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人生忽入冀
繁体版

第九章 问策沮授(2)

    “黑山军?”听到沮授的话,韩烁不禁有些疑惑,但是细加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的关节。“你是说,我们通过进剿黑山军,用攻取的土地来分配给百姓?”

    沮授也感到眼前的这个少年砍死玩世不恭,实则非常聪慧,这么快九里街了自己的想法:“没错。”

    “无主之地进归夺取之人,就算那些豪族也无可指摘的。”韩烁也明白其中的好处,但是他转念又想到了另外的问题,于是便问道:“那沮别驾,这黑山军又是什么情况,我们又要如何攻打他们呢。”

    于是这沮授便先给韩烁科普了黑山军的知识:

    中平元年,冀州常山国真定县人褚燕趁着黄巾之乱时起兵响应,聚集万余人,导致常山王刘暠弃国逃亡。又有博陵郡人张牛角自称“将兵从事”,起兵与褚燕合并,褚燕推举张牛角为首领,由于主要活动在位于太行山脉的南端的黑山,故称之为黑山军。

    由于中平二年朝廷加税,修皇宫等事,导致原本遭受战乱之苦的冀州地区百姓生活水平持续恶化,大批百姓还有黄巾军残余力量加入黑山军。更让黑山军壮大,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大大小小二十余股势力,势力范围在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等地太行山脉的诸山谷之中,波及到冀、并、豫、幽多地。

    “至于如何攻取贼众,则需要从长计议了。”沮授又开始给韩烁细致的分析,“黑山军中最为强大的,莫过于张牛角部。在攻打廮陶县时,张牛角不幸中箭,伤重而死。部众托付于褚燕,故褚燕改姓张,另以己身轻如燕,异于常人,亦号称“飞燕””

    “张燕?”韩烁在心里想到,这个张燕原来是这么来的,自己只在游戏中多次见过,却从来没了解过,不过确定的是,他后来应该投降了曹操,自己玩三国志的时候没少用他。

    沮授可不知道未来的这些,他继续介绍道:“这黑山军势大,朝廷无力讨伐,于是灵帝时,乃遣使拜杨凤为黑山校尉,领诸山贼,并给予他举孝廉计吏的权利。那张燕也遣使至京都乞降,被拜为平难中郎将。”

    “而现在,张燕所部活跃在太行中部常山,中山一带。而杨凤则活跃在中丘、沙县一带,其他较大的黑山贼部如于毒、珪固则在太行山中,北至中山、南至河内郡,皆有分布。”

    韩烁大致也明白了黑山军的情况,但是他还是有些许疑惑,于是继续问道:“沮别驾,那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呢。黑山军这么多,先打谁比较好。”

    谁知道沮授不慌不忙来到桌子前,拿起桌上的茶杯,用手蘸这水在桌子上画了一条南北走向的‘多’字形水印,说道:“将军请看,这太行山整体成西南—东北走向,中有多条高山险峰,所以黑山军在此作乱。”

    然后沮授又从中横着花了两条横线。“前人以漳河、滹沱河为界,把太行山分成南、中、北三段,这三处中,中、北两部山势较险峻,所以大多数黑山贼军都活跃于此,黑山也正是在此。”说着又在中间那一段点出了黑山的位置。“其中有张燕等黑山渠帅,非常难对付。”

    “但是南部则地势较缓,虽然有贼人杨凤在此,但是杨凤此人相传残暴不仁,手下多相继叛逃,所以已经不复当初黑山校尉时的实力了。”

    说到这里,沮授的脸上甚至露出一丝微笑,继续边画边说:“而且按照将军的想法,攻贼军以取地利民,这杨凤所在的沙县附近,在魏郡境内,有渭水、漳河流经此地。还有武安地界,有洺河,也是土地肥沃之地,兼有铁矿,如果拿下此贼,收获颇丰。”

    “那这沙县既然是杨凤的老巢,那此处一定不会这么简单吧。这里有什么易守难攻之处吗,又要怎么攻打呢。”

    “小将军果然聪睿。”沮授点着头,觉得韩烁确实有狠辣的觉察力,问的问题都很切中问题的关键,“杨凤作为黑山军的一方魁首,选在沙县定然是因为此处不凡。此地军事位置十分重要,既隔断了太行山南北,而且西通三晋、东出太行,可以说通达四方。杨凤在此,可以往来沟通各处贼寇,也可以窜行与并州、冀州之间。所以一直以来都不能将其剿灭。”

    “而如何将其剿灭,吾有两策。”

    韩烁听到这里,心中有些愕然,这上中下三策活脱脱的是自己以前看演义时候的名场面,不过还好他憋住了,不然这沮授觉肯定认为自己轻视他,还不得气死。于是韩烁也学着看过的小说名场面,作揖抱拳、躬身施礼道:“还请先生明示啊。”

    沮授这是才严肃的说道:“第一策乃是派大军围剿,我冀州兵甲具足,大军过境必然会横扫六合,但只怕耗费巨大,却不能尽数剿灭。”

    “这第二策则是,阴相派遣内间,在杨凤贼众之中传播流言,再勾起其他贼寇与杨凤的冲突,我们再坐收渔翁之利。此策虽然兵不血刃,但是筹谋日久。”

    说到这里,沮授隐约之间也有些为难,又担忧的说道:“而且此二策都怕不能诛杀贼首,万一窜入并州、太行之间,日后又会死灰复燃。”

    韩烁仔细思索着这两种方法,不禁对眼前的沮授多了分敬重,他不是一个死板的文士,不仅对所辖的魏郡了解的如此清楚细致,而且涉及到地理军事,也是如数家珍,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韩烁便后退两步,恭恭敬敬的给沮授行了一礼,说道:“无论如何,先生的教导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啊,我在这里谢过先生了。”

    沮授连忙过来搀扶韩烁,口中也直呼受不得。韩烁不再矫情,起身后又说道:“至于这两策的弊端,让我日后再想想办法,还是十分感谢先生。”

    “这是我应该的,却是没想到将军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的远见与谋略呀。”沮授此时满脸凝重的看着韩烁,犹豫了一下却终于又开口道:“韩将军,在下却也有一事相求。”

    韩烁看着沮授严肃的样子,连忙说:“先生您说,我能做到的一定认真做到。”

    沮授这才开口:“冀州虽鄙,但也有户百万,韩刺史视事之后,却不曾关心政务,州郡事务也都权归在下,所以...”

    韩烁顿时明白了沮授的意思,又是自己那个倒霉的老爹,看来他这一个月啥也没管,而自己最近都在忙锦衣卫的事,也许久没去拜见他了,正巧过去“教育教育”自己的这个老爹。

    “先生,我明白了,正好我要去父亲那里询问一下军事的问题,我也一定会认真的...劝一下他的,这一州的百姓都由他领导,怎么能不上心呢。”

    “那就谢过小将军了。”

    望着韩烁远去的背影,沮授突然怀疑求助于这个公子哥是不是正确的,但是回想起韩烁答应自己的样子,心里又感觉到很踏实。

    “希望刺史大人能够以冀州百姓为重啊,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