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不装了,我是霸王项羽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破敌之策

    “听士兵说,你有良策解我心中之惑,敢问阁下我心中所惑为何?”

    皇甫嵩开门见山的问道,并没有因为荀攸平平无奇的外表就有所轻视。

    “将军心中困惑在轩辕关也!”荀攸轻描淡写,悠悠的说道。

    皇甫嵩闻言一震,顿时提起精神,不禁上下打量荀攸一番。

    没想到此人竟能一针见血,抓住关键所在,皇甫嵩敏锐的直觉告诉他,此人不简单。

    “来人,赐座!”

    皇甫嵩激动的说道,两眼冒光,已经迫不及待想听荀攸心中良策。

    “多谢将军!”

    荀攸抱拳说道,显然与之前朱儁相比,皇甫嵩的表现高下立判。

    也能看出皇甫嵩对自己的重视,这让荀攸,一下心生好感。

    “公达所言,直戳我心,不知可有良策为我解惑?”

    皇甫嵩迫不及待的问道,言语十分真切。

    “将军心中所惑,乃惧轩辕关之天险也,此番波才率大军杀奔洛阳,并留军驻守轩辕关,以防将军回援,将军需出奇谋,迅速破关,再攻其不备,方能击溃黄巾军,解洛阳之危。”

    荀攸的一番话,让皇甫嵩与高顺、郭典为之一震。

    短短数语就言明当下局势,并指出破局的关键所在,实乃高人啊!

    此时皇甫嵩已经无比振奋,立即抱拳道:

    “请公达教我破敌之策,我皇甫嵩感激不尽!”

    面对皇甫嵩的真诚与热血,荀攸内心微动。

    “将军此行破关的关键在于阳城。”

    阳城?

    攻打轩辕关的关键怎么会是在阳城呢?

    皇甫嵩顿时一头雾水,高顺、郭典也是面面相觑。

    荀攸继续说道:“将军此去攻打阳城,需要围而攻之,但又不可将其攻下,需点到为止,给阳城施压,然后将此消息传于轩辕关。”

    “公达此举莫非是想引轩辕关的将领率兵救援阳城,然后趁轩辕关守备空虚之际,率军奇袭?”

    高顺说出心中想法。

    “此举看似可行,但轩辕关的将领岂会轻易率军出击?”

    郭典毫不掩饰,说出心中疑虑。

    皇甫嵩也十分赞同郭典的看法,如此小计,连他们都看出来了,岂能瞒的过守关将领。

    只见荀攸摇了摇头,依旧信心在握。

    “在下围城,并非是要引关中兵马来援,能想出奇袭轩辕关者,定会让将领坚守关内,不得出战,只要能拖住我军回援,给黄巾军主力争取攻打洛阳的时间,守关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众人闻言,觉得颇有道理。

    “那公达围城的目的又是为何?”

    皇甫嵩疑惑的问道。

    “围城攻打,就是要让轩辕守关将领知道,阳城岌岌可危,等时机一到,将军可派人假装阳城将领败逃的模样,逃回轩辕关。

    守关将领已得知我大军围城,阳城随时可能失守,面对败逃而来十余名士兵,定不会怀疑。

    等关门大开之际,这些假装的士兵,就趁机杀敌,守住大门,随后埋伏在关外的大军便可借着夜色趁机杀入关内,一举拿下轩辕关!”

    荀攸一口气道明围城的目的,同时也将破关之策说出。

    皇甫嵩、高顺、郭典闻言振奋。

    此计妙啊!

    “公达此计,定可助我军拿下轩辕关!”

    皇甫嵩双眼放光,十分兴奋。

    “此计若成,公达当记首功啊!”

    郭典面露喜色,毫不犹豫的说道。

    “此假装败逃的十余名士兵,必须能以一当十,如此方能成事。”

    荀攸继续说道。

    此举成败,就看这十余名士兵能争取多少时间了。

    皇甫嵩深知其重要性,这些假装黄巾军的士兵必然是要精挑细选的勇士,确保万无一失。

    “将军,末将愿为此行,替大军开路!”

    高顺抱拳请命,目光坚毅,即使知道此行凶险,但丝毫没有畏惧之色。

    皇甫嵩知道高顺颇有勇力,又治军严明,确实是领军的不二人选。

    尤其是高顺这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胆气,让皇甫嵩又多了几分爱意。

    “好,高将军勇气可嘉,为我军披坚执锐,此战必胜!”

    皇甫嵩高声说道,面露激昂,整个人的气态,与先前天壤之别。

    郭典也是为之振奋,心中燃起战意,迫不及待要前去陷阵杀敌。

    “今日整顿兵马,明日率军朝阳城前进!”

    “诺!”

    皇甫嵩一声令下,高顺、郭典抱拳领命。

    ……

    话说波才、白起率八万大军向洛阳杀去。

    同时让周仓带领两万兵马驻守轩辕关,以抵挡皇甫嵩的援军。

    临行前,白起还特意交代周仓,无论如何都不可率军出击。

    即使是阳城被破,也不可。

    只需固守关内,拖住皇甫嵩的援军,为主力大军攻打洛阳争取时间。

    周仓时刻谨记白起的嘱托,并表示会死守关内。

    在波才与白起的带领下,黄巾军一路势如破竹,沿途郡县皆望风而降。

    大军士气持续高涨,气贯长虹。

    “将军,我军高歌猛进,兵锋正盛,洛阳唾手可得!”

    何曼面露喜色,洋洋得意。

    “只要拿下围乡,只需半日便可抵达洛阳城下,到时攻入洛阳,定要生擒刘宏!”

    刘辟高声说道,跃跃欲试。

    波才也是春风得意,攻入洛阳,擒拿天子,这是何等威风。

    也不枉当初加入黄巾军,如今差一点就能实现黄巾军的伟业了。

    这怎能不让人为之振奋。

    不过白起并没有像波才他们那般志得意满,反倒是出奇的冷静。

    眼下皇甫嵩一路援军已经让周仓固守轩辕关,断其回路,所以就无需多虑。

    就剩下董卓一路兵马,不知其现在动向如何,是否已经回师洛阳。

    白起将种种影响战局的因素都考虑在内。

    而董卓这路人马,成了其中最不确定因素。

    “白将军,我军连连大捷,一路势不可挡,用不了几日,洛阳就要易主了!”

    波才对白起兴奋的说道,在他看来,拿下洛阳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白起依旧面如平湖,开口道:

    “将军可曾想过,若董卓从虎牢关率军回援,我军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