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仙渡
繁体版

第十二回:这个群可不能进

    从朝歌回到封地,姬鲜就立刻着手安排起兵的最后事宜。

    他的卫国有精兵十五万,蔡侯说鄘国能出兵十万,霍侯答应邶国调兵八万,再加上联络的其他几个诸侯国,总共能募集兵力不下五十万。

    “五十万大军取洛邑,应该不在话下。”管侯踌躇满志。

    洛邑位于镐京与朝歌之间,是拱卫镐京的军事重镇。如果拿下洛邑,西边的镐京等于大门洞开了。

    按照计划,管侯先率兵向西南的鄘国,与蔡侯大军会合后,向西直取洛邑。在洛邑城外,与霍侯等其他诸侯国的军队会师。

    却说霍侯姬处召集群臣,商议出兵与管侯、蔡侯联合攻打洛邑事宜。

    不料上大夫韫颉极力反对。

    “联军要打清君侧的旗号,说周公篡改先王诏书,图谋夺权,这只是传闻,甚至是赤裸裸的谣言。不然的话,太后和召公、太公、太史为什么都支持周公摄政呢?况且周公历来做事光明磊落,一心为公,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如果以此为借口起兵,恐怕难以服众,甚至会落下乱臣贼子之名。这是其一。”韫颉侃侃而谈。

    “其二,管侯据说还要与武庚联合,这性质就大变了。”韫颉继续分析说,“如果只是对周公有意见,要清君侧,这大不了是大周朝廷内部的事情,可以说是为朝廷安危着想。可是一旦与武庚有什么瓜葛,那就是勾结外敌,犯了叛国罪,成为大周的逆子贰臣,是要落下千载骂名的。”

    “是的,韫颉上大夫言之有理。请君侯三思啊。”不少大臣对韫颉的分析表示极力赞同。

    “这样的话,我岂不是把三哥、五哥坑了。”霍侯像是在自言自语。

    “大是大非面前,还是要把握好兄弟之情的度啊。”韫颉劝慰到。

    “容我细思。你们先散去吧。”霍侯拍着脑袋:“我的头都大了。”

    管、蔡二十多万联军,高举“清君侧”的大旗,浩浩荡荡来到洛邑的时候,不见霍侯的军队。只在城外三十里,驻扎着沈国、毛国、郜国、滕国、雍国、郇国等十几个小诸侯国的不到十万兵力。

    “老八来这比咱们路近,他应该已经到了呀。”蔡侯感到有些不妙,猜测是不是霍侯变了卦。

    “我派使者携带我的亲笔信,到邶国八弟那里看看去。”管侯宽慰到:“即使他不来,咱们也照样干。现在咱们已经有了三、四十万兵力,少他那七、八万人没什么大不了。”

    见管侯、蔡侯率大军来到,十几个诸侯一起到大帐来见,请示下一步行动。

    “各位侯爷,不辞辛苦亲自带兵来助战,本侯不胜感激。”管侯向诸位拱手。

    “管侯不必客气,这不都是为了清理君侧,剪除佞臣,为大周朝廷出力嘛。”诸侯答道。

    “诸位,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蔡侯发言道,“咱们这四、五十万大军,更是不能各自为战。我提议,由管侯作总盟主,大家都听管侯的将令。”

    “同意,赞成。”诸侯纷纷点头。

    “不是事先都说好了吗?怎么不见霍侯?”有人问。

    “哦,霍侯的邶国突发急事,他要处理,暂时抽不出身,过几日就会来了。”管侯搪塞到。

    随即,管侯带领联军,进军洛邑城外五里,安营扎寨。

    翌日,管侯带兵十万,到洛邑城下叫战。

    曹侯姬振铎镇守洛邑,他是武成王的六弟。

    看兵临城下,曹侯带兵一万,出城与管侯相见。

    “三哥带领大军攻我洛邑,不知何故啊?”曹侯一脸无辜。

    “六弟,你不会不知吧。那周公旦偷改诏书,擅权揽政,上欺天子,下压群臣。三哥今天带兵讨伐,就是要清理君侧,还大周以朗朗乾坤。”管侯言之凿凿:“还望六弟能认清形势,打开城门,与我合兵一处,共讨奸佞。”

    “三哥此言差矣。我受朝廷之命,守土有责。没有天子圣旨,我岂能擅自放弃守城。”曹侯与管侯商量说,“这样吧三哥,你先暂且收兵回营。我具表上报,请太后、天子定夺。”

    管侯思忖片刻,答道:“也好,咱们兄弟之间,最好还是不要刀兵相见。我且容你三日。”

    管侯自作聪明,三天按兵不动,一方面等着与武庚合兵,一方面他希望能说服霍侯尽快出兵,还顺便送给了六弟一个人情。

    不过,他是打错了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