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意气
繁体版

第十章 赈灾

    张望盘膝坐在床上,周身真气环绕。他已经在养气阶段迈下坚实的一步,平日里神清气爽,脑子是愈发清明起来。

    自为期十天的引导课结束后,又已经过了七八天,在这二十三人中,除张望外,仍然没有一个能够自主入静的。自无法入静后,打拳也是怪怪的,没有心神合一的自在感,只能是熟悉动作而已,效果太差。干脆他们也就更多的尝试入静。

    不过入静是顺其自然的事,做的多反而不一定要有效果。自然,众人就更加羡慕张望这么早就开始采气,打拳时也只有他,虎虎生风,颇为威风。

    这些天来不能自主入静,上午的时间空闲下来,许多人都会去武当的外务部领取差事。由于年纪尚小,识字不多,多是些厨房帮手,扫地擦灰。许多的好差事,如厨师,炼丹药童,经文整理,都是需要一定的专项知识积累,许多人也开始看着这方面的书。

    只是因为,武当每月固定发的工钱,只是一枚炼体丹的价值。所以还要多自己找事。

    张望不说已经采气,现在是一日千里的时候,不能随便分心,卫河也表现的不在意,倒是马致远现在是每早试着入静半个时辰,失败了就去外务部领了个扫落风崖的任务。

    落风崖倒是奇特,因为地下某些奇特的因素,温度较低,所以空气总是涌下去。形成往下的风,小时只是撩人微风,大了就要封闭怕人被吹下去了。

    落风崖不大,崖边修了座木质模样的小屋,马致远的任务就是打扫这里。

    刚一进门,就发现门内多了一人,静静盘坐在蒲团之上。马致远一怔,前几天的打扫也没见着人啊。

    不过见着他无言语,自己也静声的打扫着。

    打扫完后,那人依然一动不动,马致远作了个揖,提着清洁工具离开了。

    “倒是怪事,也不像是道士,等会儿问问外务部的人。”马致远心想。

    接着去外务部登记,顺便问了一下那个人是谁。

    “没人知道,只知道那房子是他的。”外务部的人也摇头不知。

    到了宿舍,刚好张望与卫河也结束了入静。

    “小河,怎么样,成功了没。”马致远问。

    “快了,我感觉越来越能平复心境了。”卫河道。

    马致远点头,“我倒是一点感觉都没,哎。”

    张望劝慰道,“别担心大哥,我这些天在藏书阁看看书,原来自主入静能在一年内成功,就算比较快了,不要太急。”

    马致远又点头,也正是因为这一层,他才不曾着急。

    “好了,今天是李师兄下山的日子,等会儿我们去送送他。”张望说。

    “李师兄,他要去镇守哪里啊?”卫河问。

    “似乎是仁华县。”张望想着,回到。

    “没听过。”卫河说。

    张望点头,也没听过。“仁华县是个挺繁华的地方,周边也没有什么武林恶霸,算是个好地方。”

    两人点头,听着不错。

    三人吃过午饭,又去练武场上,接着就是藏书阁。晚上食堂,三人和李道守,王清云坐着一起。

    李道守因为张望的关系,总是喜欢照顾一下,一来二去,这几人关系更好些。王清云是李道守的好友,听说武功颇为不俗。利剑在手,可抵十数人。

    今天,是他们两人出山的日子,且都在仁华县。

    “小望,你真厉害,想我当时,可是用了将近两年才入静的,自愧不如呀。”李道守笑着说。

    张望不好意思,不知如何作答。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理当好好告别。”李道守说,“你们以后可都要成大侠才好。”

    王清云在一旁并不言语,只是点头。

    几人吃过晚饭,又聊了一会儿,才尽欢离去。李道守和王清云走的比较早,才刚八年就离开,所以与许多同门都告别过,刚才是最后一次。

    第二天,两人背着不多的行囊,就下山离开了。

    日子平静下来,张望继续入静,卫河马致远继续尝试入静,又过了半个月多,仍然没有成功,不过卫河越来越觉得,临门一脚。

    这天,武当山脚下聚集了许多的难民,数目约有两三万之多。幸好被守山的外门弟子拦下,也幸好山路狭窄。

    张望等外门弟子,以及平日里除了练武就是读经的内门弟子,都纷纷出动,运送着武当的粮食,下去赈灾。

    张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被聚集在玄心殿外的空地,已经有数百人站着。

    王知正才出来,“山下有难民聚集,我武当自然不能袖手旁观,待我说完赈灾纪律,就下山赈灾。”

    原来蜀地大旱,许多流民逃难到了青州,可连续十几天的大雨,使青州的云中县里的大坝被冲破。反而使青州洪灾泛滥。于是流民只能往湖州跑,里面也包括一些破产的青州人。

    一时之间,旱灾和洪灾发生在两个相近的地方,加之新帝刚登基,有些流民就传播新帝不贤,致使天灾的流言。形式颇为混乱不堪。

    不过武当只管武当的当前事,打开仓库,一包包粮食往山下运送,还有几个懂医的道士,拿着药背篓,跟着下山。

    武当与平日里的清静完全变了个样,开始显得忙碌起来。张望扛着几袋粮食,开始往山下走。

    这些天来张望的身体素质稳步提升,几袋粮食,一百五十多斤,对他来说也是能一直扛着走到山下的重量。连一些内门弟子都颇为诧异的看着他。

    张望看着眼前忙忙碌碌的人群,又走到山脚下看着逃难的人,正领着一小碗一小碗的稀粥,露出发自肺腑的笑容。

    他也笑了,他也是蜀地灾民,怎能不知一碗热粥的温暖,足以慰藉惶恐的人心。

    他放下粮食,又继续上山抬,虽然路途遥远,却不觉得心有疲惫。

    上山时,迎面看见卫河和马致远艰难的抬着两袋粮食,慢慢下山。

    张望伸手拿过来,“交给我吧,我快一点。”

    “不了,你继续去运你的,这一来一回,还耽误。我们也快了。”卫河马致远摇头拒绝。

    张望听着有理,跑着上了山。

    两人看着张望灵活的背影,心中唏嘘。又看了看对方,眼中燃起奋斗的火焰。

    待到夜晚降临,武当山脚下的棚子都搭好了许多,不过两三万的人实在是不少,仍然是不够的。武当也发放了能发放的大部分被套,给灾民们御寒。

    不过混乱总是难免的,有些流民想要上武当住下,不过被拦下来了。

    “凭什么,你们武当这么大。就给我们这么点,够睡吃的,够谁睡得,我们要上去。”一个皮包骨的汉子,大声说。身后还跟着几个男人。

    内门弟子听着不知怎么解释,不过武当可不能随便上。只是拦着,并不言语。

    张望刚发完被套,就听见骚动,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听着只觉得这些人不讲道理,可自己也不知如何作答,只是也近前来拦住这些人。

    皮包骨的汉子看着,觉得生气,一个孩子都敢拦着自己,于是扬起手,就要将张望打开。

    张望看着一惊,但又发现这一掌的速度很慢,于是很轻松的脑袋晃晃,就躲过这一掌,一掌落空,汉子更加气愤,作势就要抓住张望。

    身后的一个人,直接一脚踢出,将汉子踢飞出去两三米,听着骨头断裂声音,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处,或者都断了。

    痛苦的哀嚎声起,“打人啦,武当弟子打人啦。”闹事者疼的汗水直流,嘴里仍然是恶言恶语。

    不过这一手把几个男人镇住,也不敢说还要上武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