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请呼叫1980
繁体版

第22章:无谓的旧事

    徽京市,中山陵音乐台。

    为纪念中山先生而修葺的中山陵音乐台,于1932年秋动工兴建,8月落成。

    在利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极富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将中国江南古典园林风采与希腊建筑特点完美融合。

    2017年,中山陵音乐台更是被列为20世纪建筑遗产,足见其风光秀美,景色独到。

    此时,树影婆娑的照壁前,两位中老年同志正于平台上闲庭信步。

    “我听说,在兆淮的不懈努力下,海升同志把那部《人生苦旅》投到你们《钟山》了?这你可得给人记下头功啊。”

    问话的是文协副主席李春光,站在他近处的则是《钟山》的主编刘平。

    刘平无奈地笑了一声,摆了摆手:“好在是亡羊补牢啊,不然以后这段‘佳话’传了出去,在我《钟山》名下的工人却被隔壁挖走了,不知能被那些老家伙津津乐道多少年呢!”

    李副主席大笑了声,手掌拍了拍刘平的肩头,邀请人一同穿过树荫葳蕤的林荫小道:

    “抛开这事儿不谈,你怎么看林海升这位同志?”

    刘平收敛了嘴角那抹无奈之色,正色想了一想:“我虽然还没与他见面,但从兆淮口中听出,是个十分有主见,却又踏实的年轻人。

    文学素养方面自然不用多谈,就那部《人生苦旅》,如果质量不过关,即便《急诊故事》再火爆,我也不会给他过稿。”

    说到这里,刘平玩笑道:“自从他在《钟山》写稿,咱们编辑部下面的信箱,都被读者来信攻占了,实在是出乎我的预料。”

    “现在是全民热爱文学的年代,有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不被人钟情也不行啊。”李副主席笑道:“据我所知,这次从燕京、上沪下来的几位老同志,也是对他好奇的很呐。”

    “是嘛!”刘平听见这话丝毫不意外,倒是抿出了一点弦外之音:“只是不知,是怎么个好奇法?”

    “这次从《上沪文艺》、也就是《收获》下来的那位副主编,名叫李小芸,那可是有名的铁娘子。去年《收获》改组不久,据说大有看中海升同志去做编辑的意思,就是不知真假。”

    刘平当下一惊,《钟山》而今的名声虽然响亮,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与历经几十年风雨的《收获》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他不由感慨道:“看来我们《钟山》的劲敌真是不在少数啊。”

    李副主席笑道:“何止是你们《钟山》,是咱们徽京文学圈子的劲敌不少啊。”

    ……

    傍晚时分,林海升在家吃过饭,安顿好两个小孩儿之后,骑着自行车出了门。

    江河畔大桥。

    32路无轨电车摇着电铃驶过桥面,林海升推着自行车,沿着桥面延伸的方向踱步:

    “明天我就要去文化宫学习了。”

    沈心媛站在他的右侧,拎着一只粉色的小斜挎包,脚上的女士皮鞋在走路时发出好听的“踢踏踢踏”:

    “正好,我也要参加一个考试。”

    “什么考试?怎么之前没听你说过。”林海升问道。

    “是全国的护理证书考试,拿到了这个,才能进公立的大医院。”

    一个富家小姐要去做护士,林海升明显有点吃惊:“怎么想到去做护士?据我所知,这一行是非常苦的,尤其是在大医院里,需要经常日夜颠倒的坐班查房,还要看许多人的脸色。”

    “我知道。”沈心媛耸了耸肩,有点不好意思地笑说:“我最开始是想做医生的,只是那些医学知识对我来说,实在有点太过丰富,所以打算先从护士做起。”

    桥头的前方,有一位年轻女同志坐在一张板凳上,恣意畅快地拉着手风琴。

    林海升很理解沈心媛的心情。

    要知道,后世的医学生都需要读五年的本科,再经过临床实习,攻读硕士,才能进入正规大医院实习。

    沈心媛想要在一两年内当上医生,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已经不是悟性高低的问题,而是学习海量知识与时间比例的问题。

    “你不要看护士和医生同在医院当中,但实际上,我可以说这是两种职业。”有着丰富经验的林海升劝慰道:“你不要一时兴起,还是好好斟酌斟酌。”

    “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海升哥。”沈心媛微微一笑,停下了脚步,望着林海升说道:“我已经考虑很久了,如果真的当不上医生,那就做一个护士也很好,毕竟这是我的梦想。”

    在这个年代,医生、护士依旧是人们眼中充满崇高色彩的职业,沈心媛对这份职业的向往,就像他想成为一位有名望的作家一样。

    不,她的愿望,比他要高尚不少。

    林海升皱了皱眉头:“那……你父亲有意见吗?”

    “我爸爸拗不过我,只好同意了。”沈心媛狡黠地笑了,抬手摸上了林海升皱起的眉峰:

    “海升哥,你是不是觉得我的家庭环境很好,担心我吃不了苦?”

    林海升看着对方狡黠的神色,心情稍微释然了点儿:“嗯——如果我说是呢。”

    沈心媛捂着嘴唇娇声笑了起来,用力锤了一下他的肩膀:“我哪里有这么娇弱!”

    笑声在绚烂的黄昏里荡漾起来,两人一前一后,步伐轻快地穿过江河畔大桥。

    夜色渐下,宁都巷里亮起了路灯,沈心媛拎着两只小布袋子,一只装着给两个小孩子的见面礼,另一只布袋子里放着一台小照相机。

    “你说,他们会喜欢这些东西吗?”巷子里,头一回见孩子们的沈心媛有点担心地问道。

    “小蓓几乎不怎么挑剔,建设就喜欢玩具,你拿一把钢珠给他,他都能乐两三天。”

    林家屋子里,客厅的灯火从窗户里透出来,一个高挑的人影在倒影里弓着腰,与以往有点儿不同。

    “你家里有人?”

    林海升心头一急,三步并作两步登上台阶,推开房门。

    屋子里,一个头发蜷卷,穿着黑色大风衣的女人正陪着林建设玩玻璃弹珠。

    林海升顿住了步伐,目光淡淡地看着面前的江曼华:

    “你什么时候来的?”

    沈心媛次林海升一步,见到了屋子里的景况。

    小林建设小跑到林海升手边,指着沈心媛说道:

    “老爸!这个姐姐比妈妈还漂亮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