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人生忽入冀
繁体版

第五章 第一个谋士

    韩烁也没想到好好的一次会议,竟然被自己口不择言搅黄了。

    “哎呀,这个田丰,怎么这么死板呢。”韩烁感慨道。然后他就想去拜见一下田丰,毕竟站在对方的角度,自己确实说的不对,而且自己也应该礼贤下士一点,此时去跟他道个歉,再恭敬点,没准就和历史上的佳话一样了呢。

    但是他还没出发,就看到自己的书童小白缓步走了过来,“公子,有一位朱汉朱大人求见。”

    “朱汉?没听过啊,见我干什么。”韩烁没见过这个人,甚至都没听过,不过既然主动来拜见自己,也不好拒绝,只能让小白把他请进来。

    一会便有一个白麻深衣,头戴进贤冠,一副文儒之风。

    “拜见韩将军,在下乃本地属官,功曹史,魏郡朱汉,字远德。”朱汉虽然是本地豪族出身,但是官职倒是不高,所以刚才的会议并没有参加,好在他在本地的消息灵通,和惹怒艾灸打听到两人会上的消息。前几天他本来经过沮授几人的举荐,在韩馥的面前亮过相了,不过韩馥对于冀州本地的人观感不好,并没有提拔朱汉,让朱汉十分的愤怒。

    今天他听到会议上的争论,顿时又发现了另外的机会,于是赶忙前来拜访这个小韩将军。

    韩烁看了看眼前这个仪态大方,长相也算一表人才的人物,心里更是好奇,开口问道:“你好,请问你来找我,是有何贵干啊。”

    朱汉则大方的说道:“在下斗胆毛遂自荐,是来帮助将军实现伟业的。”

    “伟业?看来是主动来投效的。”韩烁顿时明白了对方的目的,于是连忙将朱汉请到上座,然后才继续问道:“那先生又要怎么帮我实现伟业呢。”

    朱汉看到自己已经吸引起韩烁的好奇心,不禁心中一阵窃喜,接着说道:“将军长谋远略,现在大汉朝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内有奸臣弄权,外有群雄割据。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陷入大乱,而渤海袁绍也定会起兵反董,渤海一郡之地,难以满足袁绍的胃口,所以冀州他必定有所图谋。外加北方公孙瓒则性狭好战,黑山军更是屡禁不止。所以将军未雨绸缪,四方御敌,在别人看来是攻讦同僚,在我看来确是深谋远虑啊。”

    此时的韩烁也明白朱汉这是在给自己拍马屁,不过其中的分析也是很有道理的,不禁点点了头。朱汉看到韩烁满意的表情,于是继续说:“其实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他们反对,也不过是将军说的太过露骨罢了,不过当下天子尚在,朝廷之外也都是大汉之臣,冀州又是膏腴之地,擅起兵衅,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这就是所谓的正统,还请将军之后能含蓄一点。不过今日我的计策,虽是上不得台面,但却能为将军避免则些问题。”

    听着朱汉的分析和恳切的劝告,韩烁顿时对此人产生了一定的好感,不过这上不得台面的计策又是什么呢,于是疑惑的问道:“先生有什么想法直说就行,就不要顾虑这么多了。”

    此时朱汉才压低声音,坚定地说道:“臣之策,便是用间。”

    “你是说间谍?!”其实韩烁也觉得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掌握太少了,虽然知道一些关键的事件和时代的大致走向,但是许多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其实啥都不清楚,比如小到一些谋士猛将的现状,大到天下大事的情报,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一个包罗万象的情报系统则显得至关重要了,此时朱汉的到来,正巧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先生您继续说。”

    朱汉本担心像韩家这种迂腐的世家大族,都不屑于用这种低劣的手段,听到韩烁的允许,不免也有些惊讶和激动,于是便认真的解释道:“此时乃乱世之兆,但又不能乱起兵衅,而用间,则可以料敌于先机,起到谋定而后动的作用。”

    此时的韩烁点点头,朱汉看到韩烁的肯定,继续说:“下官认为,应设立专门的间谍机构,用以统查四方。”

    “总的来说,就是在冀州内部设立“校事”,用来纠举吏民,辅助原来的官员监察机构。”

    “对外则私下设立“间事”,暗中培养扶植间谍,在衣食住行多个角度及行业侵入到其他州县的各个地方。同时也暗中对其他势力的官员进行拉拢和收买。”

    韩烁听懂了他的意思,也就是要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不仅要对外间谍,还有对内监察,颇有点明朝锦衣卫的味道,不过还是说的较为笼统了点。于是韩烁认真的问:“那先生对于具体的用间操作,有什么高见吗。”

    朱汉也知道韩烁这是在试探,考校自己,于是便自信的回复道:““从《孙子兵法》,就有用间的描述,孙子更是将其分成了五间:因间、内间、生间、反间、死间。可见用间之负责。”

    “而下官则总结出因时运用五间的三策:首先,战前“观形式”:对于将有一战之人,我们都可以派出可信之人,刺探消息,夺取敌人情报,以备战争所用。例如黑山军”

    “其次,战时“间亲疏”:除了刺探情报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在敌人内部收买、笼络一些人,亦或是战时离间敌人,待战时必有奇效。”

    “然后,非战“除祸患”:在没有战争的冀州,设立‘校事’,纠举民吏;或者在关节要害,安排一批暗探,监视豪族仕宦,防止内部有变。或者在其他各州各郡,散播谣言,让其人心大乱。”

    韩烁听到这里,也不禁有些惊讶,这魏郡朱家据说也是本地豪族,没想到在朱汉的计策中,就连自己人也要在监视的范围里,看来这个朱汉真的是个狠人啊。这种人在韩烁看来比较自私,不过现在既然如此坦诚的来投靠自己,自己也需要人才,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只要将给对方足够的好处,就不怕对方背叛自己。

    而此时的朱汉不知道韩烁的心思,只见他从怀中掏出一本小册子,恭敬的递给韩烁。

    “此乃鄙人所述《用间要略》,其中包括具体的监察机构设置,选人标准,以及其他详细的操作,还请将军一观。”

    “人才啊人才。”韩烁拿着帛书,看到有关用间的内容事无巨细,都被朱汉写的清清楚楚,心里感觉一阵舒爽,于是打着保票说道,“朱先生,我一定去父亲那里,给你求一个官职,您真是难得的人才。”

    “大人过奖。”此刻的朱汉也知道这次自己压对了,以后只要尽心辅佐好这个小韩将军,那必然能有一番作为。

    不过韩烁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毕竟他有着穿越者的优势,于是他问道:“先生,我也有些拙见,我想不仅要安排一些人刺探情报、传播流言,是否还可以召集部分商贾、平民,以经商为由,往来各州郡,既可以传递情报,也可以在经济民生等方面,控制地方要害物价。”

    韩烁的这些思想,都是在后世经验得来的,毕竟有形的战斗容易防备,而像间谍战、经济战这样的无形入侵就难以防备。同时自己也想过,如果自己真的没法逆转命运,以后凭借这些商人渠道,多赚些钱,也能找个偏远地带,做个富家翁。

    朱汉听到韩烁的想法,也觉得新奇但是狠辣,商贾往来频繁,是个做间谍的好幌子,以前也有弦高退秦师的典故。不过这个韩将军说的控制物价,却显得更加狠毒,如果两方对垒,敌后方物价飞涨,民生凋敝,必然会不攻自乱,简直是杀人不见血的毒计。此时的朱汉也对这个年轻的韩烁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抱手低头恭敬的说道:“将军之策甚善,真乃奇才也。”

    韩烁也被恭维的不好意思起来,学着之前看过影视剧的内容,双手扶起朱汉,也许味的说道:“先生过奖,你才是我的子房啊。”

    于是,在欢快又虚伪的气氛中,韩烁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手下。