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不装了,我是霸王项羽
繁体版

第六十一章 回师救援

    “好,此计甚合我意,就依你之言去办。”

    刘宏立即采纳蹇硕所言,皇甫嵩在长社还有四万兵马,若能率军回援,与董卓的兵马形成合击之势,那黄巾军必然溃败。

    何进与蹇硕的一番提议,让刘宏原本忧虑的心情,顿时缓解了不少。

    就在此时,一名守城护卫急匆匆往庭内而来。

    “启禀陛下,哨骑来报,波才率领大军已从轩辕关向洛阳杀来!”

    满朝文武闻言一震,没想到波才行军如此迅速。

    轩辕关到洛阳并没有天险阻拦,如此一来,洛阳岌岌可危。

    “波才这刚攻破阳城,怎么大军如此迅速就往洛阳杀来,现在该如何是好?”

    刘宏边说边看向何进,目光之中,迫切需要何进给出解决办法。

    何进也是没料到波才行军如此神速,一时眉头紧邹,不知如何应对。

    但面对刘宏的提问,何进显然不能置之不理,必须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

    “波才此行有多少兵马?”何进开口问道。

    “黄巾军漫山遍野,声势浩大,估计有八万之众!”

    护卫连忙回答。

    什么?

    竟然有八万兵马?

    整个洛阳现在只有兵马万余,即使临时征兵也顶多两万人马。

    这八万兵马要是兵临城下,那洛阳岂能久守。

    刘宏一听黄巾军有八万人马,猛的一惊,手中的奏折直接掉落地上。

    满朝文武也是面面相觑,倍感压力。

    “陛下勿忧,有我何进在,绝不让黄巾军踏进洛阳半步!”

    何进内心虽然惊慌,但表面依旧故作镇定,一展大将军沉稳气质。

    何进继续道:“末将这就去领军驻守围乡,定将黄巾军拒之门外!”

    围乡乃洛阳城外一处要塞,是轩辕关通往洛阳的必经之路。

    此要塞虽然不大,但易守难攻,若领兵驻守,倒是能抵挡一阵。

    “好!关键时刻,还得靠大将军出马啊!”

    刘宏感叹一声,对何进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陛下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坚持到董卓与皇甫嵩率军回援!”

    何进信誓旦旦,刘宏十分满意,立即示意何进率军前去。

    刘宏继续道:“蹇硕,洛阳城内今日开始严加防范,城中百姓不得擅自出城,以防有人通风报信,同时加固城防,以防不测。”

    “诺!”

    蹇硕抱拳领命,随之就去部署安排。

    “此大敌当前,列位爱卿必须齐心协力,保我大汉江山千秋万代!”

    “大汉万年,大汉万年!”

    文武大臣,齐声呼应。

    ……

    话说皇甫嵩接到朱儁的书信后,立即率领大军,直奔阳城。

    然而大军行至半途,就接到阳城失守的消息,这让皇甫嵩十分震惊。

    本以为朱儁还能坚守一阵,没想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阳城就被黄巾军攻破。

    随后轩辕关失守,朱儁被生擒的消息也接踪而至。

    这让原本一路进军的皇甫嵩,立即停下,大军于原地安营扎寨。

    中军账内。

    皇甫嵩与麾下将领正在商议军情。

    这几日传来的军情着实有些出乎意料,完全打乱了皇甫嵩之前的部署。

    如果朱儁还能坚守,皇甫嵩便可率军突袭,局势尚可逆转。

    可如今阳城失守,轩辕关被破,波才定会挥师北上,通过轩辕关直奔洛阳。

    如此一来,洛阳危矣!

    帐内的气氛有些沉重,不仅是皇甫嵩,其麾下的将领也是面露忧虑。

    “将军,轩辕关乃洛阳南面屏障,如今失守,黄巾军定会率大军杀奔洛阳,必须尽快前去增援!”

    说话的将领名叫高顺,为人刚正不阿,颇有勇力。

    之前皇甫嵩领军驻守长社,高顺便率七百勇士来投,皇甫嵩十分欣赏高顺的胆气,遂将其招致麾下。

    “高将军所言甚是,波才的大军若杀奔洛阳,兵临城下,那洛阳岌岌可危啊!”

    另一位将领接着说道,其名叫郭典,为人忠义,颇有胆识。

    皇甫嵩自然知道当下洛阳局势危机,也想立马发兵前去救援。

    但轩辕关已被黄巾军拿下,波才率军攻打洛阳,定会留重兵驻守轩辕关。

    轩辕关依托天险,易守难攻,就算收复阳城,轩辕关一时也难以撼动。

    所以此行必须深思熟虑,想好万全之策后再行动。

    “我岂会不知洛阳身处险境,只是轩辕关已被黄巾军占领,就算我等拿下阳城,到时如何拿下轩辕关呢,拿不下轩辕关,又谈何救援洛阳。”

    皇甫嵩将心中的忧虑说出,轩辕关已成当下回援的最大障碍。

    本来战意十足的高顺、郭典,顿时陷入深思。

    轩辕关依托天险,易守难攻,此行必须将其拿下,才能回援洛阳。

    这么浅显的道理,黄巾军自然也会懂得,定会加强守备,死守轩辕关。

    轩辕关不破,就算拿下阳城,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将军,我军拿下阳城,再一鼓作气攻打轩辕关,我军全力出击,定可攻入关内。”

    郭典抱拳说道,面露激昂。

    “强攻轩辕关,耗时长久,伤亡巨大,我军尚未破关,波才的大军恐怕已攻入洛阳,必须有一良策能快速破关才行。”

    皇甫嵩直接否定郭典的提议,一针见血,当下局势,必须迅速破关才能解洛阳之危。

    虽然皇甫嵩抓住要点,看出破局的关键所在。

    但要迅速破关又谈何容易。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突然一名士兵步入帐内。

    “启禀将军,营外有一人求见,说是有良策可解将军心中困惑。”

    哦?

    皇甫嵩闻言眼前一亮,这关键时候,有人主动前来献言,莫非真有良策?

    “此人叫什么名字,是何来路?”

    皇甫嵩颇有期待的问道。

    “此人未曾提及,不过看其相貌平平,还有些愚钝,恐怕是想来军中混吃混喝,不如将其哄走算了。”

    士兵表明心中想法,不过立即被皇甫嵩制止。

    “人不可貌相,既然此人敢来献策,定有韬略,你速去将其带来!”

    “诺!”

    士兵应声领命。

    很快,此人就被士兵带入帐内。

    皇甫嵩看此人,果然如士兵所言,相貌平平,看似愚钝。

    “在下荀攸,字公达,拜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