫明礼、义哥儿和月娘都是一百文一人,信宝则是五十文。而谷雨自己,因着是出方子的人,能分一半,也毫不客气地拿走了自己那一份儿。

    每个人领到自己的钱都喜笑颜开,信宝甚至已经掰着指头数着能买多少好吃好玩的了。谷雨也满意地摸了摸自己的钱袋子,剩余的钱都放入公中的钱匣子中。李氏再把钱匣子收好。

    自从做豆腐生意以来,家中人人都能领工钱了。一开始,对于谷雨竟然要给自己和莫二郎发钱,很是抗拒,但谷雨很是坚持,又想着也是孩子的孝心,才收下的,想着攒攒,之后再补贴家用就是了。

    莫二郎和李氏从不隐瞒家中的银钱,谷雨心中也估算出家中现在应该有四五两银钱了。束脩的银子虽是勉强够了,但书本和笔墨纸砚也是大头,实在是凑不够。待小食摊的生意上了正轨,估摸着也凑够些银钱了。谷雨心中暗暗计划着,想着趁着今日开门红,好好跟莫二郎和李氏提一提。

    送义哥儿去上学是谷雨早就计划好的事儿,书院不收女学生,但收男学生呀。只要义哥儿会了,就能教她,摆脱文盲势在必行。

    此外,还有更重要一点就是,以后她的吃食生意必定会越做越大,若无法与官员搭上线,那就是任人宰割的肥羊,就算花大价钱打点,收效也是甚微。而有读书的人家,可比经商人家更得人高看两眼。

    待吃过晚食,大家继续忙活着包粽子,做饮子。谷雨早打听过了,明后两天还有庙会,寺庙的祈福也还没结束,热闹着呢。县学休假三天,憋闷久了的学子肯定会去凑热闹,这可是打响招牌的好时候啊。

    幸亏端午前几天莫大郎和莫二郎一直在到处收各种豆子和糯米,大坡村和桃花村的各种豆类和糯米都被掏空了,莫大郎还拉着豆腐去了附近几个村落换,才凑够了。否则,这会儿就得干瞪眼了。

    后两天,在抢眼的招子的帮助下,回头客是络绎不绝,许多人都认识了莫家食摊,准备的吃食更是大受欢迎。特别是豆花,已经初步形成了咸甜两派,甚至还在谷雨几人面前争论起来。更有才子在诗会中,偶然品尝,赞道:“…冬日雪花留一片,落入碗中待夏凉。”

    至此,莫家小食摊更是火爆非常,磨豆浆的驴都累瘦了。连轴转了两日,丰水河渐渐归于平静,忙碌的端午节总算告一段落了。众人把两日的收益一合算,发现刨掉成本,竟然挣了七两另五千二百文。当然,主要的大头还是第一天挣的,而且有三分之一是靠打赏来的。

    因为这两日实在累得慌,谷雨小手一挥,每个人除了工钱外,另发五百文做奖金。众人更是眉眼带笑。这几日实在是累得慌,大家都有些吃不消了,谷雨便说让众人歇息两日,之后再到松石街摆摊。众人也的确是累得够呛,便点头同意了。

    刚好,还可以趁此机会,送义哥儿到书院读书。本来以为还要摆一阵子摊才能攒够钱,不曾想,这会儿钱就攒够了。既如此,就不要拖了。义哥儿已是八岁,还是尽早上学的好。

    谷雨趁着这会儿人齐,就把要送义哥儿去竹清书院念书的事儿给说了。莫二郎正想说什么,谷雨就接着道:“不必担心银子的问题,我算过咱们这半个月来的收入了,束脩已是够了的,笔墨纸砚虽贵,但咱之后还有营生,是供的起的…”

    把义哥儿读书的好处说了之后,莫二郎还未开口,莫大郎就道:“二弟,这是好事儿啊,读了书就有出路了,不用在地里刨食。咱家以前是供不起,如今能供起了,怎么着也得让义哥儿去试试。”

    莫二郎点点头,看着义哥儿道:“这是好事儿,明日先跟爹说一声,后日我就带义哥儿去书院。趁早把事儿解决了。”

    义哥儿得知自己竟然能去学堂,高兴得又蹦又跳。莫明礼见着,眼睛巴巴的,羡慕不已。莫大郎见状,心中也思量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