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人生忽入冀
繁体版

第八章 问策沮授(1)

    自这天起,邺城的衙署多了锦衣卫这一个部门,暂由功曹从事朱汉领导,部门的兵卒都穿锦衣,行使巡查缉捕、纠举利民的职责。

    刺史府,属官沮授处。

    “公与兄,你说这韩小将军为什么建立一个锦衣卫。”此时在屋内说话的正是新到任的治中从事刘惠,也是冀州誉满乡里的人物。

    而他对面的沮授则不置可否,反倒是一旁的审配率先发话了:“您难道没听过锦衣夜行的典故吗。哈哈。”审配只当韩烁的锦衣卫穿着锦衣,是当众炫耀之举,“这韩烁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这锦衣不过是小儿心性罢了”

    其实不仅是审配没有把这个新设立的部门当回事,邺城乃至冀州的许多人听到后,都以为这是韩烁这个纨绔子的玩乐,并没有丝毫的敬畏和戒备,所以无形中身穿锦衣还给锦衣卫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不过这韩刺史,真的就这样纵容他儿子吗。”刘子惠已经来到邺城几日,但也只是见过刺史韩馥寥寥几面,而且韩馥把冀州的大小事务,都推给了他们几人,当起了甩手掌柜。此时他的儿子韩烁又做出这么荒唐的事,并且获得了韩馥的应允,更是让刘子惠十分的不解。

    审配仰坐在椅子上,大口喝着茶水,略带愠怒的说道:“这刺史大人现在心思都在防备袁本初,哪有心思管他儿子。”原来这韩馥也不是什么都没干,自从来了冀州,已经快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韩馥都在担忧袁绍的事情,为了防止袁绍造反,甚至派了几名从事,日夜坚守在袁绍的太守府,监视袁绍的一举一动。

    沮授听到审配的话,也忍不住轻叹。他本以为这清流韩馥出身豪族世家,总有几分才能,但是这一个月的考察,发现韩馥不仅对冀州毫不上心,什么事都推给属官,而且做事也荒唐,不想着反抗董卓,反而公然派人去监视袁绍,毫无心机谋略可言。

    送走二人后,沮授略带颓然的坐在座位上,望着门外,此时的冀州已经十一月,院中的树木随风摇曳,往常还有的几片枯叶此时都掉落一光,更显得树木瘦弱、零落。思考着自己和冀州的未来,沮授的内心也陷入了深深的纠结当中。

    “沮大人,韩烁韩将军拜见。”正在思考的时候,门下小吏前来通报。

    真是说韩烁韩硕到啊,沮授无奈的摇摇头,但也疑惑这个小韩将军为什么来拜见自己,于是让小吏将韩烁请了进来。

    原来韩烁自从上次薛双事件后,就开始考虑土地的问题。上辈子他虽然是个理科生,但是对历史也不是一无所知。韩烁清楚,随着王朝延续的时间越长,阶级也就会更固化,而资源也会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土地就是其中很重要的资产。在古代,地主豪族对土地的兼并是许多大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老百姓没了土地,抗风险能力就会降低,一旦有任何问题,都将变为饥民甚至流寇,影响社会的治安,并且只要不改变悬殊的贫富差距,流民问题根本就不能彻底解决。明末的李自成就是凭借着源源不断的饥民,屡败却能屡战,最终杀入北京城,将大明终结。

    而现在所在的是东汉末年,自己知道大汉王朝也即将迈向毁灭。从自身角度考虑,如果想在乱世能保证自己的生存,维持对冀州的控制,那就必须把土地问题解决,不然就会出现许许多多薛双同乡那样的黑山军。而据薛双所说和朱汉的验证,此时的黑山军已经聚众百万,活跃在太行山一脉。虽然数量上可能有所夸大,但是体现出的问题确实刻不容缓,

    所以他在朱汉的推荐下,来拜见长于经营和谋略的沮授。

    “沮别驾,好久不见。”韩烁来了已经快一个月了,但是还是一副现代做派,好在沮授也不介意,简单的问候之后,韩烁便开门见山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韩将军想知道冀州的户籍田亩账册?”沮授捻着胡子,眉头紧紧皱着。

    韩烁看到他一脸的为难,问道:“怎么,不行吗?”其实之前的属官集议上,韩烁就听沮授提到过土地情况,不过较为笼统。这一次他想知道这些土地的分布,到底豪族和老百姓分别占有多少土地。

    “不是我拒绝公子,实乃没有账册啊。”沮授为难的解释道,“世祖皇帝在时,曾进行过大规模的度田,那时候还是有土地田册流传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间或黄巾贼众作乱,多处的田册记载都不再准确、甚至散佚或者不复存在。而且,冀州西北的常山、中山二郡,常有黑山军肆虐,郡治不足,更不清楚土地情况了。”

    这度田,韩烁在朱汉那里已经了解过,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年间,为了统计清查田亩和户数,发出度田令,在全国开展的土地丈量活动。这次活动清查出了许多隐匿的土地,但也触动了许多地方豪族的势力,导致许多地方发生叛乱。

    土地自古以来都是通知的根本,有地才能有粮草,才有钱,自己也才能完成自己的一个个设想。现在自己想了解冀州的土地情况,却没有账册,土地也都掌握在豪族的手里。度田?那不可能,要是触怒了地方豪族的利益,都不用等袁绍来拿冀州,他们就得把自己送去。

    “看来我也要依靠地方豪族的力量了。”韩烁不禁有些悲观,因为根据他的分析,自己虽然也出身颍川大族,但是要说代表地主豪族的利益和家族实力,那是和袁绍差的远远的。自己还记得看过的历史书,韩馥最后让出冀州,就是说客将韩馥与袁绍在天下人心归附、世代施恩天下、兵力实力三方面比较,让韩馥自觉不如,才让冀州易主。

    所以比家族底蕴、比世代普施恩惠,自己肯定没法用三年的努力去比人家几代的积累了,所以只能从军事和人心入手,哪知道第一步就卡住了。

    看着额头上渗出汗珠的韩烁,一旁的沮授也只能关心道:“韩将军,不知你了解这些做什么。”在沮授的感觉里,这个小韩公子,是个十足的纨绔子弟,韩馥也对他比较纵容,让他整了个什么锦衣卫,现在又来问自己土地的事,不知道又要折腾什么。

    “哎呀,韩烁呀韩烁,你怎么这么傻呢,这么一个有名的谋士在你面前,你怎么就不知道问问呢。”韩烁想到这,赶忙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沮别驾,我有一个手下跟我说,由于黄巾军的战乱和各种天灾人祸,他们整个村子都外出避难,甚至拖家带口的投奔黑山军。而我作为...而我替家父考虑,既然主政一方,就要保境安民,让冀州的民众居有其所,耕有其田,这样不仅可以充实财政,也能减少黑山军的规模,百利而无一害呀。”

    随即他又说出了自己的苦衷:“但是州郡之中又无余田,豪族大户也不能侵犯,实在是无计可施了,不知道先生您有没有好的办法。”

    沮授望着眼前的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实在没想到眼里这个富家公子,也有这样的想法与见识。

    “可比他那个爹靠谱多了。”沮授思忖道。不过对于韩烁的疑问,其实沮授也思考过,沮授本身也出身寒门,所以对于百姓的困苦还是体会的更深,但是他也清楚其中的问题所在。这土地的问题可不是一个小孩子能解决的。但是稍作思索,沮授还是给出了自己的方案。

    “韩公子,在下确实有一计。”

    “啥呀啥呀,你快说。”韩烁听到沮授的华,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

    沮授“那便是——取地于黑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