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兴衰录
繁体版

第七章 求而不得

    又是一年春日,百花争艳,落英缤纷。两只松鼠忙碌地在枝梢间追逐着黄雀,一个少年被松鼠的吱吱叫声所吸引,其抬头望向树梢,饶有兴趣地看着松鼠在枝丛中奔走跳跃,眼睛露出羡慕的光芒。这个少年身材萧长,面容清瘦,穿着一件长衫更显单薄,时不时地咳嗽两声,引来那松鼠驻足观望。

    这少年观看了一会便略感疲倦,便到树下坐起,又背靠大树仰头望去,看着松鼠来回穿越于树枝间,心中充满了向往。他希望能像松鼠一样能奔走自如。

    正当少年沉浸在遐想中时,另一只松鼠突然跳到了他的肩膀上,待其伸出手指,想去逗弄,却不想惊动了松鼠。只见松鼠一溜烟便逃之大吉。

    这个少年就是十多年前释源大师在取经回寺的路上捡到的那名婴儿,现如今已经十三岁,在释源师徒的精心照顾下,总算熬过了总角,但稚气未脱又面黄肌瘦,看起来弱不禁风。

    这时,走过来另一个少年,只见他手中端着一碗药递了出去:“杨林师兄,大师父刚煎好的药,趁热喝下吧。”

    杨林接过药,便一饮而尽。喝完最后一口,则皱了皱眉,道:“辛苦小师弟。”

    这小师弟名为景泉,师兄弟里年龄最小,十年前被父母遗弃在龙云山下一口水井旁,被早上过去打水的人捡到后送至龙华寺,由弘文和弘武收至门下。

    景泉笑道:“辛苦什么,偷会懒而已。你不知道二师兄还在太阳底下打拳呢,文师父要他上午打个两千拳,我借口送药赶紧溜了出来,不然也得跟二师兄一起在那里遭罪。”

    二师兄名叫秋林,是初秋时节,寺内一僧人在龙华寺外的松林里拾得,寺里通报了一个多月,也没人过来领走,于是就在弘武的请求下,留在寺中抚养。这三兄弟皆是无父无母之人,或者说是皆无父母疼爱之人。

    杨林苦笑:“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倒想学着打几拳,可是刚使点力气,就快要把肺咳出来了,看来此生此世与武学无缘。”

    景泉安慰道:“师兄也不必气馁,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说完,瞧着周边没人,景泉便靠近杨林的耳边窃语:“方才我取药之时,听师祖跟武师父说起他已修信一封,要武师父这两日送往少林,恳请少林借阅《洗髓经》。若得少林同意,过些天便要带你去少林。”

    “哦?”杨林面露惊喜,又迟疑道:“这《洗髓经》与《易筋经》乃少林两大镇寺之宝,怎能轻易得见?”

    景泉道:“或是师祖许了少林什么。”

    藏书楼,释源封好信便交与弘武,道:“听说这“易筋”乃坚其外,“洗髓”则清其内,这二经素来为少林至宝。昔日我随上师游学少林,虽曾有幸见其真面目,但并未学习其所载功法。今日愿奉上译经,以换杨林得睹《洗髓经》,此事若能功成,杨林病体当复。”

    释源又交代起来:“你此去少林,先去拜会慧度大师,说明缘由,求得他居中协调。我曾与他有旧,他应当不会拒绝。如再得少林方丈慧普大师首肯,我再携杨林登山拜寺。”

    弘武答道:“弟子明白。”

    收拾好行装,弘武正要出门,却见杨林一步一颦踱步行来。弘武轻轻拍了拍杨林的肩膀,笑道:“你小子有福了,准备过些天随你师祖出趟远门吧。”说完信步而出。

    杨林走到释源座下便跪倒于前,哽咽道:“师祖恩德,永生难报。”

    释源扶起杨林。只见他一副倦容却露出慈爱:“看来你已知晓了。十三年前捡到你时,你尚在襁褓却身受重伤,这十多年来我和你文师父想尽了办法,也不能救你脱离病厄,如今有机会总要试一试。”又笑了一笑道:“秋林和景泉每日里会习武练拳,而你平日里要不找你文师父针灸敷药,要不就是陪我抄写经文,想必早已烦了吧?”

    杨林抬起头道:“师祖,我未曾烦过,自己手足无力,使不出一招半式,纵使武师父想教授武艺,我也无力练习,而这藏书楼这么多书,我也看了不少,算是苦中作乐。”

    杨林犹了犹豫,又问道:“师祖,我有一事不明,师祖和师父们既养我于寺中,为何又不允我剃度受戒,使我得以托庇佛门?”

    释源道:“自是因你年幼,心性未定。待你成人后,还若有心,再登坛受戒吧。”

    等杨林告退离去,释源却皱起了眉头,想起那几封来自朝中旧友的书信。

    四五日过去,每日里趁着去山墙张贴译文的时候,杨林都会瞧向山脚,期盼着武师父回来。而秋林景泉两兄弟同样也是对弘武望眼欲穿。文师父平素少言寡语,只会要他们练功。武师父就不一样了,会带他们玩游戏讲笑话。至于师祖那边,是万万不敢过去打扰的,而庙里其他人,却有些疏离,很少有人搭理他们。所以武师父刚离开几日,他们便想念甚深。

    终于又过了四五日,杨林正在藏书楼陪着释源抄经,却听见楼下喊到:“师父,我回来了。”

    听到是武师父的声音,杨林忙站了起来,看了看释源,张了张口却并未说出话来。

    等到弘武推门而进,其走到杨林前,摸了摸他的头,对着释源摇了摇头,道:“师父,此行就算得了方丈慧普大师同意,杨林也看不到经书。”

    释源疑道:“此话怎讲?”

    弘武便将其拜会少林的经历娓娓道来:

    他一到嵩山少林,便去拜会了慧度大师,将其中求经缘由诉之慧度。慧度二话不说就带着弘武找慧普进行一番恳谈。

    可慧普却直言太宗晚年曾派人到少林寺借阅《洗髓经》,谁曾想经书刚送进宫不久,太宗皇帝便驾崩西去。后来寺里上书请求归还经书,今上却复函“经书已随太宗其他心爱之物,一起陪葬昭陵。”

    于是少林两大至宝之一的《洗髓经》就陪着太宗永藏地下。慧普甚至当场取出当今圣上的御笔亲书,将其展示给弘武,以证其言。

    而只因该经深奥,整个少林寺先前竟无人敢练,也就无人知晓经书原文。所以唯一的那本《洗髓经》便藏于地下,不见于世间。

    最后慧普表示可将杨林带至少林,请寺中精通医道的人看看有无他法。

    就这样,弘文谢过了慧普,带上慧普的回信,失望而归。

    接过惠普回信,释源来回看了两遍,最后喟然叹道:“我也算略通医术,试了这么多方法,请过无数良医,也不曾与他身体有救,罢了,罢了,日后再徐徐图之罢。”接着又对杨林道:“青灯古卷,扫尘佛前,斩断烦恼丝三千,你可愿意?”

    只见杨林五体投地,再抬起头时泪眼婆娑。其哽咽道:“弟子愿意。”

    “好孩子。”释源又转向弘武道:“下月初八浴佛节,你为杨林剃度,授其法号‘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