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请呼叫1980
繁体版

第28章:电影改编

    教室外,正准备启程回公寓的林海升被李小芸领进了一间办公室。

    “坐吧,海升同志。”

    不知道对方葫芦里卖什么药,林海升坐在办公桌的对面,看着李小芸从包里掏出一盒香烟。

    “抽烟吗?”

    “抱歉,我不抽。”

    李小芸笑了一下,拿出打火机,熟稔地点燃了烟头:“我有一点烟瘾,每天在《收获》编辑部的时候都要抽上几根,主编老是让我珍重身子,尽量少抽烟,可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李小芸话中的主编,就是如今执掌《收获》的文坛先驱巴金先生。

    “冯既才在《收获》上连载《义和拳》的时候,里面写了一个抽水烟的女人,他说创作原型就是我。”说着,李小芸爽朗地流露出笑意:

    “我看过你的作品,海升同志,《急诊故事》无论从哪方面研究,都是一部具有先锋性质的作品。

    先锋意识,即对时代和文坛潮流的超前感知,我认为这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甚至超越了文笔是否考究,故事十分紧锣密鼓——

    我认为,只有站在时代的前沿,能够远瞩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永葆创作活力。而这一点,就连那些十分知名的老作家,都很难做得到。

    这正是我看中你的品质,海升同志。”

    李小芸的嘴角含着笑意,但眼睛里的神采已渐渐正色起来:

    “《收获》远在上沪,不如《青春》与《钟山》那样近水楼台先得月,我想,海升同志的下一部作品已经‘名花有主’了吧?”

    林海升看着首次谋面的李小芸,这位看似举动随意的李副主编,阐述的意见却是视角新颖。

    无论是《青春》的唐编辑和陈编辑,还是《钟山》的徐兆淮,都没有和他谈起过先锋意识的观点。

    林海升报以一笑,并不否认:“是的,我已经答应了《青春》的陈编辑,下一部长篇小说会在她手上发表。”

    “真是可惜。”李小芸两指之间夹着滤嘴,面露惋惜之色,旋即又说道:“不过,这次请你来面谈,是要传达编辑部的一个决定,同时也需要征求你的意见,海升同志。”

    林海升好奇了:“是什么决定?”

    “你知道《大众电影》吗?”

    “有所耳闻,但了解不多。”

    “《大众电影》正式创刊是在1950年的6月,当时负责刊物编辑的是上沪市电影事业管理处研究室,1952年该刊与中国电影发行公司的杂志《新电影》合刊,57年正式成立编辑部。

    62年之后,这一部刊载电影观赏的杂志逐渐陷入停刊的局面,直到去年1月份,《大众电影》在京复刊。”

    李小芸在烟灰缸里摁灭了烟头,好整以暇地续说道:

    “今年六七月份,《庐山恋》正式登陆影院之后,可以说,非常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电影放映的题材限制。

    今年八月份,我们《收获》的主编巴金先生与电影协会的协会主席见面时,提出将时下优秀文艺作品陆续改编成电影作品,以便传播优秀文化思想。

    《急诊故事》,就是讨论行列当中的作品之一。”

    随着小芸副主编的讲述,林海升的心情逐渐火热起来。

    虽然目前由他创作的《急诊故事》反响热烈,也得到了不少文学大家的认可,但他终归还是一位新人作者。

    文学圈不仅讲究资历,还讲究人脉,即使他并不想刻意八面玲珑地去经营人情世故,但有时多认识一两个朋友,许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更别说是《收获》这种如今文学圈内顶尖级别的杂志刊物,在其上发表作品,可以说是整个文学圈子,至少是上沪文学圈的一种认可。

    而李小芸同志的言外之意,林海升也听的明白。

    这是要把《急诊故事》改编成电影作品,来征求他的意见啊!

    1980年,我国版权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细则并不完善,我国著作权法从1980年起草到1990年正式颁布,用了至少十年的时间。

    自1987年实施的《民法通则》当中,才简要确定了关于版权保护的相关原则。

    目前的版权购买细则,大体上的通识是制片方向作者本人与发表杂志社取得同意,获得制片资格之后,拥有该影视作品的相关版权。

    自然,这是后话。

    “小芸同志,我对电影方面的事情,目前了解的不太清楚,知道的也只是皮毛。”林海升笑道。

    “这么说吧,海升,这次我从上沪到徽京市讲学,除了几大文协之间的邀请,我的首要目标就是你。”李小芸一笑,语中开门见山,丝毫不拖泥带水:

    “如果你同意,《青春》那边你不用担心,我会亲自去和他们谈。”

    林海升斟酌了一会儿,说道:“这件事来的太突然了,我需要一点时间考虑一下。”

    “不急。”李小芸朝他眨了一下眼睛:“这件事本来就还在计划之中,《急诊故事》的连载也还没结束,等文化学习班结束了你再告诉我答案也行。”

    “好。”

    ……

    午间太阳正盛,从办公室走出文化宫,林海升正好迎面撞见李春光副主席。

    “李老!”

    “海升啊,住的还习惯吗?”

    “您说给我安排的不是一个单身公寓么?怎么像是个小居室似的。”林海升以玩笑的口吻说道:“学习结束以后,您不会让我出房租钱吧?”

    李副主席笑吟吟地说道:“你是特殊情况,我们自然特殊安排,而且你这居处,来头可‘不小’啊。”

    “我正想问您,那日收拾房间,我在一间小抽屉里找到一本小册子,上面写着与徐志摩先生会面。这东西应当十分要紧吧?”

    “哦?”李副主席也露出了点惊讶之色,转瞬只笑说:

    “这居室,原本是徐迟先生在途径徽京时留居过两月,这回把这间居室分派出去,我还特地的问了他一句。

    正好,过几天学习班里他要来讲学,若是十分要紧的东西,你就当面还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