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仙渡
繁体版

第十一回:武庚哭爹造了反

    武庚嗣子的大婚,办得隆重而热烈。亲临朝歌祝贺的诸侯,不下百位。

    原本太后和天子是不同意管侯与殷商王室的这门婚事的,朝廷里多数大臣也都反对。可是,经不住管侯的花言巧语,说什么历来联姻就是朝廷加强统治,拉拢安抚异族的手段。

    “为了安抚武庚,我把女儿嫁给他儿子,为朝廷作出了巨大牺牲,有些大臣还在这里说三道四。真是寒了我的一片赤诚之心。”管侯说得道貌岸然,似乎很有道理。

    最终,朝廷批准同意了这门婚事,并派太史尹佚作为朝廷代表,前去朝歌参加婚礼,表示祝贺。

    按照礼制,太史尹佚是代表太后、天子出席婚礼的,应该是最尊贵的客人。可是,武庚的安排,却处处突出管侯。本应坐主位的朝廷代表尹佚,却只得了个次席的位置。

    婚礼大典高潮的时候,武庚拉着姬鲜的手,在诸侯面前高高举起,很有含义地说:“我和管侯从此就是荣辱与共的一家人了。”

    诸侯在下面同声附和:“两家和亲,荣辱与共。”

    尹佚看着意气风发的武庚和姬鲜,以及阿谀奉承的诸侯,心里感到巨大的不安。

    回到镐京,尹佚详细向太后、天子和周公、召公、太公,汇报了朝歌之行见到的种种异常情况,提醒大家要制定防范措施,以备不测。

    “我看武庚包藏祸心,他可能在与管侯勾结,有什么阴谋。”尹佚进一步分析到:“先王遗诏安排周公做摄政王一事,管侯可还耿耿于怀呀。”

    “是的,不可不防啊。”召公和太公都表示赞同。

    周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密切注意武庚和姬鲜下一步有什么动向吧。”太后未置可否地说。

    武庚嗣子的大婚,朝歌城热闹了三天。

    期间,武庚和姬鲜多次密谈。他们两个已经挑明,要起兵对抗朝廷。但是,在举兵时以什么理由,他们之间有些分歧。

    姬鲜提出,要打“清君侧”的旗号。“这样可以争取群臣的支持,不至于竖立过多的对立面。”姬鲜说。

    武庚摇头:“对于前朝旧臣的诸侯来说,光复殷商更有吸引力,可以把他们更好的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

    “不过,请管侯放心。一旦攻下镐京,我与你平分天下。你统驭西部大片国土,我管理东部到海的土地。”武庚大度地说。

    二人击掌为誓,把酒言欢。

    三天后,诸侯陆陆续续离开朝歌,回各自的封地。

    姬鲜走时,武庚相送到十里长亭。

    两人约定,做好准备,三天后发兵起事。

    送走了管侯等人,武庚召丞相尚谯进宫。

    武庚要做一件大事,准备工作命尚谯全权办理。

    武庚早已暗中把原属殷商旧臣的诸侯留了下来,给他们传话:“晚走一步,有大事与诸位一同要做。”

    管侯他们离开朝歌的第二天,那些留下来的诸侯,按照尚谯的通知,一大早就起床了,沐浴更衣,素斋素饭。

    辰时诸侯便来到了殷侯府,等不多时,殷侯升殿。

    诸侯惊愕地看到,殷侯一身重孝,表情凝重。

    “诸位,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祭祀先王。”武庚庄重地宣布:“我已经命人将先王归天之处的鹿台重新修饬了。”

    然后,内侍们给诸侯每人发了一套孝服。

    修饰一新的鹿台上,已经建起了庄严的祭坛,正中间摆放着纣王的牌位。

    鹿台前,尚谯还调集了两万精兵,盔明甲亮,刀枪耀眼。

    “亡国太子,无颜见列祖列宗。今天暂且先祭父王,等到我光复山河了,定然重修祖祠,让列祖列宗安享香火。”武庚行祭祀大礼后,哭伏于地。

    诸侯也是捶胸顿足,哭声一片:“王上啊,臣等未能效忠,罪该万死。”

    武庚拔出佩剑,又拿出三支箭,挥手一剑,箭杆齐刷刷地折断。

    “我武庚斩箭为誓,今日起兵,定要攻破镐京,推翻姬周,光复大商。”武庚朗声说。

    “誓死追随太子殿下,光复大商。”诸侯齐声高呼。

    “推翻姬周,光复大商。”两万精兵齐举刀枪,口号声响遏行云。

    武庚打出殷商旗号,大张旗鼓地与周朝分庭抗礼,发兵攻取洛邑,直捣镐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