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仙渡
繁体版

第十三回:先拿洛邑来开刀

    收兵回城后,曹侯立刻将洛邑的情况写成奏章,八百里加急,飞报朝廷。

    收到曹侯的奏章,周公旦辅助成王升朝议事。

    周公旦当众宣读了曹侯的奏章,请群臣各抒己见。+

    以召公姬奭为首的一派主张,管侯等出兵是针对周公的,周公应暂避一时,以退为进,静观叛军下一步的动向。

    而太公姜子牙等强硬派则坚持绝不妥协,出兵平叛。

    这一派认为,“清君侧”只是管侯一时的借口,如果朝廷式微,会助长叛军的嚣张气焰,定会得寸进尺,提出更过分的要求。到那时朝廷就更加被动了。

    双方争论许久,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成王传旨散朝,明日再议。

    当天晚上,太后在长乐宫召见周公。

    “四弟,眼下的形势你很清楚,三弟带兵几十万逼宫。事出紧急,朝廷准备不足。希望你能以大局为重,后退一步。一方面给朝廷争取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堵住三弟起兵的口实。”太后略带歉意地望着周公:“只是委屈四弟你了。”

    周公微微一笑,欣然从命。

    第二天上朝,周公即递交了奏章,辞去摄政王一职。

    成王准辞,并且把周公辞去摄政王一事,诏告天下。

    朝廷还专门分别给管侯、蔡侯及跟随起兵的诸侯修书,劝告他们带兵退回各自封国。

    回到家里,周公就命家人收拾行囊,准备好车辆,带领家眷,往自己的封地周国而去。

    送行周公时,太公姜子牙握着姬鲜的手说:“我敢断言,要不了多久,朝廷就会召回周公。”

    姬旦笑而不答,道声“彼此保重”,拱手而别。

    成王盼望着,周公辞去摄政王职务,能够换来管侯息兵。

    派往邶国的使者归来,给管侯带回了一封霍侯写给他的信。

    霍侯在信中苦口婆心地劝说三哥,不能与武庚联合。如果只是清君侧,那是反对周公,不反朝廷。一旦与武庚勾勾搭搭,那就是反叛大周。作为大周王室成员,这事是万万做不得的。

    “如果与武庚联合行动,恕小弟不能参加。”姬处在最后明确表态。

    “老八肯定是听了哪个大臣的谗言,改变了主意。这个滑头,且不用理他了。”姬鲜对姬度说:“此事就此打住,千万不可声张。”

    这时,探子来报:殷侯率领四十万大军来到。

    姬鲜欣喜若狂,率领十几家君侯,出营迎接殷侯。

    现在两军联合,号称百万。

    但是,问题也来了,姬鲜和武庚谁都不愿服从对方的指挥。

    最后,二人商定,共同制定作战方案,分别调遣麾下的军队。

    第二天,二人各带十万军兵,来到洛邑城下叫阵。

    曹侯带兵五万,出城迎敌。

    双方摆开阵势,曹侯请管侯出面答话。

    “三哥,天子已罢免了四哥的摄政王之职,他也已经回自己的封地去了。”姬振铎责问姬鲜:“你怎么不但不退兵,反而招来武庚,围困洛邑。是何道理?”

    姬鲜哈哈大笑,用马鞭指点着曹侯说:“按照礼制,二哥驾崩,他儿子年幼,应该是兄终弟及,由我来继承王位。”

    管侯咬牙切齿地继续说:“可恨周公联络几个重臣,擅改诏书,把姬诵扶上了王位。实话跟你说吧,我出兵的目的,就是要夺回应属于我的王位。”

    这时,武庚在后面大喊:“哪有那么多废话跟他扯。”然后,回头看向众将:“谁去把姬振铎那小儿的狗头取来?”

    “莫将愿往。”话音未落,从阵脚飞出一匹黑马,马上之人手中舞动一柄象鼻大刀。

    武庚一看,正是大将吕雄。

    “休伤我主。”一声怒呵,一名白马银枪的小将,从洛邑军的队伍中飞马而出,将曹侯挡在身后。

    这员小将,乃是副将丛鹏。

    二人战了不到十个回合,丛鹏一个拨草寻蛇,刺中吕雄小腹。

    丛鹏双手一用力,将吕雄挑起,掼于马下。吕雄蹬了蹬腿,便一命呜呼了。

    对方阵营中又飞出一匹红鬃马,来将威武雄壮,手持一对车轮板斧,一看就是一个力量型的战将。

    丛鹏不知道,此人正是殷国大帅、被称为天下第一猛将的宏灵。

    二将战了不到五个回合,只见宏灵左手板斧挂住丛鹏的枪杆,右手斧子斜劈下来。丛鹏惨叫一声,跌下马来,当场身亡。

    “谁还来战?”宏灵耀武扬威地挥舞着滴血的板斧。

    “来将休得猖狂,某家来也。”大将飞龙双手一颤画杆描金戟,一道银线般冲向宏灵。

    二人斗到二十多个回合,宏灵拦腰一斧,将飞龙砍于马下,立时毙命。

    见对方这名战将如此凶猛,洛邑阵营中一时鸦雀无声。

    曹侯在心里给手下战将排了排位,找不出能战宏灵的,不能再战。他便领兵退回城内,挂起免战牌。

    退回城后,曹侯在府中召集群臣和众将,商议退敌之策。

    有人献计说,敌军大胜,定会摆宴庆贺,不如今晚趁黑夜劫营。

    曹侯苦笑:“我洛邑全部兵力,区区十万人马。敌军有百万,我军就算全部出动,还不是如羊入狼群,能讨得什么便宜。”

    商议良久,无有良策。

    “看来,我们只能固守待援了。”曹侯无奈地说。

    一连数天,叛军天天在城外骂阵。

    洛邑城不得不免战高悬。

    百万叛军围困,洛邑城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几天。

    求援信早就报送朝廷了,只是左等援军不来,右等援军不到。

    “镐京里的那帮老爷们在干什么?”曹侯心急如焚,“难不成要逼得我出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