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我的丞相父亲
繁体版

第三十章:劝说来敏

    那老翁气势汹汹的走到来敏面前,这才注意到来敏身旁的诸葛瞻。

    他一愣,向诸葛瞻行礼道:

    “见过武乡侯,哈哈哈!武乡侯做的好大事。”

    诸葛瞻同样回了一礼。

    “来老头!你看这字,它作何解释啊!”

    来敏无奈的摆了摆手:

    “我们两争吵了几十年,又何必急于一时?此刻武乡侯正找我有事呢!”

    孟光瞪大眼睛,上下打量着来敏说道:

    “武乡侯找你作甚?你这老货有什么好找的?”

    来敏昂着头,捋着胡须笑呵呵的摇了摇头:

    “这我怎么知道?或许是武乡侯觉得我比较博学,特来找我释惑?”

    孟光的眼神落在诸葛瞻的身上,一副“崽,爷对你很失望”的表情,看的诸葛瞻的嘴角直抽,好像自己真成了负心人一样。

    “敬达先生,不知可否到您的书房详谈一二?”

    来敏做了个请的手势,诸葛瞻跟在他的身后,孟光则跟在诸葛瞻的身后。

    诸葛瞻懒得管了,只想赶紧说服来敏。

    须臾功夫便到了来敏的书房,诸葛瞻有些讶然的看着来敏的书桌,那里放着一叠白如雪的竹纸。

    来敏显然也注意到诸葛瞻的视线,他的表情赞许,粗糙的大手轻轻抚过竹纸,开口道:

    “你发明的武侯纸足以流芳千古,现在的益州名士用的都是武侯纸!”

    诸葛瞻眼前一亮,看向来敏:

    “只是武侯纸罢了!”

    “不知先生今年贵庚?”

    来敏思索一下:

    “我?我今年已经69啦!连明天的太阳都不一定能看到。”

    不,不是的。

    诸葛瞻忍不住在心中吐槽,你个老妖怪足足活了97岁,一直活到261年。

    哦,对了!

    你的老对头孟光也活了90多岁,真是两个老妖怪。

    “敬达先生觉得自己能够流芳千古吗?”诸葛瞻开口问道。

    来敏毫不犹豫的摇了摇头:

    “我这样的人,历朝历代都有,即便为当世人所知,那又如何?运气好,能有寥寥几笔;运气不好,恐怕都没有我的记载。”

    诸葛瞻长叹一口气:

    “我为先生感到可惜啊!”

    来敏却被他那故作大人的样子所逗笑:

    “哦,你为什么为我感到可惜?”

    诸葛瞻开口道:

    “若先生不能流芳千古倒也罢了,但先生明明可以流芳千古,自己却未曾察觉到,我为先生感到可惜。”

    诸葛瞻边说边摇头,一副惋惜无比的表情。

    刘敏细细想了一下,开口说道:

    “我不过是个学士,精通《左氏春秋》,当世之人,我这般的如过江之鲫,怎么会流芳千古呢?”

    诸葛瞻又是一声惋惜无比的长叹:

    “哎!《春秋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不曾想先生竟然连自己已经快要达成三不朽都不知道!”

    诸葛瞻边说边摇头。

    一旁的孟光也被诸葛瞻的话勾起了好奇心:

    “你到底是从哪里学到的纵横家的话术?语不惊人死不休,你倒是说说,这来老头怎么就三不朽了!”

    诸葛瞻端正冠冕,一脸严肃的看向来敏,只是闭口不言。

    来敏伸手延请:

    “还望武乡侯指教一二。”

    诸葛瞻缓缓说道:

    “我听说先生特别精通《仓颉篇》,那不知仓颉何以流芳千古呢?”

    来敏答:

    “自然是发明了字。”

    诸葛瞻又问:

    “先生就不想做个仓颉?”

    来敏一愣,无奈的摇了摇头:

    “要是造字有那么简单,我还当什么学士啊?天下之字早已有之,我还有什么可造的呢?”

    诸葛瞻追问道:

    “敢问仓颉是何时人物?”

    来敏答:

    “传说是黄帝时期的人物。”

    诸葛瞻又问:

    “先生可见过写于龟甲之上的文字?”

    “见过”

    “那么刻在鼎上的文字呢?”

    “也见过”

    “秦简上书写的呢?”

    “见过。”

    “前汉时帛书上写的呢?”

    “见过。”

    诸葛瞻的声音变大:

    “那么敢问先生了,我所提及的四个时期的字是否相同?”

    来敏摇了摇头:

    “并不相同。”

    诸葛瞻问道:

    “先生可知是什么缘故?”

    来敏一愣,稍加思索给出了回答:

    “一开始是模仿世上之物,接着逐渐演化成为横平竖直的方块字?”

    诸葛瞻重重的行了一礼:

    “先生大才啊!”

    “一开始的文字不过是图画,最开始的人模仿身边事物的样子将其画下来;接着演化成象形文字,虽然看上去还有点图画的感觉,却已经有某些规律了;而到了两汉时,绝大多数的字已经没有图画,而是演化为横平竖直的方块字了。先生以为我说的对吗?”

    来敏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诸葛瞻继续说道:

    “文字从黄帝时期便已经发明,他们将文字刻在龟背上;周人将文字刻在鼎上;春秋时期的人们则用竹简记载文字;等到两汉时,则有高门大户用帛或者纸来书写,不知道先生觉得我说的对吗?”

    来敏思索片刻,再度点头。

    诸葛瞻直接一揖到底:

    “发明字的是仓颉,统一字的是始皇帝,而改进字的将会是先生您啊!”

    “现在的字笔画繁琐,黎庶们没有时间去学,也根本学不会。”

    “如果您能用您的知识来简化汉字,那您在历史上,可不就是做出了仓颉、始皇帝般的功绩吗?”

    来敏捋着胡须的手下意识的用力,将自己发白的胡须都揪掉了几根。

    他直勾勾的看向诸葛瞻:

    “我能做出仓颉那样的功绩?”

    诸葛瞻用坚定的眼神回应着来敏:

    “那些学会写字的黎庶会敬你如神!”

    诸葛瞻又添了一把火:

    “敬达先生,您今年已经六十有九。俗话说:人到七十古来稀。您都这个岁数了,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前汉时的主父偃曾说: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他一个四十多岁的人都不怕,您都六十有九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值得您顾虑的吗?”

    “大丈夫纵不能流芳千古,也要遗臭万年!”

    “够了!我算是看出来了,你这孺子就没怀好心思!”

    孟光气的胡须直颤,愤怒的指向了诸葛瞻。

    “数典忘祖,字已经传下来数百年怎么可以修改?”

    “丞相居然有你这样的子嗣,实在是家门不幸!”

    诸葛瞻不急不缓的向孟光行了一礼:

    “先生秉忠直谏的名声即便我是个八岁孺子也曾听过,您曾直言劝谏过我的父亲。”

    “我听说学无先后,达者为先。小子不才,愿听长者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