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请呼叫1980
繁体版

第29章:稿费又到了

    文化学习班的课程并没有一日接一日那样安排的紧锣密鼓,负责管理班级的李春光副主席经常为五湖四海而来的同志朋友们安排点课余项目。

    比如去栖霞山秋游,参观中山陵音乐台,游览秦淮河夫子庙的夜景。

    为了出行方便,林海升给李副主席打了一篇报告,内容大概是为了便利从各地到徽京市区学习的同志出行,向文协申请能否租借一批自行车,由个人保管爱护。

    这封报告的批复下达的非常快,申请的当天下午,一批凤凰牌、永久牌自行车共二十几辆,全部编号分发到学习班各位同志的手里。

    不止如此,各位同志手中各分到一张公交月票,用来乘坐公交车与无轨电车、有轨电车。

    此事一出,难免在学习班里引起一片轰动。

    “海升,还是你想的周到啊!这么一来,咱们逢闲暇之日,也能自主地游览徽京了,不瞒你说,这还是我头一回到徽京来,对这里处处充满好奇。”

    说话的是比林海升还要年长一岁的路遥同志,手上捏着一张崭新的公交月票与自行车号码牌,喜不自胜地说着:

    “我最近正好有一点灵感,需要到各处走走看看,看看能不能丰富一下想法。”

    “海升周到的还不止如此。”接话的是女同志陈容:“这批自行车里,你们男同志骑的都是二八大杠的,我们女同志分到手的都是二六大杠的,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能在细微处知真章、见人品。”

    林海升也被欢快的氛围感染了,虽然都说文人自傲、文人相轻,但在学习班里,却没有这种酸腐的习气,与人交流起来不需要特别设防。

    比他在印刷厂的日子,不知快乐多少倍。

    在几人的边上,王晓波与于华同志聊着当年高考前后的一些见闻。

    这时,林海升建议道:“大家如果没什么要事,我们晚上去建康道上的永和园酒楼一起吃顿饭吧?”

    “好啊!”第一个表达同意的是路遥同志。

    王晓波一咬牙,也同意了。

    接下来有几个犹豫不决,林海升意识到问题在哪里,于是大方地补充了一句:

    “我请客!”

    在场几人相视一笑,脱口而出:“去!”

    关系好的几位男同志,林海升,路遥,王晓波,苏童,与迟到二人组必不可少的于华,加上陈容、王谙忆两位女同志。

    一行七人走出文化宫的时候,林海升当面遇见了一位邮递员。

    “小赵同志!”

    这位小赵同志,就是最初给林海升送《钟山》退稿信的那位年轻邮递员。

    因缘际会,从那时开始,林海升收到的编辑部信件都是从小赵同志手里,交递到他手中的。

    “林大哥,有你的信。”

    一来二去,两人日渐熟络,许多玩笑话也会当着面开一开:“我摸着信件比以往厚一点儿,大概有汇款单在里面。”

    众人一听,纷纷围了上来,开着玩笑似的当面起哄道:“是《急诊故事》的稿费单么?海升给我们看一看,开开眼界啊!”

    “就是就是!我还没见识过长篇故事的稿费有多少呢。”

    林海升耐不住众人起哄,加之自己也不太在意隐私不隐私的,信封拆开,从中取出了一封编辑来信与盖着邮戳的汇款单。

    他给《青春》共发去过三次稿件,一次是《急诊故事》开头的大几万字,那回的稿费已经早早结算了;

    中间还有一次,是九月中旬中途的10万字稿件,这次的稿费由于整月会计核算的需要还没结清,这是陈小玲编辑提前和他说过的。

    几日前,又发去了8万字的存稿。

    如今,林海升手里就剩下一个尚待润色的结尾,等这篇结尾再发去,《急诊故事》就能完整落幕。

    他的处女作也终于走到了尾声。

    18万字的稿费,按照版权千字10元计算,如果不计万位以下的字数,共有1800元人民币。

    1800多元的稿费,在这个年头,简直就是一笔巨款。

    “等等,我是不是看花眼了,这数字没标错吧?”迟到二人组的于华同志,点着稿费单上的大写数字:“分、角、元、十、百、千……等一下,等下,一、二、三、四、五、六。”

    于同志揉了揉眼睛,有点小心翼翼地问道:“我好想不识数了,是一、一千……一千八百多?”

    其他人也激动地拿过稿费单轮流观看,无论是有丰富写作经历的陈容女同志,还是初出茅庐的晓波同志,他们之中写过最长的作品,也仅限于中篇小说的范围。

    长篇小说在杂志社里并不容易过稿,一是需要自塑完整而缜密的逻辑剧情链,二是需要在故事节奏上把握得当,详略得宜。

    光是这两点,对阅历不够丰富的新人作者来说,就足够劝退的了。

    “是,你没看错,是一千八百多。”老大哥路遥笑吟吟地拍了拍小于同志的肩膀,接过稿费单稳稳还给林海升:

    “所以啊,同志们,文学和致富是并不冲突的,我在做编辑的时候,就见过许多作者通过发表文学作品,逐渐改善家中境况的。

    而且,不是一直有一段逸闻趣事么?我们的伟人同志曾经通过发表稿件,赚取了百万稿费。我认为,这即便是有所夸大,但相差的也不会太远。”

    众人顺着话头,开始议论起创作长篇小说来:

    “老王同志,你创作经验应该是我们之中最丰富的了,什么时候也写一部长篇让我们开开眼?”

    老王同志,指的就是路遥了。

    他笑着摇了摇头:“我还是先从中篇写起,长篇,还是要等积累一两年,再慢慢斟酌。”

    “我觉得陈容姐也可以写。”王谙忆挽着陈容的手臂,两个女同志亲亲热热的:“陈容姐的中篇笔力非凡,一看便是有故事的人。”

    陈容微笑道:“我们在这讨论什么?直接让长篇小说的大成者给我们上一课不就好了?”

    众人齐刷刷的看向林海升。

    而正在折信封的林海升心里想的则是——

    《钟山》的稿费也还没结给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