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任侠踏上征途
繁体版

第四章 盗匪

    天色刚刚放亮,城门的守卫打着哈欠推开了路障,士兵们一边抱怨着高涨的物价,一边心里期盼着今天能宰两个肥客。

    踏踏

    清脆的马蹄声伴随着车轮声从路中传来,下一秒,一辆简朴的马车冲破清晨的薄雾,出现在守卫的眼里。

    因为要去另一个县,所以宋老板早早就从县衙申请了一份文书,城卫草草看了一番,也认出了是绸缎庄的宋老板,笑着打了两声招呼便放行过去了。

    宋大富本来准备租个驴车,但想到最近赵县那边总传来盗匪横行的传闻,考虑到安全,还是一咬牙租了辆马车。

    车旁,谢均正骑着马悠悠的跟在左右。

    马算不上骏马,但在谢均的精心照料下也是毛色水滑,神采奕奕。

    “谢哥儿,你这匹马不少钱吧。”车厢里,宋大富掀开窗帘,羡慕的看着谢均屁股下的高头大马。

    “哈哈,这是托我好友买的马,并不值多少钱,但跟了多年,总归是有些心血在里面的。”谢均笑呵呵的回道。

    此行并没带多少人,除了车厢内宋老板一家三口,就只有驾车的阮五和谢均两人。因为刚出武阳县不久,为了爱惜马力,只是驾着马车慢悠悠的走着。

    武阳县和赵县两地间隔大约六十里地,按照谢均的规划,顺着大路走,约莫中午能在长亭中休息片刻,随后加快速度,能在天黑前赶到赵县。

    车厢内。

    宋大富正拿着账本细细核对着,哪怕出门在外也不休息。他白手起家,自己撑起一个规模不小的绸缎庄,这成功的背后,除了些许运气,再就是他办事仔细的性格。

    “夫君,休息一会吧。”看着自己丈夫斑白的两鬓,外披华贵绢衣的林月不由得劝说道。

    “无妨,这不是快月末了,正好核对下账目。”宋大富摆摆手,满不在乎的说道。

    见劝解无用,林月无奈的放弃了让丈夫休息的想法,转而说道:“不过夫君,听说赵县那边不太平,怎么聘了这么两个年轻的小伙子?”

    说实话,林月看着谢均和阮五年轻的面貌,实在想不到他们能保护自己一家人的那一面。

    听到林月的疑问,倒反而让宋大富放下了手中的账本,饶有兴致的说道:“夫人,你可别小瞧了这两个年轻人。”

    “骑马的那个小伙子叫谢均,是南城利事阁的主人,他可是跟着当年的段大侠学过武的,你还记得我年前被打劫的那次吗?就是正好遇到了他,才帮我解决了那次麻烦。”

    “两个贼人,三两下就被他打倒在地,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是吗?这么厉害吗?”

    听到这里,一旁一直打着瞌睡的宋环顿时睁大了眼睛,插话道。

    “你这个丫头,让你读书你就打瞌睡,一讲起打架了你倒是来了精神。”林月看着猛然弹起的宋环气不打一处来,轻轻对着她的头上敲去。

    “别打了,越打越傻,到时候更没法读书了。”被敲了一下的宋环不满的撅起嘴,捂着头犟嘴着。

    她虽然出身商贾之家,但却对梳妆女红全然不感兴趣,反而对刀枪棍棒之类的十分热衷,经常背着母亲偷偷在房间里照着偷卖来的剑谱比划着剑招。

    听到父亲如此吹捧,她不由得透过不断被风吹得轻扬起来的窗帘缝隙向外看去。

    缝隙里看不全外面的光景,她只能不时看到一个迎着阳光的健壮身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定水郡虽然地处边境,人烟稀少,但也正因如此,少了人的打扰,这里的景色多了几分雅致,让行路的几人的心情也放松了下来。

    宋大富早核对完了账本,期间钻出车厢,与谢均闲聊了几句就又回到了车厢,倒是宋环和林月一直窝在车厢内,从没出来透气过。

    车轮滚滚,枯燥的赶路时间过得飞快,刚好日头走到了天空最中间,马车也缓缓驶入了长亭附近。

    “宋老板,长亭到了,要出来休息下,吃口饭吗?”阮五敲了敲车厢,轻问道。

    “这么快呀,看来今天说不定能提前到赵县呢?”宋大富刚眯了一觉,惊讶道。

    从狭窄的车厢内钻出,才注意到马车已经停下,本来在车边护卫的谢均早就到了亭子前,和亭长说着什么话。

    “原来如此,多谢刘兄,告辞。”谢均听了眼前亭长的一席话,感谢道。

    几人并没有进入亭内,只是在路边停着。阮五刚给两匹马弄好草料,看到谢均过来,便从包裹中掏出一张大饼递了过去。

    宋大富看到阮五和谢均靠着大树吃着大饼,连忙上前招呼:“两位小哥儿,我这里有些干肉,一起吃吧!”

    谢均呵呵一笑,谢绝了宋大富的好意,这时宋大富才知道,原来他们出门在外只吃自己带的干粮和水,也不多做邀请。

    而宋环也趁着休息的机会,掀开门帘走了出来。从父亲那接过食物,装作不经意的回头,偷偷瞄向谢均。

    “这么年轻,看起来也没多壮,他真的像父亲说的那样吗?”看着谢均,宋环心中不由得质疑起父亲说话的真假,嘀咕起来。

    “不过长得倒是挺好看的...”

    不知道为什么,宋环脑海里突然闪过这个念头,脸色竟也不自主的添了两分羞红。

    刚过晌午,吃饱喝足的几人又驱车匆匆赶起了路来,相比于刚出城的从容,这次多了几分急促。

    天色渐渐变暗,宽敞的官道上,一辆马车正向赵县方向奔驰着。

    而不远处,赵县那低矮的城郭也出现在众人眼前。

    就在刚刚,一行人本该从附近的一个小村子路过,但谁曾想,远远地便望见村子里面升起阵阵黑烟,谢均和宋大富稍作商量,最后让阮五护送宋大富一家继续前进,而谢均则悄悄到村子附近观察。

    这一看不得了,但见原本温馨的小村子此刻一片狼藉,大半的房屋已经被烧毁,通往村子的小路上满是斑驳的血迹,其中村口更是吊起了一具中年人的尸体。

    看着被摧毁的村子,那路上散落的尸体和残肢断臂,谢均只觉双目喷火,钢牙紧咬。

    身为游侠儿,谢均早年间时常在外走动,这个村子他也来到过,这里的人十分热情,他还记得那村口给他喝水的老人,那热情邀请他在家吃饭的大娘。

    现在这一切都已经被彻底摧毁,赵县与武阳县并不远,虽然最近听闻这边不太平,但他完全没想到这群盗匪竟然如此猖獗,竟然敢公然屠村。

    将那吊起来的中年人放下,草草掩埋了一下,谢均强压心中怒火,快马赶回到马车旁边。

    惶恐的宋大富听了谢均的简述,心里更为惊惧,于是几人不惜马力,一路向着赵县狂奔而去。

    兴许是这群贼人刚刚屠村完,消耗完了精力,离开村子之后,接下来的路程都十分太平,几人早早的就赶到了赵县外围。

    不同于以往的太平,此刻的赵县城墙上三两站着的的守卫皆是武备齐全,而城门紧闭,只留下旁边一道小门。

    而门口处,挤满了神色惶恐的难民。

    赵县是个人口不足万人小县,此刻为了维持城门口的治安,连同县内的衙役都拉了过来,大量的难民被衙役驱赶着离开门口。

    谢均骑着马,认出了眼前这群灰头土脸,甚至有一些负伤的难民,应该就是之前那个村子的村民。

    看到马车靠近,其中一个衙役奋力拨开眼前的人群,跑了过来。

    幸好宋大富没有图省事没去申领文书,这才让一行人省去了麻烦,得以顺利通过衙役的封锁线。

    临近城时,谢均忍不住向衙役问道:“他们已经家破人亡了,为什么不让他们进城安顿下来?”

    衙役看谢均衣着得体,面露苦涩地回道:“县长下令,为了防止盗匪混进城里。只要不能证明身份的陌生人,一律不得进城。”

    谢均心中了然,虽然此举冷漠人心,但是却能有效的扼制盗匪浑水摸鱼,毕竟这群人连村都敢屠,谁知道他们不会异想天开攻进城中。

    好在赵县县长也有政令,只要城中有亲戚或者熟人可以认领,便可以先进入城中安置。

    看着衙役忙碌的催促,谢均也只好催马先入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