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变成你
繁体版

第75章 家族

    今天,李明拉应邀去城里的六叔家聚会。六叔之前在镇上教书,是李明拉母校的教导主任。这两年进了市里的中学,便在市里安家落户。李明霞骑着小电瓶车载李明拉一起,来到公交站。两个人坐上公交一起去城里。

    李家,在村里是一个大家族。李明拉的大伯在省城安家,几年也没回老家一次。大伯家的小辈,跟李明拉也不认识。二伯伯和三伯伯的家就在一个村子里,李明拉还比较熟悉。四伯伯和五伯伯居住在更远的村子,李明拉只能在清明节的聚会上见到他们家人一次。排行第六的便是李明拉的六叔。李明拉的七伯早已不在人世,鲜少有人提起。八伯伯是李明霞的父亲,九伯伯是李明芳的父亲。李明拉的父亲排行第十。

    他们的名字中间都有统一的一个字,称为“字辈”。李明拉在“明字辈”的排行里,排行也仅高于李明霞。明字辈的除了李明拉、李明霞、李明芳,还有其他几个哥弟。李明芳有个哥哥、李明霞也有一个哥哥。李明芳的哥哥李明志,职业学校毕业的,考了电工技术证,在镇上的工厂当电工,便在镇上买了商品房安家。李明霞的哥哥叫李明朗,他高中没毕业,便出去沿海地区打工,到了三十多岁的年纪没混出名堂,也回到了村子里。二伯也有两个儿子,李明兴和李明洪。李明洪在城里开了一个玻璃厂,小有成就,也住到了城里。李明兴在镇上开了饭馆,还是居住在村里。总之,家里的人分散在村里、城里、省城里。他们为了不让亲情淡漠,约好每月聚会一次,俗称“走亲戚”。

    按照辈分排行依次走亲戚,国庆的这个十月正好轮到了六叔李光亮家。刚开始兴起这个家规时,大家都图热闹。喜欢家族聚在一起的烟火气儿,家里的人几乎能凑齐。满满当当,坐下六桌不是问题。新鲜劲儿过了,现在聚会变得常规,倒有些像走程序。每家派个人去凑人头,代表这份亲情仍在延续。今天李明拉家派出的就是她自己,李明拉的父母有事没法前去。在农村的事无法那几件:农活、酒席和赶集。李明拉在家里待着也没事,确实回家这一趟也该见见亲戚。

    李明拉去六叔家的新房子的次数,屈指可数。到他家小区附近,李明霞提出要去买水果,不好空手进去。李明拉惊叹:“自家人还要买礼的吗?”

    李明霞也不太确定:“要吧?”李明霞经常在村里,见多了人情世故。在她的印象里,大人们不会空手进去。

    李明拉惊叹,自己竟然已经到了去别人家拜访,需要带礼物的年纪。两人买了水果就往李光亮家走去。开门的李光亮的妻子王红艳。李明拉和李明霞向她问好,王红艳笑眯眯接过水果嘴里说着:“来就来了,怎么还带礼!都是自己家!”客厅和厨房都有人在忙碌,横扫一遍客厅,确实没几个人带礼。

    按照辈分,大人和大人坐一桌,小孩和小孩坐一桌。李明拉这不大不小的年纪,还往小孩堆里凑不太合适。大人把她和李明霞叫到了一起吃饭。家族里的人轮番询问李明拉将来的打算,比如:“有没有男朋友啊?”,“什么时候打算回家呀?”“现在工资多少钱呀?”李明拉感觉压力有点大,敷衍一笑带过。李明拉不是不想回答,是真不知道自己该作何打算。李明拉回家找不到工作,应付人情世故也是她很不喜欢的一件事。考公考编也并不像长辈说的那么容易,她回家如何能养得活自己。长辈们觉得李明拉是大学生,怎么可能考不上公务员,李明拉光是说明“人外有人”这个观点,就消耗了一些精力。如果回来没有工作,她的结局无非两种。往好了说,能够嫁个好人,抱着孩子在家里。往差了说,甚至有可能嫁不出去,成为村里无所事事的村混子。李明拉不想过这样的生活,目前来看,她好像只能继续漂着。

    李明拉无法解释自己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变,她也不与长辈争辩,任他们说去。

    吃完饭,全家人又在一起聊聊天,说说家长里短。白酒开了一瓶又一瓶,啤酒接了一杯又一杯。有人开始述说自己为家族的贡献,有人开始哭诉在家里的委屈。听者敷衍的附和着、安慰着。都说忍一忍就过去了。伤心的人是李明志的老婆,她越哭越委屈。李明志站起来指着她说:“要哭,滚回家哭去!不要来这里丢人显眼!”。

    旁人说:“这里就是家啊,把我们当家人才放心说。”

    这一场聚会,直到小孩子吵着要回家睡觉,人群才陆陆续续散去。李明拉也不愿意留宿,一定要回家睡觉。她和李明霞坐着李明朗的轿车,回到了村里。李明拉能在家里多待一天是一天。人生的一大半时间都在住校,几乎与自己的房间分别。她在外地离得远不怎么想家,离家近了反倒更想家了。

    这样的聚会,仿佛每个人都戴着面具。李明拉去一次都有些厌倦,如果长期待在这里怎么忍受。亲戚之间,怕别人过得太好,又怕别人过得太差。人群散场,刚刚热闹的情绪逐渐冷却。

    这是老一辈人和新一代人情感融合。还在寻找一种适当的方式去维系亲情。

    国庆假期接近尾声,李明拉又与家人告别,不停地告别,不停地告别。

    不停地挥手,走出大山,离开那山那水那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